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逻辑学论文

信息时代新闻学问题探讨 一一从逻辑学方法论角

2016-05-14 16: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信息时代的新闻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与时倶进成了信息时代新闻学发展的关键,学者对新闻学的探讨也是多种多样的。然而,逻辑学这个看似和新闻学不相关的学科却与新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逻辑学作为人们进行思维所必须运用的思维工具,是任何学科都离不开的,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同样离不开逻辑学。通过对逻辑学的学习,人们可以使用概念明确,做出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论证说服有力,这些能力对于新闻工作者做好新闻工作而言至关重要。

  

  1.在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上

  

  虚假新闻可谓是新闻界的一大顽疾,它的每次出现都表明新闻生产的某个环节出现纰漏,存在弊端,,出现了毛病。从近年来出现的假新闻,进行总结,发现假新闻出现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主客观两个方面。从客观方面来看,主要是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新闻事业所处的信息传递枢纽地位,会受到来自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利用;社会上的个人为了名利或者其他目的,欺骗或者利用新闻媒体。从主观方面来看,采访不深入,校稿不严造成报道失实;思维方法片面,随意吹嘘或者贬损,造成失实;合理想象与艺术加工;知识不足,自以为是;新闻工作者私心严重,无中生有,故意造假。对虚假新闻的监督要靠道德评价机制,“道德评价的实现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三种形式。

  

  在逻辑学方法论中,矛盾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无矛盾性即首尾一贯性,而保持思想的前后一贯性,乃是正确思维的一个必要条件。矛盾律要求对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都肯定,必须否定其中的一个,否则,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在2011年的“八毛门”事件中,深圳新闻网的题目是《八毛钱治十万元的病》作为一个单纯的受众,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八毛钱”与“十万元”就是互相矛盾的,但是一些媒体为了点击率与收视率,不惜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而“疯狂”转载,最后居然成为了一场“媒体闹剧”。这就是新闻工作者缺乏逻辑思维的后果。根据不足理由欠缺;不讲条件随意比较;前后不一自相矛盾;判断虚假、隐含错误;概念混淆、含糊不明,这些都是新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也是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之一。

  

  所以,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就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逻辑学的方法论的培养与训练。这样才能在新闻报道中运用矛盾律从而辨别新闻来源等方面的真伪,同时也能够准确作出判断陈述。判断陈述反映思维对象的情况和特征。作出准确的判断陈述,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本要求。在思维活动中,准确运用判断陈述形式,才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情况和特征。要准确反映事物的性质,不能混淆肯定与否定,该肯定就肯定,该否定就否定。面对信息要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方法论;来判断,做到真实报道真实传播。

  

  2.在新闻报道所使用概念上

  

  同一律是逻辑学中重要的方法论之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必须是同一的。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公式中的A可以表示任何思想,即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任何一个命题。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每一概念或判断都有其确定的内容,而不能任意变换。同一律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的主要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而只有具有确定性的思维才可能是正确的思维,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人们也才能进行思想交流。否则,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混淆论题或偷换论题,那就必然会使思维含混不清,不合逻辑,既不能正确地组织思想,也不能正确地表达思想。因此,遵守同一律的逻辑要求乃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正确使用概念是正确思维的基础。正确使用概念的要求是,概念要明确清晰,不能含混不清;概念内涵要确定,不能混淆概念,更不能偷换概念;要明确概念的语境,不能随意改变概念语境。在社会生活乃至学术研究中,不能正确使用概念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在新闻报道中,偷换概念或者概念使用不当的情况随时都在出现,比如前一段时间,《环球时报》与《中国青年报》关于“适度腐败”的概念,两者就这一概念在微博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虽然只是两者学者的个人之间观点的“论战”,但是还是因为概念使用不当或者论述不清而引发了这场争论,不论结局是谁输谁赢,即使就算是可以“真理越辩越明”,但是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如果概念使用得当,或者论述清楚的话,这场论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所以,在新闻报道上,尤其是在概念的使用上如果遵循逻辑学中同一律,就能在内容上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表达出正确的思想。

  

  3.逻辑方法论对于新闻工作者的意义


    3.1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正确认识事物

  

  新闻工作者的意义在于挖掘真相,反映事件的真实。新闻工作者总在不断的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必须不断对它们作出分析、判断,并作出选择。所以正确认识事物,是新闻工作的前提,因为只有自己正确认识了事物,才能正确的反映给受众,尤其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中,辨别出真假新闻就尤其重要,才能在舆论中占领重要地位。

  

  新闻工作者只有正确认识了事物,才能透过现象发现事件中有价值的地方,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驾驭这些材料。这种驾驭材料的能力,即能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从材料中准确地形成概念,恰当的作出判断和正确的进行推理。通过正确的推理,推出新的真理性认识。能否推出真实的认识,不仅决定于推理的前提是否真实,而且决定于推理的形式是否正确。推理的形式,卩逻辑方法。因此,学习和掌握逻辑学,既有利于新闻工作者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也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根据已有的真理性认识推出新的正确认识。

  

  3.2有利于正确表达思想

  

  在新闻工作中需要表达某种思想,达到某种宣传效果,因此文章必须具有说服力,而说服力就属于逻辑问题。文章要具有说服力,概念必须表达准确,定义必须使用得当,不能使用虚假概念,条理清楚,结构严谨才更容易使人信服。由此,学习逻辑学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思想的表达。

  

  没有说服力的文章就达不到说服宣传的效果,因此不论在采访还是在写作的过程都需要以逻辑学方法论为指导,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与宣传的目的,没有逻辑性的文章是取得不了传播效果的,具有逻辑性,一针见血,切中要害的文章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同时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也就得到了传播。

  

  所以新闻工作者要达到正确表达思想的效果与目的,就必须从说服力上下功夫,而要达到具有说服力的效果,就要学会在逻辑方法论方面加强训练,懂得逻辑方法论的运用,才能使文章的传播思想得到良好的表达。

  

  3.3有助于揭示和反驳谬误,发挥新闻工作的前瞻性、指导性和监督性作用

  

  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舆论监督。新闻工作作为舆论监督的一部分,对于维持社会正义,揭露,批判谬误具有重要作用。为发挥好这些作用,就需要在新闻工作中运用好逻辑学,揭示和反驳谬误。例如在《中国青年报》中的一些评论,曹林的《有些事,无法假装看不见》,包丽敏的《追问“塌陷”的城市》,刘道彩的《名人微博不能无法无天》等文章逻辑性显而易见,充分表达了对事件的观点。

  

  在逻辑学中有一种推理叫二难推理,是以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判断构成的演绎推理。二难推理对于揭露和驳斥谬误有特殊的作用。在论辩中,先就所论事物情况提出两种可能,然后从每一种可能中都必然地引出不利于对方的结论,迫使对方在两种可能中左右为难,从而陷入困境。在反驳谬误的过程中,二难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反驳方法。

  

  一切错误的理论或观点,为了把自己装扮为正确,往往要有意或无意的违反逻辑。学习逻辑学,可以敏锐的发现,并用适当的逻辑方法驳斥谬误。对于新闻工作而言,就能更好的引导受众。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新闻学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逻辑学对于新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无论是在新闻概念的运用的严密性上还是在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上,都离不开逻辑学方法论的指导。所以要想学好新闻学,做好新闻工作,就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来为新闻学以及新闻工作打好基础,提供指导,这样才能使新闻工作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黄文晴(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009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