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内涵与拓展思考
信息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大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使建筑的外观形式、功能类型等方面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建筑类型。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建筑美学也有了较大转变,当代信息建筑美学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有必要对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内涵进行剖析,并对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拓展前景展开深入探究。
一、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内涵
(一)哲学内涵
信息建筑美学是以信息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从不同方面对建筑进行研究的理论体系。可从认识论和实践论两方面,对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哲学内涵进行概述。一是认识论层面。当代信息建筑美学认为,建筑美主要体现为建筑功能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强调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和谐性;可持续性也是当代信息建筑美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实践论层面。一方面,当代信息建筑美学强调使用现当代科学技术,对信息建筑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审美探究,并研究其审美规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对建筑形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行性分析,也是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研究范畴。
当代信息建筑美学与其他建筑美学的不同点还表现在审美内容方面。例如古典美学的关注点在于建筑的审美价值,注重研究建筑的视觉美感,而信息建筑美学的侧重点在于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审美信息的交流及其规律,并研究信息技术对建筑形态和社会审美水平的影响。此外,当代信息建筑美学还对虚拟环境中的审美规律进行研究。
(二)审美原则
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审美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创新效益原则。高创新效益原则要求信息建筑的表达过程不仅要充分体现出创新意识,还应提高创新的速度与效益水平,使当代信息建筑美学在建筑领域得到更好体现。第二,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和建筑使用者能够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实现实时沟通,使二者处于平等交流的地位,有效改善传统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的被动地位。平等的审美原则能够使建筑更好地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为信息建筑美学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三,个性化原则。当代社会正日趋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的建筑审美观念也表现出明显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二、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拓展分析
(一)拓展信息建筑的时空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建筑的类型从实体建筑逐步扩展到虚拟建筑层面。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在虚拟空间中建构模拟建筑场景,例如虚拟商场、虚拟银行等,人们通过特定的网络平台进入虚拟空间,使信息交流更加快捷便利。虚拟建筑空间的构建,能使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意见得到良好的反馈汇总,建筑设计者可根据反馈结果,对建筑的形态、功能等构成要素进行实时改进。虚拟建筑空间的构建,能使建筑设计者的设计活动打破建筑环境和建筑材料等客观因素限制,使虚拟建筑与实体建筑相互联系,实现信息建筑的更好发展。由此可知,拓展建筑的时空观能够将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范围扩大至虚拟空间,使当代信息建筑美学得到有效完善。
(二)拓展信息建筑的智能化水平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建筑设计具有密切联系,在建筑设计与构造过程中应用科学技术,能够提高建筑美感的表现力,使当代信息建筑的审美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高新科技与前卫艺术思想的良好结合,能在提高信息建筑美感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建筑的使用功能,使信息建筑的设计理念水平和使用体验得到明显提高。另外,信息建筑智能化的拓展可促进“智能建筑”的产生,使建筑发生根本性变革。智能建筑,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先进通信手段等核心技术,实现建筑物的信息自动化和设备自动化,从而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生活服务的多功能建筑。智能建筑能够在使用者与建筑本体间建立良好联系,实现建筑物功能和人体效能的同步扩展,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因此,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建筑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推进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应用。
(三)拓展信息建筑的审美体验
建筑设计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以人的使用体验为立足点,利用多媒体或其他先进科技,使建筑根据使用者的要求或操作做出有效反应,从而有效拓展人们对信息建筑的审美体验。例如在荷兰的水上展览馆中,每个参观者的不同动作都会引起馆内的光线和声音变化,使人与建筑产生良好互动,进一步提高建筑的审美体验水平。
结语
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有效拓展对于当代信息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充分了解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内涵,在理解其哲学内涵和审美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先进科学技术和前卫艺术思想,对当代信息建筑美学进行有效拓展。信息建筑的相关工作者可借助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科技,从信息建筑的时空观念、智能化水平和使用者的审美体验三个方面入手,做好当代信息建筑的拓展工作,从而促进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进一步完善。
作者:夏莲
第2篇: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发展与应用
时至今日,中国建筑学已经发展了六七千年有余,形成了风格独特、艺术气息浓厚、建筑技术精湛、布局设置精美等鲜明的特点,使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深深扎根其中。在当今社会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和应用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学界最重要的话题之一。把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在当今社会合理地发展应用不单单能够使现在的建筑更加富有美感和艺术气息,也可以使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1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介绍及其特点
1.1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介绍
美学,一直是哲学研究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话题。美学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的情感,这是人类心理的一种复杂的感知和反应,而对心理活动和情感感知的讨论至今都难有建树。什么是美?美感是怎么产生的?这些关于美学的根本性问题至今还在不断的探索中,而人们对于建筑美学的讨论同样仅限于此。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是研究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建筑的观感美学。
1.2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
1.2.1中国传统建筑的和谐美
中国传统建筑受到了各个相应时代背景的影响,各时期的时代哲学背景融入在中国传统建筑当中,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是道家、墨家以及儒家的融合产物。一方面,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有精确的序列层次美,有严格的秩序,明显的等级划分,这是受到了典型的儒家和墨家思想的影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的基础,其反应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利共生的精神特质,是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重要神韵之一。另一方面,道教思想的融入恰恰缓和了这种过分的规矩和死板。道教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认为只需要“无为”即可,将建筑充分与其周围环境以及大自然融合为一体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学意境。这些宗教性美学思想的相互渗透和补充更加完善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给了中国传统建筑宁静致远、气势恢宏、层次分明、耐人寻味的美学风格。
1.2.2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美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对称美尤为突出,这是特有的“中国式建筑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对称美不仅体现在一屋一室的设计,而且在城市的布局规划中往往也有明显的对称轴,这样的布局方式既突出了对称美,又显示出井井有条的设计格式。同样,这种对称的设计理念也是中国古代“尚中”思想的体现,左右对称,以中为主,井然有序。“中”往往也有尊贵的意思,主殿为中,侧厢为辅,体现出稳定、和谐之美。
1.2.3中国传统建筑的中庸之美
功能性和美观性的协调永远是建筑设计的最大难题,然而,早在先秦时期的建筑学家就给出了完美的答案——“中庸之道”。这就要求中国传统的建筑既要有其鲜明的作用特点又要和整体的美感布局相统一。民国时期我国著名建筑学家、作家、诗人林徽因曾阐明过“中庸之道”,她认为:实用、坚固、美观,是一个好的建筑必备的因素。实用要求建筑要符合使用者的生活习惯,能够适应当地的天气变化,有合理的受力设计原理。美观,必须要有相当长久的保质期,一个建筑的存在必然是要经历数十年,成百甚至上千年的风吹日晒的,除此之外,不可矫揉造作,画蛇添足。
2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发展
鸦片战争以来,由战争导致的经济、宗教等方式的交流逐步使西方的文化传入中国,也使得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西方风格和中西融合风格的建筑逐步兴起。上世纪30年代末,中国传统建筑开始融入西方建筑的风格特点,这使得中国传统建筑学有了一定的发展,不仅仅在结构体系上由传统的木质架构转化为近代建筑结构,也使得传统的建筑开始具备近代建筑的功能性和舒适宜居性。到建国初期,随着学习苏联风潮在我国的盛行,当时的建筑风格又受到苏式建筑的强烈冲击,这一时代的建筑风格略显混杂。到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西方的经济、文化迅速传入我国,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不断与世界各国家以及相互融合,中国建筑逐步向世界水平靠拢,使中国传统传统建筑美学得以空前发展。
当今时代,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必须要与世界接轨,吸收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建筑理念,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融合创新,既要体现出我国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又要满足新时代人们对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在经济文化逐步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取其精华,兼收并蓄,给中国传统建筑美学赋予全新的生命是当代建筑学家们肩负的重大责任,也是不可抵挡的历史潮流。
3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应用
3.1微观层次的应用
色彩、装饰、结构部件等是组成建筑的微观元素,微观层次的应用就是将这些富有传统美学特点的微观元素应用于现代的建筑当中。色彩:一个建筑的色彩体系往往可以给人视觉上的第一感觉带来很大的冲击,是表现民族特色的重要手段。北京香山饭店就是最典型的这类建筑之一,外部用灰、白相搭配,内部使用木材、竹子等富有名族色彩的色调组合,将传统色彩重新排列统一,使传统色彩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装饰:室内的风格主要有其装饰决定,一些雕刻精美,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可以在室内展现传统建筑美学的魅力。结构部件:飞檐、砖瓦、柱子等部件都是传统建筑美学特有的表现方式。使含有传统元素的结构部件和现代建筑相结合,可以使传统建筑美学特有的质朴、厚重的气息得以更好地体现。
3.2宏观层次的应用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在现代建筑红的宏观层次应用主要体现在空间布局上。多个庭院相互组合的布局方式本就是传统建筑美学的变现手法之一。将这种表现手法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可以使室内外环境相互协调融合从而使建筑的整体结构更加和谐、温馨。除此之外,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有的恢弘壮阔布局气势也是当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美学元素之一。将这种恢弘的气势与现代建筑的便捷易用相结合仿佛是赋予了建筑生命般美妙。
4总结
虽然全球化的文化给传统建筑美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给予了其巨大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优点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被不断地被开发出来,不断地触碰人们的审美情感,充盈着中国传统的思想情怀。我们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断地发展完善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给中国传统建筑美学赋予全新的时代意义。
作者:胡云轩
第3篇: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
一、建筑美学的概念及我国建筑国内现状
1、建筑美学的概念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感知的时候流动着美的音符,美好的事物总能给人的视觉感官产生愉快的影响。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一直贯穿其中。所谓建筑美学即研究建筑与环境美的本质规律,分析建筑相关要素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建筑审美经验为中心内容,并且探索建筑艺术实践方法的学科。从概念来看,建筑美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了诸多因素,哲学、文化、艺术、心理……因此,建筑会因一些文化地域方面的不同有着各自的审美理念。从概念上看,现代建筑美学不再是纯粹的技术主义,而是更多地加进了人的因素,这决定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
2、我国建筑美学的现状
我国建筑美学的概念从西方引入后在本土发展,有着以我国地域背景特色东方文化为主的独特的审美观。中国人向来以“和”为主要宗旨,因此在建筑上也体现了这一点,建筑、人、环境组成了一个立体的建筑画卷,闪着自己特色的光环。与西方建筑相同的是,我国的建筑设计一样发展迅速,从单一纯粹的以实用为目的,以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建筑设计理念转化为了多元的,人情化的,艺术性的建筑设计理念。
我国现代建筑越来越体现人文情怀这一主题,人性化因素在建筑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设计上注重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从另一个的角度软化了建筑的线条和刚硬,建筑人情化将成为一种趋势。
3、我国校园建筑设计现状
我国的校园建筑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人口的增加,学子的入学率逐年增高,老旧的学校建筑已满足不了现代学校的需求,国家越来越重视校部的建设。在校园建筑设计中,我国建筑人情化还在初级阶段,由于生源庞大的因素,一般建筑设计更多地考虑到建筑的外形、层数、容纳空间等,忽略了建筑与人文的融合,这是一个缺陷。如何在现有资源下,学校建筑设计中将建筑美学与人情化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是需要建筑设计者要加强改进的,也是必须面临的新的课题。
二、学校建筑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融合的探讨
1、多元化追求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人文环境,作为主要的文化知识传承场所,学校建筑必须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而学校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广大学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群体,而学校建筑是师生主要活动的场所,是一个由视觉原理、实用状态、环境的融入程度等构建的主要空间,因此不能设计得太过死板单调。基于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在设计中需要在生态、文化、形态构成等多元考虑,以建成综合环境的人性空间,即人情化的建筑美学构造,以此来体现人与建筑,人与环境,建筑与环境等的和谐共生关系。
2、整体化追求
学校建筑是校园内的一道风景,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建筑体是否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设计者首先要处理好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既要为学校提供功能性的区域,也要使人在其中感受到一定的人性因素,使得在其中学习或者生活都有愉悦的感觉。在现代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相融合的设计理念中,整体化追求的元素比重增加,建筑不是作为一个实体添加到环境中去的,而是要作为环境内的一份元素,和人共生于这个环境,只有遵从相互共生的原则,学校建筑才能走得更远,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人文环境追求
现代校园建筑强调人情化的融合,建筑与人的行为和心理空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独特的建筑文化对人有着暗示的作用,优秀出色的校园建筑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安抚学子浮躁的内心,在学校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具有隐性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在进行学校建筑设计的时候,考虑所建学校的特色人文气质,从细节上把握各个相关要点,给生硬冷酷的建筑注入温暖的人情元素,变得柔软大气,充满属于所建学校特色的人文气息,使学校建筑不但从视觉上有美的体现,从感觉上有生命的律动,让人与建筑相依共生。
三、实例
笔者通过设计的乌市五十八中学的教学综合楼来论述建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按照要求做了两个方案,下面逐个说明:
1、布局的关联性
在学校建筑单体设计方面,结合周围环境,采取非对称型的外型设计。教学楼镶嵌在绿色的环境之中,前方和左方是大面积的体育活动场所,背后是绿地,横穿着一条流动的河,建筑体呈和体育活动场所呈开放的态势,从布局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建筑是学习型的教学楼。其中,每一棵树,一片绿,一个场地,都在设计的整体布局内,既体现了自然的生生不息,又融合了现代的简约开放的风格,楼体造型具有人文气质,整个空间显得安静而动感,从总体上诠释了建筑与人的和谐统一。在此布局中,学校的综合楼不再是单个的元素,它与体育场地,与后面的绿地,小河,甚至场地中的一些植物都产生了一定的关联性,无论从视觉还是从感觉上,都可以明显体会到这幢建筑的生命力。
1.1方案一:1.2方案二:
学校综合教学楼鸟瞰图
2、建筑造型的总体
建筑不仅仅要与人、环境、自然和谐相处,其自身也是要统一的。校园建筑最终的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安全环保是必须,实用、适合于学生对它的一切需求。学校建筑的自身因素包括空间和功能需求的和谐,包括与环境的融入度和自身的统一和谐,整体性的视觉效果,甚至具有自身的生命节奏。这些都需要学校建筑设计者在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过程中,为建筑体注入自身的生命,使其灵动鲜活,充满活力。
总体设计思路:
建筑是环境的艺术和科学,涵盖了美学设计的所有因素。建筑单体由功能区域组合而成,主体楼身以不同大小的长方体块连接,分成几个区。在外观方面,主体用两色的环保氟碳漆调色,显得简约大气。勒脚依然用两色的氟碳漆,为整个楼体稳定了重心,也为三个建筑块从颜色上进行了统一。校园既是一个严肃的求学圣地,也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学生家园,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人情味的元素,既不能古板严格,也不能轻佻律动。在各个细节的把握上,设计者可谓独具匠心,左侧砖红色的小平台,为楼体添加了跳跃的音符,使整座楼身的现代感加强,给视觉惊喜的发现,在这种设计布局中,人与建筑完全融合在一起,面对建筑的时候,会觉得有交流,有对话,为校园注入了新的元素,成为独特的风景。
2.1方案一:2.2方案二:
乌市第五十八中学综合教学楼正面效果图
最初首选方案一的,建筑主体高低错落有致,高大的门厅大气而庄严,门厅内是一个巨型的玻璃漏斗,更能形象地诠释实验楼。门厅外侧采用玻璃幕墙,玻璃幕墙由矩形外框限定,使建筑个性活泼而不张扬。校方较为满意,由于在给上级领导汇报时,上级领导认为门厅投资成本过高,后期对玻璃幕墙的维护费用较高,要求对门厅进行修改。作为建设方校方也只能服从上级要求。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由此产生了方案二,方案二将门厅高度降低为两层通高,门厅外围入口局部采用幕墙,门厅其它外围护墙体开小的窗洞,光线通过小的窗洞进入室内,使门厅内产生律动感,增添了几分活跃。门厅外围在相对沉稳庄严的墙体上部采用轻盈、具有流动感的铝合金格栅,赋予建筑生命力在顽强的生长。目前本建筑按照方案二已完工投入使用,在整个校园中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
四、结束语
在建筑美学与人情化融合基础上的建筑是中国文化思想中人天合一的典范,也是环境的艺术和科学,在现代越来越注重人性的社会,建筑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它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语言,而是有生命力能沟通交流的元素。尤其在校园中,成功出色的校园建筑,不但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成长环境,还能为学生带来不同的积极的感受,作为教育的潜在力量,在为学校建筑设计时,注重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为学校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