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黄鳝的寄生虫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

黄鳝的寄生虫研究进展论文

鳝鱼的肉质鲜嫩且口感独特,许多人都为此而被吸引,平时也是非常的喜欢吃鳝鱼。但是有些人却往往是非常抗拒食用鳝鱼的,其原因有一个就是因为据说鳝鱼中存在有寄生虫,那么鳝鱼中里有寄生虫吗?鳝鱼中里有什么寄生虫?吃鳝鱼好吗?1、鳝鱼有寄生虫吗鳝鱼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鳝鱼的生活环境以淤泥地为主,这种环境中寄生虫感染是避免不了的,因此,很多野生的鳝鱼中都含有很多的寄生虫,而很多人工养殖的鳝鱼中寄生虫的含量相对较低。2、鳝鱼中有什么寄生虫很多人都知道鳝鱼中含有寄生虫,也有专家将鳝鱼进行解剖,在鳝鱼的肉中分剥出了毛细线虫、棘头虫,这两种寄生虫都不是人体的专属寄生虫,对人体不会造成多少危害,并且通过一定烹饪方法便能有效的清除,避免感染。3、怎么杀死寄生虫鳝鱼的血液中和消化道是寄生虫寄生的主要位置,在食用之前,将鳝鱼进行充分加热,当然去除掉内脏也十分必要,再经过充分的烹饪之后,确保鳝鱼肉熟透,这样就能杀死寄生虫,便能避免寄生虫感染。4、吃鳝鱼的注意事项1.鳝鱼也野生的质量最好,口味和营养价值也最高,但是野生的鳝鱼中寄生虫的风险也较高,食用前需进行充分的灭虫处理。2.目前餐桌上的鳝鱼多以养殖的为主,很多不法养殖场为了鳝鱼的快速生长,以避孕药等激素养殖,因此,这种鳝鱼不能多吃,以免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尤其是小孩,食用过多可能引起性早熟。5、怎么辨别鲜鳝鱼肉看血色:鲜鳝鱼:血液颜色是鲜红色的,死鳝鱼:血液颜色是鲜红色的。看积血形状:鲜鳝鱼:肚内血块呈丝条凝结状,死鳝鱼:肚内血块呈丝条凝结状。看肉质:鲜鳝鱼:肉质细腻有弹性,死鳝鱼:肉质细腻有弹性。看皮色:鲜鳝鱼:表皮黑中透亮,皮色光洁,死鳝鱼:表皮黑中透亮,皮色光洁。

匹里虫也是原生动物,属微孢子目,孢子很小,孢子梨形或卵圆形,一边略凹,只有一个极囊。

孢子营养体寄生于黄鳝体侧肌肉的肌纤维之间,外围以寄主结缔组织性薄膜形成胞囊,孢子成熟后破胞囊而出,乳白色粘液中含有千万个匹里虫个体。肌肉组织受到匹里虫胞囊压迫,致使肌纤维断裂、溃疡,两侧肌肉变性,体表下陷,呈现凹凸相间的波浪形,所以又称之为凹凸病。此病经皮肤感染,主要危害5~50克幼鳗。

防治办法是: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每100公斤黄鳝每天用烟曲霉素50毫克拌料投喂,连续20天。

黄鳝寄生虫论文

鳝鱼体内有哪些寄生虫?您好,这个问题我帮您回答!民间素有“夏令之补,黄鳝为首”、“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谚语。所以很多地方都流行夏季吃黄鳝进补。而在舌尖上的杭州,爆炒鳝丝鳝段向来就是一个广受欢迎的菜品。不过,最近网络上一篇有关黄鳝的文章,让很多吃货坐不住了。因为它的标题是《黄鳝体内要命的寄生虫,亲,你还在吃吗?》,文内反复强调:千万别生吃黄鳝!寄生虫钻眼睛,无药可解。而昨天,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不管家养还是野生黄鳝,都有颚口线虫。再次把这一话题推向风口浪尖,黄鳝到底还能不能吃?浙江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的专家给出的结论是:传言不全靠谱,黄鳝可以吃!但必须烧熟!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浙江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寄生虫病专业研究机构,而且也是全国最早能检测出颚口线虫病的机构。黄鳝有很多寄生虫,真的包括颚口线虫吗?专家:曾在10斤黄鳝内分离出250条活虫网上原文:有一天老爸从市场上买了一斤多黄鳝,杀的时候发现,黄鳝体内有很多会动的虫子,看上去很恶心,老爸不敢吃了。颚口线虫病是最危险的寄生虫病之一,它的潜伏期很长,而且不停地在人体内游走。一旦钻进人的大脑,那就非常危险了,可能会剧烈的头痛、癫痫、昏厥,甚至死亡。鳝鱼体内有哪些寄生虫?专家说法:这并非耸人听闻,黄鳝确实有寄生虫。据了解,由于黄鳝喜欢在淤泥中钻洞,又以小鱼、小虾等为食,这样的生活习性和食物构成,决定了黄鳝体内容易滋生寄生虫。帖子中提到的颚口线虫便是寄生虫的一种。早在两年前,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的“颚口线虫病免疫诊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课题,就获得浙江省卫生厅的立项,最近结果已经出来。寄生虫病研究所工作人员马安就是课题组成员之一。“现在结果已经出来了,我正在写相关的论文。”做课题时,他们特地去病例比较多发的地方采购黄鳝,包括杭州在内一共去了五六个农贸市场,采购了10斤黄鳝。结果总共分离出了整整250条活的颚口线虫。“颚口线虫不但存在于黄鳝的内脏中,也存在于肌肉中,其中肝脏位置最多。”而颚口线虫的危害确实明显,原因是它可以在人体内存活好几年,会全身游走,游到哪里,就会对哪里的组织器官带来损伤。“特别是进入脑子里,危害最大,危及生命。”马安说。一旦得颚口线虫,康复几率极小?鳝鱼体内有哪些寄生虫?专家:有特效药,2天可杀灭这种寄生虫网上传言:当人类吃了带有颚口线幼虫的鱼类后,它就像无头苍蝇迷路了一样,在人体内到处乱窜,且生命力极强。目前在国内,尚未有药物可以完全治好鄂口线虫病,只能暂时控制病情。运气好,虫子能自己窜出来。专家说法:非也。有特效药,药到病除。马安说,当确诊人体内有颚口线虫后,治疗本身并不复杂。“国际上治疗鄂口线虫病有一种特效药,叫伊维菌素,美国产的,只要连吃2天,基本可以杀灭虫子。也可以吃阿苯达唑(肠虫清),不过要连吃20天。”不过,颚口线虫原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国家。相较国内的发病率就很低,所以相关研究也很少,也没有药企特别去研发类似药物,各大医院也很少见“伊维菌素”。“这种药国内没有卖,杭州曾经确诊的鄂口线虫患者,最后通过美国的朋友,才买到这种药。”马安坦言,也有一种情况是,患者等不到药,所以出现危险。和治疗相比,确诊往往需要一个时间段。比如杭州曾经的患者,从皮肤上出现红肿包块,被医院认为带状疱疹,服用抗病毒药物后没有效果,转去皮肤病医院,又被诊断为湿疹,直到最后在浙江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被确诊,这前后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常规烹饪法难以杀死黄鳝体内的寄生虫?专家:要高温烧熟透,爆炒要特别小心网络传言:每年进入春夏之交,是食用黄鳝的旺季,但你可能不知道,黄鳝体内有多种寄生虫,烹熟都未必能杀死。这些寄生虫在剖黄鳝时,用肉眼都能看见!专家说法:昨天下午,钱江晚报记者赶到杭州中河北路的屏风街农贸市场,买了两条黄鳝。只见摊主麻利地抓起一条,过秤之后放在一个脸盆里。拿起一把剪刀先将黄鳝的头部剪开一个口子,然后用剪刀剖开黄鳝的身体,将其内脏扯出。整个过程,钱江晚报记者没有发现用肉眼能看到的寄生虫。据浙江省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介绍,杭州市场上的黄鳝大多是从湖南、安徽等地过来的,也有少部分来自我省的湖州、嘉兴地区。野生黄鳝体内的颚口线虫数量肯定比养殖的多,但很多时候都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的研究也发现,在70℃以上高温下,加热4~5分钟,黄鳝体内的颚口线虫就可以被消灭。而对于普通家庭,马安建议尽可能烧熟烧透。“经过高温蒸煮,这些寄生虫都会被杀死,不用太担忧。”马安提醒,其实生吃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去东南亚,还有广东、广西旅游时,游客喜欢吃生鱼、冰鳝片等,因此感染鄂口线虫的几率也会越来越多。除了黄鳝,还有泥鳅、黑鱼、汪刺鱼、鲶鱼、鳗鱼里也有这种虫子。所以,吃这些水产时必须烧熟。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杭州人喜欢吃爆炒鳝丝鳝段,饭店喜欢猛火快炒,藏在鳝段内的颚口线虫很可能没被杀死。而腌制、酒泡等,就更是不能成功杀灭颚口线虫了鳝鱼体内有哪些寄生虫?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

黄鳝是有寄生虫的,黄鳝中比较典型的寄生虫就是颚口线虫,颚口线虫进入人体后容易感染颚口线虫病,这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寄生虫疾病。吃黄鳝还是安全的,只要去除黄鳝的内脏,同时烹饪时煮的火候达到,完全可以将寄生虫杀灭的,可以放心吃。

黄鳝又名鳝鱼,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质水底层。

黄鳝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及附近之大小岛屿,西起东南亚,东至菲律宾群岛,北起日本,南至东印度群岛。

黄鳝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

寄生虫研究进展论文

简述分子寄生虫学今后的研究方向如下:

1.综合影响与综合致病。从某一种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及其致病能力与致病机制,研究多种病原对宿主的综合影响与综合致病。

2.综合防治。从单一寄生虫病的防治到多种寄生虫病综合防治与生态系统(ecosystem)“管理”。

3.实验生态学,种群数量动力学与流行病学动力学。从以表达量与动态为特征的实验生态与种群数量动态研究寄生虫病流行动态,是寄生虫学正在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用数学公式模拟量的动态关系是对上述各种动态较理想的概括,因此能较好地反映主动量和各个向量的量变关系。

4. 种群遗传。以揭示种群遗传变异及其规律为基础,阐明病原种群遗传性改变和寄生虫病流行区性质变化之间的关系。

5.分子寄生虫学。从亚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研究寄生虫演化的亲缘关系,寄生虫形态与机能、生理、行为与习性,寄生关系,免疫现象等。

抗寄生虫药物的引言可以写通过什么实验材料,然后发明出了这一款看寄生虫要我,然后再写上发明这款抗寄生虫药物的目的和意义

序号 论 文 名 称 作 者 发表年份 发表刊物、会议名称 1 羊狂蝇(Oestrus ovis L.)一龄幼虫体表微细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张文忠,薛瑞德 1982 动物学研究, 1982,3:30-32 2 寄生于丝光绿蝇的一种金小蜂 薛瑞德,张文忠 1982 昆虫天敌,1982,4(2):21 3 太原市住区常见蝇类幼虫孳生习性的调查研究 张文忠,薛瑞德殷润华,等 1983 山西医学院报,1983,(2):9-14 4 太原市常见麻蝇的生态学研究 薛瑞德,张文忠 1983 昆虫学报,1983,26(3):295-301 5 广大腿小蜂寄生于伏蝇,黑青小蜂寄生于丝光绿蝇 薛瑞德,张文忠 1983 昆虫天敌,1983,5(2):85 6 粪蝇沟姬蜂寄生于棕尾别麻蝇 薛瑞德,张文忠 1983 山西医学院学报,1983,(1):44 7 肠外阿米巴病罕例 赵 斌,张文忠 1983 山西医药杂志,1983,12(2):99-101 8 蝇蛹呼吸角的研究 赵 斌,张文忠 1984 昆虫学报,1984,27(4):401-405 9 家蝇巨螯螨防治厩腐蝇的实验研究 薛瑞德,张文忠 1984 公共卫生与疾病控制杂志,1984,3(5)56-57 10 蝇类寄生蜂的调查研究 张文忠,薛瑞德 1984 山西卫生防疫增刊,1984,p37 11 寄生于丝光绿蝇的一种原芽茧蜂 张文忠,赵 斌 1984 昆虫天敌,1984,6:145 12 带绦虫病150例的治疗 张文忠,路应连张青云,等 1985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5,3(4):271 13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特征 赵 斌,张文忠 1985 山西医学院学报,1985,(4):51-55 14 带绦虫病150例的治疗 张文忠,路应连张青云,等 1985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5,3(4):271 15 山西省棘蝇属二新种记述(双翅目:蝇科) 张文忠,赵 斌 1985 动物分类学报,1985,10(1):79-83 16 丽蝇蛹集金小蜂微生态环境及其个体发育的影响 薛瑞德,张文忠萧蔼祥,陈仁兵张 杰 1987 生物学杂志,1987,6(5):10-13 17 山西蝇蛹寄生性天敌的调查研究 张文忠,萧蔼祥,王善青,武文杰,等 1990 医学动物防制,1990,6(4):10-14 18 蝇幼虫的捕食性昆虫及其捕食量研究 王善青,张文忠,萧蔼祥,等 1990 医学动物防制,1990,6(4):15-18 19 大隐翅虫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蝇类捕食作用的观察 武文杰,张文忠 1990 医学动物防制,1990,6(4):19-21 20 东方实蝇蛹俑小蜂早期发育及其形态研究 张桂筠,张文忠 1990 医学动物防制,1990,6(4):25-27 21 蝇蛹冷藏处理对蛹寄生蜂寄生活动的影响 王善青,张文忠,萧蔼祥 1990 医学动物防制,1990,6(4):28-30 22 丽蝇蛹集金小蜂幼期冷藏的实验研究 张青云,张桂筠,张文忠,萧蔼祥,张 杰,等 1990 医学动物防制,1990,6(4):31-33 23 产卵量的初步研究 梁国栋,张文忠 1990 医学动物防制,1990,6(4):43 24 山西蚊虫区系分布及孳生地初步报告 张文忠,萧蔼祥武绍庭,等 1956 山西医药杂志,1956,2(2)

一种寄生虫的研究进展论文

简述分子寄生虫学今后的研究方向如下:

1.综合影响与综合致病。从某一种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及其致病能力与致病机制,研究多种病原对宿主的综合影响与综合致病。

2.综合防治。从单一寄生虫病的防治到多种寄生虫病综合防治与生态系统(ecosystem)“管理”。

3.实验生态学,种群数量动力学与流行病学动力学。从以表达量与动态为特征的实验生态与种群数量动态研究寄生虫病流行动态,是寄生虫学正在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用数学公式模拟量的动态关系是对上述各种动态较理想的概括,因此能较好地反映主动量和各个向量的量变关系。

4. 种群遗传。以揭示种群遗传变异及其规律为基础,阐明病原种群遗传性改变和寄生虫病流行区性质变化之间的关系。

5.分子寄生虫学。从亚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研究寄生虫演化的亲缘关系,寄生虫形态与机能、生理、行为与习性,寄生关系,免疫现象等。

抗寄生虫药物的引言可以写通过什么实验材料,然后发明出了这一款看寄生虫要我,然后再写上发明这款抗寄生虫药物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篇总论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人体寄生虫学由医学原虫学(medical protozoology)、医学蠕虫学(medical helminthology)和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三部分内容组成。学习本学科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消灭病原寄生虫所致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 第一章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性 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其作为病原引起寄生虫病及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两方面。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家禽业生产的危害均十分严重。在占世界总人口 77%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依然广泛流行、威胁着儿童和成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要求防治的6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即疟疾(malaria)、血吸虫病(shistosomaiasis)、丝虫病(filariasis)、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和锥虫病(trypanosomiasis)。按蚊传播的疟疾是热带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据估计约有21亿人生活在疟疾流行地区,每年有1亿临床病例,约有100万——200万的死亡人数。目前尚有3亿多人生活在未有任何特殊抗疟措施的非保护区,非洲大部分地区为非保护区。为此,仅在非洲每年至少有100万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伴有营养不良和其它健康问题的疟疾。 血吸虫病流行于76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有2亿血吸虫病人,5亿——6亿人受感染的威胁。蚊虫传播的淋巴丝虫病,有亿人受感染,其中班氏丝虫病是全球性的,居住在受威胁地区的居民约有9亿余,在东南亚、非洲、美洲和太平洋岛国的大部分热带国家尤为严重。蚋传播的盘尾丝虫引起皮肤丝虫病和河盲症,估计全世界有1760万病人,广泛分布在非洲、拉丁美洲,在严重地区失明的患者达15%。白蛉传播的利什曼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呈世界性分布,每年新感染的患者大约有40万人,该病在东非正在扩散。锥虫病,其中非洲锥虫病(睡眠病)受感染威胁的人数约4500万;美洲锥虫病(恰加斯病)在南美受染人数至少达1000万人。 此外,肠道原虫和蠕虫感染(intestinal protozoal and helminthic infections)也在威胁人类健康,其重要种类,有全球性的阿米巴病、蓝氏贾第鞭毛虫病、蛔虫病、鞭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等,还有一些地方性肠道蠕虫病,如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等。Peters(1989)估计全世界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感染人数分别为亿、亿、亿和亿。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特别是农业区,以污水灌溉,施用新鲜粪便,有利于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在营养不良的居民中,肠道寄生虫病更加严重影响其健康。在不发达地区,尤其农村的贫苦人群中,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也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已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指标。有人称寄生虫病是“乡村病”、“贫穷病”,它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落后互为因果。因此寄生虫病是阻碍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经济发达国家,寄生虫病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如阴道毛滴虫的感染人数估计美国有250万、英国100万;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在前苏联特别严重,美国也几乎接近流行。许多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给经济发达地区的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也危害人群的健康。此外,一些本来不被重视的寄生虫病,如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隐孢子病(cryptosporidiasis)、肺孢子虫病(pneumocystiasis)等与艾滋病有关的原虫病,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包括日本、荷兰、英国、法国与美国等开始出现流行现象。 当前寄生虫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还表现在已经出现恶性疟抗药株,媒介昆虫抗药性的复杂问题。因此,随着寄生虫病的化学防治及媒介昆虫化学的防制将会出现更多的新问题;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不可避免地将许多本来和人类没有关系或极少接触的寄生虫从自然界带到居民区而进入人群,造成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人类交往越来越频繁,本来在别国危害性很大的寄生虫病或媒介节肢动物可输入本国,并在一定条件下传播流行;现代工农业建设造成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和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也可能引起某些寄生虫病的流行;近代一些医疗措施、如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可造成人体医源性免疫受损,使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异常增殖和致病力增强,这些寄生虫正以新的形式威胁着人类。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人民的生活与生产习惯复杂多样,加以建国前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我国成为寄生虫病严重流行国家之一,特别在广大农村,寄生虫病一直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有的流行猖獗,如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曾经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曾被称为“五大寄生虫病”。在寄生虫感染者中,混合感染普遍,尤其在农村同时感染种寄生虫者很常见,最多者一人感染9种寄生虫,有的5岁以下儿童感染寄生虫多达6种。此外,流行相当广泛的原虫病有:贾第虫病、阴道滴虫病、阿米巴病;蠕虫病有:旋毛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包虫病、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等。近年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如隐孢子虫病、弓形虫病、粪类圆线虫病的病例亦时有报告,且逐渐增加。 目前,由于市场开放、家畜和肉类、鱼类等商品供应渠道增加,城乡食品卫生监督制度不健全,加以生食、半生食的人数增加,使一些经食物感染的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程度在部分地区有不断扩大趋势,如旋毛虫病、带绦虫病、化支睾吸虫病的流行地区各有20余个省、市、区。由于对外交往和旅游业的发展,国外一些寄生虫和媒介节肢动物的输入,给我国人民健康带来新的威胁。总之,我国寄生虫种类之多,分布范围之广,感染人数之众,居世界各国之前列。面临严峻的事实,表明寄生虫病不仅是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犬寄生虫病的研究进展论文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各高校也开始开设兽医专业,兽医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实施家畜家禽疾病的诊疗、防治、检疫及畜产品卫生检验等。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畜牧兽医 毕业 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鸡大肠杆菌病病因分析和预防治疗

在近十几年的肉鸡生产中,养殖户为了控制大肠杆菌及某些细菌感染,在使用饲料添加剂及治疗中盲目应用一些抗菌药物,从而导致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并日趋严重。事实上,因为大肠杆菌可通过菌毛将其抗药性质粒传递给其他大肠杆菌,所以,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形成较快,环境中大肠杆菌耐药性菌株越来越多。

近几年来,地区实验室曾多次无菌采取疑似大肠杆菌病的本地病鸡、死鸡的心血、肝、脾、肾等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试验鸡只发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大肠杆菌对硫酸安普霉素、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新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耐药。曾经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出现了不敏感和不同程度的耐药,提示在以后的肉鸡生产中应慎用抗生素,在使用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时,要充分利用药敏试验,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需注意交替用药,按疗程投药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病因分析

免疫抑制

主要是由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感染继发造成。往往会先破坏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屏障系统的完整性,致使被感染鸡只不同程度地出现免疫抑制等,从而为大肠杆菌的入侵打开了门户。

免疫应激

某些应激反应可引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如接种疫苗时鸡群产生的应激反应以及免疫程序设计不当都会引起鸡群抵抗力下降或呼吸道症状,从而造成大肠杆菌感染和继发感染。

有害环境

有害的环境因素也是引起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原因之一。 饲养 管理差,环境污染严重,应激因素长期存在,都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气候突变、寒冷、闷热、通风换气不良、氨味过浓等应激因素,使鸡群抗病力减弱,大肠杆菌乘机侵入,引起机体发病。卫生条件差,粪便、污水、病死鸡等不能无害化处理,从而造成了鸡场环境污染严重,细菌、病毒大量存在。对消毒工作不重视或不严格,饲养密度过大,潮湿的环境又为大肠杆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饮饲及营养状况

日常生产中,饲养方式、饮水等会直接影响到鸡群营养状况的好坏,日粮营养水平的高低以及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平衡状况等都是引发大肠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如饲料营养缺乏(维生素等含量不足)、饲料霉变等,会导致鸡抵抗力下降,对大肠杆菌易感性增加,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2、预防与治疗

对本病的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治疗要坚持尽早发现、尽快投药治疗的原则。

预防 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对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保持饲料、饮水清洁,及时清除粪便等。饲养密度过大的鸡群,要适度调整,保持良好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骤冷骤热,以减少各种应激等诱发因素。

加强消毒。定期对场地、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注重带鸡消毒。污染严重或常发病鸡场,要根据情况适当缩短消毒间隔时间,一般5~7d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疫苗接种预防。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该病的发生,但因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对有条件的已发生污染的鸡场建议用本场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效果可靠。

加强种蛋管理,建立健康的种鸡群。大肠杆菌可因种蛋带菌而垂直传播,因此,必须做好种鸡群大肠杆菌病的净化工作。

对病鸡不能留作种用,一律淘汰。另外,种蛋本身不带菌,但由于捡拾不及时或者产蛋箱卫生状况不良,使种蛋与粪便接触而受到污染。因此,孵化场还须作好对种蛋的消毒,以减少种蛋污染。在种蛋入孵前必须做好药物消毒工作。如果有条件,种蛋产出后2h内应用药物熏蒸消毒或用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鸡喷雾消毒,确保种蛋有最高的孵化率和健雏率。

实行全进全出制。全进全出的饲养 方法 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避免不同日龄、不同批次鸡群间的交叉感染。同时,鸡群尽可能采用封闭式管理,这样可减少或杜绝鸡群与大肠杆菌的污染物接触,防止本病发生。

加强饲料饮水的兽医卫生监测。饲料的采购、贮存和加工等环节要加强卫生管理,防止发霉、变质,减少大肠杆菌的污染。对水井、水塔和水箱等储水设施以及输水管道要经常清理、定时消毒。

药物预防。在饮水或饲料中按预防剂量投喂抗生素可对该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有效控制其他疾病。在基层服务中发现,很多其他疾病导致大肠杆菌病的继发或混合感染,如鸡沙门氏菌病、霉形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喉气管炎、新城疫等。对于这些疾病,目前都有较好的疫苗或药物进行预防。因此应制定适合本场的防疫程序并认真实施,尽可能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这样也就间接的起到预防和减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治疗

(1)首先,病鸡隔离,及时治疗。对急性经过的不及救治的病死鸡做好焚烧掩埋及消毒工作。(2)加强饲养管理,消除诱因,加强卫生消毒。(3)合理使用抗菌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克服盲目用药,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和交替使用抗菌素。(4)使用中药。一般情况下,单纯因大肠杆菌感染而发病者较少,大部分都是继发或混合感染,辩症施治,合理搭配中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方剂:黄连50g、黄芩60g、紫花地丁40g、赤芍30g、栀子30g、地榆60g、大黄40g、木香30g、白头翁50g、知母30g、秦皮50g、甘草30g,烘干粉碎后,按500g拌饲料100kg自由采食,连喂3d,可较好的控制病情。(5)综合措施。根据用药史及病情,全面分析药理并通过药敏实验筛选,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综合治疗,并在饲料中2倍量投服维生素C保健粉,同时饮用电解多维,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防制该病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各个环节的卫生消毒,减少各种诱发因素,严格执行卫生防疫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有效控制容易并发和继发该病的病原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由于各地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特别是优势血清型存在差异,有效而通用的菌苗尚未出现,因此筛选地区性免疫原性优良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菌苗,乃是防制鸡大肠杆菌病及有效进行免疫预防的基础。建议有条件的鸡场,最好采用自家灭活苗,这样效果可靠,更适用于血清型复杂的地区。

参考文献:

[1]郭万柱,吴彤,陈瑶先.动物微生物学[M].四川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丁红雷,王豪举,杨红军.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5,(8):111-113.

[3]刘玉涛,周伦江.闽北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血甭型鉴定[J].福建农业学报,2000;15(3):15-17.

浅谈鸭曲霉菌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剖解和治疗

鸭曲霉菌病,又称鸭曲霉菌性肺炎,主要是由烟曲霉等真菌引起的鸭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呼吸器官组织中发生炎症,尤其是在肺和气囊出现灰黄色的结节,胸腹部气囊也可能有霉菌斑。此病主要发生于雏鸭,多呈急性经过,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成年鸭多为散发。2013年5月罗山县某鸭场饲养的肉鸭发生了一起以肺和气囊出现灰黄的结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及实验室检查,初步确定为鸭曲霉菌病,并结合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基本控制了病情。

1、发病情况

该鸭场饲养的5 000只樱桃谷肉鸭,在16~18日龄起开始发病,最初每天发病10~20只,后每日发病达30~50只,每日有15~20只鸭死亡,全程共发病约1 800只,死亡516只,发病率36%,病死率。在发病初期,养殖户认为是大肠杆菌病,并使用抗生素治疗,但不见效果。

2、临床症状

患鸭病初精神不振,眼半闭,羽毛松乱无光,食欲减退或废绝。随病情发展,病鸭气喘、呼吸困难、加快,胸膜部明显煽动,渴欲增加,嗜睡,常呆立或伏卧在地,气喘,口腔和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白色或绿色,急剧消瘦,出现死亡。

3、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在肺和气囊,肺充血、切面流出红色泡沫液,肺实质中有大量大头针帽或小米粒大小的灰黄色结节,有的在胸部气囊也可见,病程稍长的鸭肺部结节融合成更大的黄白干酪样结节,结节切面呈明显的层状结构,气囊增厚、混浊,肝脏轻度肿大,肠粘膜充血,有的可见腹膜炎。

4、实验室诊断

取肺病灶的霉菌结节或霉菌斑少许,涂于载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钾溶液1~2滴,混匀透明后,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有分枝和横隔的曲霉菌菌丝及孢子。

5、治疗

立即更换新鲜的饲料,更换垫料,并把垫料下的土铲去一层,同时,配合中草药治疗。

方组:升桔梗260 g、蒲公英500 g、苏叶500 g、枇杷叶15 g、知母20 g、金银花30 g。上药共煎汤得1 000 ml(1 000羽雏鸭1 d用量),拌料内服,3次/d,另外在饮水中加高锰酸钾。同时,对病重雏鸭进行特殊护理,用滴管滴服上述药液,2次/d, ml/次。鸭群按以上方法治疗5 d后症状逐渐消失,7 d后停止用药,但是仍有个别病重鸭死亡。

6、体会

曲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一般最常见而且致病性最强的为烟曲霉菌,其孢子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泛,常污染垫草及饲料,除此之外,其他曲霉菌也可引起感染,如黄曲霉、黑曲霉及构巢曲霉等。曲霉菌对外界具有显著的抵抗力,干热120℃经1 h、煮沸5 min,方可杀死。消毒剂,如,福尔马林、水杨酸、碘酊等需经1~3 h,方可灭活。霉菌孢子可随空气传播,健康鸭通过吸入含有霉菌孢子的空气或采食染菌饲料,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在种蛋孵化过程中,霉菌还可穿透蛋壳而使初生鸭感染。因此,防控曲霉菌病的综合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此病目前还没特效治疗办法,重在预防,特别要注意鸭舍的通风和防潮湿。(2)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鸭粪,更换垫料,不垫发霉的垫料。(3)加强饲料贮存和保管工作,不喂已霉变的饲料。(4)鸭舍、饲槽、饮水器等器具要定期消毒。(5)喂料时要少喂勤添,避免料槽中饲料积压。(6)如果鸭群已被污染发病,病鸭要及时隔离,清除垫料和更换饲料,鸭舍要彻底消毒。

试谈犬皮肤病的诊断

1发病情况

犬的皮肤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防治难度较大,其中一些还可传染给人。凡能惹起犬皮肤瘙痒、脱毛、结痂和皮肤异常变化的疾病统称为皮肤病。如何进步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复发率,是宽广宠物医护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犬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但以夏、秋季多发,冰冷的冬季少发。经过对109例皮肤病犬的 总结 ,发现犬皮肤病主要为螨病(62例,占)和真菌性皮肤病(32例,占),且大多数还是螨虫和真菌的混合感染性皮肤病。

螨病中常见的螨虫有蠕形螨、疥螨和耳痒螨,真菌性皮肤病主要为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感染;此外,犬皮肤病中尚有过敏性皮肤病(5例,占)、营养缺乏性皮肤病(4例,占)等。犬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防治难度较大,一些还是人兽共患。2012年以来,笔者曾先后接诊犬皮肤病75例。犬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但以夏季、秋季多发,冰冷的冬季少发。47例皮肤病中,螨病28例,占,真菌性皮肤病19例,占。大多数是二者混合感染。螨病中,常见蠕形螨、疥螨和耳痒螨,真菌性皮肤病主要为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感染。

2病症

病原为耳痒螨,主要寄生于犬耳道内,有时也爬到身体其他部位惹起局部损伤,有高度传染性。临床表现为耳道发炎、充血、耳道内有多量红褐色或灰白色分泌物,并有腥臭味,耳壳内侧潮红糜烂,犬不时抓耳挠腮,或用头磨蹭空中或笼壁,体表散布拇指盖大血痂并构成脱毛区。犬皮肤病普通临床表现为剧痒、脱毛、结痂、皮肤肥厚以及患部呈现红斑、丘疹等,病症相似。要做好鉴别诊断。

蠕形螨病

由犬蠕形螨寄生于犬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内惹起。正常情况下,犬体表也有少量蠕形螨存在。当机体应激或抵御力降落时,大量繁衍,引发疾病。患犬病初表现颜面两侧皮肤潮红、充血。

继之脱毛并构成许多皱褶,然后扩散到额部、背部、胸腹下以致全身。病部有1~5个小的和周围界限明白的红斑状病变,痒感不剧烈。严重时,身体大面积脱毛,浮肿,呈现红斑、皮脂溢出和脓性皮炎,瘙痒。

疥螨病

本病病原体为犬疥螨,传染性较强。主要经过接触感染,过度拥堵、暗淡、潮湿等较差的卫生条件会加剧疾病的发作和展开,人接触病犬也可感染。检查发现,虫体主要寄生于耳尖外侧、尾根、脚爪、口周围及眼圈等皮薄毛稀的部位,病变也多发作于此,严重者可扩散至全身。表现剧痒,不时抓挠啃咬,患部脱毛、结痂,耳壳边缘、尾根、脚爪处皮肤增厚,密布糠麸样厚痂。

根据病史和奇痒、脱毛、结痂等临床病症可树立初步诊断。确诊用皮肤病诊断液,方法同蠕形螨病。犬疥螨呈宽卵圆形,雌虫平均大小约为380μ×270μ,半透明,白色,体表覆以相互对等的细毛;雄虫平均大小约为220μ×170μ,其外形同雌虫相似。

耳痒螨病

根据病史和临床病症可树立初步诊断。确诊也可用皮肤病诊断液,方法如下:用掏耳勺刮取耳道分泌物,置于载玻片上,滴加诊断液2~3滴,混匀后加盖玻片,压薄后镜检。若被感染,则虫体和虫卵明晰可见。痒螨呈椭圆形,足体凸出。雄虫第4对足不兴隆,不能伸出体边缘,比第3对足短3倍:雌虫第3、4对足无吸盘。

皮肤癣菌病

又称癣,是由皮肤癣菌侵袭毛发、爪和皮肤等角质组织惹起的真菌性皮肤病,病原体主要有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等。潮湿、暖和的气候,拥堵、不洁的环境以及缺乏阳光映照等是惹起本病的主要诱因。患犬大面积严重脱毛、瘙痒,体表散布红色丘疹,脱毛区掩盖油性厚痂,刮去痂皮暴露潮红或溃烂的表皮,严重者构成溃疡。随着病程延长,患部呈现色素冷静,毛根易脱,毛干易断。

过敏性皮肤病

如湿疹、荨麻疹等。湿疹是表皮和乳头层由致敏物质所惹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高的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响,临床上以患病皮肤发作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及鳞屑等皮损,并伴有热、痛、痒病症为特性。荨麻疹是皮肤乳头层和棘状层血管渗出液增加的一种过敏性疾病,临床以患病皮肤突然发作许多圆形或扁平的疹块和疾速消散,并伴有皮肤瘙痒为特性。惹起犬过敏的要素有昆虫的叮咬、暗淡潮湿的环境、烈日暴晒、刺激性药物、营养失调、代谢紊乱以及机体内在的一些过敏因子等。

营养缺乏性皮肤病

本病有一定群发性,多由饲养管理不当、消化吸收障碍招致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而惹起。如犬食物单一,或长期饲喂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或饲喂蜕变食物等可构成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硒、钙等缺乏。患病犬被毛干枯,毛易断易脱,皮肤表面有豆粒大或拇指盖大小的出血斑,皮屑增加,痒感不明显。

其他

包括由葡萄球菌等惹起的细菌感染,由犬瘟热病毒感染呈现的硬脚垫病,角质层下脓疱性皮肤病,维生素A过多症,毛细血管扩张症,溢脂性皮炎,中毒性皮炎,自体免疫性皮肤病等。

3治疗

根据皮肤病盛行特性,采取“彻底检查,洗浴去痂、重复用药、辨证施治、消弭病因、消毒环境”等综合性防治准绳,中止平面式用药(体内、体表、环境),根据病情不同,采用“轻则治其标,重则治其本”的方法,治疗务须彻底,以防复发。

伊维菌素注射液

该药为广谱驱外寄生虫药,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疥螨、蠕形螨、耳痒螨惹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对虱子、跳蚤和蜱也有防治作用。犬按~ ml/kg体重量·次,皮下注射,1次/周。

癣螨净擦剂

该药为纯中药配方,无毒反作用,具有杀螨、抗菌、止痒以及除虱、灭蚤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疥螨病、耳痒螨病、蠕形螨病、真菌性皮肤病、过敏性皮炎、湿疹等惹起的皮肤病。该药外用,于患部涂擦,1~2次/d。耳痒螨病、中耳炎时,应向耳道内滴入药液3~5滴,再清算干净,1次/3d。

癣螨净浴液

该药也系纯中药配方,无毒反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晚期全身性、顽固性皮肤病,如疥螨病、蠕形螨与真菌混合感染性皮肤病、真菌性皮炎、脓皮病、过敏性皮炎、湿疹、脱毛症及自咬症等。该药外用,用前先用温水稀释100~200倍,将患犬药浴8~10 min。另外该药还可用于环境、宠物用具的消毒。

癣螨净注射液

药具有杀螨抑菌功用强、作用耐久等特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螨虫、真菌惹起的传染性皮肤病。特别对蠕形螨、真菌混合感染的顽固性皮肤病、脓皮病有特效。剂量:005~ ml/ kg体重量·次,皮下注射,1次/7d。

益康唑霜

该药为广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真菌有杀菌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犬的皮肤、毛发、爪的真菌病。该药外用,于患病涂擦,2次/d。

灰黄霉素

其能有效抑止小孢子菌、毛癣菌等真菌,临床用来治疗由真菌惹起的皮肤病。剂量:20 mg/ kg体重量·次口服,连用30 d。

受体阻断药

本类药物主要有盐酸苯海拉明、盐酸异丙嗪、扑尔敏、扑敏灵等,能选择性地对立H1受体所致的血管扩张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各种皮肤、粘膜的过敏反响,如湿疹、荨麻疹等。另外,维生素C、糖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钙制剂、麻黄碱等也有抗过敏作用,是防治皮肤病常用的辅助药物。苯海拉明,剂量:~1 mg/kg体重,肌肉注射。内服:30~60 mg/次。

狗狗健康的六个警报小狗不会说话,不会写字,没办法像我们一样,倾诉病痛和烦恼。目前我国的宠物市场还很落后,环境脏乱、嘈杂,很多狗贩子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有的为了使小狗保持所谓的活泼,不给它吃东西;有的为了把普通小狗伪造成名贵品种,染色、剃毛……用来繁殖的种狗往往没有免疫,健康状况极差。绝大多数幼犬进入家庭之前,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遭到传染病的威胁和人为的虐待。它的生命安全都靠新家长仔细观察和体贴照顾。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是小动物的天性,能吃、贪玩不等于它没有病。加上很多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当您发现小狗出现很明显的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非常严重了。因此,一旦发现小狗不对劲,就应该立即就医,并在它健康时注射疫苗,保证它一生的安全。为了给治疗争取时间和机会,请您留意以下六个症状:A 警报一:是精神不振,身体软弱无力,动作迟钝,尾部微微震动甚至不动、下垂;愁容满面,没有朝气。A 警报二:是鼻部干燥,流鼻水。这是发烧的症状。不过,狗狗睡觉时鼻子是会发干的,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A 警报三:是排便不正常,有下痢、便秘现象,粪便有时稀得像水,有时又坚硬如石块。健康的小狗,每日排便两次左右,大便颜色因食物而异,通常为黑色或黄褐色,而且应该软硬适中。A 警报四:是食欲不振或食欲迅速降低。如果小狗吃了脏东西或不能消化的异物,胃部功能会反常,出现不肯吃饭或呕吐现象。A 警报五:是眼睛怕光、有眼屎,甚至结膜充血。A 警报六:是体温升高。健康的小狗体温约为38.5℃,幼犬体温稍高。一般说来,犬只早晨的体温低,中午至傍晚的体温高,约差0.5℃。把我们用的体温表夹在小狗的大腿根5分钟,体温高于39℃就是反常。另外若有咳嗽、小便困难、耳部瘙痒、乱吃异物,把屁股在地面磨擦等反常现象,也是疾病的反映,万万不可忽视、拖延。健康的狗狗才是快乐的宠物健康的狗狗才是快乐的宠物,而快乐的狗狗才是忠诚而可爱的伴侣。本文所提供的使用指南涉及保持狗狗健康而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文章强调的是预防,而不是解释具体治疗措施。驱除寄生虫寄生虫会影响狗狗的健康。虽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定期给宠物驱除寄生虫会使它们生活得更好。蛔虫的特征蛔虫体长约5-15厘米,呈浅白色或米色,形状似弹簧。蛔虫可能引起幼小动物呕吐和腹泻,但对成年宠物很少产生显著症状。绦虫的特征狗体内的绦虫通常由跳蚤传染。最常见的绦虫长约7毫米,呈白色或乳白色,可在宠物的肛门或粪便中发现。防治特征成年动物可每隔3-6个月服用一次去蛔虫药,而幼小动物在断奶前后都应更经常地服用。如在宠物身上发现绦虫,在治疗前首先应清除跳蚤。驱除蛔虫和绦虫的药剂在兽医站、药店或宠物商店都可买到。应严格按照剂量说明服用,尤其应注意片剂的含量。有疑问时最好请教兽医或药剂师。犬的致命疾病下列疾病很难治疗,而且费用昂贵,可导致死亡。接种疫苗事宜需请教兽医。瘟热病、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细小病毒(可引起急性疾病及腹泻)、哮喘和副流感病毒等。跳蚤—瘙痒的源泉跳蚤不仅使宠物皮肤瘙痒,而且还传染疾病。跳蚤的盯咬也会使人爪挠不停。孳生跳蚤的部位在你梳理宠物皮毛时注意背部是否有跳蚤或跳蚤屎。跳蚤为桃红色,它们不停地蠕动或跳跃。深黑色小颗粒不是跳蚤蛋,而是跳蚤粪。防止跳蚤引起的瘙痒可使用性能良好的喷剂、粉剂、灭蚤颈圈或新近推出的液体杀虫剂。这些药剂在各个兽医站、药店和宠物商店都出售,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经常清洗宠物的铺盖。在宠物的睡铺、座椅及其周围地毯和护板上洒药剂,也不要忘记在吸尘器的尘土收集袋内洒药剂。这些措施可使宠物和家人免受跳蚤之苦。阉割你如不想让宠物生儿育女,应给以阉割。一次简单的手术就可免除宠物的性骚动。如果不对狗狗进行这种手术,就是不存在生育的危险也会出现一系列麻烦。发情的母犬会产生分泌液,如不予配对就会心情忧郁。阉割的费用不多。手术安全,不同年龄的宠物都可做。手术后的宠物不会发现任何变化。阉割不会改变狗狗的心情。关于犬疫苗,很多狗主人还有一些误区。比如,有人认为我家小狗很少出门,或根本不出门,不会被传染。其实,很多病毒是小狗出生时从母体带来的,一旦抵抗力降低就会爆发,所以即使不出门的小狗也可能生病。还有人认为,从前养狗,哪儿有什么疫苗、狗粮,不也照样养得好好的?其实,随着狗数量的剧烈上升,传染病也在迅速发展。不是如今的狗娇贵了,而是狗们所处的大环境变得复杂和危险了。刚从狗贩子手里买来的小狗,抵抗力弱、环境恶劣、护理不当,身体基础很差。到家后,应先到可靠的动物医院注射血清,增强抵抗力。血清的有效时间只有7天,这7天里不要让它出门、不要洗澡、狗和主人都不要接触其他的狗。利用这段时间,观察它的食欲、大小便和体温、精神状态、鼻头是否湿润等,把体温表夹在大腿内侧无毛处5分钟,39度以上即是发烧。出现发烧、流鼻涕、咳嗽、拉稀等症状的小狗应立即就医,决不能拖延耽搁。如果您的小狗没有任何异常,活泼健康,那么恭喜您,在它满50天的时候,您可以带它去医院注射第一针进口犬六联疫苗。这种疫苗可预防六种犬的急性传染病,包括:犬瘟热病、犬细小病毒病、犬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肝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副流感病。第一年要注射三次,每次间隔21天,以后每年注射1次,进口的犬六联苗质量好,保护率高。在您的小狗满三个月时,应该为它注射狂犬病疫苗,每年1次。接种狂犬病疫苗是养犬者的义务,也是养犬法规的规定条例内容,必须执行接种。犬病毒不是一般的消毒用品能杀死的,犬细小病毒尤其顽固。如果您的家里曾有患传染病的小狗,无论家里怎么消毒,半年内都不该再养没有经过免疫的幼犬。请不要急于用另一只没有打过全部疫苗的小狗来弥补自己感情上的损失,这种自私的感情会害了它。在您下一年带它注射疫苗时,应比上一年提前约一个月左右,避免在上一针疫苗即将失效时,发生意外。注射疫苗时,为了避免遭到不良医院的坑害,请您监督以下几点:1.注射前应给小狗量体温,在非常健康的状态下才能注射疫苗;2.检查疫苗是否过期、是否进口、护士是否将全部药液注射了;3.医院应提供免疫记录本,并提示您下次注射的时间。4.北京地区每一针的价格约60元。总之,按时注射质量可靠的疫苗,是小狗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也是每一个狗主人起码的责任。

建议:张国老回答这个问题,据说他对驴很有研究:)

正文一、前言: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防控工作上我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这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我国的兽医工作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随着全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这也从一个方面要求我国的兽医工作者,更加要做好生猪疾病的防空工作, 降低生猪饲养风险!可见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体制的改革也是任重而道远!二、我国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 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 给防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降低了作效率 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清, 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由于多年建设滞后, 我国基层兽医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 待遇较差, 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无法引入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 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 仪器设备还不如管辖区域内的规模化饲养企业的实验室。第三,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 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 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简单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 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 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3、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1)、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8%,36-45岁的占31%,46-60岁的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化。(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我国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4、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 缺少一个兽医工作的基本法,在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也没有立法; 已有的法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 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有的地方又出现脱节, 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等。三、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蔓延,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1、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 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4、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研究制定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促进兽医管理的有效,健康发展!四、结束语以上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兽医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改革建议做的简要阐述,许多观点也可能尚有不当和值得商榷之处。总之,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希望相关工作者共同努力,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让我国的兽医从软硬件上都更上一层楼……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