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宗教论文

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6-03-13 20: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 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意义

  

  宗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人类沿革的一种文化沉淀,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和审美创造能力,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日新月异的当代世界,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在短期内不会从根本上消除,它决定了宗教将在世界各国长期存在,保护和开发宗教旅游资源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长期面临的任务。同时,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并存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也是一个宗教旅游资源大国。在发展旅游业中,如何执行正确的宗教政策,如何根据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宗教习俗安排旅游接待活动,如何保护宗教文化遗产和开发新的可供旅游者观光的宗教文化资源,成为中国旅游界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作为一项特殊的专项旅游,宗教旅游的开发不仅是对宗教文化的宣传,更是对它的保护和传承。同时,随着旅游的大众化发展,人们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观光、商务等旅游产品,而是有着多样化的选择。宗教旅游追求清净灵魂,为现代人暂时远离生活、工作的压力,澄清心灵提供了一种选择。

  

  单纯的节事、观光和文化内容已涵概不了宗教旅游的全部,当前诸如宗教旅游产品单一、宗教旅游区管理混乱、宗教资源遭受破坏等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宗教旅游的涵义、特点,加深对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2. 宗教旅游的涵义

  

  宗教旅游的定义目前尚不统一[卜'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宗教信仰者基于宗教目的的旅游活动,包括朝觐、朝拜、云游、传法等,二是指围绕宗教旅游资源开展的各种旅游活动。笔者认为宗教旅游涵义广泛,它区别于一般的事件旅游、观光旅游和文化旅游,以宗教文化为核心,具有虔诚性、信仰性和严肃性,其主要内容包括拥有强烈或唯一宗教动机的教事旅游,非朝拜目的的宗教景区、景点、节庆观光旅游和研究、追探宗教文化的文化旅游。它的定义可概括为:以宗教文化为核心依托,借助相关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吸引宗教信仰者和一般旅游者进行的包括朝拜、研究、观光、文化等专门的旅游活动。这里一方面,突出宗教文化的核心地位,也是其得以生存和传承的核心依托;另一方面,涵概了宗教旅游最基本的内容,包括宗教朝拜、研究、观光、文化等。

  

  3.宗教旅游的特点

  

  全世界现有各种宗教徒30多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3,其中基督教徒有16亿,伊斯兰教徒8亿,佛教徒3亿。同时,宗教旅游吸引着众多的非信众旅游者。如沙特每年有100多万穆斯林赴伊斯兰教圣城麦加朝觐。与此相伴,规模宏大的宗教朝圣活动每年又吸引了300多万游客到麦加一睹盛况。信徒对宗教的虔诚,决定了其宗教行为的坚定程度。从旅游角度看,这种信仰的坚定性为宗教旅游市场的稳定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观光型旅游地旅游者回头率较低,但宗教型旅游地则不然。根据2002年11月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市场报告课题组的调查,在抽样来访九华山的149位旅游者中,有21位是第二次来九华山旅游,有18位表示来过3次或3次以上①高回游率是宗教旅游的一大优势。

  

  R.W.Bulter(1980)将旅游地发展生命周期分为探察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六大阶段。由于资源独特性和客源稳定性,宗教型旅游地发展阶段较为缓慢,不易出现暴涨现象,巩固阶段持续时间长,无特殊事件,很少进入衰落期,旅游生命周期比较长。

  

  宗教产生、传播一般呈树枝状,由最初的“祖教”演化成多种教派,继续演化为更小的教派。由此,作为不同等级的宗教圣地吸引力范围呈明显的等级系列,有世界性、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的差异,宗教圣地随级别的升高而减少,宗教信徒数和宗教影响力随级别的升高而增加。

  

  我国宗教旅游资源丰富,除本土的道教外,影响较大的还有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些宗教各具特色,它们的建筑、绘画、音乐、节事、信仰人物以及气氛环境各异,很多宗教旅游资源与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相结合,如我国被列入世界文化与遗产名录,有6处含有宗教文化遗产。我国自古有“深山藏古寺”之说,宗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统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许多宗教名山游客众多,除了进山朝圣,秀丽的风景也是游人逗留的重要原因。

  

  我国宗教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以名山、寺庙、洞窟、佛塔为主的佛教旅游资源,以名山、宫观庙宇、洞窟石刻及遗迹为主的道教旅游资源,以清真寺庙、著名遗迹为主的伊斯兰教旅游资源和以主要教堂、著名遗迹为主的基督教旅游资源。佛教名山我国有219座,以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和浙江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最著名;主要佛寺有736处,以河南少林寺、白马寺、青海塔尔寺、陕西法门寺等最著名;主要洞窟佛塔有690处,以西安大雁塔、甘肃敦煌、麦积山石窟、河南龙

  

  门石窟等最著名(表1)。

  blob.png

  道教名山我国有107座,著名宫观庙宇143座,主要洞窟石刻及遗迹92处。以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和安徽齐云山等道教名山最为著名(表2)。

  blob.png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清真寺2万多座。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北京的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西安化觉清真大寺、山西太原的古寺、山东济宁大寺、新疆哈什的艾提卡尔大清真寺和宁夏大同清真寺等239处(表3)。

  blob.png

  我国主要基督教堂有北京的南堂、西什库教堂,天津老西开、望海楼教堂,哈尔滨的南岗尼古拉教堂,上海的徐家汇天主教堂,南京石鼓路天主教堂,河南开封天主教堂,广州圣心大教堂,广东宁县普宁流沙教堂,成都平安桥主教座堂,四川金堂苏家湾天主教堂和土瓦堆天主教堂、四川双流县银家坝于主堂等14座和北京利玛窦墓,上海松江西余山教堂遗址,开封红羊楼和新疆阿力麻里古城石刻等4座著名遗迹在我国,宗教具有很好的融合性。佛教和道教两教共一山的情况不在少数,而且在同一座寺庙中可以同时供奉二教的祖师。典型代表泰山,佛、道、儒三种文化共生一山,不仅有代表道教的岱庙、碧霞祠,还有代表佛教的灵岩寺、郎公寺。在汉藏结合的云南中甸,藏传佛教、东巴教、伊斯兰教、道教、儒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共同并存、和平相处。

  

  4.我国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4.1综合开发宗教旅游产品

  

  目前我国宗教旅游项目单一,作为专门的教事旅游,还没有形成专业的旅游产品,其他宗教旅游产品也只是处于萌发状态。宗教旅游地是宗教与文化、自然景观的综合,应该有层次、有重点、互动式开发,形成宗教活动中心区、观光游憩带、度假休闲带等的辐射状综合旅游区,从而突出重点,努力营造浓郁的宗教旅游气氛,在良好的宗教氛围内,满足各种旅游者的需求。宗教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把握主题,围绕主题全方位、多层次建立产品系统(表4),实现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一体化的旅游产品开发。

  blob.png

  4. 2开发具有地方和宗教特色的旅游商品

  

  “购”是旅游六大要素之一,它一方面可以满足游客对旅游商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生产、销售旅游商品,不仅可以带动本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政府和居民的收入,还可以达到广告宣传的作用,同时,旅游商品对当地文化内涵的继承可以延续资源的生命力,促进旅游资源与当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宗教旅游地旅游商品买卖虽然频繁,但交易的产品却品种单一、缺乏原真性、品质低劣且粗制滥造,没有体现宗教旅游商品所特有的艺术性、典型性,独特性,缺乏极品和精品。因而,设计开发具有地方和宗教特色的旅游商品成为宗教旅游地持续发展的一种必要。壁画、建筑等艺术表现形式是宗教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如佛教石窟可以开发微缩雕塑和壁画复制品等。各类宗教活动用具也是宗教旅游商品开发的内容之一,如藏传佛教中各种佛事活动中大量使用的各种法器和面具,做工精细、艺术品位高、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的宗教特色,能够引起游客的兴趣。

  

  特色宗教旅游项目也能为宗教旅游商品的开发提供有利的条件,如摸顶祝福活动中的祝福赐予物的开发与设计等。此外,还可通过制作明信片、宣传册、录音带、光碟等反映和宣传宗教旅游资源和特色。宗教音乐、宗教书籍、宗教服饰等文化类旅游商品也是宗教旅游商品开发的重要内容,如道教圣地可以开发太极类旅游商品等。

  

  4.3建立宗教旅游保障体系

  

  在我国很多宗教旅游区,旅游景区管理机构缺乏对宗教知识、宗教政策和宗教问题的深刻了角解形成“重旅游、轻宗教”的思想,在管理上,利益分配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要实现我国宗教旅游的可持续性应该正确执行宗教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安排接待设施;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不能影响宗教活动的正常进行,特别要保护宗教资源的完整和环境的持续发展;建立合理、有效、专门的宗教旅游管理机构,加强对宗教活动以及旅游商业网点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监督和引导职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建立专业化的宗教旅行社企业集团,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接待服务,实现食、宿、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并根据不同旅游者的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种类的专业服务;特别是加强对导游人员素质的培养,导游人员应该有较高的宗教文化知识素养;完善交通运输条件,提高可进入性;加强宣传活动,借助宗教教义宣传生态保护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4加强宗教旅游资源的规划与保护,做到合理布局,科学开发

  

  由于缺乏规划指导,我国一些宗教旅游地盲目建设,形成了随意修庙、造佛获取经济利益的局面。胡乱开发造成了管理的混乱,一些投资巨大的项目经济效益低,骑虎难下,面临艰难的处境。而宗教氛围和环境是宗教旅游区吸引旅游者的最主要因素,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保护与开发是宗教旅游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由此,应该一方面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做到高起点筹划,高质量建设,高要求服务;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者对宗教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最终实现宗教旅游地生态和文化的共同持续发展。

  

  5. 结语

  

  宗教旅游作为一种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专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是开发的核心。宗教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建立在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人类认知的协调、共同发展基础之上,旅游商品的开发、政府管理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