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浅谈写实油画中的创新意识建设策略

2015-07-16 11: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写实油画
  写实油画起源于欧洲,在经过历史的洗礼之后变得愈加成熟。在当代国际艺坛上,写实油画虽然似乎式微,其实却在以各种新探索展开着。当前中国文化中,写实性艺术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功能特长比较符合现时的发展需要,继续推进写实油画这个方面的自主创造,正是体现油画发展的特色。
  写实油画起源于欧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发展,它是油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欧洲油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文艺复兴以来,写实油画经历了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艺术诸流派而经久不衰,可以说是欧洲油画最主要的表达形式与核心。自油画诞生之日起,便担负了再现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油画存在,写实性的描述将始终伴随其左右。我们把它放到社会中的大环境来看,我们身处在多元化的时代,当今的主要问题是大众和艺术的距离还是那么遥远。但是,面对着眼花缭乱的世界,观众们最容易接受且喜欢的始终都还是写实艺术,这一点却是恒久不变的。
  二、写实油画的创新
  现在的写实油画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靠搞各种变体、变法,经不起推敲;二是摹绘彩色照片的本事加强,但这成不了可靠的技巧基础。写实的要害在于,在不断探索中达到整体的协调和谐,而不是以支离片段的东西诱人为能事。写实油画只有和当代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视角与新的审美情趣的变化;油画也只有满足当代社会的人文需求与精神诉求,才能获得社会更广泛的关注与呵护。对于现实社会的观照,无疑促进了写实油画在当代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但对于这种“写实”的理解,并不局限于历史上既成的“写实”概念,而是宽泛地将“写实”绘画拓展为“具象”绘画。其中不仅包含着直面现实的实写具象,而且延伸到探求心灵真实的观念具象;不仅具有西方写实油画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等流派的艺术特征,而且富有意象性、写意性、表现性等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特色。
  将写实油画“诗化”也是我们探索创新的一个入口。“诗化”就是在创作中寻觅柔润,追求和谐,表达象征,融入浪漫,抒发情感,凸显韵味。我们就拿詹建俊先生的《狼牙山五壮士》这幅油画来说。范迪安先生在解读詹建俊先生的油画作品时所论述的“从象征写实到抒情表现”,涉及到写实油画地“诗化”的认识和思考。在《狼牙山五壮士》中,詹先生通过人与山的比拟造型,形成了这幅在当时艺术氛围中最有意象感和象征性的作品。还有詹先生的《雪域高原》成功地塑造了藏女英姿,他自己也坦言:我欣赏中国画中“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今天,我们谈论写实油画的民族化,就是要将西方油画的形式、语言精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真正融合起来。由此引发的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策略是:一端是以西方悠久的油画传统为根基,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油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另一端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以对中国社会变革宏观而深刻的认识为依据,通过长期努力,逐步使油画具有中国人的个性,具有中国文化的气质。在解决了一系列油画技巧的难题之后,中国的写实油画要获得鲜明的民族特色,必须从深厚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中吸收养料。油画民族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从语言形式上找到与民族欣赏相吻合的图与像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对民族视觉思维逻辑的理解。就写实油画而言,民族性就是东方情调与写实语言的融会。东方视点的第一原则就是民族特色,而后是开放与包容。
  最终,写实油画承担的所有使命还是要具体到落实的艺术家那里。社会和艺术都要求作为艺术品创作主体的艺术家,作为一种纯粹履行精神活动的人,他所积淀的综合素质应该远出常人;尤其是,一个深谙东方精神的艺术家,必须要对中国古典文明有极为深刻而系统的认识。有知识积累的大前提,艺术家所建构的个人知识结构又必须是开放包容的、不断发展的结构,而后以民族文化为基点酝酿升华为一种审美判断力,由这种类型的判断力外化而出的精神产品才有可能在具有现代民族化的同时又具有高境界的特点,也就是艺术家的灵魂和情感必须浸透民族文化的精髓,必须成为一个彻底的民族化的高境界之人,而且艺术家开放包容的知识结构又广泛地容纳和接受世界的和时代的精神营养。如此,中国写实油画才有可能站在最高最美的东方视点上瞭望前行。
  参考文献:
  康定斯基著,李政文,魏大海译.艺术中的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傅肃雅,甘肃庆阳人,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