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心理学论文

记忆心理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2016-10-12 15: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第二语言教学活动中,记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记忆的基本概念、类型以及记忆的过程和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在汉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记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探求利用记忆心理学提高汉语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


  一、引言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众多,各家各派都有自身的“王牌”理论和亮点,无论是强调自身掌握的认知派,如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和认知法;还是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如直接法、视听法、情景法等。各家学派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更好的掌握和应用第二语言。而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记忆具有重要地位。如何利用这种特殊心理活动来更好的进行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对我们这些未来汉语教师的一种考验。

 

  二、遗忘规律的探求和反思

 

  (一)初步了解遗忘

 

  遗忘是与第二语言的保持相对的,即记忆过的内容不能保持也不能正确地再认或重现,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就是储存的信息不能正确地提取出来。遗忘属于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但是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遗忘无疑是一只拦路虎,若不能对所学习的第二语言进行保持,一些必要信息被遗忘,对于目的语的掌握非常不利。

 

  (二)探求遗忘的规律

 

  遗忘也是有一定的规律,遗忘过程并不是呈直线下降状态。从识记的时间来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最初时间遗忘很快,识记后的一个小时里遗忘率高达56%,以后则逐步放缓,31天后遗忘率达79%,到一定程度就不在遗忘。这就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记忆与遗忘现象实验研究的创始人艾宾浩斯(H.Ebbinghaus)的遗忘曲线。

 

  (三)克服遗忘有效学习

 

  从上面的图片中可以看出,遗忘是有规律可循的,而克服遗忘的最好方式就是及时复习。在对第二语言教学中应对已经识记的材料赶在遗忘前及时、迅速巩固、复习和运用,并且在之后的时间内经常反复复习,同时复习的时间间距也要由短拉长。

 

  从识记的内容来看,有意义的识记比无意义的识记遗忘速度慢;从识记数量来看,数量越大,遗忘得越多,即使是有意义的材料;从识记的方式来看,识记的信息如果结合一定的情景并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途径输入,比孤立地展示或只单凭一种途径输入遗忘要慢得多。

 

  因此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我们要将一些有意义的词、句通过多种渠道展示给学习者,便于其记忆。又要在数量上加以控制,保证每堂课的生词和语法点数量,不能过多过杂,导致学习者遗忘更快。

 

  三、记忆心理学在汉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有声调。汉语的文字系统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时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不同于印欧语系,汉藏语系有其独特特点:在语音方面,清浊音对应存在;在词汇方面,拥有大量共同来源的词语,具有相似的语音形式和相似的结构形式;在语法方面,具有曲折变化,要求数、性、格等保持形式上的一致。因此在汉语学习中,要想掌握语言知识获取语言技巧,大量的信息记忆是必须的,而高效的记忆是学习顺利进行的保障!

 

  笔者认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能否顺利实施,以及能否让学习者最大限度的掌握汉语基本知识,主要是记忆心理学在汉语教学中的适时应用。具体运用及做法如下:

 

  (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信息得以加工的前提条件。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自身应在课堂上声音洪亮,体态手势合理到位,热情饱满,以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因为注意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把教学重点进行突出讲解,例如在重难点词汇讲解时,加重发音,提醒学生注意力集中;或者对于重难点处进行游戏或多次操练,加强学生记忆。

 

记忆心理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二)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法教学

 

  通过上述对记忆过程的阐述,我们知道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阶段。视觉表象在记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把抽象无序转变成形象有序的过程就是记忆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使用直观的图片或实物进行一些生词的讲解,原本孤立枯燥的生词与生动形象具体的实物相联系,增进学生的记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讲解生词“骑”,学生不明白这个拼音拼写和“七”一样的词是何意义,于是笔者做出了一个“骑”的动作,并造句“老师骑摩托车去学校。”学生马上领会“骑”的意思。因此,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体态语,面部表情,图片、音频等进行直观形象教学。

 

  (三)进行归类梳理

 

  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归类教学,方便学生记忆,同时也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联想和运用。在汉语生词讲解中,应将词类进行划分讲解,学生了解词性后,可以方便学生灵活运用语法点,替换同类词性的词语,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联想帮助记忆

 

  联想是建立在新知识和已知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联想想象,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加深记忆。汉字学习一直是非汉字圈学生的大难题,但是汉字是音义结合的文字,如果学生对汉字的字形字义有所了解,可以方便记忆联想其他汉字,也增加汉字教学的生动性。例如前面提到的“人”,给学生讲解时用自身侧面展现一个“人”字型,之后学生对于“休”、“从”、“众”等汉字的理解会更加容易。

 

  (五)知识点重复

 

  记忆的最大“敌人”是遗忘,上面我们提到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知道,遗忘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要想克服遗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重复复习重难点,反复练习,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演练,加入合适游戏增加重复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在一个完整的汉语教学中,对前期课程的复习,以及对本课程的回顾练习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束语

 

  综上可以看出,记忆心理学理论为以汉语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它的研究成果为制定以汉语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具体方法提供了有利的依据。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记忆心理活动,汉语教师应熟悉了解记忆的基本知识,从而为更好的开展教学打下基础。对记忆心理学的了解也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对汉语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后,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应用,不断改进,使记忆心理学在汉语教学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以上为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对记忆心理学的浅层理解进行浅谈,如有不恰当之处,还望老师指正批评。

 

  作者:段又挺 来源:当代青年(下半月) 2016年4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