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逻辑学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给语文课

2015-09-28 08: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作为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课堂上学生总有说不完的“闲话”身体不停的动。教师稍有放纵,教室里就可能“炸了锅”而无法收拾。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原有的热情和好奇逐渐淡化,使整个语文教学走向了死胡同,本来丰富多彩,很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课搞得死气沉沉。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舞台变得精彩?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我认为最紧要的是,变语文课堂的一潭死水为一潭活水,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给课堂注入一些生命的活水,使其不断沸腾而充满活力。
      一、灿烂的微笑,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开始
  曾听一位名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会微笑的老师,不会是一个好老师。”我想,这句话不无道理。我们做老师的千万不要居高临下地看学生,如果这样,无形之中就在学生面前设置了一条无法进入学生心灵的“沟壑”。不进入学生心灵,学生又怎么与你零距离沟通?久而久之,你与学生就会形成一种酷似“阶级的对立”,即使你的课堂没人敢说话、睡觉,但你的课堂也只是“一潭死水”。
  想上一堂好课,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微笑,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让他们敢于走进教师的心灵。这样,你便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为你的语文课堂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课堂上,如果学生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那么你的语文课堂便充满了和谐,充满了活力。
      二、要多方引导学生发问,进行合作探究。
  学生活起来是教学活动的前提。要让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不论是字词释义,还是段落层次的划分,重点语句的分析,中心主题的概括,还是写作特点的归纳,都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对学生的回答,不应以教参的标准去衡量,而应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回答,多用鼓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洞开一个新的天地。
  对于同学们都不十分感兴趣的文章,我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小组筛选——全班讨论的程序,评出优秀题目,在其间会发现让人意想不到的火花。如在《老山界》一课中,学生们精选出一个简单的好题:“‘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这句中‘里’改成‘米’行吗?为什么?“开始,同学们一听就笑了起来。见此,我便引导学生结合地理、数学知识来思考,学生一听,问题上升到了严肃的层面,便思考起来。我提议可用简笔画来说明。学生的热情更高了,都跃跃欲试。我请一自告奋勇者到黑板前展示,学生们都睁大双目,恍然大悟。同时还学习了数学上的直角边与斜边的不同、地理上的海拔高度等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怎还会烦闷、玩耍?
  三 、用欣赏的心态评价别人
  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儿童的情感,积极的情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因而我们应该巧妙地应用评价的激励机制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生命之花都绽开,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最和谐的统一。我想,这种评价机制是建立在欣赏之上的,你只有有了欣赏的心态,才能创造一个充满鼓励、充满温暖的和谐氛围。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新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因此评价时不能缺少人文的关怀。人文性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民主的课堂中师生是互相尊重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见解,更应该切实地尊重学生的差异,要会欣赏差异,鼓励差异,因材施教。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热心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去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善意地去欣赏、去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创设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评价。每个学生回答完问题或提出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课堂。
   2.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优点,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教会学生学会欣赏,善于用鼓励的语言去帮助每一个同学,而不是鄙夷。学会了欣赏,就能让别人感觉到自身的价值,也能让自己从中受益;学会了欣赏,就能拥有团结、拥有和谐;学会了欣赏,就能拥有高尚的情怀,使自己永远开心、快乐。 
      四、要以情感打动学生,渲染课堂气氛。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极为灿烂的组成部分。情感是文学的灵魂,所以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也是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传递,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从语言的角度看,语言是情感表达的一种工具,这就决定了语言教学的情感性。因此,作为教师,定要注重情感的投入。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取决于教师情感的影响和传递。教师可以通过引人入胜的导入或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我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真情讲述了我的老父亲爱我的一些细节导入课文。父亲的神态展现在我的眼前,父亲简洁的叮咛、变老的神态、严厉下面的慈爱,无不使我的心颤抖,也使我的语调接近沙哑。这时,我模糊地看到学生也都若有所思,有的竟抹起了眼泪。就这样,怀着激动、尊敬的心情共同朗读文中作者对父亲背影的特写。学生的情感也升腾起来,在分析文本后,我设计了链接生活环节,展示自我情怀:描写父亲爱我的细节,然后给父亲说一句心里话。学生的情感闸门打开,让我也不禁流下感动的泪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设置情境,渲染气氛,创造语言环境。我们知道,每篇课文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千变万化,都有引人入胜的特点。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吸收,就要善于驾驭这一点,融情于语言文字的分析之中。
  总之,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走过的一段段生命历程,是不可轮回的生命体验,是人生过程中宝贵的记忆。充满活力的课堂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成长,无时不见灵活的智慧在流动;充满活力的课堂来自教师对事业的无限热爱,来自教师对教学艺术的不断追求,来自师生之间的浓浓情义。在追求活力课堂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