摘要:以江苏地区高校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宗教信仰者与非宗教信仰者两个群体分析大学生对宗教文化的接受现状,揭露了宗教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取向的不良影响,提出净化校园环境、开设宗教文化课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三个方面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宗教文化;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
宗教起源已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易对人们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产生一定影响。而宗教文化更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风俗习惯、旅游景点、影视文娱无不显现出宗教文化的影子,即便是不信仰宗教的人,也会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个人而言,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逐渐形成和完善的重要阶段,然而近年来,一些宣传宗教的人与宣传物品却不时出现在高校附近。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因此,本文针对宗教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尤其是主流价值取向影响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对于大学生的宗教观念,学术界已展开一系列的分析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学者就宗教信仰对高校教育的利与弊展开分析,提出宗教信仰是一种需要正确分析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及文化现象(刘闻滔《新时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研究》);也有学者提出大学生宗教信仰观念不健全存在盲目性(王黎君《书院制下现代大学生宗教信仰观念的养成》);更有学者提出警示,认为宗教渗透引发“信仰危机”,威胁校园安全稳定(刘静艳、冯文艳《宗教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冲击与对策探讨》),肯定了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对从根本上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本文将着眼于江苏境内,调查研究不同地域、类型、层次的高校,通过线上、线下双重调查共采访大学生500余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经验,以宗教文化对江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为课题进行探索性研究。
一、大学生对宗教文化的接受现状
为了研究大学生对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基本态度与接受现状,笔者共调查采访江苏不同地域、类型、层次高校500余人次大学生,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信仰宗教大学生对宗教文化的认识
调查研究发现,约有5%的大学生信仰宗教,其中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信仰宗教最关键的因素是对宗教教义的认同。但即使是出于对宗教教义的认同而信仰宗教,他们之中也仅有三分之一的人对所信仰宗教的教义和文化十分清楚,绝大部分对于自己信仰宗教的起源、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只是略有了解。对于这些信仰宗教的大学生而言,父母長辈的口口相传是他们接触与了解宗教文化的首要途径,约有30%的人受到民族习俗和文化的影响而接触并信仰宗教,他们从小就确立了宗教信仰,只有极少的人是在上大学之后才确立宗教信仰的。面对宗教信仰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的处理,超过80%的大学生认为信仰宗教并不会影响大学课堂中的政治理论学习,但仍有不足1%的大学生表示即使宗教信仰与政治理论学习有冲突,也绝不会放弃宗教信仰。
(二)不信仰宗教大学生对宗教文化的认识
受访的大学生群体中,约有95%的大学生不信仰宗教,并有超过60%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以后也不会信仰宗教。而对于宗教文化的了解,仅有4%的大学生了解较深,多来源于影视、文学、旅游景点等途径,对宗教的教义、基本理念等所知甚少。不信仰宗教并非全面抵制,约87%的大学生对周围信仰宗教的同学持尊重与理解的态度。其中有超过60%大学生认为宗教信仰能够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处理好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益的。然而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宗教不利于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即使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心灵寄托排解压力和苦恼,但这也是学生对客观问题的一种逃避。统计结果显示有约7%的大学生表示对信仰宗教的同学难以理解,曾试图劝阻他们放弃宗教信仰,但最终未果。对于宗教文化,不信仰宗教的大学生群体中仅有3.3%的大学生认为其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互相抵触、无法并存,而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二者虽有对立,但是大部分可以并存,能够相互补充。
二、宗教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一)大学生接触宗教文化的途径
大学生接触宗教文化的途径很多,例如宗教文化在中外古典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佛教、道教等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在高校中外文学类课程中占有一定比例,大学生在进行一些文化类社团活动、课外阅读、影视娱乐时也难免会接触到宗教文化。此外,近些年来高校附近时常出现不明身份的人员宣传宗教,他们利用文化交流、文艺汇演、知识讲座等旗号进行隐蔽的宗教宣传,甚至有不法分子深入校园内,口头或者利用宣传手册进行宣传。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多的学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宣传,宣传宗教的人员多为校外宗教人士或外籍教师,由于担心身份暴露,与大学生的交流时没有充分的时间将宗教教义表达清楚,通常采用最简单、最吸引人的宣传方式,宣称信仰宗教可以获得保平安、避灾祸、得福报、入天堂等一系列好处,并用“试一试”“随时退出”等语言煽动大学生信仰宗教。通过这一系列的途径,大学生即便身处校园也常能接触到大量宗教文化,虽然高校对这些非法的宗教宣传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但这些宗教文化的渗透对大学生的思想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二)宗教文化对大学生主流价值取向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唯有奋斗才能创造美好未来。然而,部分大学生并不把艰苦奋斗作为取得成绩、获得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许多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挫折的大学生不去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奋斗改变现状,转而向宗教寻求心理上的安慰,求神拜佛,虔诚祷告,否定个人奋斗的意义,把未来交托给“命运”和“上帝”,这显然是不符合主流价值取向的。而在课外阅读、影视娱乐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宗教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多是客观、中立,带有知识性、娱乐性的,涉及到的宗教文化大多是作为文学或影视作品的背景内容,或是用来增强文学或影视作品的思想性和神秘色彩,没有太多的引导性,这里的宗教文化与主流价值取向并没有明显的冲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其积极意义。
相较于中国传统宗教文化,西方宗教文化的渗透带来许多与我国意识形态对立的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极易受到新事物的诱惑,并且抵制力不强,辨别是非能力弱,许多宗教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大学生的这个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宣扬宗教道德、宗教功能等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排斥我们自身的民族文化,进而淡化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最终造成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扭曲或流失[1]。在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认识不清,个人主义思想不断滋长,甚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乃至我国社会主义道路都产生怀疑。
三、理性认识宗教文化的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精神状况,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宗教文化观念,对维护校园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净化校园环境
为了保护大学生的思想免遭不法分子诱导、控制,阻断不法分子在校园传播宗教的途径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高校要对不法分子提高警惕,对各类文化讲座、文艺节目、娱乐活动不仅要规范组织,还要严格审核,现场进行监督与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学楼、宿舍公寓的管理,防止不明身份的人员接触学生宣传宗教,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畅通举报渠道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此外,对于大学生群体中的部分宗教信仰者,应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由辅导员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導[2],严禁其在校园内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来,融入集体生活,减轻宗教对其的影响,以此进一步净化校园文化环境。
(二)开设宗教文化选修课程
发达的网络媒介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接触宗教文化的渠道,为了避免学生因好奇心驱使而误入歧途,或者对宗教信仰者持有偏见,高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开设宗教文化的相关选修课程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认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引导学生理性、正确、科学地认识宗教文化,让学生在遇到宗教甚至邪教宣传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挥行动,增强思想抵抗力。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揭露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对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预谋思想控制的卑劣行径,让学生提高自身警惕,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自觉抵制非法宗教宣传。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轻信宗教宣传,归根结底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得不扎实、不深入,自身没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刻理解、学以致用,为此,高校必须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主流价值观教育。同时,高校也应密切关注大学生思想及心理动态变化,及时为在学习、生活、就业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援助,缓解大学生的生存压力,从根本上减少他们因为摆脱心理困境而加入宗教组织的动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精神力量,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