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宗教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前景策略研究论文(共5篇)

2023-12-10 08: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各国饮食习惯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调研


  一、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书籍


  陈芬森先生所著的《西方饮食在中国》中以散文的形式,讲述了西食东渐的过程,从改革开放开始,西食东渐风气算是正式开始,陈先生在书中描写了西餐的礼仪,风味和各式西餐在中国的发展,或者说是在中国如何“入乡随俗”,写得生动有趣。都大明所著的《中华饮食文化》中,作者用历史和学术性的角度,系统地说明了中国饮食文化行成的多种因素,在书中作者用历史的实证来指出中华名族的饮食习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列举了地域,文化,自产作物和外来作物,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也阐述了中国的茶酒文化。王学泰所著的《中国饮食文化简史》(2010年3月)用时间做主线,阐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四个时代,分别是——蒙昧时代,萌芽时代,昌明时代和昌盛时代。在这条主线中穿插了影响中国饮食文化形成的各种因素,也有国人对饮食的哲学思考。而在杨柳所著的《中国清真饮食文化》中,主讲传承伊斯兰文化的清真特色饮食文化的形成,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饮食文化现状分析


  中国饮食文化从夏商周时代正式开始,同时也是个过度时期。在现如今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自称特色。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八大菜系,在历史的舞台上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同时,通过丝绸之路,香药之路,唐朝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以及改革开放等途径,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包容性,取精华弃糟粕,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在现时既表现了各国饮食文化的结合,同时又能体现出明显的中国菜的“中国味”。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国民收入增长迅速,居民消费升级,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餐饮业同是。现代人因为工作的繁忙,外出饮食者越来越多,加速快餐业的发展;而因为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增高,旅游业也发展起来,又带动了旅游餐饮业的发展。放眼望去,中国餐饮业发展一片繁荣,各类食品都丰富多样,可是却在发展的同时,带来了食品安全问题。国民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与怀疑感越来越重,是不得不在意的一个问题,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道大坎。


  三、西食东渐的历史背景


  早在秦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開始,中华民族就开始引进食品原料的品种,张骞通西域,引进了茄子,扁豆,黄瓜,西瓜,大蒜,苜蓿,胡麻等蔬菜,也引进了葡萄、胡桃等水果。而在唐时期,与日本和朝鲜保持了和谐友好的联系;宋朝则是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元朝统一中国时,带来了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明朝开发野生动植物品种,郑和七下西洋使得饮食文化达到成熟时期。而真正的饮食文化交流,是在清朝后期,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也是由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中列强用洋枪大炮轰开国门,强制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强制灌输西方文化。此时外国人开始在中国经营西餐馆,大多是服务于越来越多的侵略者和外籍侨民,但是由于生意的兴隆,本地商人也开始开办“番菜馆”,由此拉开了西餐正式在中国站立的序幕。改革开放后,洋快餐也正式落户——麦当劳,肯德基。现如今已成为中国快餐业的巨头。受其影响,中国快餐业也发展起来,大多融合了西式的方便迅速,但是仍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以中国菜为主。


  四、各国影响下的中国饮食文化


  以上提到各国饮食习惯影响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现在我们来细说如何影响以及影响后的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一)西餐


  最初的西餐,多是带着“中式西餐”的味道。西餐的传入,其实影响最大的是食材的丰富精致,西餐的礼仪和食物营养学。西餐多为牛排,各种海鱼海产,奶酪,肉冻,酱类(鹅肝酱,鱼子酱等),沙拉,菜汤组成。传入中国后,牛排又被延伸为猪排,鱼排,鸡排等。奶酪也开始在中国生产,各种酱的制作技艺也开始被传入,一些西餐元素在中国不仅为西餐服务,国人也把它们融合起来,放在中国餐饮中。还有就是“洋快餐”在中国的兴起,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快餐业在中国迅速发展,在餐饮业中很快占据一席之地,影响了中国饮食结构。受其影响,中国快餐业也发展起来,许多地方风味小吃也开始改革营业路线,走进了快餐行业。例如上海的荣华鸡,台湾的永和豆浆,新疆的兰州拉面,,山西的刀削面等。


  (二)其他


  关于日韩料理,相对于西餐是比较容易吸收贯通的。日本和中国因是临近国,所以很多文化共同点。如日式料理的生鱼片比较闻名,但其实生鱼片起源于中国。日式料理主要为寿司,刺身,饭团,炸物和石烧。日式料理以注重食物原本的味道著名,这种精神对我国饮食起到重要启发作用。日式料理的做法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饮食文化。韩国料理的制作方法和酱料方面,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国饮食。东南亚的其他国家例如印度,咖喱的传入又为我国增加了一种新香料。最后是酒品方面的传入,西方的啤酒,烈酒,葡萄酒;日本的清酒,韩国的烧酒。在中国也有自己的市场,这些酒的传入,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餐桌上的配酒种类,也使客人们得到了更好的餐桌体验,是中国饮食文化行成不可缺少的一环。


  五、结语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至此,源远流长,繁荣兴旺。对我国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饮食文化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精神层面的含义,从饮食文化的角度也可窥探到中国的历史发展。但是,繁荣兴旺的背后,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食品安全,饮食卫生,传统的丧失等,中国饮食文化发展任重而道远。为了中国饮食文化更好的发展,应共同努力。


  作者简介:黄文妍

  第2篇:论中国饮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前景与空间


  近年来,中国动画市场不断繁荣,中国动画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与飞跃,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动画作品。但是随之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与深思,诸如跟风抄袭情况严重,动画题材缺乏新意,观看人群低龄化等问题。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包含的思想、审美、民族性格特征等内容具有很高的创作性和可挖掘性。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与现今中国动画创意的缺失,探究以中国饮食文化为主题进行动画创作的可行性,为国产动画增添新的思路与方向。


  中国动画的现状分析


  动画自诞生之初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断发展,逐渐成熟,并且成为


  门重要的艺术门类,动画中有趣生动、特点鲜明的卡通角色造型,深深吸引观众的目光,而动画本身也能够传达出制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精神,其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的表现形式对思想内容的传递有着与其他媒介相比更好的效果。


  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欢乐的同时,动画市场也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产业链,创造出惊人的经济价值。2015年中国动画市场大约为1200亿人民币,而且据推测到2020年更是将超过2000亿人民币,复合年均增长率在14%左右,这是一块无比诱人的蛋糕。与此同时,动画市场的竞争也风场激烈,日、美动画作品依然占据着市场的主要份额,虽然近年来,中国动画也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例如最近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这两部国产动画作品在票房与评价上得到了极大的肯定。但是,在中国动画取得定进步与肯定的同时,大量国产动画暴露出来的弊端更加要引起重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题材的匮乏和中国民族文化的挖掘力度不够。


  中国饮食文化的动画作品相对较少,而中国饮食文化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与人文情怀决定其具有很高的可创作型,探索中国饮食文化与动画的相结合,不仅对传递中国饮食文化、地方风貌有着积极的作用,也对扩充国产动画类型,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饮食文化背景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开始,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变迁,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和历代统治者糅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身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的具有极高水准与民族特点的烹饪历史,其数千年的历史,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中国饮食的传统食俗众多,如端午节食俗、端午节食俗、春节食俗等,在每个不同的食俗中,人们会食用不用的饮食来表达情怀,其中又蕴含着丰富的典故,如端午食俗的时候,中国人会通过吃粽子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中国饮食种类繁多,在饮字方面主要包含茶、酒两类,茶叶作为中国在国际上的个重要标志,包含大红袍、碧螺春、毛峰、龙井、普洱等门类,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口感与保健功能,被全世界人们所推崇与喜爱。中国的饮酒文化同样博大精深,而自从酿酒工艺诞生之初开始,陆陆续续出现了女儿红、杜康、西凤、烧刀子等众多具有中国民族情怀的佳酿,其名称往往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殷切期望。


  中国的菜系主要分为四大类,八大菜系。四大类是指民问菜、宫廷菜、官府菜、寺院菜,按菜系来分又分为八大菜系,分别是鲁菜、川菜、粤菜、闽菜、淮扬菜、浙菜、湘菜、徽菜。中国饮食文化具有以下几大特点:风味众多,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医食结合这五点。


  中国饮食文化与动画艺术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动画是门带给人们欢乐的艺术,但是其本质还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


  《中华小当家》(也称中华一番)是日本漫画家小川悦司于1995至1999年在日本周刊少年Magazine连载的一部关于中国美食与烹饪的动画作品,讲了天才厨师小当家,为给人们带来幸福,努力锻炼厨艺,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自己梦想,是一部美食励志动画。这部动画从连载至结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为以美食烹饪为线索的故事很有创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美食总动员》(也称料理鼠王)是2007年一部由皮克斯动画制作室制作、华特迪士尼影片出版的动画电影。由布拉德·伯德执导,影片于2007年6月29日在美国上映。故事讲述一只原本注定在垃圾堆度过平淡一生的小老鼠小米,梦想成为站在世界之巅的美昧大厨。瑞米认识了资质平平却认真的学徒林奎尼,帮助他做出道又一道精美大餐,成就了一个厨房神话。截至2007年10月末,影片的北美票房已经超过2亿美元,全球票房超过10亿美元。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无疑是饮食题材成功的典范,其有趣又不是内涵的传播方式聚拢了一大批忠实的观众,贴片广告与播映权给制作人带来了极大的收益。虽然《舌尖上的中国》不算是动画作品,但是动画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分支,《舌尖上的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对中国饮食文化题材动画作品的探索提供了方向和信心。


  总结


  遍观国内外优秀的动画作品,不难发现民族性、创新性是一部高质量动画作品的关键要素。如今,中国动画无论是在制作技法上还是投资规模上都有了巨大的飞跃,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不断涌现。中国饮食文化题材动画作品的开发与创作,对宣传中国饮食文化,介绍中国风土人情,提高国际影响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也必将为中国动画创作注入新的血液与活力。


  作者简介:邓诗元

  第3篇:中国朝鲜族饮食文化特点及发展趋势探究


  中国朝鲜族是迁入民族,也是农耕民族。由于生计所迫,他们从朝鲜半岛迁移到中国东北,开荒种田、繁衍生息,已有数百年历史。大量的朝鲜移民迁入中国东北后,在新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中,经过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逐渐形成了与朝鲜半岛的民族既相连又相异的中国朝鲜族文化。也就是说,中国朝鲜族融合了中华各民族的要素,成为与传统意义上的朝鲜民族或朝鲜半岛本土的朝鲜民族“同源异流”的民族。


  1朝鲜族饮食文化的特征


  谈及朝鲜族的饮食文化,发酵食品占据主要位置。如大酱作为调料品,能调节饮食的色香味;而作为蛋白质的重要供应源,具有不亚于肉类食品的优质蛋白质,是传统饮食中必不可少的副食。其次,朝鲜族注重食疗与保健。朝鲜族居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采集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时令食用各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山野菜,这些山野菜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具有良好的防病治病功效,如春天吃“参芪补身汤”补气强身;夏天吃“狗肉补身汤”温中补肾;秋季食用以牛里脊、海鲜为主料的“神仙炉”火锅健体暖胃;冬季以“野味汤”滋补御寒。


  从古至今朝鲜族一直都是非常讲究就餐礼节的。所以,在传统的饮食习惯中,饮食礼节占据着重要位置。据古文献资料和众多调查资料显示,朝鲜族一直保持着尊敬长辈的优良传统。朝鲜族不像一些民族按照职位的高低,或是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盛取食物。


  鲜族习俗是伴随着悠久的民族历史发展而来的,具有鲜明的朝鲜半岛文化特色。在迁入中国初期,朝鲜族在饮食文化形态上长期保持了民族固有特性,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当地汉族、满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加深,日渐受到其他民族饮食方式的影响,从食物原料、烹饪方法、饮食风味到饮食习惯都表现出融合性,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朝鲜族饮食文化习俗。


  2朝鲜族饮食文化的作用


  (一)提高民族自信心


  朝鲜族的意识中有一种本民族的饮食集中展现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因此,他们挽留外族客人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希望吃了某个饮食再走,或做某个饮食时再过来。这体现了朝鲜族为其饮食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的心理,这种心理也是增强民族内部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二)强化民族文化教育


  朝鲜族饮食是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生动的大课堂。朝鲜族的许多饮食习俗,如尊重老人,为老人摆单桌、宾客至上、与邻居和分享食品等都体现了朝鲜族传统美德的精华,年轻一代们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深受熏陶,自然有传承与教化功能。社会环境对人的塑造,是类似于“蓬生于麻,不扶自直”的。这种教育植根于人们的意识之中,流露于言谈举止,成为精神与气质,成为民族文化在个体成员身上的表现。


  (三)文化承载功能


  民族活动大都离不开饮食活动,饮食甚至已成为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维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朝鲜族节日中的部分活动,也通过饮食来展开。如除夕吃打糕、正月十五喝聪耳酒,端午节吃艾糕、冬至吃小豆粥等,使饮食身也成了节日文化的一部分。还有筷子舞、浊酒颂、泡菜歌等都以饮食作为艺术和文学的载体,充分地体现了朝鲜族饮食的文化价值。


  (四)促进经济发展功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看重自身的健康,加之减肥风气的流行,导致素食之风日盛。于是,朝鲜族传统饮食中,多是些少油腻的植物性食品,无疑为朝鲜族饮食文化走向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朝鲜族充分利用本民族饮食特色,走出家门,到城市和县镇从事饮食业,开设朝鲜族餐馆或朝鲜族风味小菜出售。目前,朝鲜族风味食品遍布全国各地,这提高了朝鲜族的生活水平,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为社会解决了剩余劳务劳动力。


  3现代化背景下朝鲜族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朝鲜族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形势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韩建交,韩国饮食文化得以大量流入中国,帮助了许多濒临灭绝的鲜族饮食文化得以重生。一些朝鲜族饮食开始寻根走向正宗,复苏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从传统饮食文化中吸取养分,进一步保持和发展了本民族的传统饮食特色。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的饮食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现代化农业中,农药的使用让食品质量每况愈下,促使了人们对于“绿色食物”的狂热追捧。加之减肥之风的流行,导致了素食之风日盛,少油清淡的植物性食品脱颖而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态度与朝鲜族饮食注重食疗滋补的特点不谋而合,从而成为了保健型食品走向市场的一个契机。


  将民族、文化、餐饮、旅游结合为一体,从而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和必然结果。将朝鲜族传统饮食文化作为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结合在一起开展的民族风情旅游项目,在招徕更多游客的同时,产生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带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二)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中韩文化交流在一方面有利于扶持朝鲜族饮食文化走向正统,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却造成了中国朝鲜族饮食文化的“韩化”,从而逐渐失去了中国朝鲜族饮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独有的融合多民族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


  2、任何一种饮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朝鲜族饮食在逐渐发挥其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将会淡化饮食文化所囊括的文化内涵,使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拘泥于表面形式,而忽视了真正的精华所在。民族餐饮业对朝鲜族饮食文化重视不够,缺乏对饮食文化深挖掘和文化营销,其发展理念有偏差,忙于造势扩张,疏于管理提高,缺乏统一的标准,精力大多花在扩张店铺和网点建设上,而缺乏对饮食文化的尊重和挖掘。


  4结论


  中国朝鲜族饮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文明碰撞的结果。作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朝鲜族人民也与中国各族人民一起,为中华饮食文明的传承、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中,朝鲜族传统饮食在不断吸收、改进、创造中得以传承发展。然而,如何在文化的交流中、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保护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仍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作者:孙文倩

  第4篇:中国饮食文化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如今国际性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交流中逐渐流向国际,受到很多外国朋友的青睐,但如何通过翻译的形式,让外国朋友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成为我国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分支,其以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种类受到广泛的关注。要使对中国饮食文化感兴趣的外国朋友更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则需要在翻译中体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一、中国饮食文化翻译及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种可以体现和传承某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风情、习俗、艺术、思维、价值观念等,是一种可以进行交流的意识形态。宽泛而言,人类社会与文化关系非常紧密,几乎所有的社会活动、人类行为等都与文化相关。其中饮食文化应当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传,其存在深厚的内涵和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如今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被中国特色文化所吸引,其中中国饮食文化以期独特性和丰富性,受到广大外国朋友的关注,中国饮食也逐渐流传到国外。如何让外国友人在了解和品尝中国美食时,并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成为翻译界考虑的问题。在进行中国饮食文化翻译时,如果仅仅采用简单的字面翻译方法,则会让外国友人无法了解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翻译应当展现出饮食文化的内涵。


  由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历史、地理、生活习惯、习俗、思维及价值观念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导致中国饮食文化与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也较差较大的差异。很多翻译者在进行饮食文化的翻译时,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中国饮食翻译后,外国友人难以理解,甚至会误解为另一种东西。如中国和西方国家存在饮食文化差异,中国人民认为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使为了填饱肚子,还是促进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条件。但西方国家则认为饮食单纯只起到营养品的作用,并没有赋予饮食更加深厚的内涵。中国在请客时和宴会时,会非常注重饮食内容,而西方国家则比较随意,其主要注重时间观念。另外中国饮食的烹饪方式比较多样化,其造型也比较精美。


  由于中国饮食文化及西方饮食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作为饮食文化符号和代表的菜名也体现出很大的不同。一般西方在进行菜名的命名时,主要是在菜名中体现材料及烹饪方式,比较简单直观,让人更加容易理解。而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取菜名时会有诸多考究,有很多菜名具有较深厚的含义,让人们无法直接根据菜名了解到菜肴的内容。很多菜肴的菜名具有浪漫主义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如其包含有菜肴的由来,菜肴的历史文化背景等,采用这种命名方式不仅加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虽然该种命名方式会让很多人难以理解彩色的内容,但却可以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及饮食文化特征。


  二、中国式菜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原则


  中国饮食文化传承上千年,其内涵深厚且丰富,而如何让外国友人直接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第一步就需要通过菜名体现出现。中国饮食文化主要是以直接和联想的方式,对菜式进行命名。在采用直接命名法对菜肴进行命名时,主要是根据菜肴的成本和烹饪方式进行命名,如“清炒小白菜”、“青椒煎蛋”等。在采用联想命名法对菜肴进行命名时,主要是借用其他因素,如地名、植物名、历史典故等,从而展现该菜肴的文化内涵,如“北京烤鸭”、“芙蓉鸡片”、“霸王别姬”等。这些名称在中国人看来具有简单直观或具有美感,但如何让外国友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通过菜名可以直接了解到中国民族文化,中国式菜名翻译的重要考虑问题。对菜名进行良好的翻译,可以直接对中国饮食文化起到传播作用。中国饮食烹饪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炒、爆炒、蒸、煎、炸、炖等,如果对其用英语翻译,一般为stirfry、saute、steam、panfry、deepfry、braise。中国在形容美食时,主要是从色、香、味、形等方面进行赞美,即color、scent、taste、shape。


  在进行中国饮食文化翻译时,首先要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只有准确的翻译才能够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不至于对中国饮食产生误解。如人们常常采用“dumping”翻译中国面食中的饺子、馒头等,其存在一定的误差,“dumping”主要是形容圆形,有馅的面食,另外在英语中“soup”是指汤,但主要是指浓汤,对于中国饮食中的清汤、或者其他滋补汤则不能用“soup”,如鸡汤需要翻译成“chickenstock”。在中国饮食中,有很多属于联想命名法的菜名,如“狮子头”,如果采用直译的方法,则会让外国友人难以理解,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简单解释,如“lion’shead-porkmeatball”,另外还有水晶宝、怪味鸡等菜肴,也需要通过简单解释的方式,让外国友人理解。中国一些菜肴因为制作工艺复杂,涉及材料较多,因此在命名时包含较多的内容,如八宝粥,其涉及“八宝”,但如果将“八宝”全部翻译出来,则会比较冗长,因此可以翻译为“babaozhou-mixedcongeewitheightsweetseasonings”,另外菜肴“全家福”也包含多种食材,如猪肉、鸡肉、牛肉等,不能将其全部翻译出来,应当采用“HappyFamily-stewedassortedmeat”的翻译。中国饮食文化翻译要体现出中国饮食的特色,中国有很多菜肴都无法简单翻译,因此采用直译加解释的方式便于外国友人理解。另外还可以在翻译中突出菜肴主要的特色,如虎皮蛋“deep-friedegg”,该种翻译方式突出了烹饪方法。


  三、中国饮食文化翻译中存在问题


  (一)拼写错误问题


  在中国饮食文化翻译中,首先要注意的是拼写错误,很多商家在对饮食进行翻译时,没有考虑过其他国家的语法问题,致使翻译错误。外国友人看到翻译错误的饮食,从字面就难以理解,也就无法体会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如会有”如很多餐馆在翻译桂花拉糕时,会将其翻译成“SweetOsmanthnsCake”,很典型出现拼写错误问题,应当改成“SweetOsmanthusCake”,很多商家都会在菜品上出现拼写错误问题,如盐焗猪肚“BakedSaltyPig’sStumach”、虾仁焖豆腐“BraisedTofuwithShalledShrimp”、老醋泡花生“Deep-FriedPeanutsPickedinVinagar”等都出现拼写错误问题,正确的应该是盐焗猪肚“BakedSaltyPig’sStomach”、虾仁焖豆腐“BraisedTofuwithShelledShrimp”、老醋泡花生“Deep-FriedPeanutsPickedinVinegar”。翻译错误问题,会导致外国友人无法理解该道菜到底是什么,对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造成了影响。


  (二)大小写问题


  很多国家都非常注重字母的大小写问题,如国际性交流最普遍的英语,其很多词的首字母都需要大写,然而在中国饮食翻译中,翻译者为了图方便,而会采用全部小写的方式。中国汉字由于不涉及到大小写问题,因此人们在翻译中,不会过于关注其他语言的大小写问题。但对于外国友人来说,如果出现大小写问题,则会对翻译感到难以适应。如我国很多酒店会将黑椒牛仔骨、松鼠桂鱼翻译成“Beefribswithblackpepper”、“FriedYellowCroakerWithPresevedVegetables”,其正确翻译方式应当为“BeefRibswithBlackPepper”、“FriedYellowCroakerwithPresevedVegetables”。这主要是由于翻译不细心,没有遵守英语语法和规则,导致出现翻译问题,不利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


  (三)语义模糊问题


  中国饮食中有很多菜肴的名称具有文化气息,然而很多翻译者在翻译时,没有将菜肴背后的文化气息展现出现,而是采用字面翻译的方式,让菜肴失去了美感,甚至还会让外国友人无法理解该道菜。如在进行椒盐排骨、腌笃鲜汤等方式,常常翻译为“DeepFriedSaltyPorkRibs”、“FreshSaltedPork”,这两道菜的翻译都存在语义模糊的问题,让外国友人无法理解这两道菜,因此为了让外国友人根据菜名就能够加深对这两道菜的了解程度,应当采用椒盐排骨“SaltandPepperPorkRibs”、腌笃鲜汤“StewedPorkandHamwithBambooShoots”。


  四、中国饮食文化翻译技巧


  (一)直译法


  在中国饮食文化翻译中,最常用的翻译方式是直译法,其主要有读音直译法和材料及烹饪方式直译法。其中读音直译法是直接将中国菜肴的读音,通过音译的方式,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特色。如中国特色食品“豆腐”,其是采用音译的方式,很多外国友人都知道“Tofu”为豆腐,这样不仅利于中国饮食文化是传播,还能推动我国汉语文化的传播,从而让更多的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材料及烹饪方式直译法,采用此种翻译方法常见的菜式有炒鸡杂“FriedChickenGiblets”、炖猪蹄“Stewedpig’sTotters”、煨羊肉“SimmeredMutton”。材料、配料及烹饪方式直译法,如排骨年糕“friedporkchopwithglutinousricebars”,肉沫豆腐“Stir-friedtofuwithmincedpork”,黑椒牛排“SizzlingSteakwithBlackPepper”。材料、形状直译法,糖醋金钱肉“seeet-and-sourporkslicesshapedlikecoins”,松鼠黄鱼“yellowcroakershapedlikeasquirrel”,芙蓉鸡片“slicedchickenwitheggwhiteshapedlikelotuses”。材料、器皿直译法,砂锅鱼头“FishHeadinCasserole”,荷叶包鸡“ChickenWrappedinLotusLeaves”。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种类,即药膳。药膳属于我国特殊的意识,其主要是将中草药加入食品中,起到治病和养身的作用。然而其他国家的语言中,几乎没有关于草药的单词,因此对于药膳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并将其药用效果在后面标注。如“天麻炖鸡”可以翻译为“StewedChickenWithHerbs”。


  对于具有历史典故、传说、名人等中国饮食文化,也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如常见的名人菜色东坡肉“DongpoBraisedPork”。


  (二)注释法


  在中国菜式翻译中,由于很多菜肴没有办法通过简单的直译解释该道菜肴的内容,因此需要在菜肴名称的后边进行简单的解释,这样久而久之会让外国友人看到该道菜肴时,就能够明白该道菜的特色和内容。如火锅是一种比较具有特色,且内容非常丰富的菜色,如果翻译不好则无法让外国友人理解火锅的特色,因此可以采用“Chafingdish-instantboiledmutton,beef,andvegetableswithchillisauce”的方式,充分体现火锅的特色。


  图文法主要是利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即利用图片注释,让外国友人直观感受到菜肴的特色。这种方式虽然比较直观,且更加鲜明,但却比较占据篇幅,且如果使用口语交流,则无法应用图片。通过灵活应用几种翻译方式,掌握翻译规律,可以使我国传统意饮食文化冲出国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与国外交流越来越普遍,如何交流过程中将中国各类传统文化推广处国门,是我国重要考虑的问题。我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目前在进行中国饮食文化的翻译时,常常会出现语义模糊、拼写错误等问题,制约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推广。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可以采用直译法和注释法的方式进行翻译,且在翻译中要避免出现大小写问题,拼写错误问题。


  作者:孙妍等

  第5篇:中国饮食文化下的厨房用具情感化设计研究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从各种角度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信息,饱含了我国先人留下的许多宝贵遗产。中国饮食文化瑰奇绚丽,闻名世界,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思维特点和审美乐趣是其他民族所不及的。厨房用具具有改善我们生活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因为“吃”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中国厨房用具的发展历史就如同深远的中国饮食文化一样,积厚流光,同时,厨房用具的发展也十分迅猛,开始逐渐变为人们饮食方式的主导。为改进目前国内厨房用具设计单一、淡漠的不良现象,中国饮食文化下的厨房用具情感化设计研究迫在眉睫,并且新的情感化表达方法需要我们利用高科技手段来实现。


  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时代的物质基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满足,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构筑了人类生活环境的发展方向。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淡泊的人际关系,自我的情感需求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下的设计成为一种新的设计潮流。本文从传统饮食文化角度论述了产品设计,同时结合科技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探讨了情感化设计的必然性。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但人们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和西方文化的入侵,成为大量的传统文化发展的障碍。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逐渐与传统文化形同陌路。本文选取家用厨房用具这种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作为具体引入传统文化下情感化设计思想的载体。希望结合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探寻出较为适合中国家庭厨具的情感化设计方法,使厨具的情感化设计在简化、愉悦人们烹饪生活的同时传承中国的饮食文化。


  设计的发展方向无形中受本国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在其发展进程上印上了深深地痕迹。我们需要将自身感悟体会到的东西融入到设计之中,使得产品可以更好的传达文化的内在韵味,更要适于我们的使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情感化厨房用具设计的结合,会逐渐成为适合更多中国厨房的设计。社会时代和文化氛围这些客观条件影响着人类的情感表达,也受到个人认知思维水平差异和生活经历等主观因素的制约,最终产品的情感性都将在文化的影响下通过其自身的具体外在形式展现出来。


  家庭厨房用具设计要素要从安全性角度、功能性角度、易于使用性角度、情感表达角度、经济因素和消费者因素角度来分析。


  厨具设计的安全性是产品设计的首要要求。人们日常接触使用的产品必须保证较高的安全性,以保障人们的安全。产品使用的安全性与人们息息相关,安全的产品也会换来人们的百分百安心。产品的安全性需要满足各类人群,包括老人、妇女、儿童。因为经常接触水和电,厨房的小家电就更应该在防水防漏电等方面考虑周到,使得人们可以放心。厨具设计的安全性不容忽视。


  功能性对于厨具设计来说是最基本要求。就像食物是供人食用,干净的水是用来饮用的一样。如果设计出的产品无法满足人们的基本功能要求,那么产品也就失去了产品本身存在的作用。


  易用性的开发可以说是产品设计师们一直不懈追求的目标,并且易用性在设计过程中离不开人机工程学的运用。如何使现有材料及生产程序的设计简易,设计符合中国人生活习惯的厨具产品可以说是我们的燃眉之急。


  满足了厨房用具设计的安全性、功能性和易用性之后,设计师和消费者又对厨具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感化。随着厨房用具设计的高层次、高质量、高科技的发展,情感化这一要素必不可少的注入了厨房用具设计中。Norman说过:“产品必须是吸引人的,令人快乐和有趣的,有效的和可理解的”。在注重产品基本功能的同时,用户更渴望与产品进行无距离的精神上的情感化交流。只有当产品触及到用户的内心时,使他产生情感的变化,那么产品便不再冷冰冰,他透过眼前的东西,看到的是设计师为了他的使用体验,对每一个魔鬼细节的用心琢磨,即便是批量生产也依然有量身定制的感觉。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之一就是通过设计体现情感,考虑到设计作为人类情感需要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存在,这一点突破了现代主义对于功能性的定义。


  社会的经济因素和消费者因素成为现代家庭厨具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家庭厨房用具设计的诸多因素也随着新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快、信息发达等特点发生改变,消费者的薪水及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设计师不能忽略这些变化,否则设计出来的厨具恐怕只有基本功能,而没有促使人购买的欲望吸引力。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或正在逐步接收饮食文化下的厨房用具情感化设计的观念,尽管中西的饮食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研究中国饮食文化及情感化设计要素的注入,能够使我们从中得到一些针对于中国的厨房用具设计的启示,为设计提供很大的帮助。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化脉络涌到一起,发生碰撞和融合。这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无疑会影响中国的产品设计。设计师只有本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保持清醒的头脑,才可能在现代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趋于平衡,才可能使设计更贴近人们日常中的点点滴滴。饮食文化亦是如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厨房用具的设计师们也能够从中国饮食文化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厨房用具的情感化设计,并在现今各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保持中国饮食文化特有的魅力来更好地把握具有情感化设计特色的厨房用具设计。

  作者:杨彤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