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博客篇章偏误分析

2015-07-02 11: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话语分析 篇章 对外汉语 写作
  
  论文摘要:本文以目前互联网中新出现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博客为研究对象,指出这些文章在篇章连贯和衔接方面的偏误并分析其原因。汉语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篇章连贯和衔接方面的偏误,只是各阶段出现的偏误类型和比例有所不同。

  近半年来,互联网上兴起了一股中文学习风,有一批汉语学习者非常引人注目,他们在网络上开辟了自己的博客空间,用写网络日记的方式来练习中文写作。这些博客写作者的中文水平参差不齐。与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不同,他们的博客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章还能反映出此人汉语水平的变化。研究他们在不同时期的写作情况便于我们对汉语学习者的写作水平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观察。
  本文选取了一名以英语为母语的加拿大汉语学习者的博客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他的博客文章处于没有被修改过的“原始状态”,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从文章的水平来判断,他的汉语书面表达能力应该还在初级水平。本文共收集了自2006年5月到8月的10篇博客文章,共计4000余字,以下将具体分析这些文章在篇章连贯和衔接方面的偏误。
  廖秋忠先生曾指出:“篇章现象的研究大致可分为篇章连贯和篇章结构的研究两大类。篇章连贯现象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研究:形式连贯手段与意义/功能连贯的研究”。从表层形式连贯方面来看,这位汉语学习者的博客文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照应方面的偏误
  
  照应是指语言表达中某个语言单位与上下文出现的另一语言单位表示相同的人或事物,从而将单句连缀成篇的衔接手段。wWw.133229.cOM包括人称照应和指示照应等手段,“语言中具有照应功能的主要是名词、代词和零形式。所谓零形式是指在口语中没有语音、在书面语中没有语形,但却负载一定语义信息的语言单位。”
  在这位汉语学习者的博客文章中,照应方面出现的偏误最多,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零形式照应误用为代词照应
  零形式照应误用为代词照应,重复累赘,打断了句子原有的延续性,让人感觉一句话被切分成了很多个短句,而且句型缺乏变化,以至于篇章的结构松散,连贯性不强。在这个博客中,此类偏误出现得最多,共有9处,如:
  *⑴我们加拿大人小的时候,我们都学法语。
  *⑵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专业是文学。我学过很多的国家的小说,但是一本中国小说也没学过!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⑶在中国,你们没有英语的环境,所以学英语当然很难。最好的方法就是买一个mp3机。你出去的时候,比如说坐公共汽车,你可以听。
  *⑷我的水平仍然很低,但是我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书,所以我要找到有趣的小说,比我的课本好一点儿。
  这种偏误出现频繁的主要原因在于母语的“负迁移”。在英语中,同一个话题链的各小句主语一般是不能省略的。而在汉语中,同一个话题链的各小句,如果主语一致,一般情况下后几句话的主语是可以采用零形式照应的,如果不用零形式,反而会让人觉得累赘,篇章不连贯,文气不通畅。
  
  (二)该照应的地方没有照应
  这种偏误出现得不多,只有下面这两例:
  *⑸这是我很喜欢的歌手之一,叫franksinatra. 不知道他的中文名字。
  *⑹比如说:superman, mountain, o-guitar, firewall, yellow, green, superstar,等等。都不好英文名字。都很可笑。遇到外国人的时候,他肯定暗暗笑。
  例⑸是句内代词照应误用为零形式照应的例子,句子的后半部分应该改成“我不知道他的中文名字”,用代词“我”来与前半句的“我”照应,指明是谁“不知道他的中文名字”。
  例⑹的情况比较复杂,一句之内出现了两种偏误,既有名词照应误用为零形式照应的问题,又有代词照应的问题。而且错得比较隐蔽,乍一看是句内的照应错误,但实际上,这种句内照应错误是由于作者对句间照应缺乏认识造成的。例⑹出现在一篇名为《怎么选择你的英文名字?小心一点!》的博客文章中,前几句话的主语都是“名字”,作者先列举了一些中国人的英文名字,然后说这些名字都不好,都很可笑。在接下来的一句话中,如果采用零形式照应,就等于默认这句话的主语跟前几句的主语一样,把零形式补出来的话,句子就变成“这些名字遇到外国人的时候”。实际上,不是名字遇到外国人,而是外国人遇到这些名字,或者起了这些名字的中国人遇到外国人。因此,这个地方不能采用零形式照应,这句话的主语应该跟前几句不同,因为它的叙述对象有了变化,要么把“外国人”挪到主语的位置上,要么在主语的位置上加上“起了这些名字的中国人”。前半句的主语不同,也会影响到后半句的照应情况,以下是两种修改方法:
  ⑺外国人遇到这些名字的时候,肯定会暗暗笑。
  ⑻起这些名字的中国人遇到外国人的时候,肯定会被笑话。
  例⑺前半句的主语跟后半句的主语是一样的,所以后半句可以采用零形式照应,以取得简洁紧凑的效果。例⑻的主语是“中国人”,如果保留例⑹的照应方式,采用代词“他”来照应,这个“他”指代的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就不明确,如果用名词照应,给后半句再加上个“外国人”,整句话就变成:“起这些名字的中国人遇到外国人的时候,外国人肯定会暗暗笑”,重复累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零形式照应,默认后半句的主语跟前半句一样是“中国人”并用被动式来陈述是比较好的修改方法。
  
  二、省略方面的偏误
  
  省略是汉语篇章形式连贯所采用的最主要的语法手段之一。在汉语的篇章中,某些句子中没有出现的词语可以从篇章的其它句子中找到。省略的作用是避免重复,突出主要信息,使文章显得简洁紧凑,文意贯通。
  英语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由于母语的“负迁移”,在篇章方面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该省略的地方不省略,具体表现为:该省略主语的地方不省略;该省略定语的地方不省略。第一种情况常常与照应有关,也就是该用零形式照应的时候用了代词照应或名词照应,上文已经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这里就不再重复了。第二种情况与母语的“负迁移”有关,大多发生在第一人称做定语的句子中,我们来看下面这两个例子:

  *⑼因为我的家有一件重要的事,我应该马上回国。
  *⑽很长时间没看我的父母,我的三个弟弟,还有我的小狗。
  英语中用“the/a”和人称代词等来表示事物的定指或不定指,形式标志非常明显,而在汉语中,我们常常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情况来判断定指或不定指,第一人称代词做定语的时候往往是可以省略掉的。
  不该省略的地方却省略了,这样的偏误在这些文章中也有,但是数量不多,在约4000字的博客文章中,我只找到了下面这一例:
  *⑾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很多有很奇怪的名字的学生。比如说: superman, mountain, o-guitar, firewall, yellow, green, superstar,等等。都不好英文名字。都很可笑。遇到外国人的时候,他肯定暗暗笑。
  “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很多有很奇怪的名字的学生。”这是文章开篇的第一句话,主语应该是“我”却被省略掉了,文章接下来的几句话主语都不是“我”,缺乏上下文的照应,就更不能省略主语了。
  三、逻辑联系语方面的偏误
  
  逻辑联系语方面,这位博客作者有一个很有趣的习惯,他在表示假设的复句前面,常常会加上一个“那”字。
  *⑿那,如果你不要英语名字的话,也行。虽然我现在在中国住,我往往不用我的中文名字(李克)。
  *⒀那,如果你们要看英文小说,我告诉你们我的推荐。
  例⑿出现的地方,前面是一段话,介绍如何起英文名字,接下来,也许作者觉得话题有一个转换,从告诉大家怎么起英文名字转换到告诉大家不用英文名字也行,所以用“那”字来提请人们注意话题的转换。例⒀出现的情况也是一样的,由要求中国朋友给他推荐中文小说转换到自己给中国人推荐英文小说,因此他在假设复句前面加上了一个“那”字。实际上,汉语中表示假设的复句已经有了转换话题的作用,而且关联词“如果”也起到了提请人们注意话题转换的作用,不再需要用“那”字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逻辑联系语方面的偏误常与关联词有关,关联词挑选错误的例子在这个博客中不常见,因为博客主人的汉语仍然处于初级水平,会用的关联词数量有限。他的错误主要集中在该用关联词的地方没用,使得句子的逻辑语义不太通畅,或者不该用关联词的地方却用了,比如:
  *⒁我的水平仍然很低,但是我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书,所以我要找到有趣的小说,比我的课本好一点儿。
  在这句话里,“汉语水平低”和“存在的最大问题”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转折关系,不需要用到关联词“但是”。
  
  四、时间表达方面的偏误
  
  这方面常见的偏误与表示进行体的“着”、表示完成体的“了”、表示经验体的“过”的误用有关系。汉语缺乏时、体、态的形式标志,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者往往不会使用“着”“了”“过”来表达时间概念,使得句子缺乏时态上的信息。如:
  *⒂4年前我认识来自巴西的朋友,他不会说英语。
  应改为“4年前我认识了一位来自巴西的朋友”。
  另一方面,时间表达方面的错误还在于学习者不会使用标志性的词语来给句子加上必要的时间信息。如例⒂,中国人一般会写成“4年前我认识了一位来自巴西的朋友,当时,他不会说英语”。
  再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⒃有时候我打出租汽车。有时候,我跟司机聊天。
  两个短句中连续用了两个“有时候”,时间信息重复,句子之间就不太连贯,可以采用其它的形式来表达,把第二个“有时候”改成“……的时候”,句子就变成:“有时候我打出租汽车,打车的时候,常跟司机聊天。”
  由于收集的语料有限,本文无法把汉语学习者博客上的篇章偏误进行系统性的归类和分析。从手头的语料来看,不同类型的篇章偏误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不同水平的汉语写作者,或者同一作者在汉语学习的不同阶段所写出的博客文章出现的偏误类型也是有所区别的。
  以往我们进行篇章偏误分析的时候,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中高级汉语学习者,汉语篇章教学也只在中高级阶段进行。实际上,篇章的连贯和衔接问题不仅仅出现在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篇章连贯和衔接方面的偏误,只不过每个阶段出现的错误类型和比例有所不同。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篇章问题不能集中到中高级阶段再来解决,研究者应广泛收集中介语语料,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划定不同学习阶段篇章表达方面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进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廖秋忠.廖秋忠文集[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肖奚强.外国学生照应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1,(1).
  [5]陈晨.英语国家学生中高级汉语篇章衔接考察[j].汉语学习,2005,(1).
  [6]刘俊玲.留学生作文中的篇章偏误类型[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7]董宇.对新疆学生汉语作文中偏误的统计分析及对比思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6,(4).
  [8]黄玉花.韩国留学生的篇章偏误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