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眼中教师的教学情感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2015-12-22 17: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有这样一个神话,一位王子叫皮格马利翁,他用象牙雕刻了一个美女,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感情,雕成后每天捧在手中用炽热的目光看着她,后来这个美女竟然有了生命。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这种心理现象命名为“皮格利翁”效应,它映射了一种爱的教育。孔子也同样重视在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子曰:“仁者,爱人。”孔子的情感教育思想映射在教育活动中,表现为对学生寄与无限的尊重、爱与耐心。
 
  教师教学情感有两方面内涵。一方面是教师本身是否喜欢教育教学工作,是否喜欢每一个学生,教学的成功或失败是否得到领导的好评,以及自己的工作是否得到认可等所产生的内心体验。[1]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即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释了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在认知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儿童学习的心理倾向和动机,特别是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动机,要帮助学生设置适当的目标,对他们的学习表现进行合理评价,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运用归因训练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对未来产生积极的期望;然后通过情境引起好奇,使目标任务更有趣,激发认知冲突及适当奖赏使学生看到学习的内在价值和外在效用。[2]Meyer和 Turner通过研究学生和教师的交互活动,发现在对学习动机因素的分析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了情感这个必不可少的因素。[3]当教师把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融入到这些教育教学策略中来,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学校学习中怎么强调态度的重要性都不过分。”[4]加涅对学生态度的学习,有这样的论述,他认为:学生态度学习的直接方法,是建立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之上的。“强化的相依关系”这一思想为具体的实践操作提供了理论指导(Skinner,1968)。[5]学生态度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间接的方法是:“榜样作用”(Bandura,1969,1977)。 [6-7]加涅认为,“学生能从许多类人物榜样中观察和学习态度,在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的学习时间内,教师成了行为的榜样,榜样必须是受学习者‘尊重’和 ‘认同’的人。”
 
  三、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然而个别教师在课上与学生几乎没有情感交流,只是传递知识,造成学生学习行为呆板,不懂变通。卢家楣教授在教学现场实验,运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刺激来诱发学生愉快—难过情绪,以探索在教学情境中学生情绪状态对其创造性影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愉快情绪状态下的创造性总体发挥水平显著高于难过情绪状态。[8]可见,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土壤。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肯定了教师的态度热忱、作风民主、期待学生进步等个性心理特征,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罗杰斯说,为了引起学生人格演着建设性的方向变化,必要的条件不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咨询技术和论文联盟wWw.LWlm.com教学技巧,头等重要的是教师对于学生有人性的,移情的受纳态度。[9]
 
  教师教学情感制约着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气氛是指班集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其中包括了师生的心境、精神体验和情绪波动,以及师生彼此间的关系,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集体之间的关系。[10]课堂教学气氛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本质。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参考文献:
 
  [1]张二庆.教师的教学情感及其作用[J].教育理论研究,2004,(5).
 
  [2]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25.
 
  [3]Debra K.Meyer,Julianne C.Turner.Discovering Emotion in Classroom Motivation Research[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37,(2):107.
 
  [4]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84.
 
  [5]Skinner,B.F.The technology of teaching[M].New York:Appleton,1968.
 
  [6]Bandura,A.Principles of behavior modification[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9.
 
  [7]Bandura,A.Social learning theory[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77.
 
  [8]卢家楣,刘伟,贺雯,卢盛华.情绪状态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2,34(4):381-386.
 
  [9]胡卫.罗杰斯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下)[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1989,(2):9-1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