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旅游商品是贵州的特色旅游商品。贵州有着开发民族旅游商品的资源优势。民族旅游商品的开发, 可以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繁荣旅游购物市场,但贵州民族旅游商品的发展要解决生产规模小、销售渠道不畅、市场基础薄弱等问题,应该采取加大投入、扩大生产、建立有利于生产和销售的协调系统等措施, 使民族旅游商品真正成为贵州旅游经济的又一增长点。
关键词:民族旅游商品 资源 生产 销售 旅游经济
民族旅游商品是指由少数民族地区就地取材, 主要靠手工制作的, 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能体现少数民族民情风俗和历史文化艺术的各种手工艺品、服饰、生活用品、节日用品和土特产品。由于它们具有旅游者购买后用作纪念、馈赠和收藏的价值, 因而叫做“民族旅游商品”。
从现代旅游发展来看, 少数民族居住地的自然风貌和少数民族文化, 由于其自身的巨大吸引力已经成为了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重点项目。近几年来, 久居都市“水泥森林”中的广大民众, 已经把观赏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体验少数民族的生活、购买少数民族商品作为当今旅游的时尚。因此, 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商品, 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可以促进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贵州省民族旅游商品特点概括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 全省共有48个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36% 。贵州境内的各个少数民族, 无论从语言、房屋建筑、服饰装扮、节日歌舞看, 还是从食物结构、生活用品到风俗习惯看, 都极具各自的特色。即使是同一个民族, 也因不同支系、不同村寨而使特色各异, 以至有着“三里不同风, 五里不同俗”的说法。在这些姿彩万千的民族风俗和产品中, 不乏绚丽多彩的民间工艺, 甚至堪称世界一绝的精品, 如苗族的刺绣服饰和银饰品, 布依族的蜡染等。这些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不仅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 而且也具有很大开发价值, 是贵州省独特的民族旅游商品资源。
根据贵州民族旅游商品资源情况和各自的文化特色, 将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进行组合分类, 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民族织、绣、染等手工艺品类
这类手工艺品, 主要有布依族的蜡染、织锦;苗族的刺绣、挑花、蜡染; 侗族、土家族、水族、瑶族、仡佬族的挑花、刺绣、染织等。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不仅各具民族特色, 而且做工精致, 艺术价值极高。特别是安顺蜡染, 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它从传统的蓝白两色发展为如今的彩色, 并将古今中外各种艺术风格引入构图, 使图案更加丰富多彩, 蜡染制品已畅销海内外。还有苗族的传统刺绣, 技艺精湛、针法独特, 其图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韵味, 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二是民族服饰类
民族服饰是民族历史、心理素质和审美意识长期沉积的印记。贵州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日常服饰和节日盛装, 就是同一民族, 地区不同, 服饰也各有差异。仅苗族服饰就有100多种, 苗族的各个支系, 例如花苗、白苗、青苗、歪梳苗、喇叭苗服饰各异, 五彩缤纷;侗族服饰也分为南北两类;布依族、水族、土家族、彝族等各个民族的服饰不仅形态各异, 而且图饰、色彩也千姿百态, 工艺精湛, 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收藏性。
贵州少数民族妇女都喜欢佩带项圈、手镯、耳环、银扣、银花、银冠等银饰品。为此, 贵州的传统银饰加工手工业非常发达, 如台江九摆苗族传统银饰工匠村, 几乎家家都有银饰作坊, 世代相传,久负盛名, 打制的各种银饰品不仅做工细腻, 造型优美, 而且很有民族特色。有些银饰品, 一套最重可达十几公斤, 这看起来似乎很不“现代”, 但在这些饰品的“ 沉重”、“ 厚重”中, 却透出了各民族发展历史的曲折和厚重;正是在这些历史发展的曲折和厚重中, 蕴含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习俗和民族文化的内涵。这些轻重各异、各有特色的银饰, 已成为旅游者乐于购买的纪念品和收藏品。
三是民族乐器类
贵州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有苗族的芦笙、古瓢琴, 侗族的琵琶、侗笛, 布依族的勒贡木( 吹管) 、布依笔管, 彝族的“ 抹轰”( 即唢呐) 、月琴, 土家族的长号唢呐, 水族的铜鼓、大革鼓等。这些民族乐器不仅造型别致、音色独特、悦耳动听, 而且蕴含了各个民族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审美情趣, 它们以各自的音韵特色成为了我国多民族音乐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旅游商品开发的意义和现状
贵州旅游商品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 2009 年和2010 年的旅游购物创汇占旅游创汇收入的23.2%和16.8% , 高于周边的四川、云南、广西、重庆等省、市、区, 但低于旅游业发达的北京、上海、新疆等省、市、区。而这个比例和贵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旅游商品资源却极不相称的。我们通过对贵州旅游市场的调查、了解和分析, 发现长期以来, 在贵州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购”一直是贵州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旅游商品销售收入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因此大力发展旅游商品, 特别是发展极具特色的民族旅游商品, 对于贵州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 民族旅游商品有较强的创汇能力。
民族旅游商品由于其自身的民族文化性质的表现, 常常倍受海外旅游者所青睐。海外游客大多崇尚东方文化, 对中国享誉数千年的文明敬仰倍至, 他们对于我国的民族旅游商品, 比中国人自己要感兴趣的多, 因为很多民族旅游商品, 还保留了中华文明若干的“活化石”特征。从这方面看, 民族旅游商品具有较强的创汇能力。
其次, 发展民族旅游商品, 既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又可以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剩余劳动力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在旅游购物需求的推动下, 在旅游市场的带动下, 可以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到民族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中, 这样, 既可以为之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解决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问题, 又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尽管贵州省的民族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但是, 在民族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诸多环节中, 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贵州省的民族旅游商品的生产规模小, 产量低, 上挡次的产品少。
从传统意义上讲, 许多民族旅游商品, 特别是民族手工艺品, 多是在小作坊式的生产厂家制作,难以形成统一的规格和标准, 以至于造成同一种产品出现较大的差异, 不能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 从而失去批量销售的机会和失去许多客商的订货机会。
第二, 贵州省的民族旅游商品开
发不足, 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尽管民族旅游商品的发展落后于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贵州省的民族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第三,贵州省的民族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这两大环节缺乏良性协调。
由于贵州省的民族旅游商品以民族手工艺品为代表, 而民族手工艺品又大多是小宗商品生产, 并且主要分布在经济不发达的、交通不方便的较边远的民族自治州、县的中、小城镇甚至民族村寨中, 这样就使得产品的生产、分配、销售不能协调地运转。
第四,商品包装的简陋和携带的不便, 不能满足旅游者的旅游携带的需要。
民族旅游商品由于多数为作坊、家庭式的生产, 往往不注重包装, 或没有能力设计和解决包装问题, 使得这些本身就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产品由于包装简陋、形式陈旧或根本不带包装, 给旅游者携带造成不便, 而不能体现出自身的真实价值或削弱了自身的艺术价值, 使其市场占有率降低。
三.基于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的贵州旅游经济发展对策
民族旅游商品既是贵州旅游商品的重要构成部分, 又是民族文化、工艺技巧和物资资源相结合的产物, 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一直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 有着广阔的市场。民族旅游商品的开发,十分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发展。
图1 旅游总收入增长速度及民族旅游产品在总旅游收入中占比
贵州省要着力发展民族旅游商品, 让其成为旅游商品的龙头, 带动旅游商品的整体发展, 从而使旅游商品成为贵州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为此,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 扩大民族旅游商品的生产, 既要在传统手工生产方式中注入新兴的科学技术, 又要保持传统的手工工艺的生产, 让两种生产方式并存。
其次, 建立一个合适的具有保护性质的民族旅游商品的销售系统
目前, 贵州省多数民族旅游商品的生产仍然处于一种分散状态, 因此使得产品难以通过合适的正规渠道销售, 使得生产者的利益往往得不到保证, 而给中间商或销售商以有机可乘。因此, 在民族旅游商品的销售方面, 必须建立一个有利于生产和销售的协调系统。
一方面, 对于分散在家庭( 个人) 作坊生产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 其中有很多是由妇女在村寨中就地制作的, 其销售可以通过在地区一级建立某种形式的合作来进行, 将这些村寨的手工艺品收集起来, 然后集中地发送到各个零售点。这些零售点应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以表明这些手工艺品的真实性。这既是对产品产权的保护, 也是产品民族特色的体现。
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集市的集约销售优势, 在贵州省各旅游中心城市建立民族旅游商品购物大市场, 收集、挖掘全省各个民族地区的各种特色民族旅游商品, 集中起来形成规模经营市场。
参考文献:
马晓京.民族旅游内在矛盾与民族旅游规划管理研究——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旅游业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2):34-39.
高婕,田敏.民族旅游的困惑与选择——中国民族旅游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能否双赢的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0(6):204-208.
肖琼.我国民族旅游村寨经济类型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11,(3):177-181.
性别: 女,出生年月:1981年9月,职称:讲师,学位:硕士,籍贯: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