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委

发布时间: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委

(1)中华口腔医学会正颌外科学术委员会副组长(2)中华口腔医学会颌面创作学组副组长(3)中华口腔湖北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4)全国颅颌面种植学会委员(5)国际牙科研究学会会员(IADR成员)(6)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委(7)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编委(8)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委(9)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编委(10)颅颌面外科杂志编委(11)口腔疾病防治杂志特邀编委(12)中华医学研究杂志编委(13)中华新医学杂志常务编委(14)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编委(15)中华医药杂志编委(16)中华中西医杂志编委

丁寅,男,第四军医大学口腔正畸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宁波人,198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本科,1992年获第四军医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10月-1995年3月在日本大阪大学齿学部齿科矫正学专业进修。历任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助教、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现任该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口腔正畸科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及西安市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委。

李晓红,女,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党委书记。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中华口腔医学会理事,中华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陕西口腔医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微量元素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医学会骨质疏松学会副主任委员。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和《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委。1990年~1992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口腔医学院进修学习。1993年赴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口腔种植中心进行技术交流。2002年赴美国俄罗冈健康科学大学访问,曾任口腔修复教研室副主任,口腔医学院党委委员、业务副院长职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委名单

(1)中华口腔医学会正颌外科学术委员会副组长(2)中华口腔医学会颌面创作学组副组长(3)中华口腔湖北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4)全国颅颌面种植学会委员(5)国际牙科研究学会会员(IADR成员)(6)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委(7)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编委(8)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委(9)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编委(10)颅颌面外科杂志编委(11)口腔疾病防治杂志特邀编委(12)中华医学研究杂志编委(13)中华新医学杂志常务编委(14)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编委(15)中华医药杂志编委(16)中华中西医杂志编委

丁寅,男,第四军医大学口腔正畸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宁波人,198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本科,1992年获第四军医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10月-1995年3月在日本大阪大学齿学部齿科矫正学专业进修。历任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助教、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现任该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口腔正畸科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及西安市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委。

口腔医学杂志编委

丁寅,男,第四军医大学口腔正畸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宁波人,198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本科,1992年获第四军医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10月-1995年3月在日本大阪大学齿学部齿科矫正学专业进修。历任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助教、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现任该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口腔正畸科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及西安市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委。

医院现有工作人员500余人 ,汇聚了省内70%的口腔医学博士,其中高级职称者95人,有硕、博士生导师50余人。30余名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等学会和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各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常委等职务。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才,江苏省优秀医学重点人才、领军人才、重点人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共近40人。医院是江苏省唯一拥有口腔医学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唯一的口腔医学类江苏省优势学科,在教育部全国口腔医学类学科评估中排名第六。 科室:牙体牙髓病科职称:牙体牙髓病科 主任医师 硕导职务:牙体牙髓黏膜病科主任 口腔内科学教研室主任专家简介:担任《口腔医学》杂志编委。从事牙体牙髓病学专业27年,擅长牙体牙髓病的诊治,对根尖周炎、根管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参编专著3部,发表论文20余篇。 职称:牙体牙髓科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生导师职务:口腔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专家简介: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医学会口腔医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口腔医学》编委、《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特邀审稿专家。从事牙体牙髓病学专业24年,对于复杂根管、超声和显微根管技术以及牙科畏惧症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过国际临床流行病学工作网、军队和江苏省级课题多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和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各3项。主编、副主编和参编专著20部。发表文章100余篇。 科室:牙体牙髓病科职称: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导专家简介:从事牙体牙髓疾病专业10余年,擅长疑难牙体牙髓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对根管治疗术、牙体大面积修复术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参编专著2部,获南京市科技进步奖2项,现已发表论文20余篇。 科室:牙体牙髓病科职称:博士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专家简介:从事牙体牙髓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十五年,对大面积牙体缺损、牙齿美容、复杂根管治疗、微创牙体手术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主编科普著作1部,参编专著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兼任多个国际著名专业期刊的审稿专家。主持或作为主要承担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校级以上科研课题3项,获南京市科技进步奖2次,并荣获“江苏省高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科室:牙体牙髓病科职称: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导专家简介:从事牙体牙髓疾病专业17余年,擅长疑难牙体牙髓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对根管治疗术和牙体大面积修复术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参编专著1部,现已发表论文20余篇。

实用医学杂志编委

李义凯岐黄学者、现为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骨伤推拿教研室主任、附属南方医院中医正骨科主任和附属第三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香港大学兼职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研究生导师。199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97年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博士后出站(为本校第一位博士后),导师为钟世镇院士。应用中西医结合正骨手法、针刀、中药和手术等手段治疗骨伤科常见的颈肩腰腿痛、骨折脱位和运动系统退行性疾病及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和致密性髂骨炎等风湿骨病类疾病。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2部、出版有《软组织痛的基础与临床》、《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和《汉英对照人体骨骼肌学习手册》等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副主任委员、《颈腰痛杂志》副主任委员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中文名:李义凯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辽宁大连出生日期:1962年11月职业:教授、主任医师毕业院校:上海中医药大学主要成就:主持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表作品:《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软组织痛的基础与临床》等人物经历学历及工作简历-新疆空军后勤部大河沿油料转运站战士空军军医学校军医班学员(大学专科)新疆鄯善87176部队卫生队军医新疆空军后勤部卫生处助理新疆空军87176部队卫生队军医新疆空军86903部队卫生所军医空军乌鲁木齐医院外三科住院医师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中医骨伤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石印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骨伤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吴诚德、石印玉)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导师:钟世镇院士)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骨伤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针灸骨伤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科室主任入选“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2004至今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骨伤推拿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科室主任学术团体和期刊任职:1.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2.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副主任委员;3.广东省推拿按摩学会副主任委员;4.中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副主任委员;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审和二审专家;6.《颈腰痛杂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7.《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8.《中医正骨》编委;9.《实用医学杂志》编委;10.中华中医药学会广东省针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1.广东省中医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2.《推拿学(第二版)》主编;13.《推拿解剖学》主编。研究方向概述:1990年以前主要从事西医骨伤科的临床工作,攻读硕士、博士以后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疾患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重点是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博士后期间主要是从事中医正骨手法和脊柱推拿手法的临床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等研究工作。临床上,主要是应用中医的正骨手法、针灸、中药和手术等治疗手段,治疗骨伤科常见的颈肩腰腿痛、骨折和运动系统退行性疾病及强直性脊柱炎和致密性髂骨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获奖记录行政获奖科研获奖主要贡献科研论文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国外专业期刊发表并被SCI收录论文30篇。主编教材全国统编1部,自编2部教学时数:5年内,理论课402学时,实验课491学时主讲课程:本科生《中医骨伤科学》、《推拿学》(选修课)、《生物力学》(研究生)、《推拿学》(留学生)

1989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94年曾参加上海二医大的《第十届全国神经科进修班》学习一年;毕业至今一段一直在本院从事急诊和ICU的临床工作,现任广东省急诊医学会副主委《岭南急诊医学杂志》副主编、《实用医学杂志》编委94年半年开始主持急诊科工作2003年开始主持急危重症医学部工作92年率先在省内开展急诊颅骨钻孔治疗各地脑出血治疗项目;98年被授予“省医十佳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近年来参加省重点攻关课题,主持业务负责省医学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四项,在高渗盐水好转治疗脑血管病降低颅内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持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急危重症诊治进展进修班(Ⅰ类学分25分)每半年一期,得到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主编

王丽京王丽京,女,1962年9月出生。博士,广东省血管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分子生物学,血管生物学。中文名:王丽京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日期:职业:广东省血管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毕业院校:兰州大学医学院主要成就:2000年被评选为甘肃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2年选为甘肃省“555”工程第一层次人才甘肃省200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代表作品:《口腔基础医学》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生物学,血管生物学学习、工作经历1979年7月至1984年7月在兰州大学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1984年7月至1986年10月在兰州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工作,任住院医师。1987年2月至1987年7月在四川省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进修口腔病理学教学和临床外检工作。1986年10月至2004年10月在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工作。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考入兰州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专业攻读研究生,获病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评定为病理学硕士生导师,同年当选为甘肃省高等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00年被评选为甘肃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并开始为全院研究生开设《分子病理学》课程。2001年6月聘任为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科研工作。2002年7月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选为甘肃省“555”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002年9月考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专业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2003年9月至11月参加甘肃高级人才上海特培班在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进修学习2004年10月调入广东药学院基础学院病理学教研室2005年7月聘任为基础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工作。2009年6月聘任为血管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任职广东省“千百十”省级培养人才,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病理学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甘肃省高等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555”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国家“863”和“973”项目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委员。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生物学,血管生物学。学术研究论著SCI收录杂志或国内核心杂志:;99:510-517(SCI收录,IF:).;142:16-23.(SCI收录,IF:);75:1706-16.(SCI收录,IF:);77(2):159-68(SCI收录,IF:){kappa};284(7):4473-83.(SCI收录,IF:),21(4):609-26.(IF:),275-284(IF:)(IF:)*,κ,90(10):1246-1252.(IF:)10.何晓东,龚萍,亓翠玲,王丽京等.穿心莲内酯滴丸抗小鼠黑色素瘤作用的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27(2):.佘锦雯,亓翠玲,杨永霞,王丽京等.乳腺癌MMTVPyMT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及病理学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27(2):.张敏,亓翠玲,王会萍,叶志金,唐富天,王尽淘,耿建国,王丽京。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病理学研究,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6:420-423。通讯作者12.亓翠玲,龚萍,叶志金,温寅鑫,王丽京,袁健。Rip1-Tag2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广东医学,2010,31:1782-1784。通讯作者13.林艳青,杨雪松,王丽京,亓翠玲,吴婷,徐涛,韩哲,王尽淘,耿建国。Robo2RNA探针的制备及其在早期鸡胚的表达,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2010,26(12):2368-2372。通讯作者14.韩哲,杨雪松,耿建国,王丽京。Slit/Robo信号在血管新生中功能研究。生命科学,2010,22(10):1020-1024。通讯作者15.叶志金,郑力,亓翠玲,张敏,唐富天,王尽淘,耿建国,王丽京。APCMin/+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性,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1001-7399。通讯作者16.徐涛,林艳青,王晓钰,王丽京等.Scribble在原肠期鸡胚表达的研究.生物技术通报,2011,(7):176-17917.韩冰,王静,张洁,赵媛,亓翠玲,王丽京.Slit-Robo信号对黏液表皮样癌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3):.吴婷,王伟章,耿建国,王丽京。Slit/Robo信号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细胞生物学杂志,。通讯作者19.王会萍,李卫东,王丽京。血管形成的测定方法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25(4),433-436。通讯作者20.龚萍,王丽京。NF-кB、炎症和肿瘤的研究进展,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147-149。通讯作者21.亓翠玲,李明,郑敏,龚萍,王丽京。P-选择素在基因敲除小鼠移植瘤中的作用研究。广东医学,。通讯作者22.郑敏,王丽京,毛建文,王伟章,李明,王会萍,张敏。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在鸡胚卵黄囊膜血管形成模型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2009。通讯作者23.周鑫磊,王丽京。穿心莲内酯抗炎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食品与药品,2008,10(07):52-55。通讯作者24.张洁,王丽京,韩冰,赵媛。RGDV肽抑制金黄地鼠颊囊癌生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实用口腔医学杂志,。通讯作者25.亓翠玲,王丽京,周鑫磊。穿心莲内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通讯作者26.杨_,王丽京。P-选凝素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现代生物医学进展,。通讯作者27.马宇光,王丽京,韩冰,张洁。Slit-Robo信号对口腔癌Tb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中华口腔医学杂志。。通讯作者28.韩冰,王丽京,马宇光,赵媛,张洁。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Slit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实用口腔医学杂志。。通讯作者29.赵媛,王丽京,韩冰,马宇光,张洁。Slit-Robo信号对地鼠颊囊癌变过程中的意义及与血管形成的关系。实用口腔医学杂志。。通讯作者30.马宇光,王丽京,韩冰。Slit-Robo信号对口腔癌Tb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实用口腔医学杂志。。通讯作者31.马宇光,王丽京。5-氟脲嘧啶对口腔癌Tb细胞增殖活性及钾通道功能的影响。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通讯作者32.贾江,刘兰忠,钱震,韩冰,刘冠花,王丽京。Slit-Robo信号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中的表达及意义。西北国防医学杂志。。通讯作者33.马宇光,王丽京.Slit-Robo信号研究进展。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通讯作者34.分化诱导剂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的影响。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2:120-122。通讯作者35.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对MEC-1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4:318-321。通讯作者36.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P21、P53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兰州大学学报,2002;2:147-151。通讯作者37.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处理MEC-1细胞后CyclinD1、E2F基因的表达。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4:414-415。通讯作者38.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P21、PCNACyclinD1表达的影响。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3:215-217。通讯作者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2002;38:191-194。通讯作者40.烧伤后肉芽组织和病理性疤痕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意义。中国临床康复,2002;10:1430-1431。通讯作者、TGFβ、c-erbB-2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中的表达。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2:29-31。通讯作者42.抗癌基因P53、增殖细胞核抗体在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中的表达。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9;5:367-369。通讯作者43.涎腺肌上皮为主性肿瘤的细胞形态特征及诊断价值。诊断病理学杂志,1998;2:73-76。通讯作者44.涎腺肌上皮瘤与多形性腺瘤鉴别诊断的研究。肿瘤研究与临床,1997;2:84-87。通讯作者45.癌基因c-erbB-2、抗癌基因P53在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中的表达及分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6;4:274-276。通讯作者46.涎腺肌上皮瘤的病理分型和免疫组化研究。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7;1:24-26。通讯作者专著《口腔基础医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在出版发行,主编科研成果1、《分化诱导剂HMBA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基因调控的实验研究》,甘肃省200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证书号2003-2-033/1),第一完成人。2、《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的病理学研究》,甘肃省1998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证书号1998-3-070/1),第一完成人。3、《分化诱导剂HMBA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基因调控的实验研究》,2003年度甘肃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编号2003-2-22/1),第一完成人。4、《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的病理学研究》,甘肃省1999年度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5、《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临床病理表现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甘肃省200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证书号2003-3-16/5),第四完成人。6、《种植体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的实验研究》,甘肃省200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证书号2003-3-26/5),第四完成人。7、《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中几种生长因子的免疫组化研究》项目,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甘科鉴1999第476号),第一完成人。8、《子宫腺肌病、卵巢巧克力囊肿增殖调控基因的实验研究》,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甘科鉴2001第294号),第三完成人。9、《子宫内膜异位症凋亡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甘科鉴2000第191号),第三完成人。10、专著《口腔基础医学》,2003年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0万字,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承担项目1、《炎症过程中细胞黏附的信号转导机制》项目项目批准号:2010CB529702,2009年国家科技部“973”项目,资助金额130万元。子课题负责人。2、《Slit/Robo信号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在肿瘤生长中的功能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30871304,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金额万元。主持人。3、《血管生物学重要基因的功能研究和应用开发》,项目批准号:2006AA02Z169,2006年国家863项目,资助金额100万元。课题副组长。4、《Slit-Robo信号在口腔癌形成和转移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广东药学院项目基金(),资助金额万元。主持人。5、《Slit-Robo信号在口腔癌形成中的作用机理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30470858,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金额万元。主持人。

王兴王兴,汉族,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正颌外科中心主任,口腔种植中心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中文名:王兴别名:王兴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职业:口腔医院教授主要成就: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46篇5次获北京医科大学科研成果奖1次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代表作品:《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的外科矫治》人物经历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多年来致力于牙颌面畸形矫治以及口腔种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正颌外科学组名誉组长,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理事、口腔医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及美容分会名誉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美容及整形医师协会顾问。国际牙科研究会会员,国际牙医学院院士,亚洲口腔种植学会顾问。现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国口腔医学年鉴、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等15种专业杂志编委。主要贡献(1)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46篇(其中第一作者56篇,第二作者44篇,其他作者46篇),其中SCI收录9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19部。主要学术论著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的外科矫治。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的系列临床和实验研究。口内入路的颌骨牵引成骨技术。颌骨牵引成骨在矫正半侧颜面发育不全中的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在疑难牙颌面畸形矫治中的应用——附88例报告。疑难牙颌面畸形的牵引成骨矫治(附112例临床经验与体会)。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牵引成骨矫治。牵引成骨技术在肿瘤术后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的研制及临床研究。获奖记录5次获北京医科大学科研成果奖,1次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2001年被评为九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进展项目之一(共97项,医学12项)。2003年作为指导教师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二等奖。2004年获美国颌面外科医师协会及美国内固定协会2004年度最佳临床研究论文奖。1992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国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6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是统计源核心期刊,3核期刊

实用口腔医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杂志自创刊起,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学术水平的办刊宗旨,坚持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在学术上,提倡创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