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是原始人民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产物,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传承已久且内容丰富多彩,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当代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和学习借鉴的无限源泉。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浅谈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词汇的积极作用
一、中国神话传说对当代中国汉语词汇的影响
在口语或书面语中,中国人经常引经据典,涉及神话寓言、诗词歌赋。这对留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更是吸引人之处。许多神话传说依旧“活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语言文化中,本文选取两个典型事物——“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两个神话传说,以此为例来谈谈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对当代汉语词汇的影响。
(一)“嫦娥奔月”对当代汉语词汇的影响
1.对诗歌用语的影响
唐朝诗人李商隐曾做诗《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从古至今,“嫦娥”不断出现在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人们一看到“嫦娥”这个词,就会想到月亮,想到冷清的生活。
2.对专业词汇的影响。中国人有登上月球的渴望,也因此将自己比作“嫦娥”,希望能像她一样飞往月亮,中国绕月探测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即命名为“嫦娥一号”,此系列还有“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另外,相传嫦娥在月亮居所叫做“天宫”,中国研发的一个目标飞行器被命名为“天宫一号”,“嫦娥奔月”对专业词汇的影响可见一斑。
3.对节日用语的影响。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此夜,人们仰望朗朗明月,称为“拜月”。“拜月”一词也来源于“嫦娥奔月”的传说——每逢中秋后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和月饼,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希望能与之“团圆”,中秋又称“团圆节”。
“拜月”、“团圆节”等词语被保留在节日用语里。
(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对当代汉语词汇的影响
1.对专用语影响。用“牛郎织女”称呼某对夫妻时,多指分居两地的夫妻,如果夫妻长期分离,就会说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
在中国,介绍青年男女相亲,就说给他们“搭鹊桥”,因为被迫分开的牛郎和织女,是在喜鹊搭桥的帮助下才得以相会。
2.对节日用语影响。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七月初七日被中国人定为七夕节,这一天也是中国的“情人节”。从古代典籍的记载看,民间认为织女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在七月七日晚间,向织女乞求智巧,可以除去笨拙,变得眼明手巧,故亦称为“乞巧节”。
二、基于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的汉语词汇学习策略
了解与汉语词汇相关的文化既可以增强词汇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准确的运用汉语词汇,对真正掌握汉语词汇有很大帮助。
(一)通过了解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来培养词汇学习兴趣
平常我们在说话中会经常用到一些含有中华民族特殊文化传统信息的词语:
“母夜叉”(传说中很丑陋,很厉害的一个怪物,现在指凶悍、不讲理的女人)
“玉皇大帝”(传说中天上最大的神,現在指有权势的人)等等。
其中有很多词语留学生能通过对中国神话的学习理解,而这些大部分是无法靠翻译来形象感知的,只有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这些词语。
(二)通过阅读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来扩大词汇量
多阅读有利于汉语词汇学习。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大量的汉语阅读有助于增加词汇量。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而不断地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并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来理解汉语词汇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中有很多关于神战胜灾难或与影响人类生存的自然现象做斗争的题材,分布相当广泛,如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大禹治水以及精卫填海等,体现了古代人们为了生存对大自然的抗争。
三、结论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对汉语语言文化、词汇学习有着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其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覆盖到各个领域,是汉语词汇学习不可或缺的背景知识。在当代汉语词汇中,源于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的词汇有很多,汉语语言及其文化又使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持久不衰、世代流传。因此,学习中国文化,尤其是通过了解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中的重要典故,对于丰富汉语词汇,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增强词汇学习的趣味性和高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语言学习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锡晓静
第2篇: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形象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在动画艺术创作中,动画作品中的角色是动画片中的灵魂,一个成功的动画形象不仅可以带来一部动画艺术作品的成功甚至可以带动整个动画产业链条的发展。纵观中国古代神话形象在动画艺术作品中充当的动画角色不仅能够为动画作品本身提供丰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土壤,更是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的反映和写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素材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如戏曲、皮影、剪纸等的传统民间技艺与神话故事一样,一起成长在我们的生活发展中。塑造有中国特色的神话形象必须借助这些技艺的帮助。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国的神话形象在有着传统文化岁月积淀的土壤中生长而成,必然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记。如何能让这些富有文化色彩的神话角色还原到动画角色中去,并能带来整部动画作品的成功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形象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涉及的范围方方面面从天地始说、人类起源到道德文化、教育等。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以来,在中国境内大地上先后出现了无数优美的神话传说,袁珂先生所著的《中国神话传说》就是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神话,诸如《华胥与伏羲》《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神农鞭药》《黄帝与蚩尤》《夸父追日》《后稷播种》《尧皇让贤》《蚕神的故事》《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舜的故事》《鲧伯取土》《大禹治水》《牛郎织女》等一系列优美浪漫动人的神话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一直流传至今。其中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已经接近了现代人类的正常生活秩序领域。
在动画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夸张性的艺术特点是动画艺术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而在动画造型的创作中夸张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点。比如《宝莲灯》中二郎神的造型设计,既要有神幻色彩又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所以关于二郎神的造型,参照了很多传统年画和佛像的造型,显得威严冷酷。色彩也是明显的单调。天庭至高无上的权威与自私冷酷的一面充分体现出来。
二、中国动画造型中的神话传说形象
动画角色的选择和塑造在整个影视动画作品中占有特别重要重要的地位。动画的故事题材极其丰富,不同题材的作品给动画角色的创造注入了新的活力,成功的动画角色造型,不仅可使角色形象跃然于银屏之上,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且能寓性格于外貌之中,在表现思想内涵方面也有极大的扩展,积累了内在情感意蕴的力量,增强了打动人心的感染力,使动画故事的艺术性更加凸现,动画片更加精彩,为动画片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动画角色的造型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夸张也可拟人;可简约也可繁缛;可精致也可朴拙。但要设计出贴切、生动、传神的动画角色,不仅要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造型能力,还要有对动画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全面思考,实现动画角色与动画片的“浑然天成”。
中国动画以神话形象和题材创作的历史从产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八十年的曲折历史。历数在中国动画史上几部辉煌经典的动画电影,从《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女娲补天》到《宝莲灯》等,每一部都是借鉴于神话传说。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说,中国神话题材动画史见证了中国动画史。
三、动画设计中神话传说艺术形象分析
首先,动画神话形象的完整塑造离不开情绪饱满,刻画细致的人物性格。神话传说人物在被改编成电影角色或者动画角色时,并不是局限于的人物外在形象,而是非常灵活多变的,他既可以是惩恶扬善的正面形象,也可以摇身一变变换为成欺良霸市的反面形象,这也正是神话传说人物形象角色多样性的灵活转换。比如是在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哪吒的角色设定是协助托塔李天王镇压捉拿孙悟空回天庭问罪的,代表邪恶的反面的人物角色设定。而在另一部动画片《哪咤闹海》中,哪吒却是一个勇于为民除害惩处邪恶势力的正面英雄形象设定,在《哪吒闹海》这部动画作品中对哪吒的人物角色性格的塑造非常丰满,既有柔弱向善的一面,也有惩恶扬善的一面。
其次,动画艺术作品中的服饰设计与色彩运用也是人物造型最直观的表现手法。动画片《大闹天宫》在把握了原著精髓的同时,又能够根据儿童的欣赏心理来进行情节的编排和形象的刻画。因此,整部影片色彩浓重,造型奇异,场面雄伟壮丽,形象特征鲜明,情节跌宕有致,具有独特的艺术色彩,这也是《大闹天宫》堪称中国动画片不朽之作的主要原由。《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穿着鹅黄色上衣,腰束虎皮短裙,大红的裤子,足下一双黑靴,脖子上还围着一条翠绿的围巾,导演万籁鸣用八个字称赞他“神采奕奕,勇猛矫健”,尤其是孙悟空面部的桃心设计更是让观众眼前一亮。
四、结语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人物塑造不仅要在继承和遵循传统的基础上创作,更要结合新时期动画造型艺术的新特点,让传统的神话传说故事与新时期语境下的神话传说故事相结合。也要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大众审美艺意识的变化。我们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资源中摄取营养,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来不断拓宽我们动画的发展,真正开辟一条适合中国神话传说题材的动画新大陆。
作者: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