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公孙龙“离坚白”的认识论意义

2015-11-17 10: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公孙龙哲学被认为是多元的主观唯心主义, 主要是据其《坚白论》中的“ 离坚白”主题推论的。然而, 论者对《坚白论》并不甚解, 对“离坚白”尤为曲说, 说公孙龙只承认世界上存在着多元的“感觉要素”如“坚”、“ 白” 等等, 所以他的哲学还是神秘主义的唯心论哲学云云。我们不赞同这些看法。

关键词:离坚白;认识论;唯物论

一、引言
      公孙龙是战国中期以“ 离坚白” 著称的名家代表人物。庄子称公孙龙“ 困百家之智, 穷众口之辩”。然而, 后有人认为公孙龙是割裂各种感官之间以及感觉和理论思维之间的联系, 说他“ 否认各种感官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作用将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割裂”。究竟该如何认识公孙龙的“离坚白” 呢?

二、“离坚白”中的逻辑理性思维
      众所周知, 理性思维不但不排斥感觉的作用, 相反, 人的认识过程往往是从最简单的感觉开始。感觉虽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但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包括理性思维!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正如列宁所说 “ 不通过感觉, 我们就不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 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 第302页)公孙龙的“ 离坚白”实际上是对感觉在认识过程中的基础作用的一种说明。
      公孙龙把不同的感觉称为“ 离” , 如何理解这个“ 离” 字?“ 离” 有“ 散也” 、“分也”,“ 分开、分别” 的意思。据此, 我们可以认为, 公孙龙的“离坚白”是分别认识事物不同属性的意思。由于公孙龙把“ 离” 和“ 藏” 联系起来“ 离也者藏也” ! 使不少人感到扑朔迷离。实际上,公孙龙是指在感觉这个认识阶段上, 由于感官的不同, 使得事物的一些属性好象藏起来了。“ 有知焉, 有不知焉。有见焉, 有不见焉。故知与不知相与离, 见与不见相与藏。”这话说得何其明白:认识一个事物时,其属性有可以看见的, 有看不见的,有摸得出的, 有摸不出的。这种看见与看不见的情况就叫“ 离” , 摸出与摸不出的就叫“ 藏” 。公孙龙以石为例:看见白, 坚就“ 离” 了;摸到坚,自就“ 藏” 了。由于他举的例子是大家司空见惯的石头, 所以大家对“ 离坚白”命题感到不可思议。
     
三、公孙龙哲学不是主观唯心论的“ 离” 派哲学
      公孙龙的“ 离坚白” 、“离也者, 天下故独而正” 这一认识论的命题, 不是多元的主观唯心论,而是朴素的唯物论, 并且不乏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其一, 纵观公孙龙全书, 其一切命题与论点皆是立足于“天地与其所产者, 物也”,“ 物也者, 天下之所有”,“指也者, 天下之所无”这一物质第一性与意识第二性的基点上的。
      其二, 《坚白论》开门见山宣称:“ 坚白石三, 可乎?” 曰:“ 不可” “ 二可乎?” 曰:“可” 。公孙龙之所以一再强调“ 坚石二、白石二” 而反对“坚白石三” , 正是坚持“ 坚” 、“ 白”是不能离开物体 坚白石而独立存在的。公孙龙的感觉论认为感觉不能离开客观存在的事物, 感觉的泉源来自客观存在的事物离开了客观事物, 就无所谓“指” , 就不存在有什么感觉。《坚白论》说:“石其无有, 焉取坚白乎” “ 指也者, 天下之所无也” , 所以, “ 坚” 只是“ 坚石” 之“坚” , “ 白”只是“ 白石”之“ 白” , 这显然是唯物主义的。
      其三, “离坚白” 的坚白互为离藏的“ 自藏” 之意是就认识之所以会有所蔽囿的认识论原因而说的, 并非就本体论而言, 故与“ 盈坚白” 的本体论问题是两个不同方面的问题, 不可以此而非彼, 然而有些论者却把不同方面的间题棍为一谈, 他们歪曲“ 自藏” 之意,并把坚白之“ 离” 的问题,属于认识论的问题扯到本体论上去, 认为公孙龙所说的“ 坚” 、“ 白”是各自独立而神秘“ 自藏” 着的客观实在“ 要素” 。这根本不符“ 离坚白、若悬寓” 与“ 领滑坚白” 的本义。诚如其说, 坚、白既是独立存在的东西, 必然有个“ 藏所” 而“藏”之, 试问, 这“藏所”是什么?或许会说这“藏所” 就是如黑格尔所谓的神秘的“ 理念王国” , 然而这根本不是公孙龙的原意, 更与“ 自藏”之义背道而驰。公孙龙认为无论是见白而坚离, 抑或触坚而白离, “ 离” 之者仍皆“ 自藏” 于“ 物”(石) 中, 坚、白之实依然存在着“领滑有实”  , 而非另有异于石的别一“ 藏所” 而“藏”之。

四、结语
      由上可见, 把公孙龙的“ 离坚白”所“ 离”的“ 坚” 或“ 白” 说成是脱离物质而独立自存的“ 感觉” 或“ 感觉要素” , 把公孙龙所确认无误的世界本原之“物” , 说成如主观唯心论者贝克莱的“ 感觉复合” 或马赫的“ 感觉要素的复合” , 只是望文生义, 移花接木的推论而已。公孙龙的“ 离坚白” 、“离也者, 天下故独而正” 这一认识论的命题, 不是多元的主观唯心论,而是朴素的唯物论, 并且不乏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参考书目:
      [1]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
      [2]唐君毅. 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M] .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牟宗三. 中国哲学的特质[M] . 台北:学生书局,1984.
      [4]欧阳仑.李殷风.心理学与心理学实验.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5]陈进坤.指物论的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J]. 哲学研究,1992(2).

      作者简介:唐云志(1986--),女,重庆綦江人,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2010级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