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课题: (1)2008-2009, 《牙移动性根吸收MMP-9/TIMP-1的研究》, 滨州医学院科技计划(BY2007KJ47)第一位 (2)2008-2009,《金属基底不同烤瓷修复体离子析出量的分析研究》 滨州医学院科技计划(BY2007KJ51)第二位 发表论文:[1]排龈药物对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比较,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7(2),202-205.[2]布洛芬和独一味对大鼠正畸牙牙根吸收的比较研究,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6(3),157-159.[3]排龈时间与药物对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比较研究,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主编、参编著作、教材:[1]《口腔行为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02-19,第一版。编委[2]《口腔科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08-06-20,第一版。编委[3]《2008数字影像学》,吉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08-13,第一版。副主编[4] 《简明口腔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年9月,第一版。编委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限5项)[1]上前牙埋伏阻生开窗后几种方法的研究 滨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三位[2]排龈药物对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比较》滨州医学院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第一位 [3]滨州医学院附院“十佳杰出青年[4]滨州医学院教学多媒体课件评比大赛获“三等奖[5]滨州医学院教学技能大赛教案评比活动中获“优秀奖”
(近年):1. H. He, P Ngan, , of onplants as stable anchorage for facemask treatment:A case report. The Angle ;75(3): 402-4092. H. He, , M. and cephalometric evaluation of Class II malocclusion treatment by distal molar movement using the pendulum appliance.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2003;82 (special issue C):.贺红,樊明文,边专等.兔牙本质磷酸蛋白稳定性分析. 口腔医学研究.2003 ;19(1):.贺红,韩光丽,张漫等.Pendulum矫治器远中移动磨牙治疗II类错合的临床及头影测量评价. 口腔医学纵横.2001;17(4):.兰青,贺红,程祥蕙.流动复合树脂封闭法预防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2004;25(3):325-327,.赵殿才,贺红,陈国新等.错合少年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性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2004;20(2):. 赵殿才,贺红.改良型Activator矫治器治疗OSAS疗效评价.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8):. Hong H, Guang Li Han, Man Zhang et al., Effects of modified pendulum appliance on Class II malocclusion and dentomaxillofacial development.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6):5679-56819. 兰青、贺红。 流动复合树脂封闭法预防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扫描电镜观察. 口腔医学研究. 200310. 贺红。成人正畸的牙周状况.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2;29(1):36-3811. 刘志坚、贺红。Onplant 骨膜下种植体支抗系统. 口腔医学研究.2004;20(1):95-9712. 刘加荣、边专、贺红。固定矫治器与菌斑形成.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2;29(3):186-188著作:1. 口腔正畸功能矫治技术( 万字).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2. 口腔生物学( 万字). 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3. 口腔正畸临床操作与技术( 万字).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编委.
武汉协和医院口腔科专家,湖北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等多本杂志常务编委。从事口腔医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处理口腔疑难杂症及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癌前病变等的治疗和手术。对牙体病、牙髓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先后天畸形和缺损的诊断和治疗有很深造诣。教授,博士生导师,前任口腔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丁寅,男,第四军医大学口腔正畸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宁波人,198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本科,1992年获第四军医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10月-1995年3月在日本大阪大学齿学部齿科矫正学专业进修。历任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助教、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现任该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口腔正畸科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及西安市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委。
医院现有工作人员500余人 ,汇聚了省内70%的口腔医学博士,其中高级职称者95人,有硕、博士生导师50余人。30余名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等学会和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各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常委等职务。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才,江苏省优秀医学重点人才、领军人才、重点人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共近40人。医院是江苏省唯一拥有口腔医学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唯一的口腔医学类江苏省优势学科,在教育部全国口腔医学类学科评估中排名第六。 科室:牙体牙髓病科职称:牙体牙髓病科 主任医师 硕导职务:牙体牙髓黏膜病科主任 口腔内科学教研室主任专家简介:担任《口腔医学》杂志编委。从事牙体牙髓病学专业27年,擅长牙体牙髓病的诊治,对根尖周炎、根管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参编专著3部,发表论文20余篇。 职称:牙体牙髓科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生导师职务:口腔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专家简介: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医学会口腔医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口腔医学》编委、《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特邀审稿专家。从事牙体牙髓病学专业24年,对于复杂根管、超声和显微根管技术以及牙科畏惧症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过国际临床流行病学工作网、军队和江苏省级课题多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和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各3项。主编、副主编和参编专著20部。发表文章100余篇。 科室:牙体牙髓病科职称: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导专家简介:从事牙体牙髓疾病专业10余年,擅长疑难牙体牙髓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对根管治疗术、牙体大面积修复术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参编专著2部,获南京市科技进步奖2项,现已发表论文20余篇。 科室:牙体牙髓病科职称:博士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专家简介:从事牙体牙髓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十五年,对大面积牙体缺损、牙齿美容、复杂根管治疗、微创牙体手术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主编科普著作1部,参编专著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兼任多个国际著名专业期刊的审稿专家。主持或作为主要承担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校级以上科研课题3项,获南京市科技进步奖2次,并荣获“江苏省高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科室:牙体牙髓病科职称: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导专家简介:从事牙体牙髓疾病专业17余年,擅长疑难牙体牙髓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对根管治疗术和牙体大面积修复术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参编专著1部,现已发表论文20余篇。
张纾难 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主任/中日医院中医呼吸科主任兼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世界中联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医药专委会主委;《现代临床医学杂志》、《中国全科医学》、《中国中医急症》、《环球中医药》、《世界中医药》等杂志编委。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6部。科研方面,多次主持、参与国家级、部局级科研课题项目。先后应邀赴日本、韩国、港澳台等地交流与讲学。多次获得行业专项课题基金的资助。曾荣获2003年卫生部直属机关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5年获“全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6年被评为“全国中医药百名优秀科普专家”。多次受邀参加央视《健康之路》《健康进行式》访谈,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养生堂》等访谈栏目擅长: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疾病(纤维化),肺心病,哮喘,尘肺,矽肺,支气管扩张,慢性咳嗽,鼻炎,咽炎,等及多种呼吸疾病与过敏性疾病。
刘潜(1910——1988)。山东昌邑人。渐任农业部计划司司长,黑龙江省农业厅厅长,黑龙江省副省长,黑龙江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毕业于哈尔滨职工医学院,后进修于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从事皮肤病临床医疗、教研工作40余年,具有丰富的皮肤病临床经验,治疗能力。他还兼任《中国中西药结合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临床医学杂志》常务编委。
杨述华杨述华,男,1954年7月生,武汉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91-1994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留学。主要从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颈椎病等方面研究。对关节疾病的治疗有较深的造诣。率先在湖北开展人工颈和腰椎间盘置换术,人工踝关置换术,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同时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及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等病。中文名:杨述华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54年7月职业:医生代表作品:《实用脊柱外科学》等专业特长人工关节置换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节疾病、颈椎病和脊柱疾病。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骨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分会肉瘤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创伤骨科学会理事;亚太人工关节学会中国分会理事;华裔骨科学会关节外科分会理事;湖北省医学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委员;中国科协生命科学与医药卫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南六省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六省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疼痛学会常务委员;湖北省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康复医学会理事。杂志编委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骨与关节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和临床骨科杂志副主编;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首席执行编委;中华医学进展杂志编委;国际骨科学杂志、实用骨科杂志、中国微创骨科杂志、中国微创骨科杂志和现代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常务编委;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华中科技大学(医学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护理学杂志、美中国际创伤杂志、临床医学杂志、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和创伤外科杂志编委等29种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特邀审稿专家。获奖情况2010年,杨述华在全国率先开展40直径大头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2011年,杨述华先后开展全国第一例及第二例新型三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杨述华还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人工颈椎和腰椎间盘置换术、人工踝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等11项新技术。作为第一申请人,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及LCS人工膝关节临床研究等8项其它科研课题。获“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股骨头坏死实验研究”等省、部级2或3等奖共8项。个人作品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280余篇。其中《EarlyandIntermediateFollow-upResultsafterTreatmentofDegenerativeDiscDiseasewiththeBryanCervicalDiscProsthesis:Single-andMultiple-level》and《BiomaterialLoadedAllograftThreadedCagefortheTreatmentofFemoralHeadOsteonecrosisinaGoatModel》.等5篇在国际箸名的《Spine》和《BiotechnologyandBioengineering》发表.(8篇SCI收录)。主编《实用脊柱外科学》《人工关节置换外科学》《微创骨科手术学》《骨坏死学》和《骨科并发症防治》等5部百万余字的骨科专著;参与编著10余部。
你难讲就我觉得像这种他们的简介,晚上都是会有的,一般情况下都是会有说明的
冷卫东,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湖北医药学院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博士。现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委员,湖北省口腔医学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口腔颌面创伤与整形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北省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职业卫生技术评审专家库专家,十堰市医学会委员会理事,《World Journal of Meta-Analysis》、《临床口腔医学杂志》和《湖北医药学院学报》编委。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创刊于1985年2月,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以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同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栾文民,1964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982年-1984年在丹麦奥胡斯市皇家牙科学院进修老年口腔医学。1985-2000任北京医院副院长兼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现任北京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华口腔医学会顾问(原副会长);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副主编;曾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国牙科学研究杂志》(英文版)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等十余家专业杂志编委。先后担任五家国际杂志编委(其中两家为SCI收录杂志),国际牙医师学院中国区杰出院士,曾任日内瓦大学牙科学院客座教授。从事老年口腔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是我国老年口腔医学创始人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42篇,其中国际杂志发表论文16篇,14篇在SCI收录杂志发表,主编“实用口腔内科学”等专著7部,参加编写“实用口腔医学”及“Dental Caries(龋病)”(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专著8部。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报告论文,应邀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瑞士、丹麦六个国家的牙 科学院讲座“中国老年口腔医学”。在国际老年牙科领域有一定影响。
下面是网上找到的一篇文章,说的就是你这个病.说得挺好的.全国第二届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组 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委会于1997年10月12日~1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二届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专题研讨会。全国从事该病研究的1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各类论文64篇,其中大会交流39篇。张震康、邱蔚六、王惠芸、马绪臣教授以及日本学者柴田考典等就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分类、治疗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与会者对自1983年12月首次召开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专题研讨会以来我国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代表们就该病的命名、病因、分类、诊断及治疗达成共识。一致认为颞下颌关节病为口腔医学专业中的常见、多发病之一,我们对该病的认识、检查、诊断及治疗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研究内容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研究队伍明显扩大。与会代表也提出了在该病研究中以及在名称、诊断分类、治疗程序上的一些混乱及各地发展不平衡问题。现将会议讨论的情况分述如下: 一、病因 该病病因是综合多因素的,咬合异常、创伤、关节内的微小创伤、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免疫学因素以及解剖遗传演化因素等均可为该病的病因。研讨会就病因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讨论。 1.解剖学方面:从相关解剖学研究结果提出,髁突形态的多样性可能与咬合关系的多样性密切相关,如一侧第三磨牙因无对颌牙而伸长等锁结性咬合关系者,双侧髁突的形态明显不对称,因此从解剖学方面提出了咬合异常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发病基础。翼外肌的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翼外肌上头附着于关节盘的比例仅占47侧颞下颌关节研究标本的10%,而且与关节盘前移并无确切的相关性,不足以独立使关节盘发生前移位。 2.创伤病因学:有代表报道建立羊一侧下颌角受撞击伤后,造成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间接性损伤导致TMJ骨关节病的动物模型及其研究,指出其机制是损伤程度大于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从而引起软骨组织的进行性破坏,导致TMJ骨关节炎的发生。 3.微小创伤病因学:会议报道的论文中,有2篇采用Logistic方法对易感因素分析后提示,�干扰、后牙缺失、错�(深覆�、反�、锁�)以及偏侧咀嚼,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syndrome, TMJDS)的相对危险度较高,其中咬合因素占重要的地位。对青年组(20~29岁)、老年组(60岁以上)以及少年儿童组(4~18岁)中TMJDS的病因分析发现,青年人发病主要与性别(女性优势)、精神因素、单侧咀嚼和创伤相关,老年人则主要与后牙缺失、单侧咀嚼和创伤有关,而少年儿童发病无女性优势,主要与咬合异常有关。全口义齿磨耗后垂直距离降低,也是导致无牙颌患者TMDS的重要因素。 4.免疫学病因:有报道提出颞下颌关节软骨表面覆盖的凝胶样物质的缩聚、消失,其下方纤维软骨乃至骨质的暴露,致使原来的封闭抗原暴露,引起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软骨及骨组织的破坏。 二、名称、诊断及分类 TMJDS的名称应用至今是学术发展的一个过程,但许多研究表明仅用此命名只能表达其代表颞下颌关节疼痛、弹响和颌运动障碍的一组综合征,已不能包括该病的全部内容。而目前对该病的名称、诊断分类较多,在临床上使用多有重叠和混乱。 根据马绪臣、张震康教授建议,大会经过热烈讨论,同意并建议将该病命名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代替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在诊断时一级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再区分为二级诊断和三级诊断。分类为:第一类为咀嚼肌紊乱疾病,包括:肌筋膜痛、肌炎、肌痉挛、不能分类的局部性肌痛、肌纤维变性挛缩;第二类为结构紊乱疾病,包括:可复性盘前移位、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其他类型的关节盘移位(关节盘内、外及旋转移位);第三类为炎性疾病:急、慢性滑膜炎和(或)关节囊炎;第四类为骨关节病,包括:原发性骨关节病、继发性骨关节病,并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四期;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二级诊断为结构紊乱、三级诊断为不可复性盘移位。希望通过研究的深入,在临床上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三、影像学检查 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影像学检查是发展较为突出的一个方面,本次会议上除常规的X线检查外,CT、核磁共振、关节造影等均有文章报道。 关于应用核磁共振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的定位研究表明关节盘前移位不是关节盘的整体前移,而是后缘的前移,前缘移位不明显,但核磁共振在显示关节盘穿孔方面则不够清楚,数字减影可消除周围组织的干扰,显示关节盘的形态,特别是显示关节盘穿孔,与核磁共振相结合可起到互补的作用。对颞下颌关节造影误诊的原因,代表们认为造影应结合临床表现以减少误诊,提高诊断准确率。应用CT检查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发现,在关节内结构紊乱患者髁突形态可有改变,颞下颌关节CT影像的三维定量较二维影像可全面显示关节结构关系。对健康人和偏侧咀嚼者颞下颌关节核素骨显像比较可见,偏侧咀嚼两侧颞下颌关节受力完全不同及两侧咀嚼肌的功能活动彼此不协调,可对颞下颌关节的骨改建和代谢产生明显的影响。 四、治疗 大会建议采取针对病因的序列治疗,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序列治疗先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如�板、理疗、封闭针灸、正畸治疗、关节冲洗治疗等,在这些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采用关节镜外科治疗或开放外科手术。 1.非手术治疗:TMD首选非手术治疗,其方法很多,但目前仍以�板为主,同时对症治疗,如解痉、镇痛等。有关咬合治疗方面的报道较多,如恢复垂直距离,咬合调改等。但这些治疗在方法选择、疗效评价、具体治疗规则(如调�)等方面尚缺乏统一的规范,也缺少客观的对照研究。因此对于不可逆的治疗(如调�)仍应慎重对待。 2.外科治疗: (1)关节冲洗治疗:已证实单纯关节腔灌洗术对骨关节病疗效较好,会议报道了该法对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松解细小粘连及灌洗出细小游离体可增加关节盘活动度,增大张口度及改善功能;若注入粘弹性补充物(透明质酸钠)效果更好。粘弹性物质可降低关节内摩擦力,促进生理功能恢复;关节造影-介入治疗是将造影术与灌洗和关节腔药物注射相结合的诊断治疗同期完成的新技术,明显缩短诊治周期,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关节镜外科:为一条治疗颞下颌关节疾病行之有效的途径,其适应证包括了所有的关节囊内病变(如骨关节病、脱位或半脱位、顽固性疼痛等)。因其对关节结构损伤较开放性手术小,故对仅用局限性手术即可解除的疾患,该手术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是今后外科治疗重要的发展内容之一。 (3)开放性手术:自体耳廓软骨瓣置换/重建颞下颌关节盘有优异的短期临床效果,经MRI评价,软骨瓣生长良好。另外,对关节减压术及周围肌肉剥离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五、实验研究 颞下颌关节实验研究在本次研讨会中占有较大比重,且水平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建立了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与间接损伤导致骨关节病的动物模型,探讨了TMD中最常见两类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过程及其转归。软骨细胞移植修复髁突损伤的实验研究,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和氟美松对髁突软骨细胞的影响等系列研究发现,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可抑制髁突软骨细胞生长,氟美松可促进软骨生长,醋酸泼尼松龙可促进髁突软骨损伤后的组织修复。体外培养的髁突软骨细胞可通过移植修复髁突的软骨损伤,形成基本正常的关节软骨。 在髁突纵形骨折及�夹板治疗的系列研究中发现,髁突纵形骨折后,颌间结扎可引起动物下颌骨骨密度降低,下颌骨的生长代谢功能下降,髁突纵行骨折与关节强直关系密切,而�夹板具有减轻滑膜退行性变、防止盘突粘连、恢复髁突正常生长发育的作用。拔除一侧下颌磨牙,间接造成关节负荷改变可引起髁突骨上组织的Ⅰ、Ⅱ、Ⅲ型胶原分布及含量发生变化。动物多发性关节炎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双侧颞下颌关节均有炎性改变。 人类颞下颌关节病理性关节液中,硫酸软骨素水平有变化。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关节液中TGF-β1起着重要的作用。
你好,请你试一试用味精!
闫福华,男,1963年12月出生,1985年7月毕业于遵义医学院口腔医学系,1993年6月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98年5月国家公派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牙学院学习 。现任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附属口腔医院院长,福建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全国高校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中青年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亚太牙周病学会会员、福建省口腔医学会会长、《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委、《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副主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科研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主译、主编、参编学术专著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牙周病学领域的研究居国内前列。福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省师德标兵、福建省卫生系统医德标兵、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呵呵你好 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目前没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只有理疗和你自己的小心维护!不要大笑和做大张口的动作医生给你说的打针是想做封闭(555555555我宁愿痛也不打针因为打完封闭针以后就要一直打到老-。-!)你自己看着办!——————同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