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阐述大学生宗教信仰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宗教信仰对大学生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但在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所以,找出应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对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大学生宗教信仰及其特点
宗教信仰是一种文化现象,指的是人们对所信仰的教理或教义由认同到崇拜再到全身心的皈依的社会意识形态。具体到大学生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不够成熟。
经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宗教关注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六十,而且与去年相比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教徒,他们对宗教的认识仅限于一些皮毛,认为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他与政治、经济关系紧密等等,并没有深入的对其进行了解,比如对教义、教规的认识还不够成熟,大学生还没有做到利用教规、教义很好地规范自己的道德等精神世界。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性别比例持平
从整个世界的宗教信仰发展状况看,女性教徒往往多于男性,从社会历史发展状况来看,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自由意识也很强烈,但长期受现实状况的约束和制约。所以,女性容易通过宗教信仰去寄托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东西,这种强烈的愿望往往要多于男性,于是,在宗教中女性教徒一般多于男性教徒。但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女性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明显表现在各大高校中,女性宗教信徒和男性的数量比例基本持平,甚至有男性超过女性的现象出现。
(三)理科生信教数量比例明显高于文科生
宗教信仰和一个人的知识构成、道德素养有着很大的关系,文科生由于其专业属性,对历史文化知识有着十分深入的认识了解,对宗教并没有太多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而理科生长期忙于实验,经常待在实验室,跟外界的新鲜事物接触很少,相比较文科生而言对宗教的认识比较浅显,充满了神秘感和好奇心,他们在遭遇挫折困难时,较文科生更容易在宗教中寻找精神寄托,这也是在宗教信仰中理科生多余文科生的重要原因。
(四)家庭收入对宗教信仰具有很大的影响
经调查,无论家庭收入过低或者过高都对大学生宗教信仰具有很大的影响。根据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原理,家庭收入过低导致日常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出现沮丧、萎靡等消极的症状,但长期存在的问题短时间内又无法得到解决,他们会从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中走出来投奔宗教,来减轻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其实这就是一种精神寄托。反之,家庭收入过高,丰厚的物质生活再不能满足人的精神生活的时候,人们将会转向宗教来寻找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2 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一)大学生在宗教信仰中获得安全感和认同感
比如基督教将耶稣视奉为救世主,它是完美人格的化身,是所有信教徒的典范,这种完美的人格显然是超越现实的,教徒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超越自我的高尚境界,这会带给教徒一种安全的感觉,会激发教徒的自信心。对于正处于青春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宗教信仰带给他们感悟超世脱俗的高尚人格精神,所以,宗教信仰对于正精力充沛、追求远大理想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大学生在宗教信仰中寻求心理的安慰
比如耶稣在基督教中扮演救世主的身份,它掌管着人世间所有人
的命运,在教徒眼中是无所不能的,基督教义要求教徒们把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挫折看成是救世主对他们的考验,只有经受的住人世间的磨难和挫折才能免受地狱的折磨最后去往天堂,这使得教徒获得极大的心理安慰。基督教的很多教义关于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世的原则,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多数的大学生在信奉宗教之后会变得内心平静、情绪稳定,这十分有益于他们的人际交往,对于推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大学生在宗教信仰中加强了自身的道德修养
比如佛教的道义要求教徒要与人友善和多做奉献。与人友善,宽容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忍”,忍辱教会大学生要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其正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不公平,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奉献即帮助别人从而获得人生的快乐,帮助别人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帮助自己,虽然有的学生不信仰佛教,但他们认为这样的教义很有道理,并亲身实践、付诸实施,并从中感受到了人生的乐趣。
3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情都需一分为二的看待,宗教信仰虽然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但它毕竟是一种唯心主义学说,对大学生的人生道路具有负面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宗教信仰会使大学生产生宿命论的心理
一些同学因为太过于信奉宗教而走上极端的道路,产生了宿命论的思想,他们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归结于救世主的作为。由于他们走上了极端的道路,所以极其有可能做出损害别人利益和危害国家的行为,因为信教徒都有其固定的组织,不同的信教组织之间,信教同学和不信教同学之间都有可能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这些情况的发生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宗教信仰和现实的差距会使大学生产生矛盾的心理
宗教和现实生活之间必然有很大的差距,当被问及当宗教和现实生活中出现矛盾冲突时该怎么解决,一部分学生认为信仰和书本上的知识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把书本上的知识当做是任务来完成就可以。当被问及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出现过面对宗教和现实之间的困惑时,大部分学生表示偶尔出现过,少部分表示经常出现,但没有一个学生表示没有出现过矛盾的心理。由此可见,大学生信教徒内心还是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解决,那么将会对大学生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三)宗教信仰不利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缺乏社会实践和磨炼,某些方面还存在心智不成熟的一面,所以,面多元文化的今天,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非常时期,状态还不够稳定。面对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某些人通过宗教组织发布一些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新闻,更有甚者,将反人民、反党的非法信息传播开来,在加上西方的一些暴力、法西斯思想,会对当代大学生造成十分负面的影响,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大学生很容易被干扰,逐渐将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思想抛在脑后,转变为利己主义,从而不利于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更会给大学生成长带来身心健康方面的危害。
4 加强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的对策
(一)要尊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对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应该予以充分的尊重,但同时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并且要严重杜绝非法的宗教组织利用大学生做出损害人民和国家利益的事情。在学校,也要充分尊重宗教信仰的同学,特别是少数民族,对于少数民族同学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要给予充分的保障,让他们感到真正的平等,汉族的同学要处理好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为建设和谐的校园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大学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辅导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当前高校的教育者素质低、管理能力不足,这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利的,所以,加强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务之急。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最近,直接管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日常,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扩建辅导员的队伍,对其给予关注和重视,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加大培养力度,加强其综合素质,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质量。
(三)要增加开设思想政治的理论课
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利用好在课堂上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向大学生传授无神论,向学生介绍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让学生充分了解宗教的本质,从根本上消除对宗教的崇拜。同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无意识的培养大学生认识健康的心态和优良的品格,帮助他们减少对宗教的依赖,坦然面对现实。要注意提高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改进教学方法,将现代媒体技术融合到传统课堂中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四)加强对高校宗教事务的管理
宗教信仰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在尊重大学生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参加正规的、合法的宗教活动,将宗教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宣传,将反动的、消极的内容摈弃,为国家的稳定、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对于校园里出现的非法反动宗教组织必须予以严厉的的制止和打击,不经过严格的登记程序,决不允许学生参加宗教活动,更不允许学生在宗教场所以外的地方宣扬无神论,一经发现,高校必须及时进行制止。谨防大学生被非法宗教所利用做出损害人民和国家利益的行为。
(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大学生出现了不少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信教徒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而遭受打击,转向宗教寻求心理安慰和精神食粮。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用传统方法可能效果甚微,所以,学校必须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将他们自己的隐私和遇到的烦恼和朋友分享,却会寻求心理咨询,因为心理咨询有隐蔽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这正好迎合了大学生以上的心理,为大学生所需要。因此,高校要把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心理规律,建立心理健康预防机制,优化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贾鹏敏 来源:卷宗 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