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叙事学视角下浅析小说翻译中的“隐含作者”与

2015-11-18 10: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的瑰宝之一,自罗慕士译介以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本文拟从叙事学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隐含作者”、“隐含读者”等相关概念,探讨译者与以上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小说翻译批评提供一个相对客观和科学的标准。

关键词:叙事学;“隐含作者”;“隐含读者”;三国演义;

一、小说叙事学与翻译研究关系简述
      小说、诗歌、戏剧是三种最基本的文学样式之一,而其中又以小说最为贴近生活、引人入胜,有着特殊的受众限制,因此小说从真正意义上可以称为“群众的文学”。由于翻译活动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活动,除了取决于原文文本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意蕴外,还在于译者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能否确切的操纵译介活动。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是典型的历史演义类小说,由于其“文不甚深,言不胜俗”的特点,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要将这样优秀的作品译介到世界其他国家,不仅需要译者对源语文化背景有着充分的把握,还需要译者能对译语文化背景运用自如,能够以清晰、连贯的方式确切而贴切的将源语文化介绍给目的语读者。
二、小说翻译中的“隐含作者”和“真实作者”
      “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是小说叙事学研究中的一组相互对应并且密切相关的概念,对译者来说,准确把握小说原作文本中的“隐含作者”和“真实作者”,明确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译介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罗慕士译《三国演义》在看,译者在作品中对原作的叙事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既准确传递了原作“隐含作者”的意图,也通过一定的翻译手段为目的语读者接受和欣赏小说提供了方便。以下是《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中刘、关、张三人三顾茅庐拜见诸葛亮的片段,从中可以看出译者颇费心思,进行了翻译角色的转换:
      Source Text(1):
      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
      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
      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罗贯中,《三国演义》,1994年:第三十八回)
      Target Text (1)
      Soon the three stood at the door, and they knocked, the serving lad came out and asked their business. Liu bei said very deferentially, “I would trouble the servants of genius, gentle pages, to inform that Master that Liu Bei wishes to pay his respects to him”
      “My master is at home, but he is asleep”
      “In that case do not announce me”
      Source Text (2)

      从以上翻译片段可以看出,译者充分意识到了原作“隐含作者”的写作意图,即原作要表现在拜谒诸葛亮的过程中刘、关、张三兄弟不同的性格特点,彰显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和求才若渴的大将风范,罗慕士在翻译处理时选取了靠近“隐含作者”的视角,如将“玄德曰”翻译成 “said deferentially”,充分贯彻了原作“隐含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的例子还有“张飞大怒”处理为 “Zhang fei was annoyed”, “大哥”翻译处理为 “his revered elder brother”等,罗慕士在翻译三国演义时对小说的叙事技巧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也十分精确的传达了原作特有的深意。
三、小说翻译中的“隐含读者”和“现实读者”
      在隐含作者的基础上,小说叙事学研究中有一个相对的概念,即“隐含读者”,这里的“隐含读者”同等的与“现实读者” 区分开来。德意志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了“隐含读者”的概念并将其纳入小说叙事学的研究领域。伊瑟尔提到,要在没有任何事先预设的情况下,考虑到读者对原作文本的反应,这种被称为“隐形的读者”。“他体现了一部文学作品产生效果所需要的所有情感反应,这些情感反应不是由外部的现实经验决定的,而是由文本本身设定的。”(邓燕,邹晓萍,2009)。从罗慕士译《三国演义》来看,译者充分把握了原作文本结构中的“隐含读者”概念,在译介作品时成功的实现了译者角色的转换,并恰当的调整了翻译策略。
      以上翻译片段当罗慕士在向西方人译介这些概念的时候有着不小的难度,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译者的翻译策略必须以读者层为中心,充分考虑到“隐含读者”的审美期待,在翻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八门金锁阵”时,罗慕士处理为“Eight Gates to Impregnable Positions”, 在翻译的选择上更加贴近译作“隐含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期待,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原作牵涉到文言结构,因此表达起来以短句为主。罗慕士通过对原文文化层和叙事层的挖掘,使得译作在结构上尽可能的贴近了原文。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将叙事学中的理论引入到小说的翻译研究中,着重探讨了小说叙事学中的“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对译者译介活动的影响,指出了叙事学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结合罗慕士所译的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进一步分析了小说的叙事特性如“隐含读者”和’隐含作者”对译者翻译操纵和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从叙事学和文体学视角研究小说翻译,开阔了小说翻译研究的思路。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