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刘名瑞的三教合一思想浅论

2015-09-28 08: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刘名瑞认为,儒释道三教都是性命之学,都是由“道”产生的。三教的差别只是因为圣人为了教化而根据人们后天的习性不同而设立。儒家言性命,只言其影,要得真师指导,佛家重于言性,但其与道教的性命之学并无本质区别。据此,刘名瑞把儒释两家的经典都作了符合丹道的解释。

关键词:刘名瑞;三教;性命
  刘名瑞(1839-1931年),字秀峰,号盼蟾子,又号敲蹻道人,顺天府宛平县齐家司桑峪社灵水村人,为全真道南无派第二十代宗师。他幼而好学,成年后做过官,中年后抛弃官职及荣华富贵,外出四访有道之士,得遇至人授其大道,并昄依南无派,而且与全真道之龙门派有很深的关系。晚年定居于千峰山桃园观,潜心著述,阐发内丹学。刘名瑞著有《道源精微歌》、《敲蹻洞章》(又名《盐铁录》)、《瀊熻易考》,集为《盼蟾子道书三种》。
  明朝中后期以来,“三教合一”思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儒释道三教都吸收另外两家的思想来发展自己的理论。道教中的有识之士为了维护道教的发展也倡导三教合一。全真道在明朝中后期后涌现出一大批高道。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利用三教合一思想来构筑其丹道理论。刘名瑞继承道教融合三教的基本观点,以道教为本,将佛、儒思想融入丹道。三教合一的思想贯串于他所著道书的始终。
  一 三教一原、三教一理
  刘名瑞认为万物都源自于无极。“无极”之说最早见之于宋儒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周敦颐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五行,继而由阴阳五行化生万物。刘铭瑞继承这一说法,认为无极即是“道”,即是“先天真一之炁”。“先天真一之炁”一动而成为太极,再动而分出阴阳,阴阳变化而产生五行,阴阳五行交互运行而化生万物,万物也包含阴阳五行。人也是由无极而化生,由阴阳交合而产生男女形质上的不同。“禀乾道日精者为男,禀坤道月华者为女,乃钟五行之秀,得气化之至灵者人也。”【1】人虽然与天地一样具备阴阳五行,是“气化之至灵”,但不能如天地一样长存。这是因为天地本是清静无为的,其四时的变化也是静极而动,是其“本情”的运用,相反人却是被后天的欲望所主导,放纵自己的情欲,使“祖炁”逐渐泄漏,终不能如天地一般长寿。
  然而,在天地初劫之时,天“慈悯人道”,降下圣人,教导人们修养,以脱凡还圣。在伏羲氏到神农氏到黄帝的时代,尚没有三教的分别,也没有国家的分别,但是到商周时代,人世利欲盛兴,于是圣人才考虑分立三教,量人而施。儒教由尧、舜至文王、武王,再传至孔子、孟子,都是在阐发圣人的教导,教人修性养命;释教以瞿昙、燃灯、弥勒、接引为尊,自释迦牟尼佛以下,阐扬圣人的宗旨,实际上也是性命之学;道教则以元始、灵宝、太上、玉帝为尊,自老子西出函谷关传授关尹之后,一路下传至重阳真人,再由重阳真人传至七真,教导人凝聚精气神,炼成纯阳之体,达到仙佛的境界。儒、释、道三教都是教,都是由“道”产生的。“夫教之宗原出于天,立天之道而后有教。道与教,其体何异也?故所谓天道与教,而数理同矣。”【2】由此而论,“三教一原”。
  三教都是圣人为了化愚归贤而设,其迹虽相异而理实不异,都是性命之学,修仙修佛都是同一个工夫。三教都是在讲修性,只是其名称不同而已,道教称为金丹,释教称为舍利子,儒教称为浩然正气。虽然名称上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三教之所以会有差别,是因为后学进道者不同,圣人也要根据后学者的不同而立教。但是,三教后学大都偏离了圣人最初立教的宗旨,陷于门户之见。真修之士,必须要儒释道三教皆通,才能到达“至道”。
  二 儒、佛与道教关系
  刘铭瑞认为三教都是性命之学,人们应当及早醒悟,寻访明师,回头修真。三教之中都有有道高人,不必拘泥于某一个特定的教派。儒家经典《易经》、《大学》和《中庸》以及佛教经典《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和《坛经》都是在讲性命之学。只是由于人们大都被利欲之心所蒙蔽和误导,所以圣人不敢对此有过多的阐述。
  儒家以《易经》为首。《易经》说:“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刘名瑞认为这是在阐发性命之学,他说:“道也者,阴阳刚柔仁义是也。仁义配阴阳刚柔,亦如春生秋杀,其理一也。而法之秘奥,仁体刚而用柔,义体柔而用刚。”修道之人如果能够“协刚柔,顺阴阳,而仁义之道自得矣”。【3】儒家理论实际上“内隐致中之心法”。刘铭瑞对儒家的经典作出了符合丹道的解释。儒家所说的“浩然之气”,即是内丹家所说的“先天药物”。儒、道的修持工夫是相同的。儒家的经典《中庸》、《大学》更是处处隐藏着修道的法门、秘奥。修道者要理解其中的玄妙之法,必须有真师的传授,同时也要自己的灵心细悟。
  三教之学,各有其独特的结构体系,各有不同于他教的主旨,相互之间的异同十分复杂。刘名瑞禀承全真道三教合一之传统,进一步融合三教。他站在道教传统内丹学说的基础上,吸取儒、释二教思想中与自己相通、相近的观点,对三教之学作出了符合内丹学的解释。刘名瑞的三教合一思想是三教合一思潮在道教修炼理论和方法上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敲蹻洞章》,《藏外道书》第23册第251页。
《敲蹻洞章》,《藏外道书》第23册第250-251页。
《敲蹻洞章》,《藏外道书》第23册第252页。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