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公共环境雕塑中人文情感的传达方法研讨

2015-08-01 09: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公共环境中的雕塑往往会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如人们去某个地方旅行时,当地的公共环境雕塑往往会长久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因为公共环境雕塑承载着某种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情感。
  一、公共环境雕塑
  公共环境雕塑是人们为了表达对周围环境的一种认识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以雕、刻和塑等手段在三维空间中创造出的一种审美个体。公共环境雕塑的特点在于要和周围的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雕塑艺术在西方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西方雕塑主要与宗教相关联。到19世纪,以罗丹为代表的一些现代艺术家打破了传统雕塑的概念,在雕塑中大量注入了现代气息和人文的情感。20世纪,雕塑艺术蓬勃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流派,雕塑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现代公共环境雕塑有的分布于风景区和园林区,与自然美景相融合;有的分布在城市主要街道、商业区,成为城市的说明;有的分布在校园中,对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优化和提升作用。
  二、公共环境雕塑与人文环境的关系
  公共环境雕塑的设计不同于一般室内雕塑,雕塑家需要考虑许多方面,如雕塑周围的自然环境、周围的建筑物、区域文化背景等,与其都有着密切联系。公共环境雕塑与环境的结合不是两个独立存在的事物进行的相互拼接,而是经过互相融合、互相补缺的过程真正融为一个新的环境体。公共环境雕塑就好比是城市的一双眼睛,人们透过这双眼睛能够观察到城市的文化传统、文化底蕴、文化发展和未来的取向等。其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不是设计者个人设计情感的表达,而是要融入整个城市环境,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成为文情感传达的一种途径。如吉林省长春市雕塑公园中的主题雕塑《友谊·和平·春天》已经成为长春市的一个艺术文化的标志,雕塑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也表明了长春市的城市规划有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人文环境是时代特征、社会意识、文化心理、审美情趣以及具体环境所具有的情感、格调、环境性质、环境意义等的综合体现。公共环境雕塑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些,因此,人文环境与公共环境雕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公共环境雕塑中对人文情感的传达
  (一)雕塑作品造型对人文情感的承载
  公共环境雕塑可以用圆雕、浮雕或透雕的形式进行表现。雕塑内容与题材也多姿多彩,人物、动物、静物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材质更是丰富多样,如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都可以成为载体,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产生雕塑的不同造型,传递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公共环境雕塑作品造型的设计过程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过程。雕塑作品中不仅承载着设计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而且承载着整个城市的情感、居住在城市中的大众的情感、整个城市的文化背景等,把所有的人文情感融合到一起,通过利用球形、锥形、圆柱形、弧形或者更加抽象夸张的造型表达出来。
  (二)雕塑作品内涵对人文情感的诉说
  公共环境雕塑承载着人文情感。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作品虽然是不会说话的艺术品,但是其却积淀着无形且丰富的情感与内涵。环境雕塑能够向人们传递出一种无声无息的文化情感,与欣赏者在心灵上进行对话。公共环境雕塑能够像人们诉说这座城市的底蕴,城市的发展历程以及周围的文化气息。其不再像普通的室内雕塑作品那样让人觉得离得很远,或是令人费解,其可以和大众之间进行毫无隔阂的沟通交流。公共环境雕塑不但向人们诉说着城市的文化情感,而且也在默默倾听着人们在时代变迁中的心声。
  (三)雕塑作品色彩对人文情感的丰富
  色彩能够使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作品更加鲜活,使公共环境雕塑的视觉效果更加美观。色彩的使用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好地传达出其想要表达的情感,也能够帮助大众体会到设计者的情感。色彩能够使雕塑作品表达出来的情感更加饱满,同时也使稍显抽象的雕塑艺术形式的表达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明快的色彩可以表达欢快愉悦的情感;灰暗的色彩可以表达一种深沉、忧郁、庄重肃穆的情感。各种材料本来的色彩能够彰显自然的美感;人工用涂料来进行色彩的搭配能够帮助公共环境雕塑作品与周围的环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在现代的公共环境雕塑作品中也常常会应用到灯光的色彩来对雕刻作品进行调节,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对金属、玻璃材料的应用,会在雕塑的表面映出周围环境的色彩,将雕塑与环境巧妙融合。总之,公共环境雕塑作品色彩的运用会使雕塑作品在人文情感的表达上更加丰富。
  结语
  公共环境雕塑在城市美化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与公共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公共环境雕塑是公共环境的一部分,其承载着地区的人文情感。在社会文化日新月异的今天,公共环境雕塑也越来越多样化,更加注重人文情感的表达。一座城市中的公共环境雕塑可以很好地表达出城市的底蕴和内涵,能够为人们讲述这座城市的故事。公共环境雕塑的存在使城市更加美化、环境更加和谐,让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满足。时代在进步,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公共环境雕塑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林晓昱.浅谈城市规划中城市雕塑的融合与应用[J].铜业工程,2012(6).
  [2]付斌.当代城市雕塑艺术性与工程技术性的结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3]朱家强.浅谈中国城市雕塑现状及发展方向[D].河北师范大学,2008.
  [4]赵建军.城市雕塑是城市和谐文明的符号[J].群文天地,2011(2).
  [5]周红娟.浅谈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J].成功(教育),2009(9).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