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地震遗址选择及保护的建议

2015-11-19 10: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简单说就是大地的震动。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人们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能够造成破坏的有千余次,为了让人们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地震,选择和保护地震遗址尤为重要。

关键词:地震;选址;保护
  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是自唐山76年7.8级大震后又一次震级大、影响范围广,灾害损失严重的重大自然灾害。保存部分地震遗址,十分必要。
  一、地震遗址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1.长久。做为遗迹要考虑保护的永久性。应选择便于长久保存的场地,例如地表错动可选山体错动,最好不选择树行错动。
  2.典型。在同类破坏现场要反复考查、比较,选择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进行保护,切忌重复。例如:不同建筑结构的震损建筑,厂房、医院病房、影剧院、商场、体育馆(场)、
学校、居民住宅等和地震形式的堰塞湖、山体滑坡。例如:震毁严重的、震时损坏较轻的、震后还能使用的不同结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对形成的堰塞湖,为保下游安全,可修溢洪坝,保持一定水位。
  3.保存原貌。地震遗址选择应尽早进行,最好保存震毁原貌。如果震后抢险时拆毁,在确定保护后及时恢复震后原貌。最好选择震前刚建成还没有使用的建筑。
  4.较大规模。汶川地震是一次级强烈地震,选择场地作为遗址,应具有一定规模,以体现地震现场的客观性。可保存一两个震毁的城镇。制作出震前城镇建筑模型,展示地震前后情景对比。
  5.交通便利,方便考察。
  二、几项具体建议:
  1.成立遗址保护专家组。由国务院组织地震、地震构造、地震地质、建筑、文物、社会学等学科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地震遗址保存提出意见,并尽快深入震区实地考察,制定地震遗址保护方案。
  2.汶川地震极震区范围较大,震毁的城镇很多,选择一两个不易在原地重建的城镇做为遗址保存。其它城镇如原地重建,也应考虑保存典型建筑,以供后人纪念参观。
  3.在汶川建具有规模的地震纪念碑、纪念馆,其它各受灾城镇建纪念碑以示纪念。
  4.汶川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的地貌破坏极其严重。为今后国土利用和保护提供研究现场,建议选择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灾害的典型场地,做为地震遗址妥善保护。
  5.地震现场多种多样,有破坏的建筑物、构筑物、有地表错动,有山体滑坡、地裂缝等,应分别采取不同方式予以保护。要划定保护范围,建设保护围栏,加固危险建筑,清理内部道路。如道路无法修通,可采取修穿山隧道进入遗址区。在加固危险建筑时,可请建筑结构专家提出加固措施,加固时考虑未来余震影响。遗址可能在露天场地没有遮盖,应采取防腐措施,防止风化。每隔几年要喷洒一次防腐液。
  6.明确管理单位。确定遗址后,应明确管理单位。可由文物部门做为管理单位。做到定岗、定编、定责,列入社会发展计划,财政专项列支。
  7.对保存的遗址要经常维护,对周边环境要进行清理,要做好遗址区的绿化工作,修通遗址区道路以供后人纪念参观。对危险建筑设置围栏,设置明显标志,让参观人员引起注意不要靠近。
  三、唐山地震遗址保护实例。
  唐山市目前保存了以下地震遗址。
  1. 典型地壳破坏遗址。
  (1)原唐山十中的甬路、房基、地下管道错动。
  地震时,在唐山极震区地表出现了许多与地震构造有关的裂缝,构成了一条长8公里、宽30米,总方向为北东30度的地震裂缝带。由于这些裂缝的出现,致使一些地表物体改变了其原有位置和形态。原唐山十中院内的小路和房基分别被两条相互平行的方向向北东50度的裂缝错断,水平错距1.2米、垂直错距0.5米。地下排水管和厕所被一条方向北东40度的裂缝错开,水平错距1米,垂直错距0.3米。
  (2)吉祥路和唐柏路牛马库院内树行错动。
  地震后,吉祥路林荫树行被一条北东50度的裂缝错开,水平错距1.53米。垂直错距0.7米。道路已修复,保留了错动树行。
  地处唐柏路牛马院内的树行、电线杆、围墙被一条北东50度的裂缝错开,水平错距1.2米,垂直错距0.3米。
  2.被震毁的典型建筑
  (1)唐山市机车车辆工厂铸钢车间。
  该车间建于1959年,建筑面积9072平方米,分东、中、西3跨。东跨长150米、宽18米、高15.61米;中跨长162米、宽18米、高10.22米;西跨长144米、宽24米、高12.45米。地基为砂质粘土;杯型基础,预制装配结构,重屋顶,砖墙。该车间位于发震构造带北西侧约1公里处,系“7.28”地震的宏观震中。两端墙柱全部倒塌、倾斜、屋架大部分落地(仅中间支柱未倒),在20名现场工作人员中有11人震亡,3人受重伤。室内设备40余台,全部受损。该车间南侧的烟囱,原高35米,震损将半,仅存19.1米。
  (2)河北理工大学原图书馆楼。
  河北理工大学原图书馆楼1976年7月建成,尚未使用即被震毁。该楼建筑面积4040平方米,分阅览室与书库两部分。地基为砂质粘土。阅览室长70米、宽12米、高9.3米(4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基、柱,无梁楼板、砖墙。地处发震构造带西北4公里、地震11度裂度区内。阅览室西部倒塌,东部震裂。书库向东北方向剪切移动约1米,底层全部破碎,2至4层仍为一整体。
  3.震后仍可使用的建筑物。
  唐山陶瓷厂办公楼。建于1951年,建筑面积700平方米,长26米、宽16米、高7.8米。地基为亚粘土。建筑结构为条形粗斜石基,粗斜石焦灰砌墙,每层有钢筋混凝土圈梁两道,楼板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地处大城山南麓,系地震十一烈度区边缘。震后,室内墙壁仅出现了一些2-3毫米宽的裂纹,其他未损,经简单维护后仍正常使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