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老舍是一位以描写城市贫民生活见长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写下了许多挣扎在痛苦边缘甚至是死亡线上的城市贫民形象:巡警、艺人、妓女、车夫┅┅他们悲剧的命运除归因于不公平的社会环境,经济贫困外,也有其自身性格的原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城市贫民形象呈现出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论文关键词:老舍,城市贫民,生存状态,社会环境,经济赤贫,自身,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有众多描写贫民形象的作品,在我看来,有两类,第一类是农村贫民,如:鲁迅笔下的闰土、祥林嫂、阿Q,台静农的“地之子”们,柔石笔下的“为奴隶的母亲”;第二类是城市贫民,如老舍笔下的小福子、祥子、沙子龙等。我们认为,塑造贫民形象最成功的当属老舍。
一、城市贫民类型举要
老舍创作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四世同堂》等小说,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有老派市民老马、牛老四,祁老人,张大哥;新派市民张天真、蓝小山、冠招弟、祁瑞丰;理想市民赵四、李子荣、丁二爷;城市贫民祥子、小崔、巡警。而以城市个体劳动者为主体的城市贫民形象给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其中,按类型来说,有如下几类:
1.车夫
“五四”之初,“劳工神圣!与劳工为伍!”的声浪风行,中国新文化先驱们在面对社会,挖掘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势必将此精神灌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而他们接触最多的自然是与他们生活相关的群体。就他们的经济能力而言,女仆与包月车夫是极为普通的。因此,车夫作为这一时期文人笔下常见的形象便不足为怪了。胡适的《人力车夫》、郁达夫的《薄奠》、臧克家的《洋车夫》、鲁迅的《一件小事》等。反映车夫生活也是老舍反映城市贫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现车夫生活的贫困与艰辛,展现车夫血与泪的挣扎,是车夫文学最重要的内容。与他们不同的是,老舍也创造了其他形态各异的车夫形象。如,《老张的哲学》中的赵四,作家虽也肯定了赵四的美好品德:“常人为自己打算的事,他不打算,常人为别人不打算的事,他都张罗着。”但同时,老舍也用一种玩弄的笔触写了与他这种好汉哲学相悖的打人行径。《黑白李》中车夫王五助人为乐,勇于牺牲,比之赵四,有了更多的人情味,有了更雄厚的生活基础。到《骆驼祥子》,车夫形象转身一变,成为主角,由市民社会中无足轻重的地位而成为贫民个体劳动者的典型代表。《四世同堂》的小崔,主动把自身的命运与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以下层的反抗来寻求民族和自身的解放,赞扬了车夫誓死不当汉奸的民族气节。老舍塑造的一系列车夫形象,准确把握住了当时社会的车夫所应具有的生活特征,富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无限光彩。
2.巡警
在老舍的印象里,“巡警和洋车夫是大城市里头给苦人们安好的两条火车道。大字不识而什么手艺也没有的,只好去拉洋车”;“识几个字而好体面的,有手艺而挣不上饭的,只好去当巡警”。[1]巡警形象也是城市贫民形象系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巡警形象在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里就有了。这个巡警,“握着刀柄”,只敢打赵四这个穷车夫几拳,可是,谁都可以命令他,连老张都敢对他大发威风:“你们巡警是管什么的?”这个巡警给我们留下了欺软怕硬的印象。之后的《骆驼祥子》、《抓药》、《蜕》、《四世同堂》里也出现了巡警的身影。《四世同堂》中的白巡长,内观他的品性,没有任何道德瑕疵:爱国、爱自己的同胞、善良。可他也的确做过许多坏事:帮助日本人动员中国人献铁造枪,给日本人带路抓钱诗人┅┅
在一系列巡警形象中,大概最令人难忘的要数《我这一辈子》中的巡警了。老舍塑造了一个好强,努力却又一辈子受尽折磨的巡警形象。“我”一辈子都在挣扎、拼命,可生活的道路铺满和充斥着无法逾越的鸿沟和障碍,一个接一个的不幸使“我”跌入痛苦的万丈深渊爬不出来,最终只能等死。“我”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打击。[2]
巡警属于统治阶级的一部分,是统治工具之一。当巡警就是当“官差”,他们具有一定的武装设备,有一定的权力,享受着官饷。按理说,这绝对是个美差,然而这一切只是表面现象,老舍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通过《我这一辈子》中描绘的巡警极其不幸的遭遇和惨烈无奈的生活,控诉了警察制度的黑暗及整个社会的“不够本儿”。
3.妓女
如果说,车夫和巡警代表了男人们的生活,他们依靠出卖自己的苦力以养家糊口。那么,女人们没有气力,就只能卖肉——做妓女得以生存。
提到妓女,大家联想到的通常都是无耻与肮脏,是千夫指万人唾的勾当,是令人作呕的寡廉鲜耻的女人。阅读老舍的作品,对妓女的印象却截然不同,老舍对他们寄予了极大的宽容和同情。她们为了生活,为了照顾家人,不得不卖肉。这类人物中,小福子形象尤为突出。文中老舍不惜用“她美,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等词去刻画她。可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为了在残酷的现实中存活下来,也只得出卖自己,“上了市”“开始卖了”。她用她那瘦弱的身躯,承受着生命给她的千斤重担。最后退无可退,上吊自杀了。《微神》中的“她”纯洁、善良,曾经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女,向往自由的爱情,但遵守礼教规范,即使看一眼自己爱恋的人,都羞得脸红。她为了养活父亲,为了生计,被迫嫁人甚至沦为暗娼,在病中无奈选择自杀。与小福子有同样命运的有《赵子曰》的谭玉娥,《四世同堂》的尤桐芳,《月牙儿》的母女俩等。
这些可怜的女人都曾为自己的凄惨命运奋力挣扎过,有着追求个人理想幸福的美好愿望。但就是这么一个个看似再简单不过的普通愿望,对她们而言,也如镜中花、水中月一样,近在眼前,却永远无法到达。老舍以饱含血泪之笔展示其悲剧人生,写她们被生活的重担和污垢扭曲、撕裂,写她们的灵魂在地狱中备受煎熬,最终陷入痛苦的泥沼不可自拔。作者谱写下一曲曲惨无人道的女性悲歌,展现出老舍先生对20年代女性命运的独特思考。
4.艺人
中国新文学的作品中抒写江湖艺人的,特别是以艺人为主人公的并不多。老舍的亲朋好友中就有卖艺的,唱戏的,开镖局的,他心中始终装着他们,装着这些身怀各种绝技的江湖艺人们。沙子龙与他的徒弟们、小文夫妇、鼓书艺人、方珍珠等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他们的原型,都是生活在老舍周围活生生的人物,是当时北京城里人们时常能碰到的没落旗人。
《断魂枪》叙述了一个老镖师一路“下沉”的故事。享有“神枪手”美名的沙子龙,断魂枪是他的独门绝技。可是,时过境迁,在“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的时代,走镖已然没有饭吃了。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将镖局改为客栈,从此不再争强好胜,甚至别人找上门来也无动于衷。他的世界犹如梦幻般一去不返,断魂枪没有传下去的必要,已经不可避免地淘汰了,脱节了,而谁能体会沙子龙的落寞与悲伤呢?《鼓书艺人》中的方秀莲生性聪明,心地单纯,她想受教育,从而实现自我更大的价值。但当她被送进学校学习,却被同学鄙视为“贱业中人”,她的人格遭受到了伤害。后来在爱情的道路上受挫,与进步作家孟良的婚事告吹后,又被特务欺骗和凌辱。《方珍珠》中的方珍珠和秀莲一样,渴望受教育,可是也被赶出了学校,使她不得不感到自己“到哪儿也不算人”。
过去在艺人们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辈子作艺,三辈子遭罪”。老舍以极大的关心和悲悯情怀来观照这些个被腐蚀、被歧视、受压迫、受欺辱的下层文化群体。他真实地再现了蹈入卖艺“贱业”、活在世上矮人三分的艺人们的生活,将他们为了逃脱命运的捉弄,愈战愈陷,愈陷愈惨的生存规律与足迹表现得相当完整与丰富。
纵观老舍创造的城市贫民形象画廊,上述几类人物形象都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的生命,一开始都展现出光鲜亮丽的一面,而当他们对生活满怀希望,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时候,现实生活的一个个荆棘,一次次挫折让他们不得不跌入苦难的沼泽地,逃也逃不出来,从此看不到任何“光亮”,犹如“月牙儿”般只能亮那么一小会儿而黑暗是无限的生命。到最后,被无休无止、永无止尽的灾难纠缠着,吞噬着,毁灭着。
二、城市贫民生存状态的形成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各有各的不幸。但是无一例外,他们都走向堕落,走向死亡。造成悲剧结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他们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导致的。马克思说:“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它“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3]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权利和对幸福的追求,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目标,这些都是老舍城市贫民作品中的旧社会所不相容的。这个社会不但不把人当人看,而且还常常把人变成兽,逼成鬼。老舍不得不、不能不对这个扭曲、摧残人性的社会发出强烈的控诉。
小福子,起始是个多么善良纯洁的姑娘,可为了生存也不得不走上了暗娼这条不归路;巡警“我”是个聪明能干的手艺人,然而在那个不认本事只认人的年代,这些本事等于零。为了最基本、最低级的生存需求,尽管年迈,“我”也要四处奔波,死亡却近在咫尺。他们的命运,正如《我这一辈子》中的老巡警这么评价道:“在我这一辈子里,我仿佛是走着下坡路,收不住脚。心里越盼着天下太平,身子越往下出溜。”老舍在谈及《骆驼祥子》创作经验时说:“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是什么样子”,[4]指出了悲剧命运的总根源是黑暗的社会现实。正是生活在这些苦人们周围的社会渣滓们,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网,不断地剥削、压榨“小福子”们,最后毁灭了他们的希望,吞噬了他们的魂灵,摧残了他们健康的身体,使他们不得不蜕变成走兽。月牙儿体会到,“世界就是狼吞虎咽的世界,谁坏谁就占便宜”,“这个世界不是梦,是真的地狱”;巡警认识到,“这是个以蛮横不讲理为荣,以破坏秩序为增光耀祖的社会”,“良心在这年月里并不值钱”;祥子觉得这是个“小人物就根本不应该有想头的社会”。他们的反抗、奋斗都无济于事,世界对他们的任何努力和付出都视若无睹,还不时地打压他们。这种美的毁灭在老舍那里激起了悲伤和愤懑,他的内心跟他们一样,滴泪和淌血。正如写《骆驼祥子》时,“笔尖上便能滴出血和泪来。”[5]老舍正是以无奈而又沉重的笔触,揭开“真的人生和社会”[6]的本来面目,展示了旧势力、旧社会对人的价值的摧残。残酷的社会现实剥夺了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还有什么比这——欲以最大的代价和最低的条件求生而不能更悲哀、更能博得别人同情的呢?
其次,经济贫困也是城市贫民悲剧的一个因素。
在荒诞不平的社会中,在金钱主宰一切的世界里,有钱有势就可以横行霸道,为所欲为;贫困卑贱就只能任人宰割,受人差遣。方秀莲的“穷”使她被学校赶出来,婚事告吹,又被特务欺辱;巡警的“穷”使他时时提心吊胆,处处陪着小心,可是每天还是过着非人般的生活。
金钱在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钱不一定家庭幸福,但是没有钱的家庭肯定是不幸的。《月牙儿》中,钱隔阂了最纯洁的母女亲情:为了生活,母亲抛下女儿,母亲心狠,可是钱更狠,“钱比人更厉害一些,人若是兽,钱就是兽的胆了”,[7]“什么母女不母女,什么体面不体面,钱是无情的”。巡警的妻子就是因为看到了他注定一辈子受穷的命运所以才跟师哥跑了,虽然跑后前途未卜,但至少还有摆脱“穷”的希望。
金钱在家庭中是有力杠杆,在爱情中也是重要的筹码,对于那些温饱尚未解决的苦人们来说,爱情和浪漫只不过是奢望。《微神》中的“她”为了生计,被迫与自己相爱的人分开,嫁给了别人,最后还沦为暗娼;祥子与小福子同病相怜,彼此产生了感情,可还是不能成为眷属,只因为祥子“负不起养着他两个弟弟和一个醉爸爸的责任”,他突然明白了,“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人家”[8];《我这一辈子》中,精明能干的巡警与漂亮利落的妻子喜结良缘,可是好景不长,妻子还是跟别人跑了。看来,“穷”使爱情也很难维系,“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爱情不过是有钱人家排忧解闷的游戏。
以“小福子”们为首的城市贫民们一辈子在与“穷”斗争,可是始终被“穷”紧紧束缚着,最终被“穷”碾死。他们满怀希望和信心,可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打击、挫折,使他们渐渐怀疑自己,于是一步步走向死胡同,最终毫无退路,成为“没了心”的走兽。“穷”践踏了小福子,“穷”也践踏了无数像小福子一样的城市贫民,正是“穷”一点一点把他们推向最没有出路的深渊,一步一步腐蚀了他们美好的人性,使他们丧失了人之为人的基本属性,成为完全被异化的人,尽管这些人生命尚存在可是精神已全失。
最后,悲剧价值的生成,我们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去考虑。[9]造成“小福子”们悲剧的客观原因无疑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和极度的经济赤贫。然而,也不能排除和忽略主人公们自身的性格因素。“小福子”们身上都有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勤劳、吃苦和善良等传统美德,但同时传统文化也造就了他们保守、愚昧、中庸、狭隘的性格弱点,再加之残酷的现实逐渐侵蚀着他们的道德标准,他们的情感和生存需求得不到基本的满足,价值观念的改变使他们总处于苟且偷生和委曲求全的状态中,最终自甘堕落,自暴自弃。小福子被自己的亲生父亲卖掉,她也只能认命。回到家中,发现母亲被打死,两个弟弟无人看管,她也不敢吭声,最后为了生活,做了妓女。面对祥子的软弱,她也只能无奈顺从,不敢稍作争取。巡警“我”有人缘、有手艺、有个可心的妻子。可是,妻子跑了,“我”只好改行,踏上了巡警这条不归之路。此后,随着生活中苦难不断地涌现,人性中的虚荣与惰性占了上风,“我”坦言道:“一个人的虚荣心每每比金钱还有力量,当惯了差,总以为去当仆人是往下走一步,虽然可以多挣些钱”。这些城市贫民身上的性格特点,使他们不可能站得更高的去审视这个社会,从他们的一次次失败中找寻根源,他们不懂得也不明白如何认识自己与社会。他们生活的准则是:劳动可以获取幸福。可是每一个希望都会带来无尽的绝望,每一次的努力都得不到该有的收获,他们最终只能认命了,否定了,堕落了。于是,他们不再对道德、生活、朋友、家人甚至是自己负责。
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和城市贫民们自身的原因,使他们看不到希望的曙光,走不出陷入的尴尬局面,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忍气吞声,可最后还是不得不迈向生命的尽头。
三、城市贫民形象的意义
在描写城市贫民形象的作品中,老舍创造出了这么多悲剧人物,描写他们美的毁灭,挥洒着血与泪完成这类人物。可是,他并没有积极地给他们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老舍承认,“只代他们伸冤诉苦,也描写了他们的好品质,可是我没敢说他们应当如何革命”。[10]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只是小福子、巡警们、艺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特定的人物性格发展,走向堕落是他们最后必然的归宿。但总体来说,在现代文学史中,这些城市贫民形象,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在现代文学史的底层叙述中,老舍对底层穷人世界的书写与其他作家存在极大的差异。大多数作家笔下的贫民都来自乡下农村,而老舍却将这些人物置身于城市这样一个独特的语境下。在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中,贡献了一种新的写作可能,那就是在鲁迅、台静农等人塑造的鲜明的农村贫民形象之外,打开了另一类贫民生存的审美大门。以一种切近逼视的视角和不无调侃、嘲讽又饱含同情的复杂心态,将写作笔触探身到发展中的现代城市,从而成为城市贫民的代言人。老舍笔下的城市贫民世界,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一样,感人肺腑,震撼心灵,有着一种直逼人性深处的力量,成为文学史上的不朽诗篇。
第二,纵观现代文学的风景线,占据主导地位的人物形象有鲁迅笔下的阿Q、闰土、祥林嫂、孔乙己,30年代有茅盾笔下的官僚资本家和民族资本家,叶紫笔下的农民形象,以及远在湘西封闭世界中的翠翠等。老舍笔下的祥子、小福子、沙子龙,无疑这些人物的出现,不能不说是选材上的一个大胆突破,不仅构成了老舍小说风格的重要部分,而且也充实和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的人物图谱。“‘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创作中,市民生活题材较少有人涉足,特别是北京市民日常生活,被全面引入新文学创作领域,使新文学的艺术天地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为新文学争得市民读者,大大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11]老舍把城市贫民社会这个不怎么为人们熟悉的世界,把城市贫民这个常常被人们忽略或不敢涉足的特殊领域引进艺术的殿堂,并且取得了成功。他更大胆地把笔端探伸到城市贫民中的各个行业——车夫、巡警、妓女、艺人等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甚至把他们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出现,把他们塑造成一个个血肉丰满、五光十色的形象,在老舍的精心勾勒下,他们一个个“现形纸上,声态并作”。
第三,通过这些城市贫民形象,表达了老舍对这一时期、这一社会的独特认知和情感书写。老舍在刻画他们时都倾注了深厚的人道关怀和悲悯情怀。他在抒写这些劳动者的美好性格被扭曲、被摧残以至泯灭、变质,都强调是这个社会的责任而不是他们自己的过错。社会是官僚、地主、军阀,那些有权势的人们统治的世界。祥子的堕落,老舍明确指出“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用如泣如诉之真情,多姿多彩之巨笔,再现了下层民众苦闷的生存状态和离奇的人事命运。他以一种“忧下层民众之所忧,愤下层民众之所愤”的情怀,对城市贫民的生活柔情地关照,对他们悲剧的命运激情地叙说,揭开他们最真实、最艰辛的生活图景,并且深入他们的灵魂深处,体会他们的艰辛与悲伤,奋斗与希望,无奈与反抗,深刻展现他们的苦痛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创伤。他深深地“哀其不幸”,而轻轻地“怒其不争”。老舍于城市贫民,他们是好朋友,是一种血肉相融,是一种兄弟姐妹般的感情。他替他们伸冤、呐喊,替他们控诉、声讨,替他们盼着“世界快变个样儿吧”。他深深地同情与理解他们,他为他们——并不为别的什么——而写。可以说,老舍的城市贫民的作品里饱含着血与泪,展现出博大、悲悯、宽容,成为现代文学中生命关怀下的独特景观。[12]置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21世纪的今天,如何深入生活,关注弱势群体,老舍的人文情怀仍不失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老舍.《老舍全集》第二卷中篇小说,[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成都,第110页.
2 老舍.《老舍文集》(3)《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3 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12月,第411,414页.
4 老舍.《老舍文集》,第16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245页.
5 百家·中国新时期散文沉疴初探》,[J]1992年第2期第42页.
6 鲁迅.《坟·论睁了眼睛看》,《鲁迅论文学艺术》(上册),[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7月版,第180页.
7 老舍.《月牙儿》《老舍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年,第285页.
8 老舍.《老舍文集》(3)《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84页.
9 李春青.《文学价值引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10 老舍.《老舍选集》序,[M].《老舍文集》(16).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223-224页.
11 王晓琴.《老舍新论》,[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 孙洁.《世纪彷徨:老舍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