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从《色·戒》看易先生的人物形象塑造的策略

2015-07-31 11: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电影《色·戒》以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对峙对抗为背景,讲述了女大学生王佳芝扮成少妇,勾引汉奸汪精卫属下的特务头子易先生,从而施展美人计预展开刺杀行动。但关键时刻却因为对易先生动了真情,放其生路,最终却遭到易先生赶尽杀绝。李安是根据张爱玲的小说《色·戒》改编的,其改编后使人物形象更为直观立体。通过电影的还原,使易先生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更为复杂丰满。
  一、 外界环境对易先生人物性格的影响
  (一)“黑色”的工作环境预示着主人公“黑色”的命运
  易先生作为汉奸特务头子,他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力,有的只是无限制的服从与执行。在国民党初步掌握政权时期,统治的残暴与黑暗都给易先生的心理埋下了黑色的阴影。李安通过易先生办公地点外部的环境描绘为影片的开始,从电影塑造环境效果的角度来看,黑灰色也就预示着易先生灰色的命运。在电影中,观众可以通过镜头读出易先生内心的苦闷和挣扎。工作环境极其压抑,严肃,而且充满着惶恐不安的紧张感,凶猛的狼犬,持枪且目光暴戾的警卫,高警惕的不断来回巡逻着,持着望远镜观察着四周的情况。易先生的住处也是重重的保卫人员,可见他对自身命运不能被掌握的惶恐不安。李安在影片中安排易先生的出场也是从阴暗的地下室大铁门后面,经过重重冰冷的铁门中走出来。影片通过这样的环境设置,可以看出易先生所处的工作环境就是把有热血的人变成一个党国肆意奴役和杀人的工具。易先生是这样描述他自己工作的地方“去里头等?你要进去那地方?你真的要进我办公的地方?”可见易先生对他自己工作的地方也厌恶至极。对于他的书房,我们更加分不清外面的白天黑夜,他的书房总是拉着厚重的窗帘,密不透风,灰暗的色调让人很压抑,不管他的办公地点还是书房都散发着阴冷的气息,因而我们就更容易通过他所处的日常环境理解易先生这个人物形象。他思想时刻紧绷着,有如惊弓之鸟,虽表面平静冷漠,但是内心却五味杂陈,因为自己的性命是自己掌控不了的。
  (二)高压政治下人物性格的压抑和扭曲
  易先生担任国民党军统要职,掌握着高层的机密,为了巩固个人的势力以及维护自己的利益,注定了他在工作中没有朋友,有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勾心斗角,这种工作也导致他多疑,对旁人的不信任,主要表现在对情人王佳芝的怀疑,对妻子的冷淡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冷漠。
  在王佳芝接近他的过程中,他时刻警惕着,在两人相处过程中,从易先生言语和行为上都可以表现出来。例如,当易先生和王佳芝一起去裁缝店时,易先生趁着王佳芝试衣服的间隙,向裁缝确认麦太太是否经常在这里做衣服;在香港西餐厅,两人第一次单独吃饭,对王佳芝的话,以“是吗?”答之,“麦先生工作挺忙的?”“麦先生做的是哪方面的生意?”这些都可以理解为对王佳芝的身份摸底。
  对自己妻子的不信任。他从来不与妻子谈论工作上的事,工作上的顺心与否,压力也不会对他妻子进行排解,当他在办公单位审问特务份子,几天没回家,王佳芝问易太太易先生的去向,易太太只以为易先生去南京出差了。
  对周围人的不信任。当易先生想跟王佳芝单独相处约会吃饭时,他把自己身边的跟班和司机都打发先走了。他对于自己的私人生活,还是不想有自己不相干的人在场,这种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让他养成了不轻易相信身边会真正有替自己卖命的人,其实这也是易先生的悲剧,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却不能选择轻易相信他人,笔者认为易先生心理上还是活的很累,很寂寞。
  二、生活因素成为易先生幻灭的催化剂
  电影中对易先生的刻画还通过对他的家庭生活进行描写,易先生之所以会被王佳芝吸引其中也有来自家庭的因素。易太太每天只知道搓麻将,逛街,比戒指大小,而忽略易先生生活上、心理上的照顾和言语上的交流。这就使得易先生不得不寻求其他方式解决心理上身体上的苦闷,而王佳芝的出现,不管是从外表长相还是心灵交流都深深地吸引着易先生。她懂得怎样跟易先生交流,更懂得易先生缺什么需要什么。
  易先生这样描述自己身边往来的人:
  “身边往来的人都是有头脸,都谈些国家大事,千秋万代挂在嘴边,但是从他们眼睛里我看到的是同一件事——恐惧”。
  “你呢?你跟别人不太一样。”
  王佳芝的表面不害怕,敢和易先生如此轻松交谈,都使易先生对她不自禁的动情,跟王佳芝在一起,易先生感到很放松。易先生心理也是很脆弱的,工作的环境使他外表坚强而内心却承受着巨大压力,不能释放,工作也使他变得冷漠而不善多说,更不会轻易流露自己的内心情感。当王佳芝唱《天涯歌女》给易先生听时,易先生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泪,这眼泪里是感动?是心酸?是压力的释放?笔者觉得都参有,这也表现了易先生内心还是有柔软脆弱的一面,他并不是生而就冷漠,只是生活的时代,工作的背景逼迫他一步步将自己变成自己都不喜欢的模样,他也痛恨日本人,但是这样的工作,一但接触就不能脱身出来。
  三、易先生精神的幻灭
  易先生对爱情的幻灭还是来自于王佳芝,当易先生以为自己在这个年纪还能找到一知己,实属不易,特别是当王佳芝唱《天涯歌女》给易先生听时,易先生确实被歌中的台词和王佳芝流露出的感情感动了,从而也更爱王佳芝了。对于别人的话,他从来不信,对于王佳芝的话,他却深信不疑,他自己都说,他已经很久不相信任何人说的话了,而自己也在一步步陷入与她的爱情之中,将她看为难得的知己。本以为可以在生命最焦灼的时候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归宿,但是王佳芝的背叛最终还是打破了易先生对生活最后的期望。在两个不同的政治立场中必有一死,或者说两者都将毁灭。
  在影片中,最懂易先生的还是王佳芝,她知道易先生很寂寞,寂寞的活着比快乐的死去还折磨人吧。知道易先生心中的压力,却无法排解,在易先生方面,他能和王佳芝谈工作上,将工作中的见闻说给王佳芝听,能将自己的心情说给王佳芝,能在王佳芝面前表现出自己柔弱的一面,对于男人来说,在一个人面前表现出脆弱的一面,那是多么信赖和相信这样一个人。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人的伤害才是最深的,易先生的悲剧是历史的悲剧, 也是国民党最终毁灭的悲剧之暗示。
  四、总结
  李安根据张爱玲小说《色·戒》改编的电影是成功的,电影对小说晦涩的主题作了自己的阐释,增加了小说中所没有的情节,使人物塑造上也更加复杂丰满,特别是易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的设置,李安在电影中通过使用环境的烘托,人物肖像动作的刻画和情节的弥补,将易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的更加饱满。易先生是悲剧的,他内心惶恐不安,充满恐惧,但却压抑自己不外在表现出来,这样的工作及生存环境使他克制隐藏着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却始终得不到释放,虽然最终在王佳芝那得到一些宽慰和释放,但短暂的获得却长久的失去了这样一位心爱的人及信任的知己,最终不得不将她处死,独自忍受着失去知己的心痛和落寞。
  参考文献:
  [1] 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M].作家出版社,2005.
  [2] 张遥.《色·戒》中易先生的人性解读[J].电影文学,2008(2).
  [3] 丁润生.《色·戒》:从小说到电影的演绎与诠释[J].江汉论坛,2009(1).
  [4] 蒋丽·宋芳香.小说《色·戒》与电影《色·戒》的差异性比较[J].电影文学,2012(10).
  [5] 蔡登山.张爱玲 色·戒[M].作家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