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摘 要:语言变异是语言交际中常见的言语现象,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语言变异与社会生活及社会心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网络语言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变异形式,是为适应网络交际语境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语言变体。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当下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变异特点,揭示网络语言变异与当下社会生活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并论证了网络语言变异对现实社会文化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网络流行语
一、社会语言学和语言变异
(一) 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sociolinguistics )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变异是语言的属性,没有变异便不会有语言的发展。正如E.Sapir(2002)所言:“语言的沿流是由说话人无意识地选择的那些向某一方堆积起来的个人变异的过程,语言在不断发展变化,同时也存在变异”。人们在进行交际时总要遵守一定的语言“常规”(norm),即人们所公认的语言交际标准。然而,在特定的场合或语言环境下,语言使用者可能故意偏离常规,创造性地使用语言,造成语言的变化及其表达上的突出(foregrounding),这种偏离常规的形式被称为语言变异(language deviation)。
二、网络语言变异及其特点
(一) 网络语言变异的表现形式
1. 语音方面的变化
(1)拟声
例如:“额”表示短时间想不出回答的话语而正在进行思考的声音;“PIA”拟打一巴掌的声响;“么么”或“mua”是模拟亲某人时发出的声音,用来表示喜欢或特别感激某人。
(2)同音异形
例如:杯具(悲剧)、砖家(专家)、海龟(海归)
(3)谐音
数字谐音表示汉语: 5555…(呜呜)、1314(一生一世);数字谐音表示外语: 88(英语“再见”)、74(英语“接吻”)、3166(日语“再见”)
汉字谐音:乃素好银(你是好人)、鸭梨很大(压力很大)、偶稀饭(我喜欢)、阔爱(可爱)、亲奈的(亲爱的)、肿么了(怎么了)、有木有(有没有)、介个(这个)、想屎(想死)、神马都是浮云(是2010年最流行的网络语言之一,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一提)
谐音共同体: 3q或3x(英语“谢谢”)、去4(去死)、真e心(真恶心)、up2u(英语“up to you”)、I服了U(我服了你)
2. 构词方面的变化
(1)缩略法
汉字缩略: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 PMP (拍马屁)、RP (人品)、GG(哥哥)、MM (妹妹)
英语单词缩略: GF—girl friend (女朋友)、IC—I see(我明白)
(2)转义法
例如:天才(天生的蠢材)、可爱(可怜没人爱)、恐龙(丑女)、青蛙(丑男)、菜鸟(新手)
其中最为形象传神的莫过于2008年开始流行的“囧”、“囧”字原意是窗户,现在被作为一个表情符号,是一种无奈无语的心情描述,其含义为郁闷、悲伤、无奈、无语等。
(3)派生法
例如:“门”组合:艳照门、诈捐门;“哥”组合:犀利哥、翘课哥、自习哥、一哥;“姐”组合:芙蓉姐、款姐;“控”组合:手机控、微博控、声音控
(4)符号词语法
其包括数字谐音和表情符号。由于这些符号词语诙谐幽默、表意丰富、简洁方便,受到众多网民的宠爱,在网络交谈中使用频率极高。例如:^_^、O(∩_∩)O、∶) 或∶-) 表示微笑、高兴、开心;∶( 或∶-( 表示悲伤、难过。失意体前屈原本的样子是 。它看起来像是一个人跪倒在地上,低着头,一副“天啊,为什么是这样”的动作,虽然简单却很传神。
(5)说明法
根据发生的事件创造新词。网络语言所涉及的交际话题基本上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而网络语言变异与客观世界或网络文化中的某种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
“蒜你狠(源于大蒜疯涨数倍,甚至比肉、鸡蛋还贵)”、“我爸是李刚”(2010年10月16日晚发生在河北保定的一起交通事故中,肇事的官二代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
3. 语法方面的变化
(1)特殊的句式
例如: “被自杀”、“被就业”、“被增长”、“被小康”、“被富裕”、“被和谐”、“被开心”等。“被××”完全不同于传统语法中的被动结构。汉语传统语法中“被”后的动词一定是及物动词,且必须具有处置意义。但在网络话语“被××”中,这一规则完全被忽视了,不仅不含处置意义的及物动词,连很多不及物动词甚至名词、形容词等其他词性的词都出现在“被”的后面。“被××”作为新兴的话语模式,“被”的位置是固定的,而“××”的构成成分则非常自由。
(2)句子成分中词性的活用
目前很多网络流行语中都可以看到名词、形容词、动词等的活用方式,例如:做人不能太“CNN”表示“做人不能是非不分、颠倒黑白”(名词活用为形容词)。
(二) 网络语言的特点
第一、简洁化。网络语言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比日常交流用语要简单明了得多。不管其采取什么方式,但最终目的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形式表达最贴切的含义。
第二、草很化。这里的“草根”是指网络语言是现实生活活生生的反映和折射。它既不像官方语言那么客套、高深,也不是完全生活中的口语,而是来源于生活但又在此基础上附有新意、幽默感的新词的创造。
第三、符号化。某些符号开始进入汉字系统,成为一种新的网络语言形态。符号化的网络语言比较适用于手机短信和网络聊天。它能打破方言的障碍,沟通人们的情感和心灵。
第四、新奇化。一个时代新词语的大量涌现,正预示着某种新的力量、新的思潮、新的观念的崛起。网络语言的新奇化,同样如此。一时还不能被大家接受的词语,慢慢地就会寻常化、规范化,进而进入我们的各种词典和工具书。
第五、多媒体化。网络语言它不仅包含文字、图画和声音媒体,甚至还可以插入动画效果。这种插入多媒体语言的网络语言,比起传统的应用文语言所容纳的信息要更加丰厚和深远。
三、网络语言变异对现实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一, 作为舆论导向影响大众文化、心理。网络语言的广泛传播营造了强大的“意见环境”,从而影响了舆论的导向。而使用网络词汇的网民所形成的网络文化以及网络文化对网民社会性的塑造,实际上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塑造。第二,产生经济效益。网络语言变异同时带动了网络文化的形成,网络文化对大众现实生活的直接影响体现在随之产生的经济效益上。例如网络上流
行的“山寨文化”带动了山寨产品的热销,购买者将其奉行的草根精神进行到底。第三,引发社会对语言规范化的讨论。由于网络语言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展开了对语言规范化的讨论。有些学者认为网络语言冲击了汉语的规范性。文化评论员陈一舟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规则的颠覆只是一种表象,其背后是复杂的大众情感的表达。网络流行词语与社会文化现象的紧密联系,体现了网民对社会公平和公共道德的渴望和诉求” 。笔者认为在对待网络语言变异的问题上,应该遵循“语竞网择,适者生存” 。
参考文献:
Edward Sapir: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Speech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127.
维基百科.失意体前屈. (2009-02-09). http: //zh.wikipedia. org/zh-cn/% E5% A4% B1% E6%84% 8F% E9%AB% 94% E5% 89% 8D% E5% B1% 88.
陈一舟.所谓“保卫汉语”不过是一场虚构的战斗罢了.北京青年周刊, 2010-01-06 (10).
冯珍珍.火星文的后现代文化隐喻与媒体编辑的责任.深圳: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27(5): 14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