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汉式女真文 蒙式满文
一个民族文字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能见证这个民族的兴衰历史。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
从女真文到满文,女真族经历了怎样的兴衰历史?
如同很多少数民族一样,女真族原来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无文字。女真在与辽宋交战中,有一些人学会了契丹文和汉文。
公元1115年正月,阿骨打正式建国称帝,国号大金,国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市白城)。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多民族的强大封建王朝。多民族王朝的建立,必然会导致民族的融合,民间文化的交流需要有统一的文字;另一面,政令的颁布、公文的往来等也需要用文字。
一个民族创造出文字来,一定要有精通语言文字的“智者”,而且他不止会一种语言。金国的丞相完颜希伊便是这个智者。
阿骨打建国后,命丞相完颜希伊创制文字。女真当时与契丹为邻,受契丹文化的影响很大,汉文化对其影响更为深远。因此女真文字是在契丹文字的直接影响下,在汉字的间接影响下创制而成的。
据史载:完颜希伊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天辅三年(1119)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据史载,女真字有大字、小字两种。女真字字型为方块字,采用汉字的横、竖、竖勾、撇、捺、拐、点等笔画构成。女真文直行书写,自右向左成篇,至此女真族在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自己创制的文字。女真帝国不断发展壮大。但民族的融合一定会带来文化的融合,而先进文化必然会成为时代主流。
到了金世宗时代,尽管金世宗竭力维护女真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但汉族的先进文化对女真人的吸引力是难以割断的。随着汉族儒家文化的传播,很多女真人在思想、风俗、习惯逐渐发生变化。金世宗对此十分不满,对子孙也百般告诫:不要忘本!
金天兴三年(1234),金王朝在蒙古和南宋军队的夹击下灭亡。在金王朝统治地区通行一百多年的女真文也逐渐走向衰落。
金朝灭亡后,在东北地区尚有200万女真人,有一部分融入汉、蒙古等民族,另半数在元代仍保持着女真习惯,到明代分为建州女真(建州女真原居住在黑龙江依兰县一带,元末明初南迁至绥芬河流域,因绥芬河下游双城子为渤海率宾府建州故地,因此得名。)、海西女真(在明初是指居住在松花江中下游地区的女真,因朝鲜人将依兰以西的松花江称为海西江,海西女真因此而得名。)和野人女真(又称东海女真,是指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以外的女真人,主要居住在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地区,以渔猎为生,社会发展落后。)。女真人处于分裂状态。明初,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还在使用女真文。女真文在明代东北地区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到了正统九年(1444)海西女真的40个卫中“无识女真字者”。建州女真15世纪后期,在给明朝的奏文中还用女真文,但到16世纪初已“汉字、女真字皆不知”,而使用蒙古文了。
那么为什么女真到16世纪初汉字、女真字皆不识了呢?
下面我们来分析女真人不识女真字而用蒙古文字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在金代,女真文是在汉字、契丹字基础上创制出来的,与汉字十分相似。前文我们提及到金世宗时期汉文化对女真文化就有着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各民族间的通婚,那时女真文的使用就已经不太广泛了。
第二,元灭金后,女真民族走上了消亡的道路。血统纯正的女真人在战乱,在与汉人、蒙人的融合中数量锐减。加之,女真人在元朝地位较低,女真文字更加趋于消亡。
第三,元朝建立后,必然对女真人实施民族同化政策,蒙文必将向女真推广!在元朝162年的统治中,女真人的后代已经有很多人不知汉字和女真文字了。
第四,明朝建立后,《大明律》中规定“不许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宫为奴。”这实际上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强迫同化的政策。这无疑使纯血统的女真人进一步减少,女真文字已趋灭亡!
属于女真人的文字真的消失了吗?女真人永远都使用蒙古字了吗?金国灭亡三百多年后,又有一位女真首领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创制了女真人历史上的第二种文字属于本民族的文字——满文。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王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无论是公文往来,还是民间的文化交流,都很不方便。此时的女真人会写蒙古文、汉字,但仅能言女真语而没有自己的女真文字。后金王朝发布公文和政令则先用汉字起草,再译成蒙古文发布。这不仅很麻烦,也深深刺痛了这位杰出的女真人首领的自尊心。更重要的是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后金的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迅速发展。于是在公元1599年,努尔哈赤命令精通蒙汉文字的额尔德尼和噶盖创制本民族文字,即后来的“老满文”。努尔哈赤指导他们创制女真文的方法:可以参照蒙文字母,结合女真语音,拼读成句,撰制女真文。并举例说:“‘阿’,字下合一‘玛’字,不就是‘阿玛’(女真语父亲的发音为“阿玛”)吗?‘额’字下合一‘默’字,不就是‘额默’(女真语母亲的发音为“额默”)吗?于是他二人遵照努尔哈赤提出的创制女真文的原则,仿照蒙古文字母,根据女真人语音特点,创制出了女真文字。这种草创的女真文没有圈点,后人称之为“老满文”。我个人认为:此时叫“女真文”更准确,因为毕竟努尔哈赤时代还未改称“满族”。由于“老满文”自身的局限(皇太极曾说:“国书十二字头向无圈点,上下字雷同无别。”),只通行了30余年,到了1632年,皇太极命精通文字的“圣人”达海对这种“老满文”进行改进。为了解决这种拼音文字由于音近、形似造成的混淆问题,达海统一了字母的书写形式,增加圈点,又确定音义,还创制了特定字母,设计了十个专门拼写外来语(主要是汉字)的特定字母,以拼写人名、地名等!经过改进的满文,后人称之为“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改进后的满文按语言学音素来说,有六个元音字母、二十二个辅音字母,十个专门用来拼写外来语的特定字母,字母不分大小写,但元音字母以及辅音字母相结合所构成的音节出现在词首、词尾或单独使用时,都有不同的形式。
满文的语法:名词有格、数的范围;动词有体、态、时、式等范畴。句子成分的顺序是:谓语在句子最后,宾语在动词谓语之前,定语在被修饰词语之前。满文的书写字序从上
到下、行序从左向右。每个字的书写原则是:先写完主体再添加圈点等。
满文的创制和颁行,是满族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此女真人又有了自己的新文字,他们必将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去开创一个更辉煌的王朝!
从女真族创制本民族文字的历程来看,当一个民族强大到占统治地位后,往往为了加强政治统治,维护统一,也出于一种民族自尊心的需要,而创制属于本民族的文字。文字的推广,往往靠国家机器强制执行。但随着各民族的融合,种族血统受到冲击,文化受到更先进文化的“入侵”,就会导致其民族文字的“弱化”。随着这个朝代的发展,这个少数民族就会陷入一种“扩族则亡族,不扩族则亡国”的矛盾之中。国家的灭亡,会直接导致其文字的消亡。金被元代替,蒙文必然会逐渐代替女真文而通行于元朝。清朝代替了元朝,必然会有一种新的文字来代替蒙文,于是满文出现了。随着大清的灭亡,女真人的满文又逐渐消亡了!
女真人两度统一,两度建立起了强大的封建王朝,这在少数民族历史上是罕见的!他们曾两度创制出属于自己的文字,这在少数民族文字创制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作为女真人的后裔——满族人理应为之骄傲和自豪!",##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