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孙致礼《傲慢与偏见》译文赏析_洋味

2015-11-18 10: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导读::孙致礼的翻译唯物辩证法与“洋腔”“洋味”。即保存“洋味”与避免“洋腔”。
论文关键词:翻译辩证法,洋味,洋腔

  引言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脍炙人口,雅俗共赏的小说,它以理性的光芒为现实主义小说高潮的到来扫清了道路。这部小说我国汉语全译本多达六种之多。本文选了孙致礼先生的译本,主要是因为孙先生将颇有见地的翻译理论在译文中完美呈现。
  一.《傲慢与偏见》简介
  《傲慢与偏见》以伊丽莎白与达西的感情纠葛为红线,主要描写了四桩婚姻,并与其他次要人物及场景共同绘就了一幅绝妙的世俗画。
  简·奥斯丁在这篇小说中以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笔法借助小天地展现大世界,表达了对妇女的同情和对社会的关注,其创作艺术的精湛和表达风格的独特令人叹为观止。孙致礼曾言:“我作为文学爱好者最喜爱的书是《傲慢与偏见》,而作为翻译爱好者最大的愿望就是翻译这本名著。”在译林出版社帮助下他如愿以偿,译本于1990 年面世,反响甚好。
  二.孙致礼的翻译唯物辩证法与“洋腔”“洋味”
  孙致礼先生推崇翻译中的“唯物辩证法”,对于翻译中的矛盾双方,不能顾此失彼,或重此轻彼,而应统筹兼顾,统一权衡。(孙,1999:1)在《坚持辩证法, 树立正确的翻译观》一文中他将文学翻译中的各种矛盾归结为“十大关系”,其中孙致礼先生提出了一个比较独特的二元对立洋味,即保存“洋味”与避免“洋腔”,它与其它九大矛盾的关系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相互交合渗透的,但是因为其通俗生动的说法,似乎更令人有遐想的空间。但是读者这种飘忽不定,若隐若现的感觉才更直接反映译文的再现原文“文学性”之效果免费论文下载。
  那何为洋味何为洋味呢,“翻译的另一条原则,在‘纯语言方面’,可以时行必要的归化,而在“文化层面”,则应尽量争取异化。”(孙,1999: 1)即孙所说的保持“洋味”。孙先生还有进一步的解释:“译者在忠实原文的前提下,尽量发挥汉语的韧性和潜力,作出晓畅自然的传译,即使移植一些“洋味”很浓的词语,也要做到通达自如,不露生硬拗口的痕迹”(孙,1999: 17)。反之洋腔则是孙先生口中“生硬拗口”的翻译腔十足的晦涩措词组句了。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我认为引用余光中先生在“变通的艺术—思果著《翻译研究》读后”中的一席话可以回答的非常精辟到位:“我则认为,翻译如同婚姻,是一种两相妥协的艺术。譬如英文译成中文,既不许西风压倒东风,变成洋腔洋调的中文,也不许东风压倒西风洋味,变成油腔滑调的中文,则东西之间势必相互妥协,以求‘两全之计’”。(思,2001: V)
  三.孙先生在译文里保存“洋味”与避免“洋腔”
  孙致礼先生究竟是如何在译文中实现保存“洋味”与避免“洋腔”的呢,下面就分析一下孙先生在《傲慢与偏见》中具体的译例,看孙先生是怎么样在东西方文字与文化间灵活转换、游刃有余的。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ch.1, V.I)
  孙先生的译文: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句话的翻译曾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争论的中心在于翻译成中文后该不该按中文的习惯把句序正过来。孙先生显然是赞成派,这句译文一看就是很地道的中文。可以说,孙先生在“避免洋腔”上,是做了功夫的。这开篇第一句是以叙述者口吻出现的,但我们可从中品味出背后的隐身作者所持观点与其是不一致的。这二者的区分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作品的反讽意味。作为译者必须充分理会这一点并作准确传达。孙致礼先生较好地做到了这些,严肃的大词“举世公认”、“真理”和口语化的小词“有钱”、“单身汉”的对比使用很好地表现了从云端跌入世俗的反差,把隐含作者故意为之的反讽意图展现得淋漓尽致,且用笔洗练而辛辣,颇得原文反讽神韵。
  Mr. Bennet was so odd a mixture of quick parts, sarcastic humor,reserve, and caprice, that the experience of three and twenty years had beeninsufficient to make his wife understand his character. Her mind was less difficultto develop. She was a woman of mean understanding, little information, anduncertain temper. When she was discontented, she fancied herself nervous. Thebusiness of her life was to get her daughters married; its solace was visitingand news. (ch.1,V.I)
  贝内特先生是个古怪人,一方面乖觉诙谐,好挖苦人,另一方面又不苟言笑,变幻莫测,他太太积二十三年之经验,还摸不透他的性格。这位太太的脑子就不那么难捉摸了。她是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一碰到不称心的时候,就自以为神经招架不住。她平生的大事,就是把女儿们嫁出去;她平生的慰藉,是访亲拜友和打听消息。
  这是开章中介绍贝内特先生和贝内特太太的一段话,原文中一气呵成淋漓尽致的人物性格描写将活生生的贝内特夫妇推到了我们面前,语言方面更是无可挑剔免费论文下载。而孙先生的这段译文可以说是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的完美再现。文笔墨酣畅洋味,文从字顺,丝毫无生硬痕迹,一连串四字格成语的运用精辟洽当,让人拍案叫绝,与奥斯丁的精妙文笔与风格实现高度契合。
  “Really, Mr. Collins,”cried Elizabeth with some warmth “, you puzzleme exceedingly. If what I have hitherto said can appear to you in the form ofencouragement, I know not how to express my refusal in such a way as mayconvince you of its being one. ” ” (Chap. 19, V.I)
  “你听着,柯林斯先生,”伊丽莎白有些气恼,便大声叫道“, 你太让我莫名其妙了。我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你还觉得是在鼓励你,那我真不知道怎么拒绝你,才能让你死了这条心。”
  这是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后伊说的话,柯因愚蠢自负而出尽洋相,受挫而不自知。孙先生在翻译时对这样的低模仿型和反讽型叙述模式把握得当,技巧与神韵的传达有如作者的中文写作。伊丽莎白已明白拒绝柯林斯的求婚,可对方硬是自以为是,不肯相信。“莫名其妙”、“话说到这个地步”以及“让你死了这条心”这些字眼很好地体现了伊丽莎白当时的心情,符合人物的性格,而且是很地道的中文。思果先生说:“翻译最难在精确妥贴,好的译文如同一双适足的鞋子,把你的脚全包好了,使你舒服了”(思,2001: 7)。这时候主人公是在特殊语境下的说出来的符合本人性格的谈话,翻译时候孙致礼先生是深刻理解了原文意境的,表达晓畅明达。尤其是最后一句“才能让你死了这条心”极其地道、韵味十足。
  “… and I had not known you a month before I felt that you were thelast man in the world whom I could ever be prevailed on to marry."(ch.11, V.II)
  “…我认识你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就觉得哪怕我一辈子找不到男人,也休想让我嫁给你。”
  孙致理曾提出翻译中的“貌合神离”与“貌离神合”的概念。(赵,1997:81)这里有一个很典型的貌离神合的句子。 “…you were the last man in the world whom Icould ever be prevailed on to marry.”照字面翻译将是十分拗口难懂的一句话“你将是世界上我能被说服去嫁的最后一个男人”。有些英语文字功底的人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是我最不想嫁的一个男人,但是似乎在感情色彩上还是力度不足,我们知道这句话是在达西冲动地向正处于对自己强烈愤怒中的伊丽莎白求婚后,伊说的一段最冷酷无情的话。原文是非常地道的反述正说的英文句,否定效果更加强烈,直接译出意思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孙致理先生深入原文,用一个感情色彩极浓的中文词语“休想”,可谓神来之笔。
  "Unhappy as the event must be for Lydia, we may draw from itthis useful lesson: that loss of virtue in a female is irretrievable -- thatone false step involves her in endless ruin -- that her reputation is no lessbrittle than it is beautiful, -- and that she cannot be too much guarded in herbehaviour towards the undeserving of the other sex."(ch 5, V. III)
  “这件事对莉迪亚虽属不幸, 但我们也可由此引以为鉴: 女人家一旦失去贞操,便无法挽救洋味,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美貌固然不会永驻,名誉又何尝容易保全;对于那些轻薄男子,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王佐良先生对于翻译的文体问题有精辟的见解“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王,1989: 3)。可以说,这段话翻译在再现原文文体上是极其成功的免费论文下载。这是玛丽针对莉迪亚与威克姆私奔而作的一番很不适合身份场合的言论。小说中她一直故作庄重地用一些不合时宜的大词显示才华,但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因此更加深其迂腐性格,比如“draw from it this useful lesson”, “irretrievable”, “no less brittlethan it is beautiful”等。孙先生是选词时也别具匠心,“引以为鉴”“一失足成千古恨”“永驻”“保全”这些话是不可能从一个普通十几岁少女口中说出来的,将一个徉装深沉,卖弄文采的少女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Oh! My dear, dear Jane, I am so happy! I am sure I shan't geta wink of sleep all night. I knew how it would be. I always said it must be so,at last. I was sure you could not be so beautiful for nothing! I remember, assoon as ever I saw him, when he first came into Hertfordshire last year, Ithought how likely it was that you should come together. Oh! He is thehandsomest young man that ever was seen!"(ch.13, V.III)
  “哦,亲爱的简,我太高兴了,今天晚上休想合眼。我早就知道会这样。我总说,迟早会有这一天。我一向认为,你不会白白长得这么美!我记得,他去年刚到赫特福德郡的时候,我一看见他洋味,就觉得你们可能结成一对。哦!真没见过像他这么漂亮的小伙子!”
  这是在简得到宾利先生求婚后,贝内特太太喜形于色的一番话,字句间都透露着她喜悦得意的心情,同时也透露了她简单,庸俗的性格特性。这些话只能从贝内特太太口中说出,用词简单,话语间逻辑连贯性不强。她的很经典的一句“you could not be so beautiful fornothing”基本上在每一版本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中都保留了,这是对她的心理世界的一个生动体现:女人最最重要的只是美貌,美丽的女人一定会嫁给好丈夫。因此翻译这句话时,孙先生用了通俗的但却饱含深意的“不会白白长得这么美”, 令译文如行云流水,丝毫无生硬痕迹。
  总结
  从以上译文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孙致礼先生的译文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译文措词得体,行文流畅;文体选择适当、严谨一致,人物性格再现得栩栩如生。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和风格上实现了高度的挈合,堪称形神兼备的佳译。

参考文献
[1]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 . 孙致礼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0 ,3.
[2]思果.翻译研究[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3]孙致礼.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M] . 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99.
[4]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9.
[5]赵洪定,主编.巴蜀译论[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