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有意味的形式与当代艺术的关联

2015-08-28 14: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以往那种以使用为主的朴素的设计理念很难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有意味的形式”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一个美学观点。他认为“有意味的形式”是:“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及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这种线条、色彩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观点在艺术领域,尤其在与和艺术有关的设计领域有重大的影响,“有意味的形式”几乎成了解释设计之美的常用词语。作为一个设计师,他的工作就是想方设法地设计出“有意味的形式”,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各种各样的设计产品时也是通过“有意味的形式”形成审美情感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设计师从事的设计活动,就是一个赋予产品的某种“形式”,即产品的结构、材料、线条、色彩等形式要素以“意味”的过程。
  人们将设计师所设计的作品分为自然、社会和艺术三大类,现就这三大类设计产品的美学特点,说一说“形式”和“意味”在设计产品中的表现。
  自然美,就是以自然物的物理属性为主,融合人的聪明才智。体现自然美的设计产品大多数是以形式来吸引人的,在形式中体现着“意味”,而“意味”则通过所设计产品的材质、肌理、外形等特点来表现。比如,将汉白玉作为建筑材料以代表高贵、圣洁的情操;用梅、兰、竹、菊来营造家居环境能体现出居住者的人生品味;以牛的题材做成雕塑,体现的是勤劳和坚韧,当人们看到牛的形象时,便马上会唤起人们对勤劳和坚韧美德的敬重。因此,表现产品的自然美时,其形式显得尤为重要,将自然属性的特点与人们生活理想相结合,增加了设计作品的情感成分,也就增加了其“意味”。表现自然美的成功案例还有北京奥运场馆的“鸟巢”和“水立方”的设计。它们是在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时,以及保护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成为时代主题时提出的设计方案。起初在社会上,它引起了很多专业和非专业人士的质疑和批评,但是,这些场馆的基本造型始终没有改变。而且,随着整个工程的形象日益清晰,人们才真正感觉到了设计师的用心,感受到了在这个可能被载入建筑史册的现代化建筑中,最耐人寻味的就是那返璞归真的设计理念。这些形式中蕴含的“意味”确实值得人们深思。
  社会美,是由人创造出来的,能体现人的生活理想和情感,它将产品的社会效果放在首要的地位。它注重产品的内容,而其中的“意味”有很强的公众性,多用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来体现。比如,公共场所的环境设计应尽可能地保持开阔的空间、明确的标识,以利于人们的流动和游览。广场中的雕塑、花坛、树木等的设计,也应该尽可能地体现地域色彩,迎合大多数人的喜好。再有,像意大利著名设计师阿莱西设计的咖啡杯、手表等产品,其简洁的线条、别致的造型总能在不经意间使人们眼前一亮,给人一种浪漫、多情、喜好追求新奇与高品位的感觉。设计师除了关心设计产品的点、线、面等形式的组成情况外,更关心消费者和欣赏者的审美需求。一个能够符合审美者心理的产品,往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和使用者的心情。因此,以社会美为主的设计,“意味”比“形式”更具有吸引力,在设计这类产品时,应在“意味”上多下功夫,努力寻求产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
  艺术美,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而形成的,它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是纯精神的。比较起来,社会美主要侧重于“善”,它从伦理道德方面给人以影响;自然美侧重于“真”,让人在身临其境中受到感染;艺术美则主要侧重于“美”,使人能获得心理的愉悦。因而,设计师创造出来的美源于生活之美,但又不能等同于生活,从生活之美到艺术之美,要经过艺术家的精心设计。建成于19世纪的法国埃菲尔铁塔,为世人所惊叹。它体现出来的“形式”和“意味”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它成为了巴黎的象征、法国的象征,其达到的艺术美也成为了那个时代文化的符号。因此,艺术美为设计者发挥自己的才智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设计者完全可以大胆的创作,以使设计产品中体现的“形式”和“意味”都具有出奇制胜的特点。
  总之,设计师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将自己的审美理念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没有形式就没有设计,没有好的“意味”就没有好的设计。要使设计出来的作品成为“有意味的形式”,达到艺术美的境界。工匠式的水平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是不行的,“有意味的形式”要求设计者深入思考,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创造力,致力于设计出满足当代人们审美需求的设计作品。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万书元.艺术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祁嘉华.设计美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章利国,潘鲁生.设计艺术美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