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心理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研究新进展

2016-05-28 09: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本文将从教育心理学针对教学环境的新进展入手,探讨教育环境、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业成就、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以针对课堂情感氛围和Marsh的I\E模型与大鱼小池效应的组合模型为重点,探讨其对于教与学的启示。近年来的许多研究都表明,教学环境分为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智力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我们在教与学这两个实践领域提供了启示。本文将分别从这两方面的人手,介绍其近几年的研究新进展。

  

  一、关于教学环境的研究新进展

  

  (一)教育环境:课堂情感氛围与学生学业成就

  

  儿童发展的生态模型(Theecologicalmodelofchilddevelopment;Bronfenbrenner,1977)指出,儿童与其周围环境的互动质量会影响儿童的发展结果。而课堂就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并与教师发生互动的环境,所以我们从课堂情感氛围的角度人手,探讨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1.课堂情感氛围的概念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社会与情感互动构成了课堂情感氛围(classroomemotionalclimate;CEC;Dan¬iels&Shumow,2003)。近年的研究表明,课堂情感气氛对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正性影响,即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我们需要首先探讨一下课堂情感氛围有哪些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是怎样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

  

  课堂情感氛围良好的课堂有以下的特点:(a)教师对学生的需求很敏感和清晰;(b)教师本着亲切温暖、育人宜人的态度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c)教师很重视学生的前途及未来发展;(d)教师应避免使用讽刺言语及粗暴的惩罚或练习(Hamre&Pianta,2007)。除此之外,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经常表现出对学生及其想法的尊重与兴趣,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为其创造温暖、舒适、愉悦的环境。

  

  相反,课堂情感氛围不够好的课堂表现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很少,师生交往中经常有不尊重、忽视、嘲讽,甚至暴力冲突的现象产生。这类课堂中的教师并不针对学生的观点或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当察觉到学生的厌倦时,也并不更改教学计划或采取一定措施。有些教师可能会适当的表现出一点对学生的尊重,但大部分时间都控制课堂并忽视学生的意见。而在这类课堂中的学生们一方面可能会在私底下嘲笑自己的教师,一方面也不知道如何去接近自己的教师,进行更多的交流。

  

  2.课堂情感氛围与学生学业成就

  

  自我决定理论指出当学生对于关系、能力和自主权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学生更容易在学校中取得成功(Connell&Wellborn,1991)。而在课堂情感氛围良好的班级中,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想法与权力,能够与学生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

  

  许多实验结果证明了学生表现与课堂情感氛围特点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情感支持的课堂上往往表现得更加愉悦,对课堂的兴趣及参与度更高(Curbyctal.,2009;Skinner&Belmont,1993),能够在学术上表现得更加出色(Wentzel,1998)。

  

  综上所述,课堂情感氛围良好的课堂上,教师往往能够更尊重学生的需求,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学生创造舒适温暖的环境。而许多实验结果证明,这些特点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与参与热情,并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学习环境:Marsh的I\E参照模型和大鱼小池效应的组合模型与学业自我概念

  

  I\E参照模型和大鱼小池效应是Marsh针对于学业自我概念相继于1986年和1987年提出的概念,两个概念虽然并不新颖,但在2012年Mei-ShiuChiu将二者整合为一个组合模型,经研究证明能够更好地切合研究数据。

  

  I\E参照模型是Marsh于1986年提出的关于学业自我概念的理论。模型认为,学业自我概念的形成有内部比较和外部比较两种不同的形成过程(Marsh,1986)。所谓内部比较指的是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业水平在不同学科间进行比较;而外部比较指的学生针对某一学科,自己的学业水平在群体中位置的比较,即自己与他人的比较。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学业自我概念是由这两部分比较过程共同形成的。

  

  大鱼小池效应是Marsh于1987年继I\E#照模型之后提出的。大鱼小池效应指的是,学生加入低学业水平团体会使自己的学业自我概念提升,加人高学业水平团体会使自己的学业自我概念降低(Marsh,1987),如同一条鱼游人一个小池子中就会认为自己很大一样,故名为大鱼小池效应。

  

  将二者整合成组合模型的原理是1\£参照模型主要关注于内部比较,大鱼小池效应关注于外部比较。整合出的组合模型加深了对原先两个理论的理解,并能更好的契合研究数据。

  

  二、针对教育环境的研究在教学辅导中的应用

  

  在Reyes等人2012年的研究中,探讨了课堂情感氛围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中使用了课堂评估评分系统对课堂氛围的三个维度 清感支持、课堂组织、教学指导支持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证明了情感支持与学生的学业成就相关,即课堂情感氛围影响学生学业成就;而课堂组织和教学指导支持则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相关(Reyesetal,2012)。

  

  在之前的讨论中我们提到过,教师行为是课堂情感氛围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课堂评估评分系统就是从十个维度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观察法工具,这十个维度分别为积极氛围、消极氛围、教师敏感性、学生观点地位、行为管理、工作效率、概念发展、教学模式、反馈质量以及学生参与度。研究中所提到的情感支持维度是通过积极氛围、消极氛围、教师敏感性及学生观点地位这四个维度来评估的。所以想要得到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教师应至少从这四个维度人手,提升或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

  

  积极氛围用来评估课堂上能提供的温暖感和师生连接感(Reyesetal,2012)。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眼神交流与言语交流。眼神交流能够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与重视,能够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实时状态。言语交流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提供了前提。目前国内的课堂教学基本以单向传播为主,即教师一味传授,学生一味接受,课堂节奏基本由教师控制。适当的言语交流能够让学生感到被重视,与教师的连接感增强。

  

  消极氛围用来评估课堂上给予的负性情绪(Reyesetal,2012)。教师应该是充满情感与耐心的知识传授者,在教学中应避免严厉的词句或刻板的练习手段,不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过多的焦虑或厌烦的情绪。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诱发和调节学生情绪,为其创设和谐有趣的课堂情感氛围。适当的给予学生思考空间,通过一定的评鉴性语言使学生产生满足感和自信心。

  

  教师敏感性用来衡量教师对于学生社会或学业需求的感知性(Reyesetal,201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采取适当的移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其内心的需求。此外应经常与学生聊天,了解其生活或学习上的困难,给予学生温暖的感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应当是亦师亦友的,应该在彼此之间建立信任、真实、理解的关系。教师及时感知学生的心理状态,也能指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结果向更好更正确的方向发展。

  

  学生观点地位用来衡量课堂教学中是否关注学生兴趣及学习动力(Reyesetal,2012)。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行互动的加分项。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激发状态,教师首先要营造出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应适当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其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同时,教师应尽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疲劳厌烦,通过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工具或手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此之外,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心理学

  此外,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产生创新思维。教师只能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知识,但如果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发散到课外,从知识扩展到能力。这样的让学生不断保持思维的活力与强度,也能让学生的素质和智力得到增长,在生活中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魅力。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现在的知识与过去的知识、纵向知识与横向知识、此门知识与彼门知识相结合。寻求不同知识的发散点,为学生思维的发散与创造力的延伸埋下种子,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准备。

  

  三、针对学习环境的研究在学习中的启示

  

  (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学生学业成就

  

  在之前的讨论中,我们介绍了Reyes等人2012年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课堂情绪氛围与学生学业成就存在相关,给予了我们很多在教学辅导中可以应用的启示。而除此之外,该研究还报告了另一个结果——学生课堂参与度是课堂情绪氛围和学生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变量。即课堂情绪氛围影响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参与度又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所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自己也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从而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业成就的进步。

  

  (二)I\E参照模型与大鱼小池效应的组合模型与学生学业成就

  

  我们之前提到过I\E参照模型与大鱼小池效应的组合模型是针对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形成提出来的,而许多研究表明,学业自我概念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也是有着一定关系的。关于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关描述性研究,一类是因果推论性研究。

  

  1.相关描述性研究

  

  I\E参照模型与大鱼小池效应的提出者Marsh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具有典范性,他在一系列基于标准化自我概念量表(SDQI、H和m)的研究中,区分了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并着重考察了语文和数学两种主要的学业自我概念。我们之前提到过,Marsh在1986提出了I\E参照模型,该模型不仅说明了学业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Marsh也在研究中探讨了语文和数学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依据该模型,这两个学科的学业自我概念分别与其学业成就(即学习成绩)呈高正相关关系;而学科学业自我概念与其他学科学习成绩呈负相关关系。之后Marsh又回顾了之前的一系列相关研究,报告了学业成就和非学业自我概念之间无显著相关;相应学科学业成就和其学业自我概念存在较高的相关,而与总体学业自我概念和其他学科自我概念之间相关较低(Marsh,1993)。还有一些来自青春期学童的研究,结果都与Marsh的研究结果类似。这些研究结果均支持Marsh与1986年提出的I\E参照模型。

  

  另外,Marsh等人在2000年的研究中,基于大鱼小池效应的纵向多层次模型,引进了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因素来分析香港学校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Marsh,Kong,&Hao,2000)。在2001年的研究中,将I\E参照模型加以延伸,将语文的学业自我概念分成母语自我概念和外语自我概念两种成分,针对香港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Marsh,Kong,&Hao,2001)。两项研究的成果也都与上述结果相类似。

  

  通过这些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研究,目前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广为接受的的观点:(a)总体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关系只是中等或偏下程度的;(b)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相关大于非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c)学科自我概念与相应的学科成绩之间存在着较高相关,这种相关大于非同一学科领域的自我概念与学科成绩之间的相关。

  

  2. 因果推论性研究

  

  与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同,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一直是一个较受争议的问题。Marsh曾把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假设归为两类:技能发展论和自我增强论。技能发展论认为学业成就影响学业自我概念,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而自我增强论则与之相反,认为是学业自我概念影响了学业成就。如果自我增强论成立的话,我们就可以认为,当学生产生了合适的学业自我概念时,学生的学业成就就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很多研究支持自我增强论,认为学业自我概念是原因,而学业成就是被其影响的结果。在一项对99个初中学校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与成绩的研究中表示,学业自我概念的原因优势要大于成绩,也就是说,研究结果倾向于认为学业自我概念是学业成就的原因(ShavelSOn&Bolus,1982)。Marsh等人在1997年的研究中建立了一个结构方程模型,用来表示在控制了个体先前学业成就的基础上,之前的学业自我概念对现在的学业成就的影响,以及在控制了个体先前学业自我概念的基础上,之前的学业成就对现在的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但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力更大更系统,在数学和科学课程上都有所体现,而在语文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当以学校成就等级而不是标准成就测验分数来评估学生的学业成就是,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更加明显(Sedikides&Stmbe,1997)。

  

  当然,也有一些观点支持技能发展论,认为是学业成就影响了学业自我概念。Helmke在研究中探讨了在三组数据中发现的学业成就与学业自我概念的关系,而只在一组数据中发现了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业成就的显著影响。他认为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可能不是直接而单一的,要受到学习努力程度和认识障碍的调节(Helmke,1987)。我们之前提到过Marsh在1986年提出的关于学业自我概念形成的I/E参照模型,该模型的本质也是通过学业成就的比较来形成学业自我概念,即学业成就为因,学业自我概念为果,这在Marsh的一些相关研究中也能得到验证。事实上,在我们刚才提到过的Marsh等人于1997年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中,也反映出了一部分先前学业成就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所以,技能发展论也是关于学业成就与学业自我概念关系的重要假设。

  

  当然,除了两种主要假设外,还有研究者提出其他观点。有些研究者认为,学业成就与学业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影响,这种影响是双向的、相辅相成的,例如Marsh1997年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就反映出了二者的交互影响作用,二者很难单独界定出是谁影响了谁。事实上,自我增强论和技能发展论各有论点支撑,也在某一方面说明了二者的关系可能就是交互的。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者报告在他们的研究中并没有找到二者的明确因果关系。Marsh等人在1998年研究了多维度、多层次自我概念模型的因果指向,提出了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成就关系的四种模式: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交互模式和水平模式,其中自上而下模式指学业自我概念直接影响学业成就,而自下而上模式指学业成就直接影响学业自我概念。Marsh等人报告,在这项研究中没有发现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或交互模式的存在,从而支持水平模式,即认为二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

  

  综上所述,学业成就和学业自我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众说纷纭,其因果关系至今还没有定论,但大部分研究结果都是认为二者存在因果关系的。或许,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现在的研究所表现的这么简单,二者并非直接作用于彼此,而是通过一些中介因素相互影响。

  

  3. 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的启示

  

  通过上述观点我们可以总结出,学业成就与学业自我概念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而其间的因果关系还没有定论,研究结果倾向于认为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业成就存在影响。根据I\E参照模型和大鱼小池效应的组合模型,学业自我概念是受到学生周围同学和主观意识,即其学习环境所影响的。所以根据从学习环境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利用学业自我概念来提升学业成就的启示。学生应总结自己之前的能力与成就,建立适合自己的、偏高的学业自我概念,从而达到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效果。

  

  四、总结

  

  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可以得知,教学环境确实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育环境中,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情绪氛围,创造温暖宜人的环境,鼓励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关注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在学习环境中,根据I\E参照模型和大鱼小池效应的组合模型,我们得知了学业自我概念是如何在学生周围环境和自己主观意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学生可以通过建立适当的学业自我概念来提高自己的学业成就。

  

  作者简介:王玉萍(1962-),女,天津人,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