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环境雕塑毕业论文

2023-02-23 16: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环境雕塑毕业论文

环境艺术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也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人类意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之后,环境艺术设计这一概念应运而生。通过环境艺术设计,为人类营造更加和谐、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成为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目标。可见环境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题目:建筑速写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环境艺术概述

1.1环境艺术的基本概念

1.2环境艺术设计的特性

1.2.1地域性

1.2.2民族性

1.2.3时代性

1.2.4实用性

1.2.5技术性

1.3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

1.3.1园林景观设计

1.3.2城市规划设计

1.3.3广场设计

1.3.4环境雕塑设计

1.3.5室内空间设计

2环境艺术设计的程序与表现

2.1环境艺术设计生成的过程

2.1.1设计初期调查

2.1.2现场调查阶段

2.1.3方案设计阶段

2.1.4初步设计阶段

2.1.5技术设计阶段

2.1.6施工监理阶段

2.2环境艺术设计的成果形式

2.2.1设计规划说明书

2.2.2设计方案效果图

2.2.3立体模型和动态影像

2.3环境艺术设计效果图的表现手法

2.3.1电脑效果图的表现

2.3.2手绘效果图的表现手法与特点

2.3.3手绘效果图的作用和意义

2.3.4建筑速写与手绘效果图的关系

3建筑速写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3.1建筑速写的概念

3.2建筑速写的特性

3.2.1建筑速写的灵活性

3.2.2建筑速写的快捷性

3.2.3建筑速写的生动性

3.2.4建筑速写的概括性

3.2.5建筑速写的艺术性

3.3建筑速写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

3.3.1建筑速写能够培养学习者的视觉形象表达能力

3.3.2建筑速写提高了环境艺术设计者的审美能力

3.3.3建筑速写为环境艺术设计收集素材

3.3.4建筑速写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4建筑速写是环境艺术设计快速表现的有力手段

3.4.1建筑速写与园林景观设计

3.4.2建筑速写与城市规划设计

3.4.3建筑速写与广场设计

3.4.4建筑速写与环境雕塑设计

3.4.5建筑速写与室内空间设计

4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速写能力

4.1提高环境艺术设计表现的多样性

4.2培养空间转换的思维训练

4.3建筑速写的基础要点与表现技法

4.3.1建筑速写的'特点

4.3.2建筑速写工具的选择

4.3.3透视的应用

4.3.4建筑速写的美学原则

4.3.5建筑速写的构图要点

4.3.6建筑速写中主体建筑的主要表现方法

4.4提高建筑速写能力的有效过程

4.4.1初期线条的练习

4.4.2临摹与照片的绘制

4.4.3室外写生的必要性

4.4.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建筑速写的习惯

结语

参考文献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尚在发展中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二战后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的,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一、概述

“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大致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现代风格是比较流行的一种风格,追求时尚与潮流,非常注重居室空间的布局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这种技术美学的思想是本世纪室内装饰最大的革命。现代主义也称功能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起源于1919年包豪斯学派,提倡突破传统,创造革新,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重发挥结构构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特性,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强调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

二、环境艺术设计之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包括居家环境和非居家环境,非居家环境设计又被分为商业环境、办公环境、零售、展览、饭店、酒店及文教卫生等,每一个方面又都包括人体工程学、特殊环境设计、设计处理过程(设计任务策划、设计构思、设计评估、空间组织、家具布置及选择、特殊用途设计、细节设计(色彩、材料、灯光、家具设备及纺织品)。从构成世界之三大要素的自然――人――社会这三个坐标体系出发,现代设计已从产品设计拓展到环境设计,由“生存意识”进展到“环境意识”,正如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利克森所说的:“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西方国家建筑师们认为:21世纪重要发展并不是这个主义或者那个运动,而是对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普遍认同。

记者在采访我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绮曼教授,请她对室内设计的发展新趋势进行分析。张教授认为现代室内设计大致可归纳为;环境艺术设计,它包括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园林广场设计、雕塑与壁画等环境艺术品设计以及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所进行的理想的内容环境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至于迅速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十分实用的新兴边缘科学。

三、环境艺术的内涵

设计师们认为艺术设计是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的创造性活动。正因为这一特性,使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工作中,培养了对技术发展前沿的关注,以及对探索和创造的兴趣。无论是建筑设计师、工程师、雕塑家、画家、音乐家、灯光师、园艺家、工艺匠师等,都可把环境艺术视为己任,并且基于各自的专长,从不同角度理解“环境艺术”。

大自然是天然环境,即第一环境;城乡建筑及其建筑的室内空间是人造环境,即第二环境;园林、农场、水库之类是利用自然,略施人工的第三环境。一般意义上的环境艺术是指人造环境。

“环境艺术”中的“艺术”,是以美术为骨架的。造型、光色、尺度、比例、体重、质地等形式美,是环境艺术的基本语汇。功能、空气、声音、温度、气味等因素,也须综合考虑。因而所谓“艺术”既有视觉的,也有听觉的和嗅觉的,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它是一项非合作不可的综合创造。

三、 建筑是环境艺术的主要载体和体现者。

对环境而言,建筑侧重处理自身 与第一环境的关系。(切不可理解为艺术只是建筑完成后的添加和补缀)这一特性决定了建筑师和艺术家各自的分工,也暴露了各自的才智缺憾。只有把建筑师侧重的功能和艺术家侧重的审美完整地、有机地统一起来,环境艺术才能成功。新一代的环境艺术人才,应具有综合才智,避免建筑师多注重单体,规划师不顾及细节,艺术家漠视实用与技术的通病。

环境艺术的精神是“景”与“情”的统一。“景”是指自然景观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的营造,使环境融入风物,成为民族传统的缩影或现代文明的集锦。鉴于环境艺术的巨大体量,包涵的丰富信息,存在时限的相对长久性,它不啻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直观的表征。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创造中,设计师们总会不失时机地输入情感,体现人情味,把造境上升至造意境,追求环境中的情调,烘托民族的风格,抑或也体现设计者的个性。

环境艺术的最高原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处。“人是自然之子”这句话,揭示了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另方面,一切建筑又都是以使人与自然相对分离和隔绝来保护人,避免人“风餐露宿”、“星月披肩”的。但凡人造环境,都意味着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破坏。环境艺术正是要在这种改善与破坏中,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人为主、物以人用”。建筑造址更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型、色、声、光、气的处理均为使人愉悦;道路、楼梯、门窗要方便人的出入。家具、商场、车库、垃圾站等配套设施,也得考虑人的行为习惯。

结语

对室内设计发展前景的展望纵上所述,我们认识到,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室内设计面临的课题越来越多因素化与复杂化,现代的室内设计给予未来的室内设计师是一种能力;一种创造精神;一种把握环境空间的观念和方法。

我们看到,对室内环境本质的研究就是室内环境如何体现人对环境的把握,如何创造人性化的空间。如何处理好人与环境的最佳关系。室内环境氛围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人们生存空间的理想化程度。这也是21世纪赋予我们设计师的责任。为了创造人们心中理想的而又美好的室内环境,需要室内设计师与人们心灵的沟通;需要室内设计师的艰苦创造。设计以人为本,21世纪的环境设计、环境氛围必将更有诗意。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指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环境艺术不像其他的艺术形式,并不仅仅提供艺术欣赏,而且更是一种集生活、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一门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设计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人类创造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环境艺术 设计

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需求越来越丰富,这也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实用上,在使用的基础上,还用更加重视环境艺术的艺术性、科学性以及功能性,只有兼顾这方面的要求,才能为创造出满足人们需要的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可能。

一、 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人在生活世界中构造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方式的设计实践,它与人类其它的主动创造性行为一样,它不是单纯某个设计师个人行为,而是人类的共同体的行为。设计是规划未来,是规划未来的生活方式,规划人性的发展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就是要将科技与人文恰当的融合,设计规划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环境与方式。 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应当吸收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新成果,积极致力于将新技术、新成果运用于将低碳环保生活理念转入现实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转变原有的发展方式和思维方式,构建集约永续的资源利用体系。以人和自然共赢为本,构建生态友好的宜居环境体系。如在景观设计中加强雨水的收集与综合利用,采用渗水路面技术,利用雨水涵养地表水源;结合建筑、绿化和沿河湿地建设雨水收集净化设施,作为绿化用水和景观补充用水。这些都结合了环境景观建设和节水的要求,选择本地适生植物类型,使得规划绿地系统建成后,除满足城市景观、休憩功能以及隔音降噪等功能外,可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形成滞尘带,调温当地小气候环境,并结合各项生态环保管理措施的实施,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水平。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

现代社会及人类对客观环境设计行为的理性认识和感性思维意识的一种观念。同时也是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决策性引导和科学认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观念和设计的认识具有着渐变性的升华。古代社会,设计活动主要为神而存在。在漫长的中世纪,设计则是以为宗教和帝王皇族们服务为其主要目的。到了近代以来,人类经历了工业革命和发展工业化大生产的历程实践。由现代文明所造成的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索取,大量有害物质的排放,人口恶性增长,城市社区的极限扩张,生活垃圾污染等,给绿色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为此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构建符合社会健康发展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才能不断改善现状提高生存质量,创造出物质和精神充实亦具有文化品味价值的社会生活环境。可以说这是现代科技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人类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和使命。后现代工业化电子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真正使命和作用寄托希望和期盼。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连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的重要纽带,在改善和创造人类生活空间环境,科学处理可持续发展的难解问题,建设理想的生存环境将肩负历史的重托。因而,设计与需求、价值与观念、物质与文明、现代与未来等因素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毋庸置疑,合理设计规划空间环境、再造设计文明,提升人类生存质量和品位,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重点。

三、色彩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一个成功的色彩设计,可以很好地体现建筑的功能,凸显设计的个性和特色,并能成功地被人们识别和记住。例如,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独特而优美的建筑造型运用了洁白的色彩,在蓝天和碧水的映衬下,酷似乘风破浪的帆影矗立着,以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让所有见过的人都过目不忘,充分体现了环境设计中的色彩之美。

色彩本身具有一定的象征作用,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人们通常通过色彩来象征一个民族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在现代环境设计中,色彩通常用来装饰,通过色彩的变换和应用对空间起到调节的作用、表达审美感受,甚至达到改善建筑物功能的目的。

色彩能够表达一定的情感,这是众所周知的。人们在看到色彩的时候,除了能够直接受到色彩的视觉冲击外,也可能在思维方面产生对环境事物和生活经验的联想,从而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这就是色彩的心理感觉,而这种感觉就是色彩的情感性。在进行环境设计的时候,可以巧妙地运用色彩的情感性来改变环境空间的气氛

四、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因地域的不同,会展示这一地域的文化特色,山东给予世人的是温文儒雅,鲁文化的发源地,那么在城市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环境艺术设计给予对自身文化的展现,运用现代的技术,把对地域文化的展示注入了城市的每个角落,作为省会城市,济南依托泉水的自然条件,结合自身所处的盆地的地理位置,在环境设计中,添加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趵突泉,大明湖,黑虎泉,在每个景观处都可以看到具有现代气息的发电设备和卫生设施,但是在从建筑和整体的风格上,不论是原来的建筑的修复上,还是现在植入的各种商店和名人画仿,都有着传统的气息,最为显著的是名人故居的修复和重现,形象生动的展现了名人的生活现状,在喧闹和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安宁。将中国的传统元素融合贯通,同时运用现代的艺术设计思路,互相结合,使得中国馆呈献给世界的是中国人的品质是热情而不张扬,沉稳而不狂野,让世界真正的了解中国,接受一个正在强大的中国与世界的友好的理念,中国与世界共谋发展与和平。

五、水体景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灰色混凝土建筑感到疲倦,对现代景观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代景观设计的水景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景的基本功能是人们观看,所以它必须能带来美丽,供人们美观,使所有旨在满足审美价值。景观水设计增加了人们的亲水性和休闲性。

在休闲的成人和儿童的喜悦是相同的享受。世界水溅水形式的人民公园的不同部分,是作为一个社会建设,人民充分享受冲厕,冲浪,滑水,游泳及所有水上运动。在城市中心的一条小溪,银像水柱,舞蹈和音乐喷泉,使城市人民幸福心理和精神的飞越自由。

六、自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现在的环境设计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而自然中最原始最神秘的美学存在却需要我们去深究和利用。当我在众多书籍中寻找有关大自然创造的精髓时,我发现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粹的美是曲线。自然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曲线形式是自然规律作用下的结果,也是美的最原始形态。

自然中的曲线不仅仅是为视觉享受而存在的,它涉及到数学、植物学、动物学、天文学、建筑学、艺术诸多学科。从某种角度来说,曲线作为自然之美能用科学的方法来总结美的规律是遵循事物的客观性,而我们的设计也是客观的反应出人和社会,更多是整个生态环境的客观存在,其中的"美”必然有共同之处。

总结: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改变并重构着人类的活动方式以及思想模式。一般地理解,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类的生活空间进行设计。其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空及心理方面的感受,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等多方面的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

参考文献

[1] 邬琦姝. 谈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发展. 宁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 G4.

[2] 吴国盛.《让科学回归人文》.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6(3):278.

[3] 李乐山.《设计调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8.

雕塑毕业论文

让雕塑为祖国“四化”出力
冯河;谈作动物雕塑[J];美术研究;1980年04期
刘开渠;对雕塑创作的几点意见[J];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傅天仇;雕塑的遗产和创造[J];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路艳霞;环境剧 雕塑剧悄然露头[N];北京日报;2000年
王展;论西方现代雕塑多位空间的视觉表达方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王岩;现代雕塑与现代建筑的共融[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郑蕾;建筑与雕塑的关系[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崔健;写实性雕塑的原理及中国城市雕塑的现状[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王琪;谈人物雕塑的姿势[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陈其端;现代城市公共艺术问题解析及其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刘熠;城市广场的水景雕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黑晓东;写实雕塑的观察方法及形体认识[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马军;试论雕塑材料语言与造型[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李亮;中国各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学改革考察报告[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与雕塑有关的论文

城市广场主题性雕塑面面观

城市广场主题性雕塑通常是城市某个中心或某一特定区域的焦点提升着城市广场的文化品位,使之成为城市景观中最具魅力最耐人寻味的部分,推动着城市文明的进步。城市广场主题性雕塑的表现内容和文化定位不仅要紧密结合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状况民族宗教信仰、艺术氛围、自然环境和统一的形象建设规划,而且要结合特定区域、特定空间的具体情况,遵循个性化原则设计表达的主题要明确、集中、适宜,凸现艺术个性化光彩和美学价值。让特定作品适合特定环境使此作品仅适于此一环境,而非广泛适于其他环境以突破现实空间的局限,延展精神空间的范围。这是城市广场主题性雕塑创作应予考虑的问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正步入前所未有的旺盛期,这是雕塑艺术因势发展的良好机遇。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相当多的城市广场雕塑,形式雷同内容肤浅主题模糊形似符号,表现苍白,是所谓”命题式”作品业内人士斥之为“菜雕“。形成这种局面,既有雕塑创作人员文化底气不足,艺术表现力欠缺的问题,恐怕也和主建方不尊重艺术规律,对创作设计过多干预有关。事实上唯有主建方、设计者等各个方面互相配合共同投入创作过程才能创造出精品,才能使城市广场雕塑真正具有特定空间的导引、凝聚作用成为广场文化之源成为公众视域里的空间焦点。在城市雕塑的创作实践中许多城市重视广场雕塑的主题提炼推出了可以传承久远、影响深广的艺术精品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也提升着城市雕塑的艺术品位。从传统精神和历史文化积淀中寻找适合现代环境的表现主题。在我国许多城市或历史文明悠久或文化积淀深厚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可以发掘和概括表现的内容甚多。选择准确的切入点进行艺术创造从而凸现广场的历史厚重感。
山东青岛,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这座城市的“五四广场“倚城临海,30米高的主题性雕塑《五月的风》就是以传统精神创作的雕塑作品。她红火向上,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广场因其而耀眼城市因其而著名雕塑与环境相得益彰。从人类科技文明中吸取创作灵感提炼出全新的主题。在人类灿烂辉煌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创造的科技文明成果很多。一些城市广场雕塑以此为主题推出了一大批现代感强的艺术作品。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竖起的题为《东方之光》的大型景观雕塑,就是采用了中国古代以太阳光线指示时间的日暑为原型用现代建筑构成手法表现科技文明光耀新世纪的主题思想。这座高约20 米圆体直径22米,暑针长40米由1000根不锈钢管构成的雕塑其体量为目前国内金属构成雕塑之最。这种以中国传统文明为原型进行的雕塑艺术实践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从地域文化中发掘素材彰显个性化魅力。我国地大物博,区域文明和地缘文化各具特色。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育一方地域文化和美学特征如“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南方的轻柔秀美、北方的粗犷俊朗、西部的豪放旷达、东部的明丽精致……在山东莱阳一座以当地五条河流为素材用五条高大的巨龙擎起一颗被熊熊火焰环绕的闪亮明珠为主题造型的大型雕塑耸立在市政府前的广场上使广场成为当地一处主题明确的新的人文景观。从民俗文化中汲取创作营养,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浩如烟海的民俗文化,可运用的雕塑题材很丰富。以民俗文化中积极健康的内容为主题创作的广场雕塑,如十二生肖雕塑”四灵”(麟、凤、龟、龙)雕塑以及根据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创作的雕塑都使广场文化更具可读性和亲和力。这些洋溢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广场雕塑人通过与其进行时空交流和情景对话,潜移默化中感受着审美的愉悦。从时代精神和现代生活中挖掘创作素材.增强作品的现代感。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