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伦理学论文

人的问题在伦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2016-03-24 17: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相关合集:伦理学论文

相关热搜: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  环境伦理学  伦理学与生活


  一、人的问题在伦理学研究中的意义何在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学问,是研究道德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那么,作为一门研究道德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人的问题对于伦理学的研究意义何在呢?我以为,其意义有三:

 

  1.人的问题是伦理学研究的前提

 

  正如前述,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学问,是研究道德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因此,伦理学是以道德为其研究对象的,伦理学是围绕着道德现象而进行研究的。然而,道德是人的道德,既不是动物的道德,也不是其他宇宙万物之道德。换句话说,在宇宙万物之中,只有人有道德,而此外别无道德可言。

 

  既然唯独只有人才有道德,人才讲道德,那么,研究道德的前提就必然是研究人。显然,只有研究人,研究人的问题,才能真正揭示道德的本源、本质及其规律。离开了人的研究,离开了人的问题的研究,伦理学的研究不是问道于盲,就是盲人摸象,永远也无法真正揭开道德的神秘面纱。

 

  2.人的问题是伦理学研究的核心

 

  人的问题既然是伦理学研究的前提,也是伦理学研究的核心。既然道德是人的道德,既然只有人才有道德,人才讲道德,那么,破解道德的全部秘密之钥匙,就必然只有通过研究人,通过研究人的问题才能真正寻求到。

 

  事实上,古今中外,人们对于道德的研究,从来都离不开对人的研究,对人的问题之研究。而怡怡是由于人们对于人的研究,对于人的问题之研究的不同,对于道德的认知也大相径庭。比如三大世界宗教之一的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因此,道德也来源于上帝,道德是上帝与人类之间的约法。人信仰上帝,就必须遵守道德;也只有自觉自愿地遵守道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热爱上帝的子民。儒家亚圣孟子则认为,道德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而动物没有道德唯有人才有道德的根源,就在于人天生具有道德的萌芽一善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人若重视修养,扩充善端,则成善人,成为一个有德之人;反之,不思修养,放纵欲望,就成恶人,成为一个缺德之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却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道德归根到底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1HP435特别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道德就具有了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正如恩格斯所说,“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得这样厉害,以致它们常常是互相直接矛盾的⑴(P433因为,人们自了的人的本性。”3HP669因为人性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人性的内涵在不同的时代会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而不像以往的思想家所说的那样,人性是永恒不变的。

 

伦理学


  三、伦理学研究人的问题之根本目的

 

  究竟什么是伦理学?纵观中西方伦理学家的见解,可说是众说纷纭。然而,有两点是伦理学家们共同认同的看法:一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伦理和道德;二是伦理学必须研究人的问题。伦理学研究道德和伦理都必须研究人的问题。也就是说,伦理学既以人和人的问题为伦理学研究的前提,也以人和人的问题为伦理学研究的核心,更以人和人的问题为伦理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因此,又如廖申白在《论伦理学研究的基本性质》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人的问题在古代中国和希腊几乎同时被意识到。在希腊,苏格拉底实现了思想的人文主义转向。从他开始,关于人是什么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成为哲学思索的重心。在中国,儒家学说使成为人的生活的目的和思索的主题。儒学从此开出以人如何从伦常曰用实践与内心的心性修养中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的人的方式关注人的问题的中国人文主义的向度。

 

  那么,伦理学研究人的问题之根本目的又是什么呢?

 

  当代中国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主编的《伦理学》1书认为,伦理学的任务_是科学论证和阐述道德的起源、本质、发展及其规律;二是概括和阐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规范体系;三是研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理想有道德的新人的成长规律;四是批判旧道德,更新旧观念。廖申白在其著作的《伦理学概论》_书中认为,他主张以实践概念为基础的德性论伦理学,因为它更加能够帮助人们思考自己的人生的问题,思考人的生活的问题”;所以,“最终说来,德性的心灵是使我们的人生实践直到其终结都能够好,是使我们能够有_种总体的好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从以上几本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伦理学专著可见,伦理学说到底,就是通过对人的问题的研究来达到对伦理道德的认知,又通过对伦理道德的研究去解决人的问题。进一步说,伦理学就是通过人的问题的研究和伦理道德的研究来达到其根本目的一社会至善和个体至善。

 

  社会至善包括两个方面:1是客观方面一建立社会公秩良序,达成社会文明和谐;一是主观方面一培育全民优良道德素质。而个体至善,最重要的就是要养成个体优良道德人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过多地注意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往往忽略了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没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根本标志,甚至于也没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道德进步的根本标志,。但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思路不仅背离了人类社会发展真正的归旨,背离了伦理学研究和道德进步真正的归旨,而且,还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社会矛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被异化,人被畸形发展;道德滑坡,道德被工具化。

 

  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而其中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之重要内容,而且,还是人的全面发展之关键性素质。

 

  伦理学研究人的问题之根本目的一社会至善和个体至善,两者是统一的,是人的问题的两个方面。从逻辑上说,个体至善与社会至善互为前提,互为条件。就道德唯物论而言,社会至善是个体至善的前提和条件。因为人首先是环境的产物,不同的社会造就不同的人;至善的社会方能造就至善的个体。然而,从道德辩证论的视角来看,个体至善又是社会至善的前提与条件。因为社会是1个个个人的组合体,只有一个个体的至善,方能达成社会的至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