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造像艺术浅探(上)蒋鑫(原创论文,转载请署名)内容提要:本文通过造像的缘起及其艺术特色、佛像功用及内涵、佛教造像的随机化、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及初期佛教造像的艺术特点等四个方面,分别不同的…
小议青州风格佛教造像的形成与发展本站编辑:论文中国日期:2010年09月29论文:佛教造像、青州风格论文内容摘要:此稿着重分析了泰安北魏太和十八年金铜佛像在青州风格佛教造像形成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唐代佛教造像“长安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笈多时期的马吐腊式造像其面型和五官更具印度人的特点,两腿修长,造型比例匀称,肩宽胸健,衣着质地轻薄贴体,显露出健美的躯体轮廓。.造像的额头较圆,双眉上挑,鼻梁高直,鼻翼较为舒展,双唇宽厚,肉髻上...
蒙古地区佛教艺术与弥勒造像——以北京雍和宫弥勒大佛、内蒙梵宗寺弥勒佛为中心一、弥勒佛的由来与蒙古佛教的关系蒙古地区一般把弥勒菩萨习惯称“迈达拉布尔汗(maidarburqan)”,即“弥勒佛”之意,弥勒菩萨是梵语的译音,即迈都丽雅的(Maitreya)。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学术论文元明清北京的藏传佛教造像艺术风格及特征——黄春和2012年11月23日11:16:00法音藏传佛教是印度密教与我国藏族传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地域性佛教。藏传佛教造像以藏传佛教特有的崇奉为表现对象...
佛教美术中我最有感触和最喜欢的是敦煌壁画和石窟中的造像。我有幸去过敦煌两次,当时给我的是震撼和惊奇,各种大小不一的洞窟不胜枚举,各种体态的造像和壁画玲琅满目,敦煌艺术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堪称经典。
【摘要】:正四川佛教艺术萌芽于东汉。据遗存有铭文纪年的造像和有关文献资料,凿窟造像始于南北朝,多集中在广元千佛崖和皇泽寺。这时,汉墓中与神仙并列的佛像,才在佛窟正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佛教造像的种类增多,造像的精美程度要比前一阶段高很多。印度教造像开始全面地影响了佛教造像的具体内容。第三阶段为公元14至19世纪。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在缅北地区有大量出现,佛教造像由南部、中部、北部三方面共同组成。题材主要有单尊造像、本生
佛教在这里经历了无佛像时代,以及与原始信仰结合,开创了佛的造像,与此同时贵霜统治下的犍陀罗地区也兴起了佛造像。.贵霜时代的马图拉佛陀造像可能参照了古印度的夜叉像或耆那教造像,更具印度本土特色。.佛陀坐像(右马图拉式).采用当地的红...
内容提要:佛教造像以佛为主,较早的模式是一铺三像即“一佛二菩萨”,佛为主尊,二菩萨为胁侍。北魏迁都洛阳,在龙门石窟中出现了新的形制即“一佛二”。龙门新模式是北方佛造像的新贡献,后来普及全国,成为佛教中国化在佛造像上的重要…
汉传佛教造像艺术浅探(上)蒋鑫(原创论文,转载请署名)内容提要:本文通过造像的缘起及其艺术特色、佛像功用及内涵、佛教造像的随机化、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及初期佛教造像的艺术特点等四个方面,分别不同的…
小议青州风格佛教造像的形成与发展本站编辑:论文中国日期:2010年09月29论文:佛教造像、青州风格论文内容摘要:此稿着重分析了泰安北魏太和十八年金铜佛像在青州风格佛教造像形成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唐代佛教造像“长安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笈多时期的马吐腊式造像其面型和五官更具印度人的特点,两腿修长,造型比例匀称,肩宽胸健,衣着质地轻薄贴体,显露出健美的躯体轮廓。.造像的额头较圆,双眉上挑,鼻梁高直,鼻翼较为舒展,双唇宽厚,肉髻上...
蒙古地区佛教艺术与弥勒造像——以北京雍和宫弥勒大佛、内蒙梵宗寺弥勒佛为中心一、弥勒佛的由来与蒙古佛教的关系蒙古地区一般把弥勒菩萨习惯称“迈达拉布尔汗(maidarburqan)”,即“弥勒佛”之意,弥勒菩萨是梵语的译音,即迈都丽雅的(Maitreya)。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学术论文元明清北京的藏传佛教造像艺术风格及特征——黄春和2012年11月23日11:16:00法音藏传佛教是印度密教与我国藏族传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地域性佛教。藏传佛教造像以藏传佛教特有的崇奉为表现对象...
佛教美术中我最有感触和最喜欢的是敦煌壁画和石窟中的造像。我有幸去过敦煌两次,当时给我的是震撼和惊奇,各种大小不一的洞窟不胜枚举,各种体态的造像和壁画玲琅满目,敦煌艺术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堪称经典。
【摘要】:正四川佛教艺术萌芽于东汉。据遗存有铭文纪年的造像和有关文献资料,凿窟造像始于南北朝,多集中在广元千佛崖和皇泽寺。这时,汉墓中与神仙并列的佛像,才在佛窟正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佛教造像的种类增多,造像的精美程度要比前一阶段高很多。印度教造像开始全面地影响了佛教造像的具体内容。第三阶段为公元14至19世纪。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在缅北地区有大量出现,佛教造像由南部、中部、北部三方面共同组成。题材主要有单尊造像、本生
佛教在这里经历了无佛像时代,以及与原始信仰结合,开创了佛的造像,与此同时贵霜统治下的犍陀罗地区也兴起了佛造像。.贵霜时代的马图拉佛陀造像可能参照了古印度的夜叉像或耆那教造像,更具印度本土特色。.佛陀坐像(右马图拉式).采用当地的红...
内容提要:佛教造像以佛为主,较早的模式是一铺三像即“一佛二菩萨”,佛为主尊,二菩萨为胁侍。北魏迁都洛阳,在龙门石窟中出现了新的形制即“一佛二”。龙门新模式是北方佛造像的新贡献,后来普及全国,成为佛教中国化在佛造像上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