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发展现状及困境
农村社区建设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环境下提出的推进农村发展、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思路,农村社区也是农村的基层自治组织,是对农村基层政府组织模式和管理上的积极探索和创新。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深人,全国各地的农村社区建设一度如火如荼并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衰落以及农民流动性和独立性的增强,大量农村劳动力涌人城市,农村人力资源的真空导致村委会制度对农村社会的整合力急剧下降。同时,分税制改革以及农业税的取消又进一步瓦解了基层政府和村委会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和主导地位。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趋于淡化,农村社区遭遇认同和信任危机,这也是当前农村社区发展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初步成效
各地在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中,根据当地自身情况探索出了“多村一社区”、“一村多社区”等多种社区建设形式。在村容村貌以及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的乡村环境问题上,多方共同努力加上明确的治理目标,使得这些农村的社区生活环境得到了显着提升,而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也由此得到改善。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社区中办起了集管理、服务、教育、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更加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此外新建社区利用现有设施,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农民收看现代远程教育节目,成立腰鼓队、秧歌队、篮球队等,活跃了农民文化生活,使社区中广大农民逐步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二)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社区的建设已经非常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首先,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农民本身没有自发地投人到农村社区建设中去。在实际的社区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往往是各地政府,无论是从社区建设的目标、方案,还是到实施、监督、评估等几乎都是由政府一手包办,农民反而成了旁观者。其次,农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落后。虽然经过几年的试点建设,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集中程度均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相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要求,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第三,农村社区建设和维护资金匮乏。总体上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投人严重不足,再加上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使得农村难以获得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优势资源,导致了农村社区发展的不平衡。最后,农村社区组织机制构建不完善。从当前农村社区组织设置上来看,大多具有很大的机械性,特别是对社区事务管理的模式上存在僵化,虽然对社区日常事务管理的形式由村委会逐渐转向社区组织,然而其主体依然是地方政府,其模式依然是政府一手抓,社区中的居民在其中很难有足够的参与和发言权。
二、当前我国农村宗教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也在规模、种类等方面迅速增加“宗教热”现象在部分农村地区已愈演愈烈。据调査,我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并且绝大多数宗教组织和教徒也在农村,经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近13.9万处,宗教教职人员36万余人,宗教团体5500多个。现如今,宗教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都不容忽视。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也强调了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的要求。宗教在我国再度复苏,引起了大量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三、社会资本在农村社区发展中的作用
作为当前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进行理论研究所广泛采用的重要分析工具,社会资本理论正在各类学科的理论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不同的学者对社会资本的概念的理解与定义各不相同,但学界对于社会资本的一些基本内涵有着普遍的认同: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
对于社区的发展,社会资本的创造意味着一种更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好的人居环境和社区发展的一种更为有利的条件。社会资本的主要性质和内容在其深层次内涵上与社区的治理的相关内容有着深刻的相关性,因此社会资本理论在研究我国当前农村社区问题中能够作为一个非常具有实际价值的解释性框架。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中社会资本的提高可以有效地为社区发展提供动力,通过新的社区管理模式以及村民自治制度的构建,使基层政府与村民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发生根本改变,社区将会成为政府与村民运用其公共权力共同构建美丽家园的场所。
四、作为社会资本的宗教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
宗教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资本,不论从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都有其特有的意义与内涵。从微观层面来看,宗教作为社会资本能够作为个体成员之间互换社会资源的载体。在宏观层面上,宗教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组织运行是在整个社会中,因而在较大的政治、经济系统或文化与规范的框架之中宗教也会有其相应的影响。
作为一种社会资本的宗教应当扩展资源功能、扩大社会网络功能、促进信任和合作功能、规范性功能等四个方面。(1)扩展资源功能:宗教所具有的庞大的信众群体和活动场所是宗教所固有的资源优势。这些资源在宗教这个群体中既可以在个体层面发挥作用,也可以成为一种集体的资源。宗教的社会资本属性客观上扩展了宗教占有和利用其信众资源的范围。(2)扩大社会网络功能:宗教信众在宗教这个集体中,以宗教教义与共同认同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就产生了。不同于普通社会团体中的关系,宗教所强调的价值观与制度在其信众中有着强大的认同感,出于对宗教的信任与认同,宗教成员之间也会建立起基于信任与认同的关系,同时其社会关系网络也围绕着宗教得到迅速扩大。(3)增进信任与合作功能:宗教通过教义和制度将信徒集合起来,在共同的认同基础上,宗教可以促进个人和集体行动目标的实现。宗教组织是一个具有共同意识的共同体,通过信仰、情感、仪式和教义来引导和约束其成员的观念和行为,从而增强共同体内成员的团结、互信与合作。(4)规范性功能:宗教作为一种非正式组织,有着一套严密的制度体系,宗教通过教义引导信众,同时通过制度约束人。而宗教的这些非正式制度,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着一定正向的作用,同时也是国家正式制度的重要补充和辅助力量,有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
五、研究结论
由于近年来我国农村社区遭遇信任危机,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使得农村社区重建迟缓与停滞,如何增加农村居民对其所在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已成为当前农村社区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宗教作为一种社会资本,本身就有着促进资源整合维持社会和谐有序等功能,对于宗教信仰比较集中的一些农村地区,村民宗教信仰行为已经成为农村社区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具有宗教信仰的村民比普通村民更愿意为社区发展做出贡献,即社区观念更加强烈。这对于改善当前个体化严重的农村社区信任和认同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在宗教信仰密集的农村地区更应该将其合理利用和妥善引导。
首先,鼓励和引导农村社区中的信教群众参与到农村社区建设中,充分利用信教群众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积极性,带动社区内部凝聚力和信任水平的提升。信教群众更愿意为社区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宗教文化中积极因素与社区发展内容相结合,利用宗教的整合功能使村落有序发展,利用宗教的教化和沟通功能促进社区和谐,引导信教群众参与社区自治,从而促进社区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满足社区需要。
其次,结合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水平。虽然村民宗教信仰行为在客观上对农村社区发展有着推动作用,但农村社区的重建最终还要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积极发展和完善正式组织,努力完善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将农民与社区联系起来,积极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支持农业、服务农民的各项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存量,以此来赢得人们对社区积极的、发自内心的支持、信任、认同和归属感。
总之,宗教是一种集体的意识形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农村社区的认同和信任的缺失。如果引导运用得当,将对农村社区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整合以及村民认同和信任程度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国宗教信仰密集的农村地区,如何正确对待村民的宗教信仰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公共服务和正式组织,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村社区的发展。
作者简介:王磊(1988-),男,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乡村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