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空观与涅盘妙有,构成了禅宗思想的两大源头。”禅宗提倡的空明人生境界在学理上受到了《心经》的很大影响。本文以玄奘大师的译著为底本,简要分析《心经》所体现出来的人生审美意境并论述其对禅宗修行证道境界的影响。一、色相俱泯的般若空观
笔者认为,般若思想发展到了中观的缘起性空之后,对于诸法性空义理的探讨还可以再进一步,那就是由于空性的遍及万事万物,以及不可分割原则而导致的事物的相融性,也就是华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境界,正是对性空思想的深化,而不仅是对有的强调。
一.『般若经』──甚深之一切法空「佛法」演化到「大乘佛法」时代,空与空性,成为非常重要,可说是大乘佛法的核心。大乘法门,是以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圆成无上佛果为主题的。然在因行──发心与修行中,是不离空观与空慧的;果证──菩提与涅盘,也是不离空性的证得。
到「中本般若」,真如等作为般若体悟的甚深义。这三类──果,行,理境,所有的种种名字,都是表示甚深涅槃的。第二段是:接着说:如菩萨思惟修习,不离甚深般若,得无量无数功德。什么是无量、无数?是超越数量的空义。
弘一大师在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中,劈头就提醒读此经者说:“研习《心经》者,最应注意不可著空见。因常人闻说空义,误以为著空之见。此乃大误,且极危险。经云: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因起有见者,著有而修善业,犹报在人...
」般若会上的诸法性空义,意趣甚深,方式隐密,钝根有情不能领会。约此义而言,诸法无性的第二时教为不了义。其实,倘若善根具足,多修胜解力的有情,对般若空义则能信受奉行。如是圣教,究竟了义,何劳世尊再说第三时教呢?
支遁“即色义”及其文化价值探析.唐积柏.【摘要】: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前人观点的继承和对相反观点的驳斥论证僧肇在《不真空论》里所破“即色义”即是支遁所说的即色义,为后面更好地理解支遁即色义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从四个方面详细...
《宗本义》·般若玄鉴之妙趣不讲故事,只讲文本。欢迎关注公众号:重玄之域(chongxuanzhiyu)“夫至虚无生者,盖是般若玄鉴之妙趣,有物之宗极者也”。至虚则不实,无生则不有。不同于一般的乐趣,般若知所观…
谢二位大德邀请。佛教般若系(经典)和如来藏系(经典)的关系是什么?浅与深,狭与广。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可分为五时三教:华严时阿含时般若时种智识法华时(阿含般若种智三时,又称“三教”),乃佛陀观机逗教,因应不同众生不同机缘而演说深浅广狭不同之唯一佛乘。
文字般若是佛的经教,有的经教讲缘起即有,是方便说,是不了义。有的经教讲性空,是究竟说,是了义。我们要分清哪些经教是了义说,哪些经教是不了义说,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观照般若是见道后的体悟,就是悟到空性后对真空和妙有的体会。
“般若空观与涅盘妙有,构成了禅宗思想的两大源头。”禅宗提倡的空明人生境界在学理上受到了《心经》的很大影响。本文以玄奘大师的译著为底本,简要分析《心经》所体现出来的人生审美意境并论述其对禅宗修行证道境界的影响。一、色相俱泯的般若空观
笔者认为,般若思想发展到了中观的缘起性空之后,对于诸法性空义理的探讨还可以再进一步,那就是由于空性的遍及万事万物,以及不可分割原则而导致的事物的相融性,也就是华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境界,正是对性空思想的深化,而不仅是对有的强调。
一.『般若经』──甚深之一切法空「佛法」演化到「大乘佛法」时代,空与空性,成为非常重要,可说是大乘佛法的核心。大乘法门,是以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圆成无上佛果为主题的。然在因行──发心与修行中,是不离空观与空慧的;果证──菩提与涅盘,也是不离空性的证得。
到「中本般若」,真如等作为般若体悟的甚深义。这三类──果,行,理境,所有的种种名字,都是表示甚深涅槃的。第二段是:接着说:如菩萨思惟修习,不离甚深般若,得无量无数功德。什么是无量、无数?是超越数量的空义。
弘一大师在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中,劈头就提醒读此经者说:“研习《心经》者,最应注意不可著空见。因常人闻说空义,误以为著空之见。此乃大误,且极危险。经云: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因起有见者,著有而修善业,犹报在人...
」般若会上的诸法性空义,意趣甚深,方式隐密,钝根有情不能领会。约此义而言,诸法无性的第二时教为不了义。其实,倘若善根具足,多修胜解力的有情,对般若空义则能信受奉行。如是圣教,究竟了义,何劳世尊再说第三时教呢?
支遁“即色义”及其文化价值探析.唐积柏.【摘要】: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前人观点的继承和对相反观点的驳斥论证僧肇在《不真空论》里所破“即色义”即是支遁所说的即色义,为后面更好地理解支遁即色义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从四个方面详细...
《宗本义》·般若玄鉴之妙趣不讲故事,只讲文本。欢迎关注公众号:重玄之域(chongxuanzhiyu)“夫至虚无生者,盖是般若玄鉴之妙趣,有物之宗极者也”。至虚则不实,无生则不有。不同于一般的乐趣,般若知所观…
谢二位大德邀请。佛教般若系(经典)和如来藏系(经典)的关系是什么?浅与深,狭与广。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可分为五时三教:华严时阿含时般若时种智识法华时(阿含般若种智三时,又称“三教”),乃佛陀观机逗教,因应不同众生不同机缘而演说深浅广狭不同之唯一佛乘。
文字般若是佛的经教,有的经教讲缘起即有,是方便说,是不了义。有的经教讲性空,是究竟说,是了义。我们要分清哪些经教是了义说,哪些经教是不了义说,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观照般若是见道后的体悟,就是悟到空性后对真空和妙有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