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略论诗经英译的节奏处理---《小雅•采薇》两

2015-11-17 10: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诗经》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造诣,和谐的节奏韵律,规律的节奏模式,并且其蕴含的音乐特质其朗朗上口,而诗经最初就是以口传述的。因此,通过对《采薇》这首诗歌的两种英文版本的节奏研究,读者可以感受到节奏在英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且领略译本诗歌的别样魅力。

关键词:《诗经》;翻译;节奏模式

      诗歌是表达个人意愿的工具,是人类情感和感受的发声口。虽然汉文和英文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但是其所表达的感受和情感都可以通过非诗歌语言,节奏,来体现出来。通过节拍,不同语言的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表达出来。珀莱恩在其著作《诗歌导读》中提到:诗歌不是人类只用来传达信息的语言,他选择的字的读音也表达了信息。人可以通过节拍加强他所要表达的意思。
      中英文诗歌都有严格的节奏规律,在诗歌创作中创造出节奏效果来成为更有效的,并是独立表达诗歌感情的载体。作为译者来说,由于语言体系,文化多样性,很难能够翻译出与原作一模一样的作品,但是人类所共有的情感是一致的,音乐也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所以,节奏韵律的音乐美感,就成为了文学世界性的语言。
      汉语诗歌的节奏单位一般是一个音组( 有时只是单个音节),这种音组后面就可以有久暂不等的顿歇,这种音顿就是汉语诗歌的节奏单位。汉语诗歌节奏就是由这种音顿的有规律的反复造成的。而英语的节奏感则是由抑扬来控制的,规律性的音步,但是由于英语单词的构造,每一音步里的音节数不完全一致,所以不是一个完整的意群。在翻译中,为了能够达到信达雅的标准,译者需要话相当大的精力表达原作的韵味,那么诗歌的节奏就是至关重要的了。

一.两个经典英文版本的《小雅•采薇》
      在这里我们只选取了《采薇》中一一节。原文如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菲菲。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该段讲述的是一个从战场归来的老兵的情感。在前两句里,老兵感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苍凉感受。后两句讲述的是老兵路途劳累,饥渴难耐,战争给他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巨大悲伤。根据中文诗歌的习惯,诗歌可以像划分成每句四个小意群。  这首诗歌的节奏模式非常规律并简洁,并且平仄的朗读规律使得整首诗具有音乐美。在庞德和许渊冲的《采薇》英文诗歌版本里,我们可以发现译本在节奏模式上采取的不同策略。“∪”  和 “—” 分别表示轻音和重音。

      庞德的译文译作:
      ∪ —  ∪    —  ∪  — ∪  — 
      Willows were green when we set out,
      ∪—      ∪—     ∪—  ∪
      it’s blowin’ an’ snowin’ as we go
      —    ∪—  — — ∪  —
      down this road, muddy and slow,
      — ∪ ∪  —∪ ∪ — — ∪
      hungry and thirsty and blue a doubt
      ∪  — ∪—   ∪—  ∪  —
      (no one feels half of what we know)
     

      许渊冲的译作:
      ∪ — ∪ —
      When I left here,
      ∪ —  ∪ —
      Willows shed tear,
      ∪ —  ∪   —
      I come back now,
      ∪  —  ∪  —
      Snow bends the bough.
      —   — ∪  —
      Long, long the way;
      —   — ∪ —
      Hard, hard the day.
      ∪—  ∪ —
      Hunger and thirst
      ∪   — ∪ —
      Press me the worst.
      ∪ — ∪  —
      My grief o’erflows.
      ∪   —    ∪  —
      Who knows? Who knows?
             

      庞德的版本是抑扬四音步。但是在其第三,四行一个有九个音节打破了统一性,产生了节奏变异。许渊冲教授的是抑扬二音布。诗歌的结构与原作很贴近,四个单词一行,每行是一个意群。

二.节奏模式变异的意义
      作为诗歌的文体特征,节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不仅赋予了诗歌音乐性,更使诗歌充满了表现力。同时,它在合适的位置也给合适的词带来了美感,但是有时为作者为了创作出不同的效果,在节奏模式上就会出现一种变化,这就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在庞德和许渊冲的译本中,我们可以发现诗歌的节奏变异都发生在同样的意群里,也就是原作的第三行。在中文原作里,前两句采取了同样的节奏,利用缓慢的抑扬节拍来营造出物是人非,岁月流逝的苍凉之感。然而,在第三行,老兵发现,原本朝思暮想的回乡之旅尽是如此遥遥无期,让人疲惫。因此,巨大的哀伤笼罩了老兵,与此同时,节奏的改变也体现出了老兵的情感变化。、
      在庞德和许渊冲的译作中都有通过节奏变异来表现诗歌情感的运用,这无疑显示出节奏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该诗的节奏来说,两个译作的差别就是音步的不同了。庞德是四音步,而许渊冲选择的是二音步。毫无疑问,后者的版本更加中国化,每行四个音节。译者试图是其作品在最大程度上与原作保持一致。原作的音乐美感在译作上也被最大限度的在精心安排下表现了出来。抑扬的和谐音调就像老兵那个疲倦的心跳,缓慢悠长。而这样的节奏也随着莫大的哀伤情感,和漫长的日子,漫长的旅程而变化,弥漫出无可避免的失望情绪之中。在庞德的译作里,是西方作者的风格。他打破了原作的形式,使其译作更适合西方人的口味,同时也在更大程度上的贴近原文。他成功的抓住了原作的意境而且使其英文作品更容易让西方读者接受。

      结语
      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诗歌,韵律,节奏模式和诗歌情景与内容都是统一的。诗歌的特殊节奏模式的变化都是充满意义的一次波动。从比较庞德和许渊冲《采薇》译作版本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前者并不是完全忠实于原文的,而是自己的一种再创造,他吸收了原作的意蕴,打破了原作的传统。这些都是缘于译者不同的翻译目地和标准。然而,节奏模式在他们译作中的高度重视,则显示出了译者在这一方面采取了相同的策略,在与原作相同的诗句里都采用了节奏变异。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节奏比较,读者能更好的理解节奏在诗歌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同时中西方的读者都能领略到诗歌《采薇》同样的诗歌魅力。

      参考文献:
      [1] Perrine Laurence. An Introduction to Poetry. Harcourt: Brace & World, INC, 1969.

      作者简介:付意澄(1988--),女,湖南岳阳人,中南大学英美文学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