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刍议老舍文学中的异国形象

2015-11-18 10: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老舍的作品,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做总结,通过老舍的生活阅历,探究其作品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老舍;文学;异国形象

      通过对异国形象的描写能够突出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发挥作品独到的优势,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是一项复杂的问题。老舍作品中的异国形象非常突出,客观原因是由于在国外生活多年,拥有浓厚的思想之情。异国形象创作有其真正的内涵,我们要深入研究其实质及其功能意义,并且要进行细致的归类分析,进而阐明作家的文化价值立场及其意义,从而发掘了该类创作对当代文化的批判与建构意义。老舍的异国形象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包括自然景物形象、都市形象与风俗形象,其具有异国形象的作品都是从描写这几个方面下手的,要想分析老舍的异国形象,必须从问题本质入手,只有从本质入手,才能更好的挖掘深刻含义,充分体现文学价值。
一、老舍的英国形象生成的时代背景与形象基础
      西方形象(包括英国形象)经常出现在晚清以来的中国文学中,构成了近现代中国人关于西方(包括英国)的“社会集体想象”,同时对老舍笔下的主人公也有很大的影响,英国形象生成的时代背景与形象基础。亲历了“西学东渐”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革与改造,这些影响是促使其后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已经在心里产生一种隐性概念。因此,这一系列变化潜移默化地深入到老舍的思想体系构成之中。
      当他1924年踏上英国国土,来到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对家乡产生无比的想念,但是,只有通过写作表达内心的情感。他就只能“使用自己(文化)行李中携带的工具去看”英国,在英国生活时间长久,便会适应其中的生活方式。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存在一些黑暗想象,但是,不允许作家写此类的文章批判,这样会不利于统治者的统治,所以老舍会借用异国的生活方式为创作背景,看似在描写别国,揭露别国的黑暗统治,实质上是在反应中国的国情。
二、《二马》中的异国形象
      老舍的作品《二马》是典型的一部具有异国形象的代表作,通过对其创作背景和创作原因的分析,能够透彻的分析其作品的异国形象,更加突出表达作者的心声,也突出其文学创作的特点,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只有把握作品的精华,才能从中发现深刻意义。创作《二马》时,正值国内北伐战争期间,残酷的战争正在侵蚀中国大地,状况惨不忍睹。远在海外的老舍十分关心国内统一事业,在文中写道“我们在伦敦的一些朋友天天用针插在地图上:革命军前进了。我们狂喜;退却了,懊丧。”这些是原文中的一些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老舍的爱国热情,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担心。通过作品的描写,激烈了更多的中国人民,给中国人民信心,战胜敌人的信心是关键。
      《二马》展示的是一个繁荣富强的英国,人们生活美满,主人公冲破封建思想中对爱情的束缚,为争夺自身的爱情勇敢努力,对生活勇于拼搏。从中可以看出,是想借助异国形象,来唤醒中国人们,唤醒麻木的中国人。对中国封建传统思想有强烈的抨击,歌颂民主平等的社会重要性。作者对文章的思路把握非常到位,有意忽略了英国的阴暗面,着力烘托出一个足以供中国学习的榜样,意在唤醒国民,增加国民素质。
      《二马》是立足于中西文化比较的,一定要认清这一点原则,才能更深入了解其内涵。我们知道《四世同堂》是立足于全世界衡量人类的道德、宗教、文化的,涵盖了整个人类的观念,表现其大爱精神。老舍在挖掘清理中国传统文化时,分析评价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这是有目的的,主要的目的是想借助与此,来反思五四以来将欧洲等同于世界,并且意在将西方文化等同于现代文明。此时,老舍的胸怀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民族利益上,而是对整个人类的认识,希望全世界有美好的明天,为全人类造福。
三、借助异国形象重建理想人格
      老舍的大量作品中,都含有借助异国形象重建理想人格,开拓民族自强之路的思想,围绕这一核心内容为创作动机。全心思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考虑,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创作上,也说明老舍是一位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其中有英国人的乌托邦形象,主要展现英国的优质文明,但是其目的绝对不是仅仅展现他国的美好,主要目的还是要唤醒中国人民,是让本土文化发现英国文化可利用的价值并真诚地加以利用,将其转化为自我解放与自我超越的力量。这就是借助异国形象的优势,能更好的表达作者的中心思想,更强烈突出文章的主要意图,进而给读者带来更深远的影响,能让其更好的反思。
      老舍以英国人身上先进的国民性反观中国的落后的国民性,他试图回答“我向哪里去?”的问题,如果仅仅对这句话进行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根本无法理解老舍的用意,通过一些研究法相,这句话与全人类的思想有一定的联系,是在警惕人类,让世人早日的觉醒,而不是老舍本身的觉醒,想必能提出此问题的人,一定已经思考其答案。我们可以总结其主要的含义是重建什么样的理想人格的问题。老舍曾说过:“我有一个志愿”—“人造文化”,什么是“人造文化”?著名学者崔明芬在《老舍——文化之桥》一书中论述说:“从西方现代文化中,老舍择纳了国民意识与国家观念、守秩序讲原则的精神以及现代科学知识,作为强化中国人内在心理机制的重要思想武器。从汉民族文化中,老舍主要择取了儒家“重德”。在老舍的作品中,我们可以阅读其独到的见解,例如对“科学救国”的独到思索。老舍在评价时说:革命救国与科学救国,二者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互融通的。
      总结:
      通过本文的论述,概括老舍文学中异国形象的价值,对整个人类文学有深远影响。文章借鉴比较文学想象学,从文本外部和文本内部研究“老舍文学”中的英国形象和日本形象。掌握信息必须全面,不但对作品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了解其创作背景以及社会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深刻分析老舍文学中的异国形象。
      参考文献:
      [1]姜智芹.文学想象与文化利用: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02).
      [2]吴小美,魏韶华.老舍小说世界与东西方文化[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09).
      [3]石兴泽.老舍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与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02).

      作者简介:李颖(1976.2--),女,商丘市人,本科,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