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伦理学论文

打造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优质课程群

2016-03-16 09: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问题的引入

  

  世界范围内医学人文教育之肇兴,始于有识之士对医学教育过于强调科学性倾向提出异议,并呼吁重视医学人文教育。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亦得到了快速发展。医学同人文科学相结合形成的交叉性的医学人文学科群,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医学生成为既掌握医学技术,又具有较高医学人文素质、人文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该学科群是探讨医学目的与价值、医学道德规范、医学发展历程和规律以及其他与医学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学科群,1其形成标志着医学走向更加成熟,是医学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在构成医学人文学科群的诸多人文课程(学科)中,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医学史、卫生法学、医学方法论、医学美学等课程均可被称为医学人文核心课程。这些核心课程根据医学专业的特点设置,并由于其内容和侧重点的不同,在整个医学人文学科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本无高低上下之分,都是从不同维度出发而最终服从和服务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社会需要的。但一旦在当前的社会现实背景下审视其在整个医学人文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就具备了新的定位与价值。

  

  从医德教育和医德建设现状看,医以德为本,无德不成医,2医学人文教育必须以德育为先。然而,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存在不正之风、医德医风深受关注。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如何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使学生坚定医德信念,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建立自愿献身祖国医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成为值得医学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学校教育中的人文课程教学虽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作为医德教育的源头性和母体性内容,理应在医学生医德养成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目前确有必要打造一个能够切实‘‘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优质课程群”。其中,医学伦理学的核心地位应得以确立,凸显其作用。这一优质课程群也是一个涵盖医学人文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学科群,它的构成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医学人文课程,还应该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

  

  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基础性、导向性课程

  

  我国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将决定着包括医学在内的各专业高级人才的思想、政治和品德素质。就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而言,任何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论调都是短视和浅薄的,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现实中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

  

  2.1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医学生头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塑造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亦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部内容贯穿于各门课程教学过程,有利于从根本上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巨大引领作用,3在于其能够使学生把个体的道德发展与民族振兴、人民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自觉从承担历史使命的高度进行道德修养。

  

  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中的医德问题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医德认知。医学生在学习和医疗实践过程中,其医德认知不断受到市场经济社会环境因素的冲击,要始终保持高水准的医德修养,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长期熏啕和浸染。其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与医德现状相结合,有助于医学生正确认识目前医德医风方面出现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从而更加全面、客观、科学地进行分析与判断,摒弃厌恶医德修养的消极情绪和心理。其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展示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优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既有先进性导向,又有广泛性要求,能够引领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培养。其四,新时代的医学生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价值观基础上,树立科学正确的医学价值取向,积极履行社会角色所赋予的神圣使命,真正使医学为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服务。

  

  2. 2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丰富贴近实际,对于培养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具有独到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医学生能够学到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方法,从而历史地性看待社会发展进程,有效地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和文化习俗,提高个人修养,增强个人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后能够适应社会提前做足功课。这些课程都是对医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医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法制观念教育,使他们在了解道德与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形成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帮助医学生了解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现实情况,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以及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使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并学会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对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理性化思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使医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在现实中找到判断事物的标准,意识到自身发展的能力,认识到全部生活的意义,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形势与政策课有针对性地分析某一方面或某一范围的形势,阐明相关的政策,引导医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从而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课使医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医药学及其医德的发展水平,进而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医德的关系,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医德建设的发扬光大以及医学生崇高医德情操的养成。

  

  3医学伦理学是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职业伦理的核心课程,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

  

  医学伦理学作为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优质课程群的核心课程,在丰富学生的医学伦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医德认知力、判断力、评价能力和践行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起到主导性的作用。据有关调查,在诸多医学人文课程中,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认可度最高。这种重要作用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甚至许多临床医学专业课的教师也希望进一步增加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学时和授课深度。

  

  传统的医德学以美德论、义务论为基础,以加强医德教育为重点。而医学伦理学脱胎于传统医德学,继承了传统医德教育的这些特征,立足于培养医学生形成良好的整体医德素质,从整体上帮助他们提高医德认识,增强医德情感,磨炼医德意志,坚定医德信念,培养医德行为和习惯。实践证明,医学生只有对医德理论有较高的认知能力,才能对医德的善与恶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为其选择医德行为和内化医德信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具备发自内心地对医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强烈责任感和执著追求,才能坚持医德认识的正确性,对它坚信不疑,并用其来支配自己的医德行为;只有在医德活动中自觉践行医德义务,按医德要求办事,并在需要捍卫医德原则和规范时挺身而出,才能更好地提高医德认知能力和医德善恶判断能力,进一步坚定自己的医德信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_些人只看重金钱与利益,这种狭隘的功利思想造成生命价值情感的漠然,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胸襟严重缺失。卫生行业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更为明显,出现了许多严重的医德问题,如医疗信任度下降、医患关系紧张等,不一而足。在此背景下,通过医学伦理学教育,加强学生医德认知和医德信念内化,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心灵,面临种种诱惑时,分清正义和邪恶、高尚和卑劣,懂得应当追求什么、抛弃什么,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时代初期,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医疗行业出现一些共性的、消极的东西,在中国表现得也较为突出。为了抵消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影响,抵制市场经济的不良道德倾向,医学伦理学有必要在建立医疗道德体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它应理直气壮地承担医德建设重担,与其他人文课程相互配合,敢于面对现实,不回避消极现象,向医学生灌输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和白求恩精神,多讲精益求精、廉洁行医这些理论,使广大医学生对医德现状的不良倾向产生抵抗力。以医学伦理学为核心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416—情操的优质课程群,在一定意义上能够真正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建立起一道重要的、源头性的防线。同时,它们肩负的任务是非常繁重和艰难的。

  blob.png

  其次,一种观点认为医德来自于实践,医德依靠实践磨炼,医学伦理学无法承担起培养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重任,因此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存在重视技术性知识、轻视医德意识、理想、信念培养的情况。这种观点认识到了医德养成的长期性、艰巨性,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还应看到问题的另一面。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列宁的这句名言一语中的。学校教育是医学生医学职业人生的始点,也是其知识信念的发源地。医德教育就是在这个‘‘始点“发源地”的关键时点上,在医学生心灵深处种下一颗医德理想、信念、意志和境界的种子,而且这颗种子要饱满,要水分充足,土地肥沃,其日后才有可能长出优质的苗,结出优质的果。所以,医学伦理教育对医学生日后医德精神的培养,对整个医疗卫生职业道德的建设,具有“发源地”和“种子”的关键作用。医学伦理学课程不应仅仅是讲些具体的伦理方法、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白求恩精神”、“医德信念“医德意志’、“道德理想”的培养是最为重要内容。[3]这种认识应该成为医学伦理学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的指导原则。

  

  实际上,由于医疗实践的复杂性,现实中的诱惑无处不在,医德教育必须发挥医学伦理学教学的源头性作用,理直气壮地讲医德,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医学伦理学的医德理论教育在学生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使他们终身铭记,时刻警醒。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习实践,使医德观念内化为医学生自己的道德信念,抵御或消减医疗现实中的利益诱惑。

  

  4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以医学伦理学为核心的医学人文课程统一于“塑造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目标

  

  除了医学伦理学以外,构成“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优质课程群”的课程还有医学心理学、医学史、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等。医学史是研究医学发展规律的科学,使学生了解医学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条件下的发展情况,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医学社会学是医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中间或交叉学科,使得医学与社会问题联系,帮助医疗卫生人员认识自身的社会角色,并关注病人除生物学方面以外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当然有助于医德的养成;医学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是密切联系的姊妹学科,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对于人体健康和疾病医治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医患交往中心理情感互动的规律。医学伦理学强调医务人员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态度及行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以为心理治疗护理提供道德前提和保证。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上述医学人文课程,均是医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它们的关系是密不可分而非相互排斥的,其共同统一于‘‘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目标,在当前医学生人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4.1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伦理学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引导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人格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医德价值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在介绍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服务祖国医学事业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除了对医学生进行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外,还要教育医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能够起到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无形中能够带动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养成。甚至,教师的言行能够深刻地影响学生的一生。

  

  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不能忽视医学伦理学的重要作用,防止医学伦理教育成为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伦理学可以理解为是思想教育课与理论医学课的统许多高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师都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转行的,但医学伦理学绝不是单纯的意识形态范畴的思想教育课,它体现了更专门性的医学人文特点。医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全面系统地了解医德知识,养成良好的医德品行。


    4.2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人文教育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人文教育关系十分密切。从大的范围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促进医学人文教育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引导,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离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引的医学人文教育会迷失根本的方向,孤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可能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医学道德素质。[5]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种导向和促进作用,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医学生献身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和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应培养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使其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民众的健康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要大力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医学生具有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团队合作的良好职业素养;还应该及时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纳入教学,使教学内容始终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时代要求相一致,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实践性和前沿性,有针对性地为医学生解疑释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指导。

  

  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诸多医疗职业道德问题、面对广大群众对优良医疗职业道德的渴盼、面对中国医改对医学伦理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医学伦理学研究者,医学伦理学教育工作者正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与其他相关学科课程联手打造塑造医学生崇高心灵的优质学科群、课程群,是我们这一代医学伦理学工作者为人民健康尽其责、竭其力、建其功的崇局使命。

  

  使命鞭策我们、时代召唤我们,我们应勇担重任、攻坚克难、不负使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