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声乐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它通过人的思想、感情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而获得成功。声乐的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处处充满各种心理活动。
关键词:声乐学习 心理活动 心灵的歌声
声乐艺术是人的艺术,它通过人的思想、感情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而获得成功。它的整个过程,既是技能方法上的过程,又是充满了心理意识的过程。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长、短,共鸣的嘹亮,声音的优美,色泽的圆润,以至个性、风格、色彩,激情演绎,无不从心理意识上打动人心。声乐学习从开始学习发声到表演,处处都离不开思想意识和心理准备。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谈笔者对声乐学习的几点思考。
一、声乐学习从感觉入手是很有效的方法
模仿的运用
歌唱与发声技能技巧离不开歌唱者的感觉。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有些歌唱发声技能技巧很难用语言描绘,即使语言能描绘清楚,初学声乐的学生也很难理解。此时,就需要有一种最初级最直接的、让学生认知和理解声乐学习的方法——模仿的运用。
对于声乐的学习来说,模仿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手段,恰当的模仿可以很快达到学习的目的。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他说:“从蜘蛛那里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天鹅和黄莺等鸟的歌唱我们学会了唱歌。”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只是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教师的示范极其重要,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技巧,如“声音位置的感觉”“声音共鸣的感觉 ”“气息控制感觉”等,如果从心理、意识上着手,运用模仿手段,就会变得简单、容易,心理意识使复杂的肌肉运动过程自动实现。WWW.133229.coM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学生才能对“难以理解”“难以控制”的复杂过程得到感知。由此可见,模仿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出自人的本能,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和人的心理特征,它是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感觉产生的,也是人类“呀呀”学语本能对位性的显现。
灵敏的听觉训练
初学声乐的学生,总是要不断认识歌唱的科学规律,一切声乐技巧都靠意识来统治发声器官,使它按照预定要求进行动作的结果。意识指导正确与否,通过声音效果和演唱效果来进行判断,耳朵最先对这种效果进行感受,通过听觉反应,经过思维的分析、综合,便形成一个正确的心理及科学意识,进而指导肌体动作。有些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歌唱的欲望非常强,张口就唱,对听觉反应没有任何心理意识,没有内心的自觉意识,演唱盲目,这是非常错误而有害的。灵敏的听觉反应是声乐之舟的导航器,它可以让你感受声音的刚、柔、强、弱,节奏时值的长、短,声音的喜、怒、哀、乐。灵敏的耳朵不但要聆听“优美、动听”的科学声音,还要听紧张、虚散等不对路的声音,通过这样的对比,找到正确声音的路子和方向。不但要听自己的声音,还要听别人的声音,分析别人的缺点自己是否存在,别人的优点自己如何学习借鉴。通过灵敏耳朵的聆听来进行自我观察,逐渐提高对歌唱发声技能技巧的认识能力。
声音既不像文学所用的语言那样具有清晰具体的语言性,也不像雕塑所用的形体那样具有鲜明实在的造型性。声音在现实中缺乏原型,造成了它的朦胧性,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通过听觉,我们却可以掌握它的一些基本特征,从而可以根据相应的感受作出肌体的反应。所以,耳朵的听觉反应,是声乐学习者的良师益友。
二、声乐学习要注意分配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声乐学习中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歌唱技能、发声技巧等)的指向和集中。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几种对象叫做注意的分配。实践证明注意分配是可能的。如歌唱家在舞台上表演时,眼睛看着观众、耳朵听着伴奏、嘴里唱着歌词、手在表演,注意还指向速度、节奏节拍、技巧、情绪和情感、人物形象等等。
声乐学习中要合理分配注意的能量,没有反复的、长时期的训练是不可能做到注意能量的分配进而达到自如运用。认知心理学家把注意的能量分配看作“聚光灯效应”,即:“在灯的瓦特数不变的情况下,聚焦大小与灯的亮度成正比”。 当注意心理指向多种活动或一个系列的运动时,注意的能量就会有意识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分配问题。
人的注意分配技能是后天培养和训练出来的,我们能否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几种活动上,必须依靠一定的条件。同时进行着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必须至少有一两种活动是已经熟练和自动化了的,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顾此失彼。声乐学习是多种活动的训练,如呼吸训练、打开喉咙训练、吐字训练、表情训练、放松下巴训练、歌唱姿势训练、表演训练、情感体验训练等等。当这些活动都很生疏时,把注意同时指向各种活动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分别练习、各个突破,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反射系统,演唱时才可以不费力气地同时完成各种活动。
三、声乐学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与积极的联想
想象与联想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通过积极主动地想象与联想,能生动形象地间接概括歌唱的发声特点。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想象与联想的空间是无限的,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声乐学习者的进步。
积极主动的想象与联想是声乐学习的必需方法之一。音乐家史开勒斯说:“在唱一首歌的时候,是思想把歌儿唱起来。”歌唱者本人就是自己的“乐器”,在操纵自身乐器的过程中,人的声音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观察,是种抽象的物理音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声音、习得演唱方法,会用上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语言,例如用比喻性词语、某种场景的写实或夸张性的描述等等。学生依据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展开想象与联想,想象与联想越丰富,对音乐、发声技巧的感觉力就愈加敏锐、愈加强烈,对抽象声音、技巧的概括重组就越快。
想象与联想为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发声技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例如“哼鸣”练习,要求口腔里像含着一小块糖,脸部保持含蓄的微笑,声音靠前,集中在鼻腔,像小声哭泣般送出来,学生通过以上的语言引导,通过积极想象,联想“伤心、小声哭泣”的情景,便可以很快找到声音的位置以及面罩感。再如“闻花式”吸气,为了让学生在吸气过程中能充分打开鼻咽腔而又不至于提气,要求“把花的香味闻到肚子里去,甚至更深的丹田周围去”。通过这样的引导启发,学生加以想象联想的积极配合,不但能打开鼻、咽、口腔通道,还能很好地稳定气息,达到更好地演唱的目的。
四、声乐学习需要坚强的意志行动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