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语言变异网络语言变异原因特点
论文摘要:网络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变异的原因,如语域的特殊性,社会文化和规避风险的原因。因此,网络语言表现出数字化、字母化、谐音化和符号化的特点。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全球,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以无孔不入之势蔓延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一种自成体系的语言逐渐在网络空间中形成,并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使用”(于根元,2001)。目前,研究者基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李铁范,2005)。后者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一般网民接触和使用较多的,其渗透性和影响力较大。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主要分析狭义层面的网络语言的变异,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2.语言变异
社会语言学于19世纪60年代问世以后,在语言学中一度被忽视的语言变异现象又重新受到重视,目前已经成为了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文莱奇曾指出,语言是一个有序的异质体。以拉波夫为学派领袖的“变异学派”把语言变异作为首要研究对象。
英国语言学家郝德森提出了一套很有用的概念来描写语言变异性特点。其中核心概念是“变体”,即“一组具有相同社会分布的语言形式”。wwW.133229.coM所谓“社会分布”是指相应的语言社区,一群接受和使用某一些语言形式的人。他们是某种语言运用上持有某些共同社会规范的人员的集合体(hudson,2000)。
3.网络语言变异
网络是一个特殊的语言社区。所谓特殊,是指它不再具有地域含义,而是一个数字化技术支撑的现实之外的拟想空间,是一个虚拟社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赖于网民所组成的语言互动社区。其中网民之间所使用的语言是分布相似的一套语言形式,即所使用的语言是具有相似特征的词汇、句法与语篇特征的语言代码。网络语言是人们进行网络交际的工具,为了适应网络交际的特殊语境,网络语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异。
4.网络语言变异的原因
4.1语域的特殊性。
“语域”指“使用中的变体”,即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个意思。例如,同样是写一封信,有的时候要用比较正式的语气,有的时候可以随便一点。语言学家韩礼德区分出三个变项:语场、语式、语旨。语场,指正在进行中的社会活动。语式,指交际的媒介与渠道。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项中的其中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引起语域的变异。而语域的不同,使得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程度不同的各种变体(祝畹瑾,1992)。
网络这个语场是相当特殊的,不同于我们日常面对面的交际活动。网络交际主要是网民通过连接互联网络,用键盘敲出屏幕语言,是一种带有极强的口语色彩的书面语形式。同传统的书面作品比较,网络作品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主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在行文上更为活泼,也更能够反映出我们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然而交际语式不是笔也不是嘴,而是键盘。这样一来,一方面缺少了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又使得网络语言与思维的同步性远远滞后于日常的口语交际。为了弥补缺陷,就必须在输入的快捷性和趣味性上想办法。正是在这一前提下,网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键盘的有限资源,创造了大量的数字词、字母词、谐音词、符号词等网语,追求一种新奇的表达效果,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网络语言从而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语言变体。
论文关键词:语言变异网络语言变异原因特点
论文摘要:网络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变异的原因,如语域的特殊性,社会文化和规避风险的原因。因此,网络语言表现出数字化、字母化、谐音化和符号化的特点。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全球,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以无孔不入之势蔓延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一种自成体系的语言逐渐在网络空间中形成,并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使用”(于根元,2001)。目前,研究者基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李铁范,2005)。后者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一般网民接触和使用较多的,其渗透性和影响力较大。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主要分析狭义层面的网络语言的变异,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2.语言变异
社会语言学于19世纪60年代问世以后,在语言学中一度被忽视的语言变异现象又重新受到重视,目前已经成为了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文莱奇曾指出,语言是一个有序的异质体。以拉波夫为学派领袖的“变异学派”把语言变异作为首要研究对象。
英国语言学家郝德森提出了一套很有用的概念来描写语言变异性特点。其中核心概念是“变体”,即“一组具有相同社会分布的语言形式”。所谓“社会分布”是指相应的语言社区,一群接受和使用某一些语言形式的人。他们是某种语言运用上持有某些共同社会规范的人员的集合体(hudson,2000)。
3.网络语言变异
网络是一个特殊的语言社区。所谓特殊,是指它不再具有地域含义,而是一个数字化技术支撑的现实之外的拟想空间,是一个虚拟社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赖于网民所组成的语言互动社区。其中网民之间所使用的语言是分布相似的一套语言形式,即所使用的语言是具有相似特征的词汇、句法与语篇特征的语言代码。网络语言是人们进行网络交际的工具,为了适应网络交际的特殊语境,网络语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异。
4.网络语言变异的原因
4.1语域的特殊性。
“语域”指“使用中的变体”,即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个意思。例如,同样是写一封信,有的时候要用比较正式的语气,有的时候可以随便一点。语言学家韩礼德区分出三个变项:语场、语式、语旨。语场,指正在进行中的社会活动。语式,指交际的媒介与渠道。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项中的其中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引起语域的变异。而语域的不同,使得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程度不同的各种变体(祝畹瑾,1992)。
网络这个语场是相当特殊的,不同于我们日常面对面的交际活动。网络交际主要是网民通过连接互联网络,用键盘敲出屏幕语言,是一种带有极强的口语色彩的书面语形式。同传统的书面作品比较,网络作品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主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在行文上更为活泼,也更能够反映出我们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然而交际语式不是笔也不是嘴,而是键盘。这样一来,一方面缺少了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又使得网络语言与思维的同步性远远滞后于日常的口语交际。为了弥补缺陷,就必须在输入的快捷性和趣味性上想办法。正是在这一前提下,网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键盘的有限资源,创造了大量的数字词、字母词、谐音词、符号词等网语,追求一种新奇的表达效果,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网络语言从而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语言变体。
4.2社会文化原因。
沃德霍指出了语言变化的社会动机:语言使用者意图挤身于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集团,想表明自己的身份有别于其他集团,想要获得交往者的认同感,迫于语言市场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网络语言代表新科技和现代性,因此是一种有声望的交际形式,这就会吸引许多想要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人参与其中。此外,网络参与者要表明自己的身份与其他参与者具有同一性,或得到他人的认可,也会使用这种变异的语言(周旭阳,2006)。
4.3规避风险。
语言学研究中将会话的基本原则叫做合作原则。在日常会话交际中,人们总是在遵循着一套相互合作的基本原则,旨在有效地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合作原则分为四个准则,即质量准则、数量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戴炜栋、何兆熊,2002)。
虽然因特网为全世界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好地互相交流的机会,但网络交际存在着安全隐患,因为网民们绝大多数是匿名的,有的时候即使署名也不一定是真实的。许多人出于安全因素,不愿将真实个人信息发布。因此网络语言往往违背了合作原则。例如:a:whereru?b:ontheinternet.a:whoru?b:acitizenontheearth.在这个对话中,b很显然违背了合作原则,因其话语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意在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以便不再受到此类问题的干扰。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人际交往的虚拟世界,在这里,很多人把自己伪装起来,虚构名字、年龄和性别,有人用影视剧明星的名字,也有人明明18岁非说80岁,甚至男人称自己为女人……这显然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在网上人们遵循的是网络交际的无目的性、随意性和话题转换的频繁性,也破坏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金志茹,2004)。
5.网络语言的特点
语言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在客观世界中有联系的事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在语言中得到反映。“凡是社会生活出现了新的东西,不论是新制度、新工具、新动作,这些新的东西千方百计要在语言中表现出来”(陈原,1994)。“网络语言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且这种跨度的设置,在一定语境中,人们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跨越,而一旦跨越,便会产生一种愉悦,带有一定的刺激性”(戚晓杰,2001)。
5.1数字化、字母化。
网民们想出各种办法使得网络用语更简短,多用省略形式。如:9494(就是就是),584(我发誓),3166(日语再见),4(for),555(呜呜呜,表示哭),b4(before),3x(thanks),l8ly(late-ly),gg(哥哥),mm(妹妹),howru(howareyou),ic(isee),i真f了u(我真服了你)等等。
5.2谐音化。
一些汉语词汇,被网民们用音近相谐的方式重新改写,创造出大量的带有谐谑特色的网络新词。常见的如:美眉(妹妹)、衰哥(帅哥)、大虾(大侠)、稀饭(喜欢)、斑竹(版主)、幽香(邮箱)、泥(你)、偶(我)等。这种形式的产生首先与汉字的输入法有关,另外,也与一些网民故意将错就错,以取得轻松诙谐的聊天效果的心态有关。比如“菌女”谐音“俊女”,“霉男”谐音“美男”,其实是反语,指长得丑,由“菌”和“霉”两个字的联想就可想而知了。这些虽然有几分荒诞浅薄,甚至有些痞化,但却充分证明了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最能滋养创新精神(贺又宁,2002)。它们打破了一般书面语的常规,把口语和书面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方式有机地融合,达到了因变致奇的效果,有效地增添了语言的生动幽默,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5.3符号化。
网络语言过滤掉了许多非语言交际的手段,缺乏“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因而交际者为了省时和幽默,特意打破常规,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形象地创造了许多表情和动作图形符号,来表达喜怒哀乐。例如:zzzzz(睡觉);:-)(微笑);:-d(张嘴大笑);8-)(眼镜一族专用的笑脸);:-<(苦笑);:-((生气);:-(3)(恶心或呕吐);:-o(恍然大悟);:-x(保密)等。
6.结语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变异的原因及其特点。网络交际形成虚拟语言社区,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壮大。为了适应网络交际的特殊语境,网络语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异,它以独有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出现了许多数字词、字母词、谐音词和符号词。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与更新,网络世界正向我们扑面而来,每时每刻我们都会不断地感受到网络正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语言在我们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范围确有逐步扩大之势,因此,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网络语言的研究的确是必要的。然而网络语言远不是一个发展成熟了的社会语言现象,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时间还不长,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变异的结果是丰富了语言本身,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动的需要。网络语言研究应该成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语言社会变异的典型范例,同时又可以通过与其它的语言社会变异现象比较,发现一些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
参考文献:
[1]hudson,r.a.socio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2]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3]戴炜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贺又宁.论网络时尚与网络语言的互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3).
[5]金志茹.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交际语言的特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4).
[6]李铁范.网络语言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5,(9).
[7]戚晓杰.网络语言特点探微[j].语言建设,2001,(8).
[8]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9]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10]周旭阳.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