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现代环境雕塑与环境

2023-12-10 08: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雕塑自产生之日起就注定要和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从古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以其独有的魅力走向广阔的空间。从欧洲建筑装饰看,几乎随处可以看到雕塑,这种建筑风格最鼎盛的时代是巴洛克时期,建筑本身几乎全成了雕塑。随着现代建筑的出现,回归到建筑主体,不再以大量的雕塑占据室内外空间,也就是说不再是到处可见雕塑,而是重点运用了雕塑,使雕塑的地位突出、明显。当然现代手法和传统形式不同,它采用了和建筑体面相调和的简洁块面或其它变形方法,也就是说更注意与环境的协调和烘托。因此称环境是雕塑的第二体系,即环境同样是雕塑的构成部分,它们是融合为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创造和谐氛围。


  一、现代环境雕塑的形式特征


  环境雕塑,是运用物质材料为视觉及触觉提供实体造型为主的艺术,构成环境雕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构成环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就表现形式而言,圆雕与浮雕在视觉效果上有明显区别,圆雕观赏因其角度可以不断变化,因而是活动的、流动的,带有一定的动态性。浮雕观赏却是固定角度和稳定的视域,因而是静态的,但其叙述性、情节性和场面性具有独到优势。雕塑又有具象、装饰、抽象三种形式。具象雕塑在环境构成中的作用是把对象的性格特征、结构动态、神情细致入微地再现出来,这是它的长处。装饰雕塑注意对象的感受及认识,通过提炼、概括、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造型,以形式美为原则,所以,表现题材广泛,可适合各种环境装饰构成。抽象雕塑则是摒弃一切对客观对象再现的手法和理论,直接表现事物的本质与内在结构,以隐寓、视觉心理为突破口,是现代建筑环境中理想的表现形式。


  二、环境的制约与创建


  上述是从环境雕塑本身来分析形式特征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受环境的制约,雕塑还必须千方百计改变“自我”与环境“和平共处”,使受制约的环境由于雕塑的改变而变成有利环境。


  (1)环境对雕塑的制约:环境雕塑是占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顾名思义是要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的,因此,就要和周围一切环境――天文、地理、建筑――发生实际关系,受各种环境的制约。如室内环境会受室内空间、室内设计样式风格的制约。宽广的自然环境中,又被浩翰的地景、天体、山体、树林“湮灭”。你不能由于雕塑而去破坏自然景观。在城市建筑群,你又不能去改变狭小的空间、改变建筑的样式……凡此种种,雕塑注定要受环境的制约,同时又是必须要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这就要看雕塑家怎样去为环境而创作设计,怎样以自己的创作与环境共存,创造一个同构、和谐、融合的环境,使作品和环境发生联系而产生审美效应。


  (2)氛围的营造:环境雕塑的环境空间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雕塑本身占有的空间(实体),二是雕塑周围的环境实体,三是雕塑与周围环境实体形成的氛围空间,也就是环境空间。这种氛围空间是感觉的。利用形体、形式的变化常常可以在雕塑和环境之间创造出和谐的空间氛围。成功的环境雕塑总是和环境对话,共同构筑浓厚的精神气氛,让空气弥漫着生命的气息。例如:雕塑家斯维宁作的《乌兹别克河流》,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布哈拉,布哈拉位于中亚沙漠地带,天气炎热,这里水是最珍贵的资源,人们渴望水。雕塑家塑造了三个姑娘,分别象征三条重要河流。她们穿着乌兹别克民族长衫,头顶水罐,清水从罐里潺潺而出,顺着披肩和衣褶流到脚下,汇入池中。营造了一种水的人文景观氛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借景成形:借助周围景物来丰富雕塑作品的表现力,是造型和环境融合的一种方式。四川大足宋代石刻《九龙浴太子》和意大利雕塑家布罗涅的《亚平宁山》都是借用泉水,使水从龙口或兽口喷出,构成富有奇趣的景观。《美国国家纪念碑》,加特森、博格伦姆作,借助拉什莫尔山雕刻了四位象征美国在一个半世纪中发展的总统形象,由于借助山峰,头像庞大,气魄浩大,雄伟豪迈,气壮山河,很好地表达了四位总统的象征意义。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家都是通过借景来达到审美的目的,让人通过这种界定去观赏山光水色、朝辉夕影景象的。有的借助不锈钢等有着反光的材料,利用镜像把天空、树木或街景、行人反射到作品之上,使单纯的形体变得内容丰富,让环境和作品彼此介入,相得益彰。也有的借助水和风力作为动力,让水或空中的雕塑不断发生形体变化,如日本雕塑家新宫进的《水上雕塑》和《风动雕塑》。


  (4)形式适合环境:美国雕塑家奥登堡在芝加哥城竖立的标志性雕塑,是一根高达24.4m的灰蓝色不锈钢镂空棒球棒,放在直线形玻璃幕墙的大楼前,其高度和建筑呼应,其色彩成为天空和地景的过渡,其曲线造型和镂空花纹则是对建筑实体的某种调整,形象映于玻璃幕墙,使单纯的造型有重复出现的效果,并且棒球是美国人最普及的运动,棒球棒的造型因为其平易性被市民认同,具有特殊的亲和力。现代雕塑由于现代城市建筑风格的变化而相应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审美的角度去增加城市布局的美感、和谐,以弥补高层建筑造成的冷漠、呆板。因此特别注意雕塑形式和环境的匹配,显然,在四周都是钢筋玻璃办公大楼的地方,放置一座比例适当、材料和谐的抽象作品,远要比塑造一个中世纪的青铜骑马像合适得多。


  (5)观赏心理诱导:环境雕塑是为人而存在的,人们通过不同的视觉形象进行的心理活动,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因此根据观赏者心理活动规律,通过作品传递出或悲、或愉悦、或美的心理感受。云冈石窟的佛像雕刻,往往在石窟之内雕刻巨大的佛像,使观赏者一进石窟就仰视佛像,顿时使人显得十分渺小,佛的伟大和崇高弥漫在石窟之内,实体向虚空转化,人的观赏自然向精神性体验升华。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加莱义民》,取材于英法战争,表现六位大无畏的市民就义前走向刑场的情景,他们面容严肃,步子缓慢沉重,临危不惧,把观赏者诱入极其沉重的内心世界。现代环境雕塑很多以人们的心理活动来创作,或者是滑稽、幽默的,或是美好愉悦的。雕塑作品必须适应人在不同场景的观看需要和心理需要,并对审美心理进行诱导。


  (6)环境的行为介入:现代雕塑的很多作品,人们可以倚坐其旁,进入其间,让人随意抚摸甚至操纵。如法国雕塑家克劳斯・舒尔茨设计的《嬉水场的喷水》不仅造型风趣幽默,而且可供小孩嬉水玩耍。北京街头雕塑《时空对话》表现的是一个清朝文人在看现代女性操作电脑。如果长椅上再坐上即时行人,正好构成一幅过去、现代和今天超越时空的有趣场景。这类雕塑作品,说穿了是要有人的共同参与才能构成的空间环境。由于各种行为的介入,发挥了行为和触觉的作用,使雕塑的空间、形体、质地、肌理更能产生真切的感受。行为介入使雕塑成为人所能实际占有的现实环境,进一步和人发生了亲密贴近的关系。


  三、现代环境雕塑与建筑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空间,人们总是更多地考虑在建筑内外空间中安排雕塑,所以有必要进行对建筑群体与雕塑的空间构成的认识。建筑群体一般在大楼附近空间,要考虑到雕塑与周围建筑群的“融合性”及“突出性”,必须明确空间是建筑的“灵魂”,而雕塑则是在灵魂中游荡的形体,因此它的位置材质、颜色、表现形式很重要,它应是建筑群体中的一分子,是环境的固有组成。


  (1)建筑空间和雕塑空间的关系:就建筑本身而言所包涵的空间都是“虚”的,虚的空间正是有用的空间,并且具有显著的功能性、目的性。相反,雕塑的空间结构中,自身的空间是实的,它和建筑完全不同,虽然有的大型雕塑内部也可能有空间,但不是雕塑的主要表现功能,大多数雕塑的实体本身只是作为雕塑的第二空间表现而存在的元素,是没有功能的空间,总之,建筑空间与雕塑两者是虚实关系,也正是这种关系,使雕塑在建筑空间中得到永远的“宝座”地位。


  (2)建筑空间的时代性:现代环境雕塑是用来营造和谐的公共环境意境的,不但要与主体物和谐一致,也受到当时当地的时代文化制约和公众审美情趣的制约。如果在19世纪的中国传统宅园中放置古希腊雕塑或在20世纪初瓦房围成的街心放上抽象雕塑,就很难为大众认可,也与建筑风格、样式格格不入,构不成环境意境。因此,雕塑对于建筑环境,空间受时代性、公众审美观念、建筑风格的限制,这三方面是相互关联的,而公众审美观念是地域与时代交相作用而产生的,是左右雕塑内容和形式的主要因素。


  (3)建筑室内空间的雕塑:所谓室内空间从建筑学的观点看是个广义的空间,有各种建筑类型形成的各种功能性空间,有的空间需要雕塑的设计,起“充实”空间的作用,有的壁面需要浮雕来装饰,起“补白”的作用,从而营造出一个充满和谐舒适的环境氛围。室内空间相比室外空间小而有一定的限定,因此必须从雕塑形体变化,从体量上把握雕塑与室内空间的关系。一般室内适宜设计放置雕塑的,如车站、航空候机大厅的共享空间、体育场、剧院休息厅、旅馆、饭店大堂以及餐厅、咖啡厅、酒吧、别墅等休闲空间。室内壁面的装饰浮雕是室内环境中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最好的一种形式,它本身不占有空间,有时还能扩大空间的作用,使室内空间丰富而有变化。浮雕面积和形式根据建筑的空间大小而定,例如旅馆大堂有宽阔的墙面、高远的空间,可以布大面积浮雕,如果是休闲场所则根据大小设计小型“壁挂式”浮雕为宜。


  结语:人类对于自身生活空间的追求,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追求的是生存目标,其次是生活便利目标,再进一步作为人类更高层次就是舒适。这里要注意的是生存-生活-舒适这一顺序并不是阶段性的,而是层面性的,也就是说以渔猎为生的原始时代就有这一顺序。原始人类在器物或身体上进行的装饰与生存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对文化生活的向往。因此,即便处于最低的生活层面,对人类来说,愉悦、生活得尽可能舒适些,始终是追求的目标,只不过层面不同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目前还在重复上述顺序,只是层面更高、内涵更丰富而已。虽然现代人的生活已经便利得可以足不出户,但说到底只是满足了人的生存和生活便利,在精神文化、情感方面,人们却一直得不到满足,希望营造一个舒适的诗意般的理想生活空间。而要营造如此的空间环境,无疑环境雕塑起到重要的作用。


  环境雕塑作为城市构成的一部分,不是那种随意从别处拿来缩小尺寸或放大尺寸放置在并不和谐环境里的物品,而是已成为这个空间中不能没有的构成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假如不存在的话,这空间就会崩溃,出现某种微妙的空疏,就变成似乎在何处突然裂开个大洞的乏味的空间了,环境雕塑就以它那独有魅力在城市空间环境中占着恰当的位置,在这个空间中自然地造成某种气氛。因此,雕塑与环境之间最核心的问题是构成和分割的问题,不管是何种空间环境,只要放置的雕塑融合空间环境,提升环境文化氛围,而不是孤立分割的多余“物品”,那么,这个雕塑与环境共同营造的空间就是成功的,是符合“共生”、“共存”的根本原则的。


  愿有更多更美的空间包围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具有更加浪漫和诗意的情趣。本文来自《世界环境》杂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