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与天地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则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唯无身无私乎自然,然后乃能与天地合德。
《道德经》77章,天之道译文注释引语评析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①,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
今天我们来学习道德经第77章;这一章是非常重要的一章;本章承接第75章的赋税制度和76章的强弱生死的关系,通过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对比,进一步深入批判社会上财富分配不均的现象;我们先来看一下…
世人之心多不平,贪心过强,损性害命,自我摧残,甚是可惜!本章是承上章“柔弱处下,强大处上”之意,继续阐述天道中正之理。.本章大旨有二。.一为“平”,二为“谦”。.所谓“平”者,即“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与之”。.这...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和大怨,必有余怨,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以和之,其伤不复,故必有余怨也。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左契防怨之所由生也。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有德之人念思其契,不令怨生而后责於人也。无德司彻。
《道德经》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它玄奥精深、义理博大,堪称哲理第一书。它以道法自然为核心,阐述了如何让人们的个人修身达到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等境界,如何让人们的处世达到以柔克刚、不求而得、天人合一等等境界,如何让君主的治国达到为无为而治、德善德信而令百姓莫之令而...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
大家今天读到的传世本《道德经》是经老子后人多次改写而成,许多地方与老子原旨早已相去甚远。“吾有三宝”一章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例。老子原文并非“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这应该是全文最难理解…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有说道:“万物作焉而不为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兴起而不加干预,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夸耀。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与天地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则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唯无身无私乎自然,然后乃能与天地合德。
《道德经》77章,天之道译文注释引语评析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①,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
今天我们来学习道德经第77章;这一章是非常重要的一章;本章承接第75章的赋税制度和76章的强弱生死的关系,通过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对比,进一步深入批判社会上财富分配不均的现象;我们先来看一下…
世人之心多不平,贪心过强,损性害命,自我摧残,甚是可惜!本章是承上章“柔弱处下,强大处上”之意,继续阐述天道中正之理。.本章大旨有二。.一为“平”,二为“谦”。.所谓“平”者,即“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与之”。.这...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和大怨,必有余怨,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以和之,其伤不复,故必有余怨也。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左契防怨之所由生也。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有德之人念思其契,不令怨生而后责於人也。无德司彻。
《道德经》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它玄奥精深、义理博大,堪称哲理第一书。它以道法自然为核心,阐述了如何让人们的个人修身达到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等境界,如何让人们的处世达到以柔克刚、不求而得、天人合一等等境界,如何让君主的治国达到为无为而治、德善德信而令百姓莫之令而...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
大家今天读到的传世本《道德经》是经老子后人多次改写而成,许多地方与老子原旨早已相去甚远。“吾有三宝”一章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例。老子原文并非“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这应该是全文最难理解…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有说道:“万物作焉而不为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兴起而不加干预,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