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诞生在周口大地上的老子
在周口市博物馆展览大厅里,最让观众关注和感兴趣的是“大道幽微”主题展。“大道幽微”主要陈展老子的事迹、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宫出土的历代文物,以及道德经版本。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字聃,故称老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文化与伏羲文化一脉相承,“一阴一阳谓之道”,大道幽微,周行不殆。我国古代先贤老子诞生于今鹿邑太清宫,鹿邑成为道家学说的发源地。老子承继上古时期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和轩辕黄帝的立身、治政、处世之道,立足于春秋末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实,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开众妙之门,创立了道家学说。孔子多次问礼于老子,领悟老子思想真谛。老子道家与孔子儒家学说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主干。通过“大道幽微”的陈展,对进一步解读老子思想,宣传普及道家文化,传播老子在豫东大地上留下的历史传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 老子思想形成于周口绝非历史的偶然
“大道幽微”展室里有两件珍贵的展品:扁足圆鼎和方觚,鼎是盛器,觚是酒器。这是在老子故里西侧西周时期的长子口墓出土的两件青铜器物。 长子口墓在隐山遗址范围内,隐山遗址位于老子故里太清宫西侧。早在原始社会时期,这里就是一个人类聚落。商代,这里是厉国都城所在地。1997年,考古工作者为寻找与老子有关的遗迹,在这里意外的发现了西周初期长国贵族大墓长子口墓,出土铜器、玉器等近2000件文物,是我国近年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关于墓主人的身份,有不少学者认为是宋国第一位国君微子启或其弟微仲衍。在遗址东侧发现有环绕的夯土墙,有可能是商周时期长国的城墙。春秋时期遗址上发现有马坑、祭祀坑,埋葬有玉圭、玉琮、铜碗,表明春秋时这里不是一般的村落。也就是说,早在老子出生前,这里就是商末周初的重要方国,这里的社会环境为老子道家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文化积淀,由此说明鹿邑这个地方人文历史渊源流长,老子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后来诞生于此的老子成为先哲并非偶然,显然与他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
三、道儒同源的历史印证
孔子尊老子为师,多次向老子问礼,在全国各地如山东、陕西、四川、鹿邑等地至今保存有孔子问礼老子的石刻。“大道幽微”展厅展出的是山东嘉祥齐山出土的汉代“孔子问礼”的画像石,石刻上层右端孔子率弟子20人晋谒老子,左端老子拄曲足杖面向孔子,后有弟子7人,孔子与老子之间有一顽童即项橐,作顽皮状。孔子的袖子中露出一个禽头,这是孔子准备向老子献的礼物——野鸡。目前,“孔子问礼”画像石大多发现于山东地区,而山东又以济宁地区为多,这种现象绝非偶然。孔子的故里曲阜就位于这个地区,该地区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由此看来孔子问礼老子的事情是确凿无疑的,对后世的影象也是巨大的。
孔子问礼老子,是在公元前2500年前的周朝。在中国古代典籍里,孔子问礼老子的事记载甚多,《史记》、《庄子》、《吕氏春秋》等均有记载。有人认为,孔子问礼老子是二人相互崇拜、相互切磋、相互增进的过程,也有人认为孔子问礼老子是登门求教,二人是师承关系,孔子是老子的学生,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笔者认为两者说法都有道理,因为老师和弟子不是固定不变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1)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那么,孔子数次上门面见老子,必定是抱着虚心、诚恳的心态求教的。孔子向老子请教的内容主要包括礼、仁、道、乐等中国文化元素。有很多人认为,老子学说与孔子学说是对立的、不一致的,甚至有些完全相矛盾的地方。例如,孔子主张搞愚民政策,他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老子是反愚民的,他提倡“非以明民,将以愚之”(3)即对老百姓的教育要使其朴质而不诈伪。又例,孔子鄙视妇女和体力劳动者,他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4)。而老子则提倡尊重人,并主张人是主体力量,他在《道德经》第49章中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由此展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那么,二位先贤的多次会见一定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话不投机,不欢而散,事实并非如此,据《庄子》(5)记载: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归哉?”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司马迁《史记》(6)亦有记载:孔子去,谓其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孔子将老子喻为“龙”,可见他对老子是多么崇敬、钦服。孔子问礼老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大盛事,两个人的会晤,为中国思想乃至世界思想史留下了两个伟大思想碰撞的光辉。儒道同源,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根脉。
四、生命诞生的圣地和文化起源的原点
展室图片中的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五公里的太清宫镇东北隅,是老子的诞生地、祭祀老子的寺庙。是汉代以来帝王祭拜老子之处。他们都把鹿邑视作道教圣地。李唐王朝建立后,老子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认老子为祖,改老子庙为帝王家庙,大兴土木,建宫阙殿宇,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宛若帝王宫殿,冠之于“太清宫”、“洞霄宫”。在太清宫出土的唐代建筑构件:龙吻和绿釉龙纹瓦当(陈展于“大道幽微”展室),便是唐代帝王兴建老子故里的有力见证。
历代帝王尊崇老子,是由于老子的学说涵天盖地、震古灼今、包罗万有、博大精深。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老子的出生地鹿邑太清宫镇,成为历代圣贤、帝王、道家、学者、诗人,乃至一般平民百姓朝拜的圣地。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五位皇帝亲朝太清宫拜谒老子,他们是:汉桓帝刘志、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宋徽宗赵佶
。(见展图《太清寻梦帝王像》)汉桓帝刘志是第一个亲朝太清宫的皇帝,之前他一年内两次派遣使臣先期进行祭祀、修缮老子庙,随后亲自御祭。宋真宗赵恒祭拜太清宫后,留下了两通高大的御祭碑,至今屹立在太清宫的前、后宫。前宫的石碑,叫《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记载了真宗重修太清宫的经过。后宫的石碑,叫《先天太后之赞碑》,此碑碑首呈盘龙状,碑座为赑屃,碑文的内容是歌颂老子母亲的功德。由于它是宋真宗”御书御制并篆额”,故也称三御碑,是太清宫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通古碑刻,它和前宫的宋碑一样,都是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拜谒太清宫时留下来的,但是和前宫宋碑不同的是,这个石碑由真宗皇帝亲自撰文、亲自书丹、亲自题写碑名。该碑形体高大,气势恢弘,重50多吨,且石质极坚,虽历经千年,至今保存完好。2000年,中国考古学会原会长徐苹芳在实地考察过这通石碑后,赞誉其为“河南第一,全国罕见。”1997年,河南省、地、县三级文物部门对太清宫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在后宫发掘2000余平方米,发现了唐、宋建筑基址,有回廊、大殿、西殿、后殿等,规模宏大,并出土一批建筑构件和瓷器,重现了昔日太清宫的辉煌。在太清宫遗址出土的唐代垂脊、龙吻、绿釉龙纹瓦当、牡丹纹花砖等建筑构件和材料均在周口市博物馆“大道幽微”展厅陈展,一起展出的还有几块金代地板砖:北宋末年,金兵进攻中原,东京失守,赵宋王朝偏隅江南。金兵占据中原后,对老子也非常尊崇,专门派遣使者到太清宫拜谒,并修建太清宫。这几块太清宫出土的金代地板砖,坚致耐用,牡丹纹饰精美,显示了老子在金代统治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五、《道德经》的世界与世界的 《道德经》
展厅里的“老子出关图”与《道德经》版本联在一起便是一出完美的故事:春秋时期,老子见周王朝衰落,遂离周退隐,跨牛远游,行至函谷关,写下了千古名篇《道德经》。据司马贞索引汉刘向《列仙传》记载:“老子西游,关令尹喜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尹喜盛情地款待了老子,请求将他的学问写成书留给后人。老子答应后,便将他的智慧一字一句地写在了简牍上,于是一部五千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著作——《道德经》诞生了。这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哲学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第一部原创性的著作,是中国第一个自觉运用哲学思维来观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奇书。虽仅五千言,但涵盖之广,识见之深,为后人所不及。《道德经》全书分上下两篇,共计八十一章,五千多字,全书微言大义,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宇宙观、人生论、知识论、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哲学思考、治国之道、修身之道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道德经导读》一书的作者陈大明先生在书中这样介绍、赞颂它:“以道为核心,讲道法自然,讲质朴纯真,讲天地万物,讲万物归一。以水为比征,讲守中致和,讲以柔克刚,讲知荣守辱,讲以弱胜强,讲义善俭朴,讲和谐共处。洋洋洒洒仅五千字,但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着通古今大变,究天人之际,究性命根源的大智慧。政治家可以从中领略经世治国的大‘道’,军事家可以从中探寻用兵打仗的谋略,企业家可以从中悟出经商理财的智慧,学问家可以从中得到立言治学的方术,人人都可以从中学到修身养性的道德理性。”(7)
《道德经》问世几千年来,不只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珍贵遗产,而且在世界哲学宝库中也占有重要席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作为世界文化名著、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在世界各国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古今中外《道德经》译注本已有2000多种。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包含着自然科学文化的内核,因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推崇。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他的办公桌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另一本则是《道德经》。后来美国总统里根在国会咨文中引用老子的话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见,老子及其学说在西方社会的影响是多么巨大、深远。“越走近老子,越感到他伟大:吞吐八荒,气度非凡:越研读《道德经》,越觉得她深邃:涵天覆地,博大精深。在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老子的出现,《道德经》的问世,的确是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发展史乘上一次壮丽的日出,她的光辉,跨越时空,照耀四方。在世界闻名的“轴心时代”,老子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哲学之父,世界辩证法之父。”(8)
道家文化博大精深,透射出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因素,揭示了客观世界的对立统一,融汇了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它和儒家思想一道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若明若暗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和中国人的文化性格。
六、精神、思想、历史与圣地的博物馆展出
周口市博物馆自2011年7月12日对公众正式免费开放以来,不断完善各项服务举措,创新服务方法,经过不到一年时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得到了普遍认可。尤其是“大道幽微”主题展,更是深受观众好评,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短短的时间里,“大道幽微”为观众走进老子,感受老子道家文化思想,开发利用道家文化遗产提供了平台,成为弘扬、传播老子道家文化的重要基地和窗口。越来越多的观众来到这里,不仅欣赏到精美、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感受到深邃的老子文化。道家文化精神的现代价值和意义得到愈来愈多人的认同。“大道幽微”主题展能为研究和挖掘老子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当代价值做出应有的贡献、献出绵薄之力而令人感到欣慰!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真切的看到很多观众表现出对老子文化进一步了解的心情和更深入研究老子文化所具有的深邃思想与智慧的热望。这是我们每个博物馆人应该认真面对、积极思考的问题。满足和适应观众的需求,让更多的观众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老子道家思想,从老子道家思想文化中汲取更多有益的内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义不容辞的任务。周口市博物馆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担,不容半点松懈和厌倦情绪,将会不遗余力的做好这项工作。做好了这项工作,也会进一步扩大周口市博物馆在公众
中的影响力,增强公众与博物馆之间的黏着度。首先,周口市博物馆将努力争取进一步充实“大道幽微”展厅的陈展内容,及时将老子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加进讲解词中,以完善补充讲解内容,启动讲解员深度讲解服务,与观众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与互动,凝聚人气,树立良好的口碑,并且不断创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提高自身,争取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韩愈.《师说》
[2]孔子.《论语》
[3]老子.《道德经》第65章
[4]孔子.《论语.阳货》
[5]庄子.《庄子.天运第十四》
[6]司马迁.《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列传》
[7][8]陈大明.道德经导读[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