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伦理学论文

基于现代美学视角探析《第二十二条军规》

2015-08-15 11: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美国黑色幽默派代表作家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经历过二战时期,并根据自身经历创作了《第二十二条军规》。该书具有极强的讽刺性,将当时美国的真实状况展现的淋漓尽致,是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开端,在世界文坛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自1961年问世以来,该书就受到世界范围内很多文学研究者的青睐,相关研究著述颇丰。此处主要从现代美学的角度对此书进行分析。
  一、《第二十二条军规》内容及寓意
  主要描写的是美国空军上尉约塞连在二战中的经历,一心想尽快完成上司规定的轰炸任务,但每次即将完成时,急功近利的卡斯卡特上校就会增加新的任务。为躲避危险的轰炸任务,尽快回家,约塞连开始装疯,但这一事实又证明了他自身没疯。“第二十二条军规”其实并不存在,只是一个圈套和陷阱。整体内容较为混杂,作者故意为之,以这种散乱的结构、荒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疯狂混乱的美国社会,借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故事虽为杜撰,却有极强的现实批判意义。
  二、从社会美学角度分析小说的现实意义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现实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这本书也不例外,作者虽然摒弃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手法,故意塑造一些荒诞滑稽的形象,但其实是有很深的社会历史因素在里面。社会美学便是对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1、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
  《第二十二条军规》于1961年问世,小说内容的基本素材源于作者在二战中的经历。在二战期间,美国远离硝烟并趁机大发横财,一跃成为世界龙头老大,然而,战争残酷而严重的现实影响还是对美国传统的价值观形成了巨大冲击。1947年,杜鲁门公然宣称要打败共产主义,将苏联打垮,首先便是清除国内的共产党组织。在麦卡锡的强制政策下,很多美国人都被莫名地与共产主义挂上了关系,失业现象极为严重。同时发动了对苏联等共产主义国家的冷战。经济状况表面虽然良好,但社会财富实则被少数人控制,依旧有很多贫困的底层人民。
  这种经济和政治背景,使得美国内部相继出现多起民权运动,社会多了很多“不幸”的因素。约瑟夫·海勒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将这种不幸做了淋漓的展现。
  2、现实性
  该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很大轰动,约瑟夫·海勒的名声迅速传播。在采访中,海勒承认该书的创作过程与自己在二战中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并说:“我要让人们先开怀大笑,然后回过头去以恐惧的心理回顾他们所笑过的一切。”
  从书中多处描写均可看出,作者虚构杜撰的人物很多地方都有当时美国现实社会中某些人群的影子。如达克特护士在警告约塞连会使其朋友邓巴消失,然后邓巴就消失了。似这种阴谋事件,其实都是有生活原型的,在麦卡锡时期,很多无辜的人都被当作共产党人,导致多起黑暗的审判,这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在小说中有明显的体现,而且受卡夫卡的影响很大,一起案件审判是克莱文杰被控阴谋反叛长官;另一起案件是牧师被控盗窃红色梨形番茄,并在官方文件上假冒签名。因当时政治强制,作者在书中并没有按传统的方式写实,而是借助黑色幽默这一形式对其进行讽刺,将当时美国现实社会中人们的“不幸”和“不确定”的感受展现的淋漓尽致。
  三、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小说的文本策略
  1、召唤结构
  沃尔夫冈·伊瑟尔是德国知名的接受美学家,与接受美学创始人姚斯齐名,在美学研究方面倾向于微观研究,对作品存在理论和视野融合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文本的召唤结构”。此结构包括保留内容,即根据社会现实编写文本,将主流思想、道德标准作为重点内容,文本对其合法性进行质疑,并“召唤”读者予以否定;另外一点是文本策略,即如何安排合理的文本视角,采用何种方式对保留内容进行艺术加工,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2、文本策略
  (1)重复。该书中,“重复”的策略比比皆是,单在名字《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都有体现。对内容进行分析,有两处将“重复”策略运用的非常巧妙。
  一是斯诺登之死。在战场上,斯诺登的死对约塞连而言,无疑是人生中的一个沉重打击,对其心理造成了很大影响。在书中描写时,作者并不是一次就将斯诺登死时的场面环境展露无余,反而别出心裁,以约塞连的几段回忆推动故事的发展,零零星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经过多次重复,但每一次重复的内容并不重复,都有新内容注入,直至结尾是我们了解全部真相。“我冷”是斯诺登死之前一直重复的话,若是将他的死一次性地描写完整,可能起不到深刻效果,读者不能深刻体会这种死亡蕴含的深意。所以,作者另辟蹊径,以这样重复出现的策略,则能够使小说艺术感染力更加浓厚。
  二是对浑身雪白的士兵的描写。作者在第1章、第17章、第34章中都有对浑身雪白的士兵的描述,借此反应当时世界的荒诞和对现实的恐惧,强化了小说主题,以“反复咏唱”的表现方式增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同时,这三次描写,也将整部小说划分成了3部分,使得小说呈现出了循环往复“层峦叠嶂”的艺术意象,为整体添彩不少。
  (2) 时序交错。该书描述了一个荒诞的世界,描写手法也是荒诞不经,这一特点被作者运用的十分娴熟。在小说中,海勒摒弃了传统的描写手法,而是采用了“反小说”的叙事方法,将整体结构打乱,通过会议、对话等方式进行情节的组接。所以,在故事的演绎上,不管是空间,还是时间,并不呈线性顺序发展,而是与一般思维相悖,出现了时序交错的混乱局面。但这种混乱只是表象,是作者故意为之,与真的混乱有很大区别。故意散乱结构是小说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与顺序、插叙等手法的本质相似,都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并非真的散乱。且此表现形式对读者阅读、理解、分析都不会形成大的障碍,反而会因其特殊性使故事情节更为跌宕,同时将思想融合,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契合,可谓之形神兼备。作者故意以不同于常规惯性思维的描写,能够将读者带到小说中去,随着作者一起去体验描写的荒诞世界,感受当时混乱不堪的社会氛围。 “时序交错”这一战略选的极为恰当,运用的更为合理。
 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运用了“重复”、“时序交错”的文本策略,构建了一个缺乏正常秩序,受“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一圈套所支配的杂乱社会,并进一步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即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荒诞的,人们生活在其中,面对这一现实是无能为力的。
  四、从结构美学视角分析小说的结构特色
  对小说这一体裁而言,结构有很多种,起的作用也很重要,是评价小说的一个重要标准。关于海勒在该书中使用的这种结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支持者认为此结构是创新,应该得到认可;反对者则觉得这是一败笔,不应该推广使用。客观来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结构具有完整统一性,在未来小说的不断发展中,这种结构形式应该予以肯定。
  此书的结构基于一个主要情节和两个次要情节。主要情节以主人公约塞连为中心,主要描写他在战争中逃避危险任务着急回家的经历,为达到此目的只能装疯,但还要证明自己没有疯,这条线索贯穿于整个故事。因结构散乱,很容易迷惑读者,形成一种错觉,原因在于作者在描写主人公求生努力时穿插了很多倒叙、插叙的描写,所以会让读者觉得情节不连贯。然而,这些手法正是作者创作小说的需要,如在插叙中为小说重要情节提供了大量背景信息;同时,重复的倒叙也从侧面反映了主人公试图摆脱“第二十二条军规”圈套的复杂思想。
  此外,小说结构还依赖于两个次要情节,与主要情节交织互补,表面上连贯性不足,实则并非如此。第一个次要情节是德里德尔与佩克姆两位将军之间为争夺最高领导权而引发的矛盾冲突。从第3章开始,到第12章佩克姆将军的野心暴露,至第21章,新的权力形成,佩克姆将军最终获胜。
  第二个次要情节则是食堂管理员米洛的发迹史,从第2章开始,在第7、9章中均有描述,将米洛的真实性格逐渐暴露,并对其蔬菜联合公司有所提及。在从第19—22章中,主要描述了他成立的辛迪加联合体和他个人已经形成的影响力。第24章对其蔬菜联合公司做了第一个回顾。接着在第28章、第35章、第39—42等章节中,进一步描述了他奢华的司务长生涯和无处不在的辛迪加联合体。尤其是第42章,是对米洛发迹史最高峰的一次描述,米洛不但控制了这场战争,而且通过人人拥有股份成了整个世界的主宰。
  可见,在结构上,该书以主要情节为骨干,以两个次要情节加以补充,使得小说的结构具有完整性,基本框架至此己经建立,至于出现的“乱象”,既起到推进情节的作用,还有利于反映客观映照。
  五、从荒诞美学的视角对小说进行分析
  1、普遍性反讽
  海勒对这部小说曾做过评价:“我要让人先开怀大笑,然后回过头去带着恐惧回顾他们笑过的一切”。反讽在小说中有很多处,即借喜剧的外壳装进悲剧的内容,用幽默的语言描写恐怖场面,可起到一种“笑后隐藏苦涩”的效果。如食堂管理员米洛,以改善伙食为借口,在世界范围内做投机生意,并于战争中,打着“自由爱国”等口号做幌子,从中大发横财。赚钱是米洛的唯一目的,且理由是“赚钱是不犯法的”,如他对行贿的辩解“行贿犯法,可是做生意是不犯法的,对吧?所以,对我来说,为赚点正当的利润而去贿赂某人,这不能算犯法,不是吗?”以这种普遍性的反讽来刺戳当代现实中人类的神经麻木。
  2、反英雄人物
  黑色幽默小说的特点在于其荒诞性和真实性的统一,喜剧和悲剧的契合,在这类小说中,主人公多半是有精神分裂的,孤独、迷惑,经常怀疑否定某些事物。约塞连即是如此,为躲避危险,弃权威、信条于不顾,为保命而努力着,他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逃避任务。这样的人物并非传统的英雄,但作为主角,依然赢得了尊重。
  六、结束语
  作为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鼻祖,《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影响是巨大的,语言、结构、主题思想都有很大的创新。在约瑟夫·海勒笔下,描述了一个荒诞世界发生的荒诞事情,对现实进行了无情地讽刺。站在现代美学的角度,该书的艺术魅力同样回味无穷,以喜剧写悲剧,以荒诞写现实,称得上是美国小说史上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 李永学.从现代主义荒诞美学的视角再读<第二十二条军规>J].陈龙学院学报,2010.22(6)110-111.
  [2] 刘磊.断裂之劫与融通之赎——生态存在论美学视野下的<第二十二条军规>[J].广州大学学报,2012.29(10)214-215.
  [3] 潘亮.从现代美学视角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D].西北大学学报,2010.
  [4] 崔雅萍,陈蕾.黑色幽默下的死亡阴影——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死亡主题[J].西北大学学报,2010.29(2)165-167.
  [5] 马菊玲.错位的指称,游走的自我——<第二十二条军规>人物认知建构探微[J].外国语文,2011.24(2)142-147.
  [6] 韩荣.从现代美学视角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J].作家,2010.22(18)154-15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