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中国画艺术创新之我见的论文_美术论文_中国论文

2015-07-08 09: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本文提出,中国画要向前发展,继承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化必不可少。继承传统应当是批判地继承,吸收外来文化应当是有选择地吸收。国画传统是一个完备的艺术体系,是西洋画所无法代替的,一切艺术的营养只能在充分理解、掌握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才能取得成功。

【关键词】 中国画;艺术创新;继承;吸收;创造
  艺术上的新与旧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哲学观念、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审美意识、人文思想、科技技术、工具材料、表现技法等等都会发生改变,而这些变化在艺术作品中必定会有所反映。

艺术发展是一个以新语言代替旧语言不断向前演进的过程,新语言的诞生必定在视觉上造成一种陌生感,迫使人们要去探究其中的秘密,因而才更显其不同寻常的魅力。当一种语言被不断重复使用后,陌生感就会消失,因此,对新语言孜孜以求的探寻是艺术家不竭的创造动力。

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则是艺术家的头号敌人。德拉克洛瓦曾说:“作品需要属于你自己的时代,企图逆流而进或者模仿古人,都是很荒谬的。”现代画家的生存空间与视野,必然产生带着时代烙印的观念,时代的发展敦促着艺术家的作品应具有开拓与创新精神。

纵观人类美术发展历史的长河,继承与创造是美术史永恒的主题,也是作为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画家应该用心思考的问题。wwW.133229.Com关于中国画的未来发展问题,人们关注已久,见仁见智,自在情理之中,一涉及“出路”和“发展”就必须涉及“来路”和“历史”,就要进行价值判断,就要在开出“处方”前对过去进行“诊断”。中国画的来路,当然酝酿于至少五千年以上的中华文明,其历史之悠久,积淀之丰厚,想必无人异议。尼采说:“亿万年的精神活动积淀在语言中”。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正是如此。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离开了传统之根基,国画创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品必然会流于肤浅、空洞和乏力。然而,继承传统并不意味着陈陈相因。先哲曾说过:“善师者师其意,不善师者师其迹”。这句话强调的就是要学习前人的精髓而不是刻板地照搬某一技法程式。创造与继承并不是矛盾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继承传统是创造的基础,而艺术家的创造则可以阐释和丰富传统,两者的辩证统一正是美术史演进的内在规律。唐宋文章直追汉魏风骨,举的是复古大旗,其实是张扬现实精神,纯粹的复古没有任何意义,也是不存在的,唤起人们对某种美好事物的回归和向往,才是真正的目的。创造,应该是在立足文脉的基础上以鲜明的个性化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因此,真正的创造与因袭无关,也与矫饰绝缘。

近百年来,我们对自身传统的忽视与偏见,造成了中国画家艺术理论上的混沌,从而引发了中国画发展的徘徊。人们在学习西方的热潮中呈现出了一种偏激的心态,致使多数人忘记了“中学为体”,而过度强调了“西学为用”。只看到中西绘画技法上的差异,却没有看到中西哲学的差异,致使后来“中西结合”的思想诱发中国画走上了“形式”之路。

中国虽然在现代科技上落后于西方,但在传统文化中却蕴含着比西方更为优越的哲学理论。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积淀的产物,涵盖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哲学、美学与历史。两千多年来,中国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形成了自身独立的艺术体系与艺术规律。传统中国画设色的“计白当黑”,“以素为云,借地为雪”,表现了东方审美的意境和笔墨分布的节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习惯。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我国传统绘画不能被西方人广泛欣赏。他们不明白传统中国画的山水和荷叶等为什么总是画成黑色,背景或天空为什么总是空白。这是西方文化欣赏习惯和审美修养的局限性所致,实在是一种遗憾,但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某种艺术生命的强大,稳固,容易产生文化上的惰性,人们不愿放弃千百年来惯性的鉴赏和表现方式,重复着历史的完美。

无可否认,艺术的创造离不开学习与借鉴,东西方艺术相互学习、交融当然是很正常的事。纵观历史,东西方文化多次大的碰撞、融合,都为推动中国艺术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如果因此而担心中国画会被全盘西化而失去民族性,这是杞人忧天。应当坚信,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东方文化具有足够的力量借鉴异质文化,并且消化吸收,成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