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伦理学论文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文学的特征研究

2015-09-01 13: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书法家田蕴章在讲解书法时一再强调写字不可太张扬,但一定要在“心不厌精、手不厌熟”的基础上有“划沙”和“力透纸背”的功底,达到“放松”和“行云流水”的境界。我深切感悟到他的功底就在“谦”和“润”二字上,男人的最高境界也应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诗经》中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句,《易经》中有“谦谦君子”句,乾隆皇帝送陈家洛佩玉上之刻字“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将二者结合,道出一种人生境界:即人太聪明会伤害自己,情太执着不能长久,太强势会受屈辱。君子应该像玉一样温润沉稳,不彰显却价值自现。玉的光芒是凛于内而非形于外的。雍容自若的神采,豁达潇洒的风度,不露锋芒,不事张扬,无大悲大喜,无偏执激狂,生命的状态在这里呈现出一种成熟的圆润。一如佛家的“圆融”,通过“戒嗔、戒痴、戒贪、无欲无求”的修炼过程达到“不动声色、不滞于心”的境界。谦谦君子的圆润亦同此理。
  谦:《易经》中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是《易经》中的一个卦,卦象是地中有山,内高外卑,居高不傲,意即君子以谦让为怀,裁取多余的,增益缺乏的,衡量财物的多少来公平施予。
  润:雨水下流,滋润万物。杜甫赞春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中的诗眼就是“润”字,让人感觉雨水顺着植物的杆慢慢往下滑走,直到浸入根部的动态,似乎能听到小草吸取后欣喜的生长声。平时我们看到小孩子漂亮的肤色就会用“红润”这个词,看成年人是否健康会看其脸上是否润泽来判断,形容你生活顺畅如意,会用“活得滋润”来形容;修改文章会用“润色”。大自然少不了狂风暴雨,但太多会损害万物,更多的需要“润物”。作为个人,事业上不能没有拼搏奋斗的高昂,但日日如此就会累垮,故时时需要亲情、音乐甚至闭目养神的心灵滋润。性格上少不了无拘无束的冲动莽撞,也少不了率性率真的刚猛豪放,少不了李白式的激情勃发,但这类冲动的情感都不可能长久。所以,人到中年后自然会以看透一切作为自己解除乏累的借口。其实,此时他通过人生几十年暴风骤雨的积淀后感觉到“润”字的作用,尽管慢,但能起到扶持、稳定,促进收获的作用,正如浇花。情感上更是如此,现在的流行歌曲中全都是“大声喊出我爱你”之类火山爆发式的山崩海啸,就不懂情感的浸润。结过婚的男女一旦再选择情人,发现对方值得你发自内心的爱恋,肯定是从他眼神中能读出浸润你心田的某种内涵,就像他静静地微笑着看着你出去游玩一圈后你回来他仍能那样不急不躁地将你揽入怀中,帮你擦去脸上的汗水,眼神中那种韵味既不是父亲似的慈爱,也非初恋时的眷恋,更不是一般夫妻间的习以为常。当然这更多的是一种理想。
  谦、润二者之间的关系,谦是前提。首先要有容人之量,斤斤计较、小肚鸡肠修不成君子,开阔的心胸、通透的眼光,才是君子的气量。他在荣辱得失面前,总能一笑置之。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有了这种气量只是将它作为自身修养也还不行,不愿施予,君子独善其身,就不会想着去润物。润是一种方式、一种手段,需要有雨,更需要天公这样的实施者。
  谦、润二者境界的达成更需要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需要有坚固的基础,坚实的目标和坚强的意志,让自己张牙舞爪的个性通过无数次的炉火历练达到棱角的抹平,直至进入永恒。如此男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玉壶冰心”。温润就是其内在的价值。
  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理想,是我们对周围的人和对自己的期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理想和期待?来看看“温润”这个词的含义。“温”,是“凛于内而非形于外”,这样的人没有锋芒,让人感觉没有威胁,容易靠近,你接近他获得的是接纳;“温”,还表示热量、永恒。恒温,是最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润”,是给予,更确切地说,是按需给予,让人获得扶持、稳定和成长。试想一下,面对一个愿意接纳自己并给自己以关爱的人,我们谁不会感受到安全、温暖、舒展和爱呢?我们都知道,你越是渴望某种东西是因为它在现实中越缺乏,所谓“饥厌糟糠”,也就是你饥饿时多粗的粮食你也觉得很好吃。由于文化的渗透,每个中国人的内心都似嗷嗷待哺的婴儿,伸出小手呐喊着“我要关心……”此时,如出现一个温润如玉的人给你关爱,你能拒绝吗?
  润还有一个含义,就是赋有力量。一个人能够把东西给出来,说明他内心是满的,满了就不容易被外在的东西侵占;外界进不去也就说明他有自我防御的能力。这种力量是不显于外的、内在的、绵长的、能够自控的。不显于外的力度与“温”这种热量相互呼应才能产生生命力,好像一个胎儿只有在母亲的温床适合自己的生长才能长成一样,有了这种生命力才能不仅保护自己,还能保护靠近他的人,让人产生安全感。有自卫的力量才能无畏(不是把恐惧使劲压抑,明明心里害怕的直哆嗦,嘴里还说不怕不怕,那是假无畏),无畏才能平心静气地、客观地观察别人,给其所需,御其所害,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也就是太极及书法的“放松”和“行云流水”的境界。
  绵长的力量永不枯竭,要多少有多少;玉的光又是柔和的,不会像阳光紫外线那么猛烈、给人遭成意外伤害;是均匀的,不会忽多忽少而使人产生恐慌,因为他能够自控来按需给予要给的对象。
  温润二字都含有一个意思,那就是是健康、阳光、通透。这更多的是从玉的特质间接反映出来的。“玉壶冰心”,玉啊、冰啊等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透,人们在品玉时,也以通透度强的为佳。如玉之人就不会有阴暗面,玉含的杂质就如人的坏心思,不含杂质的就没有任何坏心思,这样的人不会害人,不用防备,谁跟他交往都会得到安全感。
  能够润泽别人的人,不需要向别人索取,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没有 负担。而我们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施恩却要求回报,施恩越多,要求回报的愿望越强烈,这些人仿佛总是在说:你们吃我的,穿我的,还不好好待我,你们多么无耻,你们都是坏蛋!我养育了你若干年,现在却不听我的,真是不孝!!这样的付出让人觉得欠了他的债,是在做交易。温润的人的满足源自自己内心的自爱,他的付出是自爱的自然流淌,看着接受爱的人的满足,他也就满足了。这种付出不需要回报,这种付出让人真正地感动和满足。
  想到开国领袖毛泽东,字润之,如果他能一贯用润的方式治理国家,而不来那么激猛的大运动,他必将泽被整个东方。而我们现在正在力求达到的社会的和谐,其实也含有温润如玉的理想。“和”,由“口”和表顺垂之形的“禾”组成,含心口相应,和顺相依之义。北京故宫的三大主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和源于《易经》。“太和”:大宇宙和人身小宇宙本来都是和谐圆融的整体。我们身体五官四肢、五脏六腑及每一个细胞,无不是和谐互助、共存共荣的。“中和”:就是我们人能顺应自然、和谐、互助的法则,用“中”这种方式不偏心、无邪念地处事、待人、接物。如此,在人,能心平气和、健康长寿;在家,则家庭和睦;在国,则国泰民安;在全球,则世界和平。用“中和”法则就能消弥纷争,合大怨,不留余怨。当今举世的纷争、恐怖灾难,无一不是起因于不和,进而彼此怨怼越积越深造成的。终为两败俱伤、两相毁灭。“保和”:要代代知晓“太和”之理,永远保持“中和”之道。中国人一向爱好和平,如常听的“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政通人和”都是这种社会祥和、天下太平的理想描述。而要真正达此安和,首先,自己内心要满如恒温;其次,要用“润”的方式按需施予;最终达到“如玉”的通透境界。大部分人如做到这点,国家就会在和谐秩序中充满生机。
  夏雪辉,刘中燕,文化教育工作者,现居武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