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浅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人物形象特征

2015-12-12 12: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青春之歌》是一部用女性之笔书写的关于女性成长与解放的小说。和以往男性作家以启蒙姿态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寻不同,这是一部女性自己的自我总结。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中林道静的形象分析及其成长解放之路的分析,关注投身于民族国家解放大旗下的中国女性是怎样开始像娜拉那样勇敢的走出家门,寻求自我的独立和解放,在探索与寻求中,找到解放的光明大道,投身民族国家的解放大潮的。

关键词:女性解放;女性成长;人物形象分析
  《青春之歌》是”十七年文学”中一部不得不提的长篇小说,它是用女性之笔书写的女性解放的完美之路,和以往男性作家以启蒙姿态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寻不同,这是一部女性自己的自我总结。同时它也是一部革命成长叙事小说。作为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读者在小说中可以看到很多作家自身的影子。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而《青春之歌》也就是在这样一种影响下应孕而生的作品.本文是从《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成长解放经历入手,对其形象进行分析,关注投身于民族国家解放大旗下的中国女性是怎样开始像娜拉那样勇敢的走出家门,寻求自我的独立和解放,在探索与寻求中,找到解放的光明大道——投身于民族国家的解放的。
  首先要讲的是,《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它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描绘了当时我国各类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所走过的道路。小说作力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女性形象,同时也塑造了众多知识分子形象,如卢嘉川、林红、江华等,他们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们遵照党的指示,领导学生运动,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是卢嘉川把林道静引上了革命道路,而在林道静的成长道路上,林红的坚强不屈、英勇顽强的精神,江华稳健、老练的工作作风对林道静最终能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党员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林道静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她的母亲是被她父亲霸占了的贫农女儿,她身上“有白骨头也有黑骨头”,①她心地善良,憎恨她的家庭,为追求自由离家出走,想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存。但是她虽然逃离了她家庭给她设置的网,却又踏进了余敬唐的罗网。她在绝望中选择了走向自杀的道路。是北大学生余永泽救了她,这是林道静的第一次救赎,在这段生命历程中,林道静似乎觉得她找到了生活和精神的寄托,爱人之间的柔情密意几乎让她沉沦。余永泽以“骑士兼诗人”的风度和温情体贴赢得了林道静的爱情。他们度过了短暂的爱情生活,但却在许多实际问题上发生分歧。林道静是一个向往自由追求革命的好女孩。她在不断的寻找,重构着自已,终于认清了余永泽自私、狭隘的本质,毅然与余永泽分手。林道静跨出了“爱”的小圈子,标志着她思想历程和人生道路的重要转折。她区别于书中的其它女性,如思想空虚、贪图享乐的白丽萍。还有王晓燕,虽同情学生、痛恨国民党政府,但又书生气十足,以至被戴愉利用。走出裹臼的林道静,主要思想特征是开始向往革命,并投身到革命。她张贴标语,撒发传单,单枪匹马地进行革命活动,遭到国民党特务的逮捕。党组织营救了她,把她秘密护送到定县农村。在这里,党又派果敢、机敏的江华同志领导她工作。在江华的帮助和教育下,林道静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在狱中,她又亲眼看到了共产党员林红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经受住了党的考验,出狱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林道静终于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作者通过曲折的情节,细腻地挖掘林道静的内心世界,描绘了林道静的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真实而生动地揭示出知识分子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林道静的形象真实感人,栩栩如生,是整部小说在艺术上最成功的地方。
  小说以林道静的成长和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由林道静带出各种人物,使得林道静这一人物形象丰实、饱满,生动而感人。关于成长,《青春之歌》是以成长的方式来表现革命的成长的。作者曾经在《我为什么写〈青春之歌〉》中谈到写《青春之歌》的创作意图:是想通过林道静表现一个从个人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变成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表现党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在小说情节安排上,作者将革命内容与传统婚爱故事两种文学进行组装,用人物身份的不同来使两条线索紧密组合在一起,即林道静的个人奋斗史:从挣扎到革命,恋爱史:与余永泽、卢嘉川、江华三人的感情纠葛。赋予了主人公林道静革命成长的思想基础、诱因及革命成熟的保证。林道静出身于受压迫阶级,她是底层佣人的女儿,在成长的历程中,她在进步青年的影响下,阅读马列著作,不断的充实自已的精神世界。接受党的指引与教育,参加工农革命实践。在林道静由个人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的成长过程中,起初林道静是从反抗封建包办婚姻中出走的,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挪威戏剧学家易卜生的问题剧《娜拉》。娜拉不甘于做家庭的一个玩偶,而愤然走出家门,寻找个性的独立与解放。但易卜生并没有告诉人们娜拉离家以后走向了哪里,结果如何。或许他的意义在于,为封建家庭男权压抑下的女性敲响警钟,促使沉睡在男权樊笼里被压抑的女性觉醒,为追求自己的解放而勇敢的走出家门。看到走出家庭的必须,这是女性解放具有拓荒意义的第一步。而《青春之歌》中的女性林道静,显然是更幸运得多,她从家里走出来了以后,找到了进步的思想,遇到了一群可爱的人,林道静的成长起点,是从个性解放开始,一步步的成长起来,趋于成熟的。其形象也在逐渐的变化过程中清晰高大起来。其实细读小说,读者不难发现,“五四”思想的余绪在小说中是有多处散落的。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林道静是仇恨家庭、社会,她同情底层社会,要求个性解放,带着个人奋斗的英雄主义情绪和罗曼蒂克的幻想,并不断的蜕变成长。黄子平就曾论述过《青春之歌》从结构到语言与“五四”文艺之间的承接关系。②林道静是大地主林伯唐强暴佃户姑娘秀妮所生,母亲投河自尽后,小道静受尽了养母的百般虐待,作者杨沫让林道静的 母亲早早去世,代之以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继母。这种特殊的生活遭遇,既形成了她倔强、富于反抗、同情劳动人民的品质,另一方面,又使她染上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习性。这一性格的双重色彩注定了她在走向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要经受更多的痛苦和磨难,在成长道路上要经历一个十分艰难的历程。更为根本的是,林道静走出家庭投身社会的思想动力,主要来自“五四”思潮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个体主义价值观。接下来的林道静与三个男人的恋爱史,也几乎完全是以自我成长的需要和个体价值的实现为中心的。在今天来看,林道静的性别意识也不得不说是极其勇敢和叛逆的.在小说中,她由处于被看、被改造、被男性愿望引导的状态,到被三个男性拯救、唤醒.先是余永泽,在林道静投海的瞬间,他救了道静,拯救了林道静的肉体生命,唤醒了林道静生命中对爱与美的意识;再谈卢嘉川,他是革命知识分子,可以说是林道静革命的启蒙者,他为林道静带来了很多新的思想,从而达到对她精神的拯救;最后就是江华,工人阶级,革命的英雄。他和林道静并肩作战,在卢嘉川精神拯救的基础上唤醒了林道静的斗争意识和女性意识。林道静成长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情节设置中立体的突现出来的.
  《青春之歌》是用女性之笔抒写的小说。它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塑造上,作品不仅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典型的女性形象,而且还通过林道静的成长,刻画了国难当头时走着不同道路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是女性形象。小说以林道静的成长独立和解放过程为线索,立体地反映了“一二·九”运动前后动荡年代我国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为沉沦中的女性找到了自已的精神家园,生动演绎了一位青年女性奋斗成长的一生。
参考文献:
  [1]杨沫.青春之歌.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26页.
  [2]黄子平 .“灰阑”中的叙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笫13页。 阅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