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学术论文杨维中:佛教的生死观与命运观2014年02月21日11:30:00《世界宗教文化》佛教的产生与其它宗教一样,也是对于人类死亡与人生问题的回应。佛陀当初的悟道,就是力图在印度流行的各种宗教解脱的方法...
论佛教对中国人生死观的影响——江新建.关于灵魂,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里这样写道:“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
佛教的人生观包括人的地位、苦乐观和生死观这三大部分,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阐释其对个体的影响。.(一)人的地位人作为一种存在,是怎样存在于宇宙天地间的,与宇宙天地间其他存在是怎样的关系,这是人生观首先需要探讨的问题。.佛教人生观中对于...
【摘要】:“业”是佛教思想体系中基础概念之一。“业”与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成为佛教对世间法的一种独特解释。业说的基本构想是:行为动作产生之后,并不马上消失,而是以某种形态存留在行为者的身上并以某种形式给予行为者正面或者的影响。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学术论文简论佛教的灵魂观——徐文明2010年04月09日14:32:00徐文明的博客佛教承认因果法则,承认存在死后世界,但在这些方面又与婆罗门教的立场不同。佛教坚持中道原则,既反对将因果关系绝对化的常见,又...
其实我不建议太吹佛教的生死观,诚然“有形相,有为法皆空”看起来高级的一批,但本质上这只能导向直入涅槃,脱离六道寂灭去了。所以佛教史上也很难处理这个问题,佛陀树下觉悟,按理说就该无余涅槃了,加上法甚深,搞起也累,那还传个屁道宏个卵法?
试论镜花水月在佛教中的象征意义——刘艳芬.莲花喻指自性清净。.《大般涅槃经》有云:“众人皆谓我是波旬,然我久于无量劫中离于魔事,清净无染犹如莲花。.”③“清净不污,犹如莲花。.”④“善男子,如优钵罗花、钵头摩花、拘牟头花、分陀利花...
2,论文1)临终关怀语境下佛教生死观的当代价值转换,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1期,2月。2)佛教的生命智慧,中国宗教,2014年第6期,6月。3)“念死”法门及其现代价值,《2013崇圣国际论坛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年6月。
儒道二家的生死观/傅伟勋简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思想互补/许抗生论儒道两家之互为体用义/曾昭旭孔子之仁与老子之自然——关于儒道关系的一个新考察/刘笑敢中国古代道儒二家宇宙论的异同及其意义/万里道释关系《太平经》与佛教/汤用彤
本文以毗昙学派与南北朝佛学大乘意识的树立为探讨对象,指出早期中国佛教将小乘禅法、阿毗昙论书理解为"大乘",而且将"小乘"的《阿含经》作为工具书,给予高度的重视。.另一方面信奉有部的学者继承"大乘非佛说"的论调排斥大乘佛教,重视大乘的学者则以"五时...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学术论文杨维中:佛教的生死观与命运观2014年02月21日11:30:00《世界宗教文化》佛教的产生与其它宗教一样,也是对于人类死亡与人生问题的回应。佛陀当初的悟道,就是力图在印度流行的各种宗教解脱的方法...
论佛教对中国人生死观的影响——江新建.关于灵魂,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里这样写道:“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
佛教的人生观包括人的地位、苦乐观和生死观这三大部分,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阐释其对个体的影响。.(一)人的地位人作为一种存在,是怎样存在于宇宙天地间的,与宇宙天地间其他存在是怎样的关系,这是人生观首先需要探讨的问题。.佛教人生观中对于...
【摘要】:“业”是佛教思想体系中基础概念之一。“业”与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成为佛教对世间法的一种独特解释。业说的基本构想是:行为动作产生之后,并不马上消失,而是以某种形态存留在行为者的身上并以某种形式给予行为者正面或者的影响。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学术论文简论佛教的灵魂观——徐文明2010年04月09日14:32:00徐文明的博客佛教承认因果法则,承认存在死后世界,但在这些方面又与婆罗门教的立场不同。佛教坚持中道原则,既反对将因果关系绝对化的常见,又...
其实我不建议太吹佛教的生死观,诚然“有形相,有为法皆空”看起来高级的一批,但本质上这只能导向直入涅槃,脱离六道寂灭去了。所以佛教史上也很难处理这个问题,佛陀树下觉悟,按理说就该无余涅槃了,加上法甚深,搞起也累,那还传个屁道宏个卵法?
试论镜花水月在佛教中的象征意义——刘艳芬.莲花喻指自性清净。.《大般涅槃经》有云:“众人皆谓我是波旬,然我久于无量劫中离于魔事,清净无染犹如莲花。.”③“清净不污,犹如莲花。.”④“善男子,如优钵罗花、钵头摩花、拘牟头花、分陀利花...
2,论文1)临终关怀语境下佛教生死观的当代价值转换,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1期,2月。2)佛教的生命智慧,中国宗教,2014年第6期,6月。3)“念死”法门及其现代价值,《2013崇圣国际论坛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年6月。
儒道二家的生死观/傅伟勋简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思想互补/许抗生论儒道两家之互为体用义/曾昭旭孔子之仁与老子之自然——关于儒道关系的一个新考察/刘笑敢中国古代道儒二家宇宙论的异同及其意义/万里道释关系《太平经》与佛教/汤用彤
本文以毗昙学派与南北朝佛学大乘意识的树立为探讨对象,指出早期中国佛教将小乘禅法、阿毗昙论书理解为"大乘",而且将"小乘"的《阿含经》作为工具书,给予高度的重视。.另一方面信奉有部的学者继承"大乘非佛说"的论调排斥大乘佛教,重视大乘的学者则以"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