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论文.doc,冯友兰论文中国哲学史论文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摘要: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之学科地位的确立者,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基本确立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著作的写作范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初步介绍并具体应用了关于史料学的方法理论。
摘要:冯友兰的三部哲学史着作展现了他作为哲学史家的学养与识见,反映了其哲学史观的内在转变。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冯友兰的哲学史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冯友兰早期的哲学史观凸显了“以西释中”的范式,他将西方哲学作为理解与诠释中国古代学术的前结构,并提出“正负方法的综合...
知识谱系的转换──中国哲学史研究范例论析发布时间:2003-9-11作者:陈少明论文提要本文以胡适、冯友兰及侯外庐的学术成果为范例,分析“中国哲学史”学科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其发展过程的某些重要特征。整个论述表明,正是近代西学的冲击,激起中国学人重估传统价值的热情,从而使哲学史...
冯友兰的一生不仅属于哲学,而且也属于中华民族现代化努力的一部分。他一生的哲学探索,始终在为中华民族的“近代化”亦即现代化事业寻找理论依据。从冯友兰早期哲学著作《天人损益论》对三种哲学的区分,发展到“三史六书”对于中国哲学精神的探索,乃至于《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对于洪...
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著名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
中国哲学史:从胡适到冯友兰.作者:程伟礼.本文原载《学术月刊》1995年第8期.一.1915年冯友兰到北大读书时,偌大中国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只有一部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从名字上看,这本书视无所不包的“道术”为哲学,“六艺九流”无不入其范围...
本文通过分析胡适、冯友兰、张岱年对中国哲学史学科性的探求,来加以展开。一“中国哲学史”作为学科观念,始于1914年北京大学开设中国哲学史课程。然而,中国哲学史作为的学科登上中国现代学术舞台,则是由胡适《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与《中国哲学史》冯友兰1912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8年毕业。1919年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系统学习西方哲学。1923年夏,冯友兰以《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哲学博士
数年之后,冯友兰的学生卜德(DerkDodde)把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全部翻译成英文在美国正式出版,引起了西方学界的关注。胡适知道杨联升在一九五四年底曾写了一篇批评卜德(DerkDodde)译书的英文书评,便忍不住修书向杨联升索取。
*《中国哲学史新编试稿》,原名《中国哲学史新编》,是冯友兰先生在特殊时期重新解读中国哲学史的一个尝试。*“在解放以后,我也写了一些东西,其内容主要的是忏悔,首先是对我在40年代所写的那几本书的忏悔,并在忏悔中重新研究中国哲学…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论文.doc,冯友兰论文中国哲学史论文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摘要: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之学科地位的确立者,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基本确立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著作的写作范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初步介绍并具体应用了关于史料学的方法理论。
摘要:冯友兰的三部哲学史着作展现了他作为哲学史家的学养与识见,反映了其哲学史观的内在转变。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冯友兰的哲学史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冯友兰早期的哲学史观凸显了“以西释中”的范式,他将西方哲学作为理解与诠释中国古代学术的前结构,并提出“正负方法的综合...
知识谱系的转换──中国哲学史研究范例论析发布时间:2003-9-11作者:陈少明论文提要本文以胡适、冯友兰及侯外庐的学术成果为范例,分析“中国哲学史”学科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其发展过程的某些重要特征。整个论述表明,正是近代西学的冲击,激起中国学人重估传统价值的热情,从而使哲学史...
冯友兰的一生不仅属于哲学,而且也属于中华民族现代化努力的一部分。他一生的哲学探索,始终在为中华民族的“近代化”亦即现代化事业寻找理论依据。从冯友兰早期哲学著作《天人损益论》对三种哲学的区分,发展到“三史六书”对于中国哲学精神的探索,乃至于《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对于洪...
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著名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
中国哲学史:从胡适到冯友兰.作者:程伟礼.本文原载《学术月刊》1995年第8期.一.1915年冯友兰到北大读书时,偌大中国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只有一部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从名字上看,这本书视无所不包的“道术”为哲学,“六艺九流”无不入其范围...
本文通过分析胡适、冯友兰、张岱年对中国哲学史学科性的探求,来加以展开。一“中国哲学史”作为学科观念,始于1914年北京大学开设中国哲学史课程。然而,中国哲学史作为的学科登上中国现代学术舞台,则是由胡适《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与《中国哲学史》冯友兰1912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8年毕业。1919年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系统学习西方哲学。1923年夏,冯友兰以《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哲学博士
数年之后,冯友兰的学生卜德(DerkDodde)把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全部翻译成英文在美国正式出版,引起了西方学界的关注。胡适知道杨联升在一九五四年底曾写了一篇批评卜德(DerkDodde)译书的英文书评,便忍不住修书向杨联升索取。
*《中国哲学史新编试稿》,原名《中国哲学史新编》,是冯友兰先生在特殊时期重新解读中国哲学史的一个尝试。*“在解放以后,我也写了一些东西,其内容主要的是忏悔,首先是对我在40年代所写的那几本书的忏悔,并在忏悔中重新研究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