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电视电影论文

新闻专业视域下中国电视新闻获奖舆论监督作品研究

2023-12-10 11: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新闻专业与舆论监督

  新闻专业主义,提倡的是对真实、真相和真理进行传播,这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最理想状态。而报业是一种自我约束的体系,能够对政府或者其他机构或者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因此,报纸的本身存在着对政党或者政客和社会活动体具有独立的批判态度和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给公众一种信任,以此来保护公众的权利。新闻专业主义者认为可以利用媒介进行监督报道,既可以展现出这种权利,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媒介的专业主义精神,从而使问题加以解决。


  舆论监督这一词组具有浓重的中国色彩,在国际上并没有这两个词的固定搭配。在中国,报业是进行舆论传播的工具。舆论,实际就是公众意见。这种公众意见必须要通过国家指定的意见机构进行筛选和概括,才能真正的上升为舆论。监督,一般来说是上级对下级采取的强制性行为。而中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代表,体现的是政府对社会监督的责任,在中国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中国的舆论并不是需要每个普通人进行自发的言语发表,而是经过相应的部门进行发现、选择和整理,从而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意见,再进行表述,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体现出新闻媒介的权力。而电视新闻获奖作品中的舆论监督作品也同样是筛选的结果,带有一定的权力性质,这种报道都是中国特色的具体体现。


  舆论监督在各种监督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具有公开性、广泛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影响广,时效快,容易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纪国法,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舆论监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搞好舆论监督,应注意以下几点:(1)舆论监督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方式之一,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决支持和欢迎新闻、宣传单位对党政机关的工作和工作人员开展积极的批评和督促。(2)新闻、宣传单位要坚持原则,敢于揭露矛盾,维护群众利益,代表人民群众说话,反映他们的要求和呼声。报道要事实准确,切忌失实。对人民内部缺点、错误的批评,要立足于治病救人,与人为善,着眼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3)加强舆论监督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化建设。舆论监督的关键是制度创新,要努力实现舆论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4)有关职能监督机构应积极支持、配合新闻、宣传单位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必须注意,舆论监督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制度、规范和程序上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力求舆论监督的方向更为准确,把握更为适度,水平有新的提高。


  二、电视舆论监督作品概况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的设立者是政府,主办方是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它是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奖的主要内容,属于国家级政府奖,具有很高的荣誉。2004年后,每两年评选一次此奖项,用来对过去两年的优秀电视新闻作品进行表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作品的评选标准与中国新闻奖评选标准基本相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社会效果好。同时,要求舆论监督作品的内容真实,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当前时代特点和潮流,观点明确并具有正能量,语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篇幅短小精炼,标点符号运用准确,出现问题的不能参加前两名的选择。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特别的要求。


  电视新闻奖包括四个种类:消息类,评论类,系列报道类和专题类。最初的电视新闻奖还有电视经济新闻类,这个在后来被取消了。而电视编排类的奖项改成了十佳栏目奖。在这些奖项中,消息类的奖项比较有代表性,它在电视节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快速,准确的对近期发生的事情进行报道,主题鲜明,时效性快,简短精炼,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度。


  三、电视新闻获奖舆论监督作品报道特色分析

  1.电视新闻获奖舆论监督作品的监督内容和对象上较为广泛

  在电视新闻获奖舆论监督作品中,监督的对象和内容都比较广泛。从监督对象上来说,有对某个个人进行的监督,也有对不确指的机构和社会中存在的某种现象进行监督。

  从监督内容的角度来看,包括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既对老现象进行报道,也对新现象进行评价。这里的老现象主要是我国的“三农”问题。而新现象主要是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如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等。社会类的主要涉及到当下存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等。


  在现有的中国电视新闻获奖舆论作品中,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作品较少,但是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如《病死鸡岂能做“烧鸡”》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以群众利益为己任的精神,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新闻专业主要强调的就是公众利益,一切要为公众利益而服务的宗旨,把舆论的锋芒要指向对群众利益有所危害的现象中。此作品表述的是记者只身深入到农村,经过一个月时间的潜伏,记录下违法分子进行贩运、制作死鸡的全部过程,将危害人们健康安全的黑窝点进行曝光,过程非常危险。此作品充分体现了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直面人生的勇气,为人们树立了正面形象。


  这些舆论作品在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监督效果,其所涉及的监督面也较广。但是,这些新闻作品的内容非常琐碎,很难对国计民生和重大决策进行控制,仍然缺乏一定的监督能力。从目前情况来说,这些作品的监督对象都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而对于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没有很好的预警,在很大程度上都处于被动状态。


  2.监督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电视新闻获奖舆论监督作品中,每个作品所涉及的范围不同,观点不同,监督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大部分作品都可以通过从表面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能够表现出鲜明的观点,并可以进行深度挖掘和拓展,取得了很好的监督效果。但也有一些获奖作品只是对事情进行简单的描述,就事论事,缺乏一定的影响效果。在黑龙江卫视的《林蛙不归路》作品中,利用了超短的时间,通过对林蛙的描述,延伸到伊春林区的具体发展状况,充分的做到了以点带面,由表及里的深度挖掘,很好的向观众说明了舆论监督的实际效果,阐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又如,1995年中央电视台采制的《生猪私屠滥宰贻害无穷》节目播出后,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江泽民总书记致电黑龙江省委书记,要求根据这个文章和事情发展情况,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生猪屠宰办法。此报道发挥出了新闻专业的特有优势,采访深入,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要求对生猪屠宰和检疫进行规范和改革,对后来生猪屠宰和检疫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此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猪安全检疫制度的形成,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新闻作品。


  3.从时间上看,监督作品呈“两头少,中间多”的态势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中国电视新闻获奖舆论监督作品呈现出“两头少,中间多”的情况。每年获奖的监督作品数量都不同。从1994年到1996年,是中国电视舆论监督刚刚出现的时候,在《焦点访谈》节目播出后,使中国大地上刮起一阵舆论监督风,很多地区都相继开设舆论监督节目,但此时的节目效果并不理想。到了1998年,《焦点访谈》作为舆论节目的先祖与国务院形成联动机制,对节目播出进行调查和反馈,加大了舆论监督节目的影响力度,各地都开始进行节目联动,出现了很多影响较大的舆论监督节目。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闻媒体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对新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社会新闻舆论成为了约束新闻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新闻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电视新闻获奖舆论作品的出现,迎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新闻专业理论和实际,理性和应用性相结合,提出一定的时代观点,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覃林甫.中国新闻奖获奖媒介评论研究——以2006~2011年度获奖评论作品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2(01)

  [2]耿磊.安徽省新闻奖嬗变研究——以1985~2008年度一等奖作品(报刊类)为样本[D].安徽大学,2010(09)

  [3]陸先念.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研究[D].广西大学,2013(10)

  [4]郭镇之.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J].国际新闻界,2011(05)

  [5]郑保卫.找准、把好、增强实效——对当前新闻舆论监督的思考[J].新闻战线.2010(02)


  来源:新闻传播 2016年23期

  作者:姜洪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