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唐卡艺术特征及美学研究

2016-11-03 14: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唐卡是我国藏民族文化中特有的艺术形式,其题材主要表现的是佛教文化,涉及藏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生活生活诸多领域。自松赞干布时期(约公元7世纪中期)佛教传入开始,佛教文化对藏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藏民族的艺术创作活动绝大部分是围绕宗教展开的,并且民族特有艺术形式在国际国内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唐卡正是这一艺术形式当之无愧的代表,无论从历史发展的维向和发展历程来看,唐卡自始至终都呈现着雪域高原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本文通过对唐卡的艺术特征和中国美学理论提出一些作者的观点、看法,希望对其他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美学相关研究。

 

  1 唐卡的艺术特征

 

  1.1 强烈的民族特色

 

  唐卡艺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融合了鲜明的藏民族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高原艺术风格。多画于布匹、皮革、丝绢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画卷上、下两端常配横轴细绳便于悬挂,且在下轴两端装饰精美轴头。入寺庙礼佛用唐卡常由高僧大德加持后方可供奉。

 

  1.2 鲜明的宗教主题

 

  藏民族的唐卡艺术,带有鲜明的符号语言——宗教。自古以来,唐卡的绘制内容被严密的规定着,及时是对宗教、艺术毫不了解的欣赏着,依然可以从唐卡描绘的佛、菩萨、罗汉、天龙、鬼神护法等人物形象和七珍、八宝、五妙供等器物形象感受到鲜明的宗教主题。

 

  1.3 显著的构图造型

 

  唐卡的构图具有显著的构图造型特色,即以画面的中心为主要表现内容如主尊神像、教派领袖、高德大僧、历史人物、英雄圣贤、佛国圣地等为中心内容,在中心人物周围有天龙、供养佛、护法、弟子、随从等。比如:坛城唐卡。

 

  1.4 分明的设色技巧

 

  唐卡的设色,与西洋油画或中国国画设色有着分明的区别。首先是在颜料的选择上与国画、油画的原材料即一致又不一致,一致的地方在于唐卡的颜色基础由白、石黄、大红、藏青()和石绿。不一致的地方在于为了保持千百年不褪色,唐卡几乎全部是采用纯天然的矿石和植物来制作颜料,矿物颜料如:黄金、白银、珍珠、珊瑚、绿松石、蓝铜矿石、孔雀石、黄铁矿石、雄黄、朱砂等等,制颜植物有:胭脂、华青、许康草、黄连花、藏红花等等。一副唐卡的制作,一般会有30几种颜料绘制而成,有的甚至高达50几种。

 

唐卡艺术特征及美学研究


  2 唐卡的美学研究

 

  2.1 唐卡的流派研究

 

  众所周知,唐卡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将一种单一不变的、程式化倾向的绘画方式衍生出了三大流派:勉唐画派、噶吗嘎孜和钦则画派。勉唐画派据查是勉拉·顿珠嘉措创立,又因他出生于藏区的南落札地区的勉唐(今山南地区),勉唐派由此而得名,该画派主要流行于拉萨和西藏山南地区。勉唐画派在唐卡主尊的绘制上倾向于,表现为神像造型尺寸大、变化多,佛陀、菩萨造型以线条勾勒为主、面相安详、慈善。但是由于勉唐画派所一直追求的表现最为纯粹的本土化风和强烈的民族特色,其高冷的艺术特征在历史发展中收到多种因素的印象,尤其是在我国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逐渐萎缩、沉寂。

 

  噶玛嘎孜画派主要流行地域范围在四川省甘孜州地区、青海省玉树地区、西藏昌都地区。该画派的具体创始人无法具体详尽的考证,现有资料一直同意认为是16世纪由南喀扎西活佛创建的。值得一提的是,噶玛嘎孜画派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深受汉民族山水画技巧技法的影响,即以青绿色设色为主这也奠定了嘎玛嘎孜画派唐卡工笔重彩的艺术特征。在这一点上,与勉唐画派和钦则画派有着明显的区别。

 

  钦则画派和勉唐画派、嘎玛嘎孜画派不同之处在于该画派以其创始人的名字命名。钦则画派的创始人是贡嘎岗堆·钦则钦莫。该画派形成时间约为15世纪中叶以后,主要活跃于西藏山南地区。从地域上看,该画派和勉唐画派属于同一活跃地区,均包含了西藏的山南地区。这也决定了两个画派之间有着共同的特点。这种共同点表现在:首先是两个画派都是深受印度、尼泊尔画风影响,带有浓烈的藏传佛教宗教气息。其次,二者活跃地域有交集。互为影响、共同发展,集中体现在所表达的神像主尊占幅较大。现在的艺术界习惯将两个派别合称为勉钦画派。不同于勉唐画派的,钦则画派唐卡艺术具有的特征,表现为神像面相孔武有力、造型丰满圆润,姿态跃然,所表达的忿怒神像具有阳刚之美。

 

  2.2 唐卡的美学研究

 

  (1)唐卡的意蕴美

 

  藏传佛教的三大主要流派唐卡艺术精髓在于传达服务于藏民族独特的审美旨趣,所表现出来的张扬、威武、震慑、神秘、夸张、动态、多彩等艺术形象与汉传佛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藏民族文化产生于世界屋脊独特地理环境之中,是有别于汉民族的农耕文化的畜牧文化。它本身就带有一种天真张扬的文化气质,而服务于藏传佛教的藏民族唐卡艺术所蕴含的审美也与本土文化一脉相承。

 

  笔者通过在西藏拉萨地区对多位唐卡匠人进行了多次走访、调查、研究,认为用简单的知识结构解答唐卡艺术是行不通的,而用阐述生命哲学的中国哲学来分析唐卡艺术蕴含的美学也不尽全面。这是因为唐卡艺术囊括、贯穿了藏民族人民的生活、信仰和整个心理过程,其中包含了太多太多心理的、文化的、宗教的神秘语言,这是研究唐卡美学的密宗,可以意会,言传很难。研究唐卡美学的根本途径还是要从生活中,回到生活中去,就如美学研究一样,终究也要从美的意向上入手,从本体出发然后最终回归于本体,这是研究唐卡美学的不二法门。

 

  唐卡艺术以有相的形式表达、抒发无限无穷的无象世界,我们首相要解决一个的问题,理解起来无非就是用这个就是借助来传递佛教理想世界的[1]”。而唐卡就是由绘制藏传佛教各显圣这个从而表现出一种庄严宁静的 ,进而通过这种极具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来为藏传佛教徒勾勒出一个极乐世界及各高僧大德供其参拜[2]

 

  在藏传唐卡艺术中,象征物无所不在,有的象征意义极为隐秘,只有得到具有法脉传承的喇嘛口授才能深入堂奥,否则难入门径,可将图像诠释成:如同一部用神秘符号写成的书,唯有已接受其奥义者方可解读。象征是表达思想的手段,传神则是艺术审美的要求。藏传佛教的象征表达手法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其美术作品的传神之美令其象征意义得到了彻底与完美地体现[3]

 

  象征必然具有哲学的内涵,象征就必然成为艺术的表象手段,象征因其内涵而传神达意,从取象的象征至于传达意义的传神,便构成了一种意蕴美!

 

  (2)唐卡的形神美

 

  “即是形状;“即是精神。形神之说是中国艺术中最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他们一个是表现事物的外延,另一个是表达事物的内涵,这两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且二者缺一不可——有形无神,则呆滞木讷;有神无形,则虚无缥缈。这是中国古典美学重要命题形神论的定义,但是这个定义在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的研究中还不能全面的说清楚唐卡所蕴含的美学思想。

 

  认识唐卡、了解唐卡,审美唐卡,首先要先从真切的唐卡艺术作品作为切入点,先要了解唐卡这个,有了视觉的感官和观照后,才能从上升为去理解、感悟。艺术作品最终打动人心,给人以心灵震撼和是蕴含其中的深刻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唐卡给了人们这一研究指引。一幅唐卡作品讲述的可能是佛陀主尊、可能是一则佛教故事、可能是一位高僧大德、可能是一段历史记载亦可能是佛国理想世界,所包含的佛陀无良功德或佛国清净庄严都是在向观照者描绘圆满极致、真如妙境。

 

  唐卡的美学意趣就是要通过对真真切切的表达出藏传佛教的空寂、虚无而不可说的那种的曼妙境界,最终表现对象和最高审美准则,就是讲述的一种形而上的与形而下的完美结合的文化体系。唐卡的这个是广义的、充斥着丰富的,要记录和表达藏传佛教这个宗教最高境界的,一种蕴含的中华文化根绪[4-7]

 

  作者:杨颖鑫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20161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