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症) 是一种常见的、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精神疾病。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时点患病率为。美国的终身患病率高达2% 【1】 。目前认为,强迫症起病年龄较早,可终生患病、导致病人及其家人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其 社会 功能,并增加医疗负担 【2】 。其病因学研究涉及到生物、心理和 社会 因素,如五羟色胺 (5-HT) 或多巴胺神经递质紊乱、遗传、神经生理、免疫、心理发展与人格特征、 社会 学习、认知理论、以及行为主义学派理论等,但其病因至今仍不明确。基于此,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CBT) 、或二者联合应用成为强迫症治疗的一线治疗,但总体疗效不佳,使得强迫症成为精神医学的一个难点。因此,有必要在对强迫症病因学更为接近本质的解释下, 探索 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强迫症的方法。
在临床实践和观察基础上,胡宪章博士提出过分的害怕/担心负性事件的发生是强迫症发病的关键,例如,强迫清洗是因为害怕脏 (细菌病毒等) 、强迫检查是害怕/担心出错或财产损失、回避利器是害怕/担心会伤害亲人。并结合认知理论和应激应对理论创建强迫症的 认知-应对治疗 (cognitive-coping therapy, CCT ) ,取得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3-7】 。但如何从神经生理方面解释这种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日,来自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 胡宪章 博士团队在 Molecular Psychiatry 期刊发表了题为 Decreased left amygdala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y cognitive-coping therapy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对强迫症患者接受CCT和药物治疗4周前后的静息态功能核磁进行比较,该研究以参与害怕的重要神经核团杏仁核为种子点 【8, 9】 ,分析其功能连接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发现: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选择性五羟色胺重摄取阻滞剂 (SSR) 药物治疗后,以杏仁核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无变化,而药物合并CCT (pCCT) 治疗4周后,左杏仁核 (left amygdala, LA) 为种子与右侧前扣带回、左侧顶叶的功能连接下降;单独CCT治疗4周后,左杏仁核为种子与左侧顶枕功能连接降低 【10】 。
用以左侧杏仁核功能连接的z值 (反应功能连接强度) 对强迫症亚型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药物合并CCT治疗后,LA与右侧前扣带回功能连接 (cluster 1) 的z值在以强迫行为为主和强迫观念为主的强迫症均有降低;LA与左侧顶叶功能连接 (cluster 2) 的z值在以强迫行为为主的患者中降低、在以强迫观念为主的患者中无显著差异。从Luster 1和cluster 2的z值在显著进步和痊愈的患者中均降低。单纯CCT治疗后,LA与顶枕叶功能连接 (cluster 3) 的z值在以强迫行为为主、以强迫观念为主、显著进步、痊愈患者中均降低。
相关分析显示,LA与右侧前扣带回功能连接 (cluster 1) 降低与强迫症症状改善存在显著相关。
另,该论文在治疗效果方面也做了比较,结果显示4周药物合并CCT、单纯CCT的治疗效应值 (effect size) 分别为和。
上述的研究结果提示:CCT是治疗强迫症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4周改变患者以LA为种子的功能连接。LA与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变化可能是药物合并CCT是否有效的指标或是区分强迫症亚型的生物学标记。LA与左顶枕叶的功能连接可能是与强迫症的发生与转归有关,或是药物合并CCT和单纯CCT治疗强迫症的共同通路。
这篇论文展示了在认知-应对治疗这一心理治疗方法治疗4周后,可引起的参与害怕过程的主要脑区功能连接的改变。
原文连接:
制版人:十一
参考文献
1. Stein, .,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Lancet , 2002. 360(9330): p. 397-405.
2. Ruscio, .,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 Mol Psychiatry, 2010. 15: p. 53-63.
3. Hu, ., et al., Highly efficacious cognitive-coping therapy for overt or covert compulsions. Psychiatry Res , 2015. 229(3): p. 732-8.
4. Hu, ., et al., A promising randomized trial of a new therapy for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Brain Behav , 2012. 2(4): p. 443-54.
5. Ma, ., et al., Cognitive-coping therapy for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Psychiatr Res , 2013. 47(11): p. 1785-90.
6. Sang, ., et al., Clinical remission of a treatment-refractory inpidual with severe repetitive rituals and rumination. Asian J Psychiatr , 2020. 47: p. 101878.
7. Zhao, ., et al., Effectiveness of cognitive-coping therapy and alteration of resting-state brain function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J Affect Disord , 2017. 208: p. 184-190.
8. Balakathiresan, ., et al., MicroRNAs in Basolateral Amygdala Associated with Stress and Fear Memories Regulate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in Rats. Brain Sci, 2021. 11(4).
9. Thorsen, ., et al., Emotional Processing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25 Functional Neuroimaging Studies. Biol Psychiatry Cogn Neurosci Neuroimaging , 2018. 3(6): p. 563-571.
10. Zhao, Z., et al., Decreased left amygdala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y cognitive-coping therapy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Molecular Psychiatry , 2021.
转载须知
医学生综述性论文范文
医学类的论文应该怎么书写你知道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医学生综述性论文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 :现阶段相关医疗机构对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而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内容还不够明确,对学生实践考核不够成系统化。因此,应逐渐改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技能训练
医学检验技术是注重实践性的临床学科,医学高等院校要以实践教学为导向,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学生接触临床之前的重要学习途径,在国内各检验院校实践教学的方式都不相同。在以前的实践技能教学过程中,多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进一步影响了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实践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要。
1实践教学主体内容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教学机构应构建以实践教学模式为主体、理论基础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并重的专业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对检验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加以评估,并对今后的岗位工作情况和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以了解,从而构建该专业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基本检验技能。
2实践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实践教学形式与临床脱节
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都还是在校内,但当前教学单位的实践教学环境与临床岗位的条件差距很大,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
考核制度不完善
当前国内的一些医学检验院校中,主要是基础理论课教学,其次是实践课教学,且实践课占总成绩的比例偏低,因此在校期间学生也不重视对实验课的学习及考核。
校内教学方式过于老套
当前国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中,主要都是教师对学生讲解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将实验过程步骤逐一列出,学生再以实验流程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所有实验课程结束后,统一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理论考核。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无任何实际意义,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非常低,实验报告实用性不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未得到提高。
教学内容枯燥
我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目前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内容较为枯燥,缺少创新性,远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进入临床检验工作岗位的需求,致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对临床实践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产生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学习的思想态度,对临床实践不够积极主动,最终导致其临床实践能力不强,理论与实际脱节。
临床实践中学生操作较少
当前在我国大部分临床实验室配备了大量现代化先进的检验医疗设备,日常检验工作已经实现了操作自动化、技术现代化和方法标准化,导致学生的动手机会不多。技能训练不严格主要存在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手段、定位、教师能力水平以及考核制度等方面,导致临床检验技能训练未达到标准。
3完善实践教学方案
当前我国对实践课程考核的要求是以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程度来评定,这种方式是不合理的,不能完全体现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逐渐完善这种实践考核制度,改进实验考核方式,将实践考核的成绩纳入当年教学的'总成绩中,重视学生平时的实践考核,将所有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考勤、操作情况等都融入综合成绩中,这样的实践考核方法可明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5]。另外,构建一支专业教学团队,进行岗位实践,熟悉和了解本专业岗位工作流程、要求和标准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对原有课程安排、教材体系、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及手段加以改进。同时,大学医学检验教师应该具备“双师资格”,把当前最前沿的临床实用操作技能带到实验室来,使理论知识巧妙地与实践相结合,并在以后的教学中邀请医学检验专业的专家,或者是医院检验部门的专业人士来学校举办实践操作方面的讲座,或者是组织本专业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与实践教学相关的教学培训,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4结语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门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实践教学中应加强临床检验操作技能培训、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同时,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外,该专业的教师应当针对人才就业市场发展的需求,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01首先,了解综述论文有哪些分类,选择自己要写的类别是写好综述论文的第一步,医学工作者需要先把这一步做好。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02在确定自己要写的综述论文类别后,接下来就要开始进行论文写作。综述论文写作基本可以按照4个步骤来写。1、选题综述的选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选择的专题或领域:应是近年来进展甚快、内容新颖、知识尚未普及而研究报告积累甚多的主题;或研究结论不一致有争论的主题或是新发现和新技术在我国有应用价值的主题。②选题与作者的关系:应选择与作者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主题;或是与作者从事专业交叉的边缘学科的主题;或是作者即将进行探索与研究的主题;或是与作者从事专业关系不大,但乐于探索的主题;或是科学情报工作者作为研究成果的主题。③题目要具体、明确,范围不宜过大。切忌无的放矢,泛泛而谈。④选题必须有所创新,具有实用价值。2、搜集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因而,要求搜集的文献越多、越全越好。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文摘、索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也可以采用微机联网检索等先进的查阅文献方法。3、阅读和整理文献阅读文献是写好综述的重要步骤。因此,在阅读文献时,必须领会文献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做好“读书笔记”,并制作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所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摘录文献精髓,为撰写综述积累最佳的原始素材。阅读文献、制作卡片的过程,实际上是消化和吸收文献精髓的过程。制作的卡片和笔记便于加工处理。可以按综述的主题要求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和条理化。最终对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写出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4、撰写成文撰写综述之前,应先拟定写作大纲,然后写出初稿,待“创作热”冷却后进行修改。特别提示医学工作者在写综述论文时,不要一直埋头苦干,把握论文质量才是重点。医学工作者时不时地检查自己的论文,看看是否出现一些问题。通常,综述论文有3种常见问题。 1、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 这样做,难免有抄袭之嫌,因为"综述论文"不同于"译文"。在写作综述论文时,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发思路,但切不可照抄照搬。也就是说,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有自己的侧重点。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文献更新,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将全文重新整理,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本刊收到一篇综述文稿,列文献30余篇,而正文不足4000字。在初审中发现,其题名直译自其中一篇文献,进一步发现其内容亦基本来自该篇文献,但鉴于选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故决定让作者重新查阅文献,补足近年的研究进展,改写后再投稿,再审编。 2、洋洋大篇,只是资料的堆积 有的来稿超过1万字,但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对所综述的专题不熟悉,体验不深,不能很好地把握主题,而只是资料的堆积。对于这样的稿件退稿时即提醒作者,倒不如选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题目,哪怕是写一个较小的题目,只要在该专题范围内写得系统、深入,这样的文章也是一篇好综述。 3、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 一般要求综述论文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 1)综述论文论点和论据来自的文献; 2)为分析讨论提供有力依据的文献; 3)为理论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的文献; 4)注意引用知名度高的期刊; 5)以新近的文献代替旧的文献。
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大家好,这里是耿直的深空小编。今天天气不错,正适合读读最新资讯放松一下。不吊大家胃口了,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洗手,直到皮肤陷入破烂,对细菌和感染感到恐慌-无法使用常识并使自己远离控制自己生活的紧张思想。具有强迫症污染和洗涤形式的青少年通常不比患有其他形式的强迫性念头和强迫行为的儿童和青少年病倒。但是,如果他们对自己的病情知之甚少,他们就会发现由于14周的认知行为疗法而很难恢复并变得健康,这是丹麦强迫症,强迫症的标准治疗形式。这是一项最新发表的科学研究的结论之一,该论文的教授,系主任Per Hove Thomsen和博士生Sanne Jensen落后了。他们受雇于丹麦的奥尔胡斯大学和精神病学奥尔胡斯大学医院。研究项目表明,从长远来看,一些最初对认知行为疗法产生积极反应的患者不幸没有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帮助。这对于那些有清洁礼仪并降低了生活质量的年轻人尤其如此。洞察病情。 Sanne Jensen说。棘手的事情是,他们最初会对认知行为疗法产生积极的反应,因此,在治疗14周后,他们再次离开了精神保健服务。但是,当我们在三年后再次与他们联系时,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证明了令人担忧的发展-他们变得更糟了。刚刚发表在《儿童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杂志》上的Sanne Jensen谈到了研究结果。她和该研究的资深研究员Per Hove都强调,该研究结果丝毫不损害认知行为疗法的价值,认知行为疗法是精神病学的现代积极治疗形式。它的特点是患者从医生那里得到帮助,可以练习做他们害怕的事情,同时训练与外界的现实联系。精神卫生服务的标准治疗过程持续14周,可能还会延长。Per Hove Thomsen说:总的来说,在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后,我们研究的受试者中有近80%的机能很好,以至于三年后,他们不再具有所需的强迫症程度。他提到的发现是,三年期后,研究人员在7至17岁的269名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210位测量了与完成治疗后相同的低症状水平。谁参加了研究。只有59或大约。五分之一的年轻人处于令人担忧的境地,三年过去后,人们担心会复发。我们很幸运,这项研究非常精确地确定了在治疗结束后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的人群,即那些对清洁礼仪/污染感到焦虑并且对自己的状况缺乏了解的青少年。散布给临床医生和亲戚。 Per Hove Thomsen说-充分意识到,研究结果可能导致特别脆弱的患者及其亲属沮丧。但是,正如他所说:结论不是说,如果您是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如果他们的清洁习惯和对自己状况的了解不足,那么他注定要终身致残的强迫症。另外,这个患者群体中的年轻人也不会复发相反,结论是我们需要更好地对这些患者进行跟进,因为否则我们可能会陷入困境,可能需要重复治疗,或者可能需要补充治疗。 SSRI医学。 Per Hove Thomsen说。情况说明:多种形式的强迫症在所有儿童和青少年中,多达百分之四的人因使自己的强迫症和强迫行为变得残酷而苦恼,以至于他们可以被归类为强迫症。仪式和强迫行为有多种形式-例如:清洁礼仪/污染焦虑症,使患者感到自己很重,或者害怕通过触摸别人已经触摸过的东西来感染危险的感染。典型的特征包括回避行为并试图消除污染的潜在来源。害怕因某种错误而对患者造成伤害,因为患者害怕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或者担心他们是恋童癖者。典型的特征包括焦虑,即人们担心的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愿望,患者通常不确定是否可以控制自己的冲动。欲要知晓更多《强迫症的标准治疗方案并不总是足够的》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资讯。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症) 是一种常见的、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精神疾病。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时点患病率为。美国的终身患病率高达2% 【1】 。目前认为,强迫症起病年龄较早,可终生患病、导致病人及其家人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其 社会 功能,并增加医疗负担 【2】 。其病因学研究涉及到生物、心理和 社会 因素,如五羟色胺 (5-HT) 或多巴胺神经递质紊乱、遗传、神经生理、免疫、心理发展与人格特征、 社会 学习、认知理论、以及行为主义学派理论等,但其病因至今仍不明确。基于此,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CBT) 、或二者联合应用成为强迫症治疗的一线治疗,但总体疗效不佳,使得强迫症成为精神医学的一个难点。因此,有必要在对强迫症病因学更为接近本质的解释下, 探索 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强迫症的方法。
在临床实践和观察基础上,胡宪章博士提出过分的害怕/担心负性事件的发生是强迫症发病的关键,例如,强迫清洗是因为害怕脏 (细菌病毒等) 、强迫检查是害怕/担心出错或财产损失、回避利器是害怕/担心会伤害亲人。并结合认知理论和应激应对理论创建强迫症的 认知-应对治疗 (cognitive-coping therapy, CCT ) ,取得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3-7】 。但如何从神经生理方面解释这种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日,来自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 胡宪章 博士团队在 Molecular Psychiatry 期刊发表了题为 Decreased left amygdala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y cognitive-coping therapy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对强迫症患者接受CCT和药物治疗4周前后的静息态功能核磁进行比较,该研究以参与害怕的重要神经核团杏仁核为种子点 【8, 9】 ,分析其功能连接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发现: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选择性五羟色胺重摄取阻滞剂 (SSR) 药物治疗后,以杏仁核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无变化,而药物合并CCT (pCCT) 治疗4周后,左杏仁核 (left amygdala, LA) 为种子与右侧前扣带回、左侧顶叶的功能连接下降;单独CCT治疗4周后,左杏仁核为种子与左侧顶枕功能连接降低 【10】 。
用以左侧杏仁核功能连接的z值 (反应功能连接强度) 对强迫症亚型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药物合并CCT治疗后,LA与右侧前扣带回功能连接 (cluster 1) 的z值在以强迫行为为主和强迫观念为主的强迫症均有降低;LA与左侧顶叶功能连接 (cluster 2) 的z值在以强迫行为为主的患者中降低、在以强迫观念为主的患者中无显著差异。从Luster 1和cluster 2的z值在显著进步和痊愈的患者中均降低。单纯CCT治疗后,LA与顶枕叶功能连接 (cluster 3) 的z值在以强迫行为为主、以强迫观念为主、显著进步、痊愈患者中均降低。
相关分析显示,LA与右侧前扣带回功能连接 (cluster 1) 降低与强迫症症状改善存在显著相关。
另,该论文在治疗效果方面也做了比较,结果显示4周药物合并CCT、单纯CCT的治疗效应值 (effect size) 分别为和。
上述的研究结果提示:CCT是治疗强迫症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4周改变患者以LA为种子的功能连接。LA与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变化可能是药物合并CCT是否有效的指标或是区分强迫症亚型的生物学标记。LA与左顶枕叶的功能连接可能是与强迫症的发生与转归有关,或是药物合并CCT和单纯CCT治疗强迫症的共同通路。
这篇论文展示了在认知-应对治疗这一心理治疗方法治疗4周后,可引起的参与害怕过程的主要脑区功能连接的改变。
原文连接:
制版人:十一
参考文献
1. Stein, .,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Lancet , 2002. 360(9330): p. 397-405.
2. Ruscio, .,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 Mol Psychiatry, 2010. 15: p. 53-63.
3. Hu, ., et al., Highly efficacious cognitive-coping therapy for overt or covert compulsions. Psychiatry Res , 2015. 229(3): p. 732-8.
4. Hu, ., et al., A promising randomized trial of a new therapy for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Brain Behav , 2012. 2(4): p. 443-54.
5. Ma, ., et al., Cognitive-coping therapy for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Psychiatr Res , 2013. 47(11): p. 1785-90.
6. Sang, ., et al., Clinical remission of a treatment-refractory inpidual with severe repetitive rituals and rumination. Asian J Psychiatr , 2020. 47: p. 101878.
7. Zhao, ., et al., Effectiveness of cognitive-coping therapy and alteration of resting-state brain function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J Affect Disord , 2017. 208: p. 184-190.
8. Balakathiresan, ., et al., MicroRNAs in Basolateral Amygdala Associated with Stress and Fear Memories Regulate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in Rats. Brain Sci, 2021. 11(4).
9. Thorsen, ., et al., Emotional Processing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25 Functional Neuroimaging Studies. Biol Psychiatry Cogn Neurosci Neuroimaging , 2018. 3(6): p. 563-571.
10. Zhao, Z., et al., Decreased left amygdala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y cognitive-coping therapy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Molecular Psychiatry , 2021.
转载须知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他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使人格发展不仅能正确引导一个人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人格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培养出一个健全的人格。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的论文篇一
《大学生活之诱惑》
摘要: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诱惑,这些诱惑往往会给你的心理带来些许的波动,诱惑贯穿每个人的一生,面对诱惑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以正确的方式对付,以合理的方式解决,我们才能成长,成熟。
关键字:诱惑;成长;心理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这样一句 名言 :“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左右自己。”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都是心理的成熟。而在心灵的成熟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诱惑,有的人勇敢的抵制了这些诱惑,学会成长,慢慢的成熟;有些人则渐渐地别诱惑,从而迷失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更有的人甚至铸成大错,只有在成功的经历了这个难熬的阶段以后,我们才能感到内心的幸福。
人的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 文化 与自我的 方法 ,学会有效筹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向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有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也许是受常规思维的影响,我也觉得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学习了这门课后,我对这件事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我主要是存在学业和 人际交往 方面的问题。进入大学后,要学习专业知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我们在理解和吸收上会越来越吃力,心情也会越来越烦躁,这时候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学习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大学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我们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这就涉及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大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也很容易冲动。还有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很容易造成同学之间的尔虞我诈,极度的不信任。因此,我们要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真心待人。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己,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己,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
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外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着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加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在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自己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快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地环境中,去最大限度发挥你自己的潜力。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
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Ⅰ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Ⅱ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产生矛盾。
我从小学到现在,和大多数的学生一样,都是在父母的要求下,考重点高校,考重点大学。我那时的想法,就是按照父母的期望,好好考大学,好的大学就等于将要有好的工作。每天都是这样说,我就按父母说的,一步一步的走下来,这期间我都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一切都努力往父母说的做,其他的也都是人云亦云,这样一直到了大学开学。我到了大学,离开了父母,我才到了我的低潮时期,这时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和人交流,这里我接触到的人,天南海北,各式各样,生活方式也不相同,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生活方面的事。仿佛一切都变的很难,一切都要自己去想,去做。那时的我很迷茫,也想了不少。以前的我,无忧无虑,只要做好学习,一切由父母安排。现在一切都得自己拿注意了。一时不习惯起来。在刚开始的时候,还和同学同寝发生过不愉快。那时的我,觉的和这的生活格格不入,总想回家,每天都过的很压抑。现在未免有些莞尔。到了现在,我也想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心里也觉的好了很多。我也想到了我的未来该怎么做。所以我现在觉的,大学的生活真是很锻炼人,真是塑造一个人的黄金时刻。这时候的心理是最容易受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会影响以后的生活的。直到了那个时刻,我才觉的,我的生活才刚开始呢。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高潮和低谷,我知道以前无论如何,都已经过去了,未来才是我该认真考虑和为之奋斗的地方。
我是谁。我的回答是,我就是我,父母只能给予意见,而不能给予实际。一切都只能自己去做。我就是我,别人的所作所为,都是给我的一面镜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冕。我就是我,我的未来,由我自己把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的选择。无论对错,结果只能自己承担。我不知道我的思想是否到了成人的境界。但我知道,我以后该好好的判断自己的选择,好好的走自己的路。我觉的这种想法很重要。至少,给了我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也许我从以前到大学之前,我都是浑浑噩噩的走过来的,但我知道,我决不会浑浑噩噩的走过这大学四年。我一定会知道,这四年我的目标和意义。我的将来,我也无法想象的出来。也许我的判断能力还不够吧,但对我的未来充满信心。我知道该怎么去走。
我觉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每种生活方式都有它自身的道理,我们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的生活方式和要求别人和自己一样生活。所以我从不干扰别人的生活,至多给别人一些我的想法。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随意批评别人的想法是不对的,是不尊重别人,所以我从不随意批评别人的意见。我觉得说谎会给人不诚实的表现,即使是开玩笑也不合适,所以我从不说谎,只开开小玩笑。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每个人也都很容易受伤,所以我从不说别人。我很愿意和他人在一起。因为我觉的每个人都有其优缺点,和其他人在一起可以很好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借鉴别人的好的地方。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恶人或善人,真正绝对的恶人或善人都是无法生存的。我觉的我应该好好锻炼自己判断能力。为什么别人能看到的优点我却看不到。这就一定是我自己的原因。不止这,我觉的我还有些地方得加强,比如和他人的交流能力,愿意和别人交流不代表能够很好的交流。还有就是和别人交流的胆量,我还是不能很从容的和陌生的人交流。还有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加强。在大学,失败和被超越是家常便饭。没有好的承受能力,很容易自暴自弃。
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对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 经验 。
参考文献
【1】 文章 《俞敏洪 励志语录 》
【2】文章《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的论文篇二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探究》
摘要:本文为“心理与心理健康”课程论文,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及其应对 措施 ,对每种心理问题或疾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并详细地介绍了两种典型的心理问题——睡眠障碍和抑郁症,对其概念、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类型;症状;对策
一、引言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前提!然而,由于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个体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出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良情绪的影响、神经症、人际关系的困扰、人格与行为的障碍和择业的难题等。这些心理问题无疑会对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二、心理问题常见类型及应对措施
1、神经症:
(1)焦虑症:患有焦虑症的人,常感到无明显原因、无明确对象、游移不定、范围广泛的紧张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却又说不出具体原因。患者过分关心周围事物,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使工作和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发现后及早进行治疗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2)抑郁症:详见本文后半部分。
(3)强迫症:强迫症是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存在。表现有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注意平时的预防。
(4)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也是大学生中极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它的特点是容易兴奋,迅速疲倦,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5)恐惧症:分为社交恐惧症、特定的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可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社交技能训练。
(6)失眠:失眠者白天出现精神不振、疲乏、易激惹、困倦和抑郁等表现。
(7)嗜睡:其主要症状睡眠期延长,早上难以觉醒;夜间睡眠正常,正常觉醒时间睡眠增多,或者打盹,或者不适当的睡眠发作;感到想睡,并逐渐入睡,而不是体验到突然的睡眠发作。
(8)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持久或反复发作的能导致过度睡眠或失眠的睡眠。
(9)睡行症:是一种在睡眠过程中尚未清醒而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的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状态。持续数分钟到半小时甚至更长,然后就地或重新上床睡觉。
(10)夜惊:主要为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伴有惊恐表情和动作,以及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扩大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11)梦魇症:是指睡眠中被噩梦突然惊醒,且对梦境中的恐怖内容能清晰回忆,并心有余悸的一种睡眠障碍。
2、人格障碍:
(1)偏执型人格障碍;(2)情感型人格障碍;(3)分裂型人格障碍。
3、适应障碍:
它的主要表现为失落感、冷漠感和自杀。主要采取消除应急源的方法进行缓解。
4、性心理障碍
以前称性变态,指个体性行为方面的心理偏离和行为异常,分性对象、性习惯和性身份异常。
2、应对策略
应对原则:偶尔失眠不用处理;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按时作息,睡前不喝咖啡和浓茶,禁烟酒;切忌紧张担心,更忌讳滥用镇静催眠药,导致恶性循环和药物依赖;如果确有失眠,需寻求专科医生专业帮助。
(1)药物治疗
●传统方法:中草药、针灸、气功、睡眠疗法、胰岛素低血糖疗法。
●目前使用最多: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抗精神药物。
●新近推出:褪黑素、思诺思。
尽量避免使用对一般睡眠障碍者害多利少的药物。
(2)心理治疗
三、两种典型的心理问题
(一)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包括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专家指出睡眠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体必不可少。因此,睡眠障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失眠会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1、症状
●认知疗法:主要目标是改变患者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和态度。
●睡眠限制疗法:充分利用在床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刺激控制疗法:感到困倦时才上床,卧室和床只能用来睡觉,不能进行其他活动。
●松弛疗法:要求患者必须想象出一个情境或某种东西(即诱导物),用来诱导放松练习过程。
●漂浮治疗:漂浮治疗可使与紧张有关的生化物质下降,并可保持几天或几周。
好的效果,比如咨询相关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进行就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的症状。
(3)社会支持
抑郁症的患者一条主要的表现为 自我评价 下降,自信心缺失,因此社会各界应该对此类人群进行照顾和鼓励,尽快让他们重拾信心,提升自我评价,告诉他们不要妄自菲薄。
(4)自杀预防
抑郁症患者由于对自我的评价下降,不由自主地会产生消极念头,最严重的时候可能引发自杀的念头,因此要进行自杀预防,家人和朋友平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以防危险事情的发生。
(二)抑郁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1、症状
抑郁症是以兴趣减退或丧失,情绪低落为主的一类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迟缓,始动性下降,活动减少,情绪低落或悲伤,自我评价下降(有时自责、内疚),有时有消极自杀的念头,食欲下降,睡眠多减少(偶有增加),性欲下降。经常伴随有睡眠障碍的出现,比如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等。
参考文献:
【1】课堂使用的课件
【2】李燕.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
【3】刘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3):82-84.
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大家好,这里是耿直的深空小编。今天天气不错,正适合读读最新资讯放松一下。不吊大家胃口了,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洗手,直到皮肤陷入破烂,对细菌和感染感到恐慌-无法使用常识并使自己远离控制自己生活的紧张思想。具有强迫症污染和洗涤形式的青少年通常不比患有其他形式的强迫性念头和强迫行为的儿童和青少年病倒。但是,如果他们对自己的病情知之甚少,他们就会发现由于14周的认知行为疗法而很难恢复并变得健康,这是丹麦强迫症,强迫症的标准治疗形式。这是一项最新发表的科学研究的结论之一,该论文的教授,系主任Per Hove Thomsen和博士生Sanne Jensen落后了。他们受雇于丹麦的奥尔胡斯大学和精神病学奥尔胡斯大学医院。研究项目表明,从长远来看,一些最初对认知行为疗法产生积极反应的患者不幸没有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帮助。这对于那些有清洁礼仪并降低了生活质量的年轻人尤其如此。洞察病情。 Sanne Jensen说。棘手的事情是,他们最初会对认知行为疗法产生积极的反应,因此,在治疗14周后,他们再次离开了精神保健服务。但是,当我们在三年后再次与他们联系时,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证明了令人担忧的发展-他们变得更糟了。刚刚发表在《儿童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杂志》上的Sanne Jensen谈到了研究结果。她和该研究的资深研究员Per Hove都强调,该研究结果丝毫不损害认知行为疗法的价值,认知行为疗法是精神病学的现代积极治疗形式。它的特点是患者从医生那里得到帮助,可以练习做他们害怕的事情,同时训练与外界的现实联系。精神卫生服务的标准治疗过程持续14周,可能还会延长。Per Hove Thomsen说:总的来说,在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后,我们研究的受试者中有近80%的机能很好,以至于三年后,他们不再具有所需的强迫症程度。他提到的发现是,三年期后,研究人员在7至17岁的269名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210位测量了与完成治疗后相同的低症状水平。谁参加了研究。只有59或大约。五分之一的年轻人处于令人担忧的境地,三年过去后,人们担心会复发。我们很幸运,这项研究非常精确地确定了在治疗结束后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的人群,即那些对清洁礼仪/污染感到焦虑并且对自己的状况缺乏了解的青少年。散布给临床医生和亲戚。 Per Hove Thomsen说-充分意识到,研究结果可能导致特别脆弱的患者及其亲属沮丧。但是,正如他所说:结论不是说,如果您是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如果他们的清洁习惯和对自己状况的了解不足,那么他注定要终身致残的强迫症。另外,这个患者群体中的年轻人也不会复发相反,结论是我们需要更好地对这些患者进行跟进,因为否则我们可能会陷入困境,可能需要重复治疗,或者可能需要补充治疗。 SSRI医学。 Per Hove Thomsen说。情况说明:多种形式的强迫症在所有儿童和青少年中,多达百分之四的人因使自己的强迫症和强迫行为变得残酷而苦恼,以至于他们可以被归类为强迫症。仪式和强迫行为有多种形式-例如:清洁礼仪/污染焦虑症,使患者感到自己很重,或者害怕通过触摸别人已经触摸过的东西来感染危险的感染。典型的特征包括回避行为并试图消除污染的潜在来源。害怕因某种错误而对患者造成伤害,因为患者害怕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或者担心他们是恋童癖者。典型的特征包括焦虑,即人们担心的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愿望,患者通常不确定是否可以控制自己的冲动。欲要知晓更多《强迫症的标准治疗方案并不总是足够的》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资讯。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强迫症现在不是一个新鲜的词。当人们对完美、整齐、对称、干净等有稍过分的要求时,他们便自嘲为强迫症——这或许是一种认真又可爱的性格吧。 但真正的强迫症一点也不可爱,它极度痛苦,有时几近疯狂。 43岁的杰克每天至少要洗50次手,即使洗到皮肤发红开裂,他还是觉得没洗够。 刚结婚的安娜,由于担心失去丈夫,她每天都要对他进行无休止地追问:十多岁时和谁约会?她长什么样?一直到午餐的面包是否涂了黄油这类毫无意义的细节。二人关系也因此濒临破裂。 46岁的布莱恩对电瓶水有着病态的恐惧。当在夜里听到警笛声,他就知道附近出了车祸,无论几点他都会起身赶到现场,花整夜的时间用苏打水清洗整个路面;他同时怀疑周围到处都有酸的存在,他用小苏打和氨水擦洗每一个地方,即使他的物品已经被碱腐蚀;他不能拥抱爱人,因为她也是“被污染的”。“没有任何疾病像强迫症一样将你隔绝,”妻子说,“他让你的家庭和朋友远离你。你不能参加任何聚会或节日。他控制你开车、散步、逛街以及看电影的地方,你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没有什么是它鞭长莫及的。” “我难受得想与任何一位住在癌症病房的病人交换位置。”布莱恩说道。 以上这些强迫症患者,他们都知道自己的行为荒唐至极,但是他们的强迫观念总给他们带来焦虑和恐惧,使得他们不得不实施强迫行为,以试图摆脱这种焦虑和恐惧。 调查显示平均40人里就有一人患强迫症,比哮喘和糖尿病更为常见,而我们对这种精神障碍所知甚少。出于羞耻感或缺乏了解(不认为自己患病或不知道自己患的是强迫症),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独自与强迫症痛苦斗争——一场几乎注定失败的战斗。 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疾病患者,请理解和尊重他们,他们的病症不是我们说一两句大道理就能治愈,帮助他寻求相应的心理治疗。 如果你怀疑自己有明显的强迫观念/行为,可以在我的文章《汉堡大学强迫症筛查表》中进行检测。 接下来,我为大家拆解 《脑锁:如何摆脱强迫症》 (Jeffrey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知名精神病学教授,从医10年间诊治了1000多名强迫症患者)这本书,让大家了解这种精神障碍,并给予所需者科学的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四步骤法)。一、重新确认。 强迫症患者大多为聪明、富有创造力的人,名人中患有强迫症的有霍华德·休斯(美国著名企业家、《钢铁侠》原型)、大卫·贝克汉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首先,你很明确你是理性的、善良的、热爱生活的人,同时你知道强迫观念与你的追求背道而驰。你不想有这样的强迫观念并且奋力驱逐它,但它总是挥之不去,你只好进行强迫思考/行为以求解脱,并且感到自责、绝望。 对强迫症的研究也进一步我们加深了对人类的理解:人的思想并不等同于大脑。 你的大脑能控制体温、心跳、代谢,但是你不能; 你的大脑同样会出现杀人的念头,但是你不会去做。 强迫症患者正是无法摆脱大脑中出现的芜杂的信息,他们的大脑不正确地对这些信息产生担忧。 现代研究已经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强迫症是大脑运作过程出现了病理性障碍,这个障碍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遗传共同导致的。 你深知哪种强迫观念会每天不断地来拜访你,你不用自责也不用愧疚,在它到来时,请你用它本来的名字称呼它: 这不是你,这正是强迫症。 这会让你舒服许多。 你不用再在这条又漆黑又痛苦又古怪的道路上踽踽独行了,现代医学对你的病情有准确的命名(强迫症),并已经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强迫症会迷惑你,让你觉得它像现实,但是你知道现实绝对不会像强迫症。如果你的思考和行为是必要的,你会很清楚这就是必要的。 如果你感觉这是强迫症,那它一定是强迫症。 这不是你,这是强迫症。 二、重新归因 作者在对强迫症患者进行调研之后,发现强迫症确实是由大脑回路中的故障引起的神经精神类疾病。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病理成因。在对患者脑部进行PET扫描之后,发现眶额皮层和尾状核能耗过高:这些地方过于活跃。而接受行为疗法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些地方“冷却”下来,达到和药物治疗一样的效果。这是一个本书核心的支持性理论: 通过改变行为应答,能够纠正导致强迫症的大脑回路,进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强迫症是所有精神障碍中最痛苦的一种,同时也是第一个被证实能过通过有效的心理治疗干预来改变大脑功能的精神病症。 重新归因:这不是你的原因,也不是你的想法,是你大脑出现了一点小障碍。 委瑞症是一种与强迫症先天相关的疾病,二者在病理有相似之处。委瑞症患者总是强烈地感受到想要动一下的闯入性冲动,完成抽搐动作可以缓解不适感。他们也可能发生声音上的抽搐,一开始是清嗓子,后来发展成各类的叫声或是脏话。 三、重新聚焦 由于脑内的自动传输装置已经坏了,强迫症患者现在只能亲自来进行手动换挡——停止不恰当的行为,转换到另一恰当行为上——即使这种换挡也并不容易。美妙之处在于,这种做法使得原本失灵的纹状体的传输机制开始修复。 由前面的论述可知, 强迫症患者不可能用思想赶走强迫症 ,越是这样,你越是焦虑和绝望,无益于治疗。治疗过程中请谨记: 不是你的感受,而是你的行为最重要。 即使痛苦,你也要进行这套疗法中最重要的这步——重新聚焦。 15 分钟法则 :脱离强迫思考/行为,把自己投入到有益的、有建设性的活动中至少15分钟,可以是玩游戏、烹饪、投篮等等你觉得任何合适的能够乐在其中的活动。15分钟过后,这种焦虑感很有可能降低了。 如果刚开始觉得困难,可将15分钟缩减到5分钟、1分钟、30秒,都是好的。重要的是你已经识破这些是强迫症,并且开始向有益的方向前进。 四、重新评价 重新评价实际上是一、二步骤的强化。在重新聚焦完成之后,重新评价当时的这种强迫冲动(一般来说减弱了),你能更加清楚意识到这种冲动的本质:不过是强迫症,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不断地贬低这种冲动的价值并 开始学会忽视它。 写下这些评价和重新聚焦时候的做法,作为治疗过程中成就记录,这能让你知道什么样的活动是最有效的,也能让你增加决心和成就感。 2 个A: 预见 (Anticipate):你知道你的强迫观念不可能立刻消失(不要指望治疗能一蹴而就),它每天仍会无数次地来侵扰你。通过预见自己特定的强迫观念,它们到来时你就能马上认出它们,进行重新确认。 接受 (Accept):接受自己的问题是可治疗的疾病,你也就不必自我贬低、自我批评了。你不想让强迫观念出现,但你仍能接受它们存在:这是大脑的虚假信息罢了。 重新评价的结果使重新确认、重新归因变得容易并引发更多的重新聚焦,使得大脑进一步改变甚至大幅减轻症状,这将带来更多的重新评价。 这正是良性循环。 强迫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培养出了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能力(对自己思想的觉察能力),而没有得过强迫症的人可能永远也不会发展出来。这可能也是强迫症患者的意外收获之一吧。值得一提的,强迫症患者的细致严谨也可能让他们更适于电脑程序员、机械工程师之类的工作。 四步骤概括,有需可右键。愿你不弃希望,前方的道路洒脱又明朗。
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症) 是一种常见的、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精神疾病。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时点患病率为。美国的终身患病率高达2% 【1】 。目前认为,强迫症起病年龄较早,可终生患病、导致病人及其家人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其 社会 功能,并增加医疗负担 【2】 。其病因学研究涉及到生物、心理和 社会 因素,如五羟色胺 (5-HT) 或多巴胺神经递质紊乱、遗传、神经生理、免疫、心理发展与人格特征、 社会 学习、认知理论、以及行为主义学派理论等,但其病因至今仍不明确。基于此,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CBT) 、或二者联合应用成为强迫症治疗的一线治疗,但总体疗效不佳,使得强迫症成为精神医学的一个难点。因此,有必要在对强迫症病因学更为接近本质的解释下, 探索 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强迫症的方法。
在临床实践和观察基础上,胡宪章博士提出过分的害怕/担心负性事件的发生是强迫症发病的关键,例如,强迫清洗是因为害怕脏 (细菌病毒等) 、强迫检查是害怕/担心出错或财产损失、回避利器是害怕/担心会伤害亲人。并结合认知理论和应激应对理论创建强迫症的 认知-应对治疗 (cognitive-coping therapy, CCT ) ,取得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3-7】 。但如何从神经生理方面解释这种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日,来自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 胡宪章 博士团队在 Molecular Psychiatry 期刊发表了题为 Decreased left amygdala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y cognitive-coping therapy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对强迫症患者接受CCT和药物治疗4周前后的静息态功能核磁进行比较,该研究以参与害怕的重要神经核团杏仁核为种子点 【8, 9】 ,分析其功能连接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发现: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选择性五羟色胺重摄取阻滞剂 (SSR) 药物治疗后,以杏仁核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无变化,而药物合并CCT (pCCT) 治疗4周后,左杏仁核 (left amygdala, LA) 为种子与右侧前扣带回、左侧顶叶的功能连接下降;单独CCT治疗4周后,左杏仁核为种子与左侧顶枕功能连接降低 【10】 。
用以左侧杏仁核功能连接的z值 (反应功能连接强度) 对强迫症亚型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药物合并CCT治疗后,LA与右侧前扣带回功能连接 (cluster 1) 的z值在以强迫行为为主和强迫观念为主的强迫症均有降低;LA与左侧顶叶功能连接 (cluster 2) 的z值在以强迫行为为主的患者中降低、在以强迫观念为主的患者中无显著差异。从Luster 1和cluster 2的z值在显著进步和痊愈的患者中均降低。单纯CCT治疗后,LA与顶枕叶功能连接 (cluster 3) 的z值在以强迫行为为主、以强迫观念为主、显著进步、痊愈患者中均降低。
相关分析显示,LA与右侧前扣带回功能连接 (cluster 1) 降低与强迫症症状改善存在显著相关。
另,该论文在治疗效果方面也做了比较,结果显示4周药物合并CCT、单纯CCT的治疗效应值 (effect size) 分别为和。
上述的研究结果提示:CCT是治疗强迫症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4周改变患者以LA为种子的功能连接。LA与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变化可能是药物合并CCT是否有效的指标或是区分强迫症亚型的生物学标记。LA与左顶枕叶的功能连接可能是与强迫症的发生与转归有关,或是药物合并CCT和单纯CCT治疗强迫症的共同通路。
这篇论文展示了在认知-应对治疗这一心理治疗方法治疗4周后,可引起的参与害怕过程的主要脑区功能连接的改变。
原文连接:
制版人:十一
参考文献
1. Stein, .,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Lancet , 2002. 360(9330): p. 397-405.
2. Ruscio, .,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 Mol Psychiatry, 2010. 15: p. 53-63.
3. Hu, ., et al., Highly efficacious cognitive-coping therapy for overt or covert compulsions. Psychiatry Res , 2015. 229(3): p. 732-8.
4. Hu, ., et al., A promising randomized trial of a new therapy for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Brain Behav , 2012. 2(4): p. 443-54.
5. Ma, ., et al., Cognitive-coping therapy for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Psychiatr Res , 2013. 47(11): p. 1785-90.
6. Sang, ., et al., Clinical remission of a treatment-refractory inpidual with severe repetitive rituals and rumination. Asian J Psychiatr , 2020. 47: p. 101878.
7. Zhao, ., et al., Effectiveness of cognitive-coping therapy and alteration of resting-state brain function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J Affect Disord , 2017. 208: p. 184-190.
8. Balakathiresan, ., et al., MicroRNAs in Basolateral Amygdala Associated with Stress and Fear Memories Regulate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in Rats. Brain Sci, 2021. 11(4).
9. Thorsen, ., et al., Emotional Processing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25 Functional Neuroimaging Studies. Biol Psychiatry Cogn Neurosci Neuroimaging , 2018. 3(6): p. 563-571.
10. Zhao, Z., et al., Decreased left amygdala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y cognitive-coping therapy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Molecular Psychiatry , 2021.
转载须知
一时间,强迫症成了一种时髦的流行病。如果你没有点强迫症,好像就落伍了。
但是,得了强迫症真的好吗?强迫症患者的世界,你真的懂吗?是不是处女座就一定更容易得强迫症?怎样才能从强迫症中走出来呢?读完这本书,你会找到答案。
本书的作者叫弗兰克·拉马涅尔,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也是法国强迫症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他擅长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帮助很多病人从强迫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在这本书里,作者先介绍了强迫症患者身上常见的行为表现,帮助我们建立对强迫症的正确认知;然后作者阐述了强迫症的形成原因,带我们了解哪些人更容易得强迫症;紧接着作者给出了打败强迫症的方法,你会发现战胜强迫症,找回轻松自由的人生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本期的解读,将会遵循这个顺序进行。
首先,我们要对强迫症患者常见的行为表现有所了解,才能建立起对于强迫症的正确认知。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要把东西摆得整整齐齐的、钱包里的钱要按金额大小排好顺序,就觉得自己得了强迫症,但这些行为和真正的强迫症患者的行为比起来,其实只是小巫见大巫。那强迫症到底是什么?
我们可以先从医学角度说起。医学方面认为,强迫症是一种属于焦虑障碍的精神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脑海中不由自主出现的一些想法、画面和冲动,它们会让你感到焦虑和痛苦。比如,如果你总担心自己背后有鬼,不断想象鬼怪的样子,把自己吓得心惊胆战,双脚发软,这就是一种强迫思维。
强迫思维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为了消除不适感,让自己舒服一些,强迫症患者就会做出强迫行为。比如,你担心背后有鬼,就会出现不停回头看,一直贴着墙站着,或者和别人一起走路的行为。这就是强迫思维为了减轻你的焦虑而催生出来的强迫行为。而强迫症就是由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共同构成的。
因为二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很难在一篇文章甚至在一本书中描述所有的强迫症表现,在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强迫症患者身上最常见的行为表现。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强迫症患者的表现是 反复清洗 。反复清洗强迫症患者会反复地清洗自己的身体,比如,每天要洗200次手,洗80次头,洗10次澡,并且每次洗澡都要用光一整块香皂。过度清洗往往会导致他们的皮肤裂开、流血、溃烂,但是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停下来。因为如果停止清洗,他们就会觉得自己非常脏,全身都是灰尘和细菌,会立刻生病死掉。
除了反复清洗以外, 反复检查 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强迫症患者的表现。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走出家门没几步,心里就开始嘀咕,我有没有锁门呢?好像锁了,又好像没锁。一般人这时可能会看下时间,如果上班要迟到了,就直接去上班。但是反复检查强迫症患者,不管是不是要迟到,都一定要回去检查一下。他会先拿出钥匙用力地转三圈,然后再猛拉几下把手,确定门是真的锁好了,打不开了。可是当脑海中再次冒出“我有没有锁门”这个念头时,他还是会再回去检查确认。这样反复检查多次,往往需要几个小时之后,才能出发。
说完了反复清洗和反复检查,我们再来看最后一种常见的强迫症患者的表现,就是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强迫症患者要求每一件东西都完美、有序,没有损坏。为了保持完美,他们会用2个小时刮胡子;用半天时间洗碗;东西必须放在固定的位置,不能有一毫米偏差;日程安排要精确到分钟;读书时必须阅读每一个字,等等。这导致他们效率低下,拖延症严重,对待身边的人也很严苛,令人难以忍受。
反复清洗、反复检查、完美主义就是三种最常见的强迫症患者的行为表现。作为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除了这三种常见表现,强迫症还有多种多样的行为表现,比如什么东西都不能扔,必须要保留起来的 囤积强迫症; 出门前必须做很多仪式性行为导致迟到的 迟到强迫症 ;一做事情就要数数的 数数强迫症 等等。
更为复杂的是有的患者患上的是单一类型的强迫症,有些患者患上的是多种类型混合在一起的强迫症,我们无法列举和描述所有的强迫症表现。
不过,通过对三种常见表现的描述,已经能够让我们了解,得了强迫症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强迫症患者的世界充满失控和痛苦。
平时我们看到要把东西摆得整整齐齐的、钱包里的钱要按金额大小排好顺序,这些行为并不能算是强迫症。因为做出这些行为的人其实只是有强迫型人格。但强迫型人格并不是病,只是人格的一种。
因为有强迫型人格的人也会有追求完美、苛求细节、固执刻板、控制欲强等表现,所以人们常常会把强迫型人格和强迫症混为一谈,但其实 强迫型人格的人日子过得要舒服得多。因为强迫症人格的人内心的逻辑是自洽的,自我是协调的,他的行为虽然有强迫行为的倾向,但这样能够给他安全感和掌控感。
而强迫症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只能在强迫思维的驱使下不断地去做一件事。强迫症让他们丧失自由,影响他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不堪。
因此,你的行为是否会让你感到痛苦,是我们判断自己是强迫型人格还是得了强迫症的重要依据。
总结一下,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种临床表现,强迫思维是脑海中不由自主出现的一些想法、画面和冲动,它们会让你感到焦虑和痛苦。强迫行为则是你为了缓解强迫思维带来的不适感,让自己感觉好一点,或者躲避灾难,而做出来的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强迫症表现有三种,第一种是反复清洗,第二种是反复检查,第三种是完美主义。有很多人会做出类似强迫症的行为,但并不是得了强迫症,而是具有强迫型人格。强迫症和强迫型人格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内心是否感到痛苦。
在建立了对强迫症的正确认知以后,我们来看强迫症是怎样形成的,哪些人更容易得强迫症。
我们知道疾病的成因往往是多重的,并且是有概率的,很少存在单一的因果关系。比如,吃饭时间不规律、总是暴饮暴食、总是吃油炸或者烧烤的食物、精神压力过大等原因都会增加患胃病的风险。同样,强迫症的成因也是错综复杂的,但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强迫症的成因大体分成两种,一种是生理成因,一种是心理成因。
一、生理成因
首先,决定一个人得强迫症概率的是基因。人口学研究显示,遗传基因相似度越高的家庭成员,患强迫症的概率越接近。比如,一项针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的基因相似度有87%,如果其中一个人患了强迫症,那么他的兄弟姐妹患病的概率也是87%。而异卵双胞胎的基因相似度是47%,如果其中一个人患了强迫症,他的兄弟姐妹患病的概率则只有47%。因此,如果你的家人中曾有人患上强迫症,那么你患病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
除了基因以外,一些脑部神经的损伤也可能会引发强迫症,比如,癫痫、脑肿瘤、脑外伤、脑内伤等。研究人员分别拍摄了强迫症患者的大脑和正常人的大脑,对比之后发现,强迫症患者大脑中某些区域的机能和正常人有所不同。但是当患者被治愈后,异常的脑部机能就会重新恢复正常。作者在临床治疗中也发现,每两个患舞蹈病的人中就有一个也同时患有强迫症。这里要解释一下,舞蹈病就是一种脑部神经系统损伤的疾病,患者会伴有极快的、不规则的、无目的和不自主的运动。由此可见,如果你的大脑神经受到损伤,患强迫症的概率也会加大。
还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某些强迫行为是动物本能行为的再现。他们观察了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发现一些动物,像猫咪,会不停舔毛进行自我清洁,清洗强迫症患者的行为和动物的梳洗行为相似。
还有一些动物,像松鼠,会囤积大量的食物预防饥饿,囤积强迫症患者的行为就和松鼠的行为类似。这些行为是动物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产生的先天行为模式,而强迫症患者则通过不断重复这些行为,满足自己的生存渴望。
以上是强迫症的三个生理成因。首先,基因决定一个人得强迫症的概率;其次,脑部神经损伤可能会引发强迫症;最后,某些强迫行为是动物本能行为的再现。
说完了生理成因,我们再来看心理成因。强迫症的心理成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人之所以会得强迫症是因为一些难以忘记的精神创伤。弗洛伊德曾经发表过一篇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记录,记录中的患者叫“鼠人”。鼠人总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在父亲身上,即使在父亲去世后,这种担心仍然一直困扰着他。强迫症最严重时,他曾经尝试用刀去割自己的喉咙。在为他治疗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发现,他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强迫思维是因为在五岁时曾被父亲当众责打过一顿。这件事给他的心灵造成了创伤,让他感到恐惧。
为了抵抗恐惧,他的脑海中产生了一种替代性想法,那就是他可以随时惩罚父亲,掌握父亲的生死。但是在意识层面上,这种想法又令他感到痛苦,好像自己真的做了什么伤害父亲的事情一样。所以他构建出一个信念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只要他能够控制自己的想法,就能保护父亲的安全。替代信念和信念系统不断纠缠加强,最终导致他患上了强迫症。
除此以外,“强迫症软件”被激活也会引发强迫症。有些人自我责任感和控制欲过强,又过于追求完美和害怕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导致他们形成一种错误的、武断的认知方式,当他们用这种认知方式来评估信息时,就会做出错误的应对。作者把这种错误的认知方式叫做“强迫症软件”。
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安装了“强迫症软件”,如果我们的生活一直很平静,这个软件就不会被激活。一旦发生意外事件激活软件,就会引发强迫症。比如,对于自我责任感过强的人来说,如果得到晋升当了领导或者有了孩子变成父母,他就会感到肩上的责任变重了,“强迫症软件”让他不断夸大责任感,导致出现完美主义强迫症。
再比如,对于害怕不确定性的人来说,如果亲人因病去世了,他可能就会觉得生活中有很多病毒,一不小心自己也会被传染,为了避免生病,他会开始进行反复清洗。还有一种特殊事件也会激活强迫症软件,就是怀孕,研究人员观察了59位患有强迫症的母亲,发现其中有39位都是在怀孕过程中出现了强迫症表现。另外,紧张情绪也是激活“强迫症软件”的重要因素。
好,以上我们介绍了强迫症的生理成因和心理成因。我们知道了,强迫症的生理成因有三种,分别是基因、脑部神经损伤以及动物本能行为的再现。强迫症的心理成因有两个,第一个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过的强烈的精神创伤;第二个是发生意外事件,激活“强迫症软件”。
了解了强迫症的成因以后,就可以对症下药,治愈强迫症。在最后一部分,我们就来说说怎样打败强迫症,重新找回轻松自由的人生。
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强迫症的成因错综复杂,有生理原因也有心理原因,因此想要治愈强迫症就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因为药物治疗需要在精神科医生诊断后指导用药,在这里就不多做介绍。我们主要来说一下怎样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
认知行为疗法由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两部分组成。
首先,在认知层面,采用理性情绪疗法改善强迫思维。理性情绪疗法就是用正确的信念代替引起强迫症的错误信念。比如,对于一个认为如果不反复检查电磁炉,可能就会引起火灾的强迫症患者,要用不检查电磁炉也不会着火这个信念来代替他脑海中的错误信念。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作者拉马涅尔医生会通过提问一步步去引导患者评估灾难出现的概率。
比如,对于前面提到的这位反复检查强迫症患者。
他先问患者“你在经营餐厅的9年间一共使用了多少次电磁炉?”患者回答“4320次”,他又问患者“每次使用后都检查电磁炉吗?有多少次忘记关掉?”患者回答“一次也没有。”
接着他又问“电磁炉持续加热引起火灾的概率是多少?”患者回答“1/20。”这时,拉马涅尔医生说:“也就是说,如果不检查电磁炉,它持续加热并引发火灾的概率是1/4320*1/20=1/86400。那么再来想象一下,什么情况下电磁炉持续加热会起火呢?”
患者回答:“如果电压超过负荷或者短路,断路器坏了的情况下会着火。”拉马涅瓦医生又问:“那断路器坏掉的概率有多大?”患者回答:“因为断路器是新的,所以可以假设坏掉的概率是1/100。”
因此,拉马涅瓦医生总结道:“可以说电磁炉一直开着,导致电压超过负荷,而断路器也发生故障导致起火,这件事发生的概率是1/8640000。你觉得概率为1/8640000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吗?”患者回答:“当然不大。”
通过这样渐进式的提问,拉马涅瓦医生让患者意识到自己其实夸大了发生火灾的可能性。用正确的观念替代了错误观念后,患者检查电磁炉的时间越来越少,最后完全摆脱了反复检查强迫症。
说完了认知层面,我们再来看行为层面。在行为层面,拉马涅瓦医生会采用暴露与反应阻断疗法来改善患者的强迫行为。暴露与反应阻断疗法就是把患者暴露在强迫症状刺激下,然后通过练习阻断强迫行为。
比如,如果一个人总是担心家里的煤气会爆炸,就让他在不检查煤气的情况下离开房子,然后让他描述自己停止强迫行为会带来哪些可怕的后果,最后用煤气并没有爆炸的事实缓解他的恐惧。通过反复练习,打破他脑海中的错误连接,进而停止强迫行为。
书中还提到拉马涅瓦医生的这么一个治疗案例。一位患者有怕脏的强迫症,她家住在六楼,而且没有电梯,但是她每次扔完垃圾都必须上楼去洗手,洗完后才能去上班。因为怕脏,她不能在外面上厕所,也无法忍受在公共游泳池游泳。强迫症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
在为她进行治疗时,拉马涅瓦医生先用手摸了自己的鞋底,然后让患者去摸他的手,被患者拒绝了,患者认为摸过鞋底的手很脏很恶心。拉马涅瓦医生就转而去摸了一张白纸,然后让患者也去摸这张纸,一开始患者非常抗拒,但在拉马涅瓦医生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下,她尝试用手指尖触摸了白纸,发现并没有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反复进行了几次这样的治疗之后,患者逐渐可以做到和拉马涅瓦医生握手,用手摸自己鞋底,甚至用手摸灰尘。最后,这位患者在拉马涅瓦医生的帮助下走出了强迫症,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由此可见,暴露与反应阻断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强迫行为。
你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改善强迫行为。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以治疗反复清洗强迫症为例来进行说明。
在治疗开始时,你可以先尝试从外面回到家以后不洗手,然后用指尖去触碰家里的一个小摆件,但是之后不能擦或洗这个摆件;习惯这个行为后,提高一下难度,尝试在不洗手的情况下,把整个摆件握在手里,之后还是不能擦或洗这个摆件;成功以后,再提高一下难度,尝试穿着在外面穿的衣服坐在家里的椅子上,然后不擦椅子;当你已经可以随意坐在家里的任何位置时,再提高一下难度,尝试邀请一位朋友来家里做客,之后不做任何清扫;慢慢累加到邀请几位朋友到家里做客,并允许他们使用你的卫生间,之后不做任何清扫。这样从易到难地一次次提高暴露程度,一点点减弱不适感,当你能够完成所有目标时,就证明你已经阻断了强迫行为,成功摆脱了强迫症。
好,通过上述学习,我们知道了治疗强迫症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我们主要介绍了怎样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在认知层面,可以采用理性情绪疗法来改善强迫思维。理性情绪疗法就是用正确的信念代替引起强迫症的错误信念。在行为层面,可以采用暴露与反应阻断疗法来改善强迫行为,通过逐步提高暴露程度,由易到难地进行反应阻断练习,让自己彻底摆脱强迫症。
下面,我们简单回顾全书内容。
得了强迫症真的好吗?强迫症患者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哪些人更容易得强迫症?怎样才能从强迫症中走出来?
《走出强迫症》这本书里就使用了大量临床案例,来介绍强迫症的常见症状,从生理和心理角度分析了强迫症的成因,并从医学和心理学角度给出了治疗方法。我们介绍了书中的三个重点,强迫症患者常见的行为表现;强迫症的成因;打败强迫症的方法。
我们知道了强迫症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脑海中不由自主出现的一些想法、画面和冲动,它们会让你感到焦虑和痛苦。强迫行为则是你为了缓解强迫思维带来的不适感,让自己感觉好一点,或者躲避灾难,而做出来的行为。
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表现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反复清洗,第二种是反复检查,第三种是完美主义。很多人也时常会做出类似于强迫症的行为,但并不是得了强迫症,而是具有强迫型人格,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你内心是否感到痛苦。
强迫症的成因很复杂,有生理成因,也有心理成因。生理成因包括基因、脑部神经损伤以及动物本能行为的再现。心理成因包括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过的强烈的精神创伤和发生意外事件,激活“强迫症软件”。
因此,想要治愈强迫症就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药物治疗需要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从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进行。
在认知层面,采用理性情绪疗法来改善强迫思维。理性情绪疗法就是用正确的信念代替引起强迫症的错误信念。在行为层面,采用暴露与反应阻断疗法来改善强迫行为,通过逐步提高暴露程度,由易到难地进行反应阻断练习,让自己彻底摆脱强迫症。
很多强迫症患者会对自己的病症羞于启齿,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让你明白,你只是生了病,不需要对那些不由自主的精神现象和行为负责。只要放下负担,积极治疗,强迫症就能够痊愈。希望你能早日走出强迫症的折磨,享受自由的生活。
陶然,史杰萍, 武鸣,张小娟,寇长贵,向全永,俞琼,于雅琴.精神分裂症的性别差异[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 (1): . 谢冰,寇长贵,史杰萍,赵旭善,赵凌云,杨莉,刘建智,刘洋, 于雅琴,黄悦勤.SAPAP3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联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1):150-153.汪舟佳,甄清,乔凤,王玉飞,杜昕颖,钟志军,赵瑾,于雅琴,黄留玉,孙岩松,陈泽良.布鲁氏菌BP26基因标记疫苗株的构建及鉴别PCR方法的建立[J].微生物学报,2009,49 (3): 405-409.寇长贵,刘洁楠,俞琼,孟祥飞,史杰萍,于雅琴,桑红.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3):302-303.孟祥飞,寇长贵,俞琼,史杰萍, 于雅琴.PLA2G4C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6):584-586.于双成, 于雅琴,吴杰.从认识论角度解读“概念”在医学教学中的地位及功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38-39.殷艳玲,寇长贵,于雅琴,王桂香.脑卒中偏瘫病人家庭跟进服务模式实施可行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18:34-36.陈燕芬,寇长贵,张迪,谢冰,于雅琴,常琳,宋宏宇,左振鹏,黄悦勤,卢瑾,刘肇瑞.在校本科大学生自杀倾向问题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5):450-453.张洪丽,刘元宁,张浩, 于雅琴,俞琼,寇长贵,史杰萍,孟祥飞,陶露,曲婷.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多位点关联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38Sup(2):205-212.俞琼,史杰萍,寇长贵,孟祥飞,于雅琴. 胞浆型磷脂酶A2家族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2):173-176.俞琼,史杰萍,寇长贵,桑红,孟祥飞,于雅琴.精神分裂症与磷脂酶A2 基因多态性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 :. 史杰萍,俞琼,陶然,张小娟,桑红,于雅琴. PTGDS 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5):348-350.孟祥飞,寇长贵,俞琼,史杰萍,于雅琴. PLA2G4C 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6):584-586.梅松丽,葛鲁嘉,寇长贵,张迪,陈艳芬, 于雅琴.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件及适应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3): 206-209.贺晨,于雅琴,邵丽筠,黄新功.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口岸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J].口岸卫生控制,2008,13(1):48-50.寇长贵,吕晓珍,齐霁,谢冰, 于雅琴.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对肾病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4):671-675.俞琼,陈阳,寇长贵,于雅琴. 第6号染色体短臂HLA-II区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2):306-309.韩柏慧,陶然,史杰萍,俞琼,王淳秀,于雅琴.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PIP3-E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3): 293-294.王淳秀,韩柏慧,史杰萍,陶然,于雅琴.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与KPNB3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3): 538-541.崔明明,韩柏慧,李勇,史杰萍,于雅琴.DTNBP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5): 886-889.延正红,王桂香,吴飞,史杰萍, 于雅琴.NOTCH4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孤独症的相关性[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5): 487-488.梅松丽,寇长贵, 于雅琴,杨慧,徐志国,李兆良.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感觉寻求关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7,20(11):-57-59甄清,李勇,王韶,于雅琴.过滤水和食用冰块中微生物污染状况[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8):608-609.曲勍,李校堃, 于雅琴.利用油体表达系统生产外源重组蛋白[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8): 111-115.俞琼,计融,王晓云,于宝柱, 于雅琴.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气相色谱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5): 939-941.李叔强,王苹,于雅琴,张新, 李冬松.VEGF和TGF-β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者骨膜中的表达[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2): 327-329.王晓云,于雅琴,俞琼.2005年中国居民膳食DON污染调查及暴露评估[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7,21(2): . 胡颖,刘丽波,鞠桂芝,张萱,谢林,刘树铮,史杰萍, 于雅琴.KPNB3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3): 526-528,532叶琳,谢林,鞠桂芝,史杰萍, 于雅琴,尉军,王树越.PRODH基因rs2058672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3): 529-532.乔凤,陈泽良,王玉飞,赵瑾,杜昕颖, 于雅琴,黄留玉.pUC19K质粒的构建及其在布鲁氏菌突变株构建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12): 1-5.刘丽波,鞠桂芝,史杰萍, 于雅琴.尉军5-HTR4和GABRG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 1461-1463 .52. 李兆良,高燕, 于雅琴,黛惠玲,万兵华,李晶华,景行.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关系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07, 20(2): 60-62.寇长贵, 陶然, 张小娟, 史杰萍, 俞琼, 于雅琴. PLA2G4A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3):448-450.陶然, 张小娟, 史杰萍, 于雅琴. 磷脂酶A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3): 129-130.郭伟, 陶然, 史杰萍, 寇长贵, 于雅琴. KCNJ10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 32(1): 100-102.陶然,史杰萍,寇长贵,郭英君,尉军,于雅琴. 6号染色体短臂MHCII类抗原区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疾病控制杂志, 2006, 10(2): 171-174.于双成,于雅琴,伦志军.循证医学证据的哲学蕴义[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9): 35-36.陶然, 郭英君, 史杰萍, 张小娟,于雅琴. PTGS2/PLA2G4A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 31(1): 84-87.陶然, 史杰萍, 张小娟, 王纯秀, 韩柏慧, 于雅琴. PLA2G4C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相关性[J]. 疾病控制杂志, 2005, 9(5): . 张小娟, 陶然, 史杰萍, 郭英君, 于雅琴. KPNA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 31(6): . 谢林,鞠桂芝,史杰萍,刘树铮, 于雅琴,桑红.尉军膜转运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J].中国公共卫生,2005, 21(10): 1166-1167 .张海英,谢林,胡颖,刘丽波,鞠桂芝,史杰萍, 于雅琴,刘树铮.HTR2A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1(5): 755-757.张萱,王珍琦,史杰萍,赵景春, 于雅琴,刘树铮,尉军.两种微量DNA提取方法的比较[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1(4): 636-639.刘丽波,鞠桂芝,史杰萍, 于雅琴,尉军.遗传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1): 1310-1311 .刘丽波, 鞠桂芝, 史杰萍, 于雅琴, 尉军. GLRA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0(4): 499-502.于雅琴, 史杰萍, 俞琼, 陶然, 李季. HLA-DQA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0(4): 495-498.郭英君, 于雅琴, 史杰萍, 刘树铮, 尉军. 人类PIP3-E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0(2): . 史杰萍,刘雅文, 于雅琴,刘娅,杨明堂,孔富强,乔会珍.金属硫蛋白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0(2): 169-171.胡颖,许琪,鞠桂芝,刘树铮,史杰萍, 于雅琴,尉军.Schizophrenia susceptibility genes on chromosome 13q32[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4,117(3): 464-466.胡颖,鞠桂芝,刘树铮,史杰萍, 于雅琴,尉军.人类13q32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4): 392-394.谢林,鞠桂芝,刘树铮,史杰萍, 于雅琴,桑红,尉军.精神分裂症与染色体22q11的连锁不平衡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9):787-790.李波,于雅琴,寇长贵,李为群,藤少瑞,张兴国,刘鹤.中国北方地区社区居民常见慢性疾病调查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29(6): 844-846.于雅琴, 陶然, 史杰萍, 桑红, 张萱, 尉军, 刘树铮. DQA1、DQB1和DQB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 29(1): 19-24.于雅琴, 俞琼, 郭英君, 桑红, 史洁萍, 刘树铮, 尉军. 六号染色体短臂MHC区DRB3、DRB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关系探讨[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9):815-818.于雅琴, 谢林. 精神分裂症多基因遗传位点的筛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12): 1150-1152.刘林林, 张萱, 李修义,于雅琴, 史杰萍, 刘树铮, 鞠桂芝, 尉军. 人类第6号染色体NOTCH4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29(1): 29-31.史杰萍, 于雅琴, 李波, 杨明堂, 俞琼. HLQ-DQB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28(5): 457-460.于雅琴,史杰萍,刘雅文.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单胺氧化酶A和B多态性位点的连锁不平衡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7):640-642.李波,于雅琴,史洁萍,方乐,王彩虹.脑血栓患者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多态性研究[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 27(6):620-622.于雅琴,李波,史洁萍,方乐,杨立平.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27(6):623-625.刘雅文,李波,于雅琴,郭世平,刘明育.地方性乳房肿大症病区荞麦对大鼠血清催乳素含量的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2):141-142.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遗传学论文报告称,科学家成功鉴别出与强迫症(OCD)相关的人类基因变异,找到了受这些变异影响的基因及神经通路。分离和表征这些基因,将帮助我们理解这种疾病背后的生物学,进而建立有效治疗方案。
人们经常说自己被强迫症困扰。但强迫症病因复杂、尚无定论,却有很强的遗传性。这种衰竭性神经精神疾病同时与个性心理因素,以及脑内神经递质分泌失衡有着很大关联,主要表现为侵入性思维和浪费时间的重复行为。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全球超过8000万人患有强迫症,其中大部分人无法从现有的治疗中得到解脱。此前对人类、小鼠和犬的研究也曾指出一些可能与强迫症相关的变异,但是,确切的基因和变异一直都未能在人类中确定。
此次,美国哈佛—麻省理工博德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通过分析608个候选基因的测序数据,成功在人类案例中鉴定出4个与强迫症关联紧密的基因。这些基因在与强迫症关联的神经通路中起作用,包括血清素和谷氨酸盐信号传递及突触联系——它们很可能正是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
强迫症也是一种病,希望科学家早日解决这个问题。
强迫症性格缺陷心理治疗法a、抛却完美法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杰维。伯恩斯曾说过:过分追求完美,是取得成功的拦路虎,使自拆台脚的坏习惯!过分追求完美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经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和忧虑,导致创造能力和其他心理的削弱,使自己的能力,人际关系和自尊心等心理行为扭曲,导致不合逻辑的思考问题方法,轻者陷入强迫性格缺陷,严重者易患强迫症。b、顺其自然法强迫症性格缺陷者减轻和放松减轻精神压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凡是顺其自然。比如:担心门没有关好,就让他没有关好;桌上的东西没有收拾干净,遗漏些也无妨。开始时可能会由此带来焦虑情绪但由于患者的强迫行为还远没有达到强迫症那样无法自控的程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自己一直得努力,症状会消除!
一时间,强迫症成了一种时髦的流行病。如果你没有点强迫症,好像就落伍了。
但是,得了强迫症真的好吗?强迫症患者的世界,你真的懂吗?是不是处女座就一定更容易得强迫症?怎样才能从强迫症中走出来呢?读完这本书,你会找到答案。
本书的作者叫弗兰克·拉马涅尔,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也是法国强迫症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他擅长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帮助很多病人从强迫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在这本书里,作者先介绍了强迫症患者身上常见的行为表现,帮助我们建立对强迫症的正确认知;然后作者阐述了强迫症的形成原因,带我们了解哪些人更容易得强迫症;紧接着作者给出了打败强迫症的方法,你会发现战胜强迫症,找回轻松自由的人生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本期的解读,将会遵循这个顺序进行。
首先,我们要对强迫症患者常见的行为表现有所了解,才能建立起对于强迫症的正确认知。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要把东西摆得整整齐齐的、钱包里的钱要按金额大小排好顺序,就觉得自己得了强迫症,但这些行为和真正的强迫症患者的行为比起来,其实只是小巫见大巫。那强迫症到底是什么?
我们可以先从医学角度说起。医学方面认为,强迫症是一种属于焦虑障碍的精神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脑海中不由自主出现的一些想法、画面和冲动,它们会让你感到焦虑和痛苦。比如,如果你总担心自己背后有鬼,不断想象鬼怪的样子,把自己吓得心惊胆战,双脚发软,这就是一种强迫思维。
强迫思维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为了消除不适感,让自己舒服一些,强迫症患者就会做出强迫行为。比如,你担心背后有鬼,就会出现不停回头看,一直贴着墙站着,或者和别人一起走路的行为。这就是强迫思维为了减轻你的焦虑而催生出来的强迫行为。而强迫症就是由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共同构成的。
因为二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很难在一篇文章甚至在一本书中描述所有的强迫症表现,在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强迫症患者身上最常见的行为表现。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强迫症患者的表现是 反复清洗 。反复清洗强迫症患者会反复地清洗自己的身体,比如,每天要洗200次手,洗80次头,洗10次澡,并且每次洗澡都要用光一整块香皂。过度清洗往往会导致他们的皮肤裂开、流血、溃烂,但是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停下来。因为如果停止清洗,他们就会觉得自己非常脏,全身都是灰尘和细菌,会立刻生病死掉。
除了反复清洗以外, 反复检查 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强迫症患者的表现。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走出家门没几步,心里就开始嘀咕,我有没有锁门呢?好像锁了,又好像没锁。一般人这时可能会看下时间,如果上班要迟到了,就直接去上班。但是反复检查强迫症患者,不管是不是要迟到,都一定要回去检查一下。他会先拿出钥匙用力地转三圈,然后再猛拉几下把手,确定门是真的锁好了,打不开了。可是当脑海中再次冒出“我有没有锁门”这个念头时,他还是会再回去检查确认。这样反复检查多次,往往需要几个小时之后,才能出发。
说完了反复清洗和反复检查,我们再来看最后一种常见的强迫症患者的表现,就是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强迫症患者要求每一件东西都完美、有序,没有损坏。为了保持完美,他们会用2个小时刮胡子;用半天时间洗碗;东西必须放在固定的位置,不能有一毫米偏差;日程安排要精确到分钟;读书时必须阅读每一个字,等等。这导致他们效率低下,拖延症严重,对待身边的人也很严苛,令人难以忍受。
反复清洗、反复检查、完美主义就是三种最常见的强迫症患者的行为表现。作为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除了这三种常见表现,强迫症还有多种多样的行为表现,比如什么东西都不能扔,必须要保留起来的 囤积强迫症; 出门前必须做很多仪式性行为导致迟到的 迟到强迫症 ;一做事情就要数数的 数数强迫症 等等。
更为复杂的是有的患者患上的是单一类型的强迫症,有些患者患上的是多种类型混合在一起的强迫症,我们无法列举和描述所有的强迫症表现。
不过,通过对三种常见表现的描述,已经能够让我们了解,得了强迫症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强迫症患者的世界充满失控和痛苦。
平时我们看到要把东西摆得整整齐齐的、钱包里的钱要按金额大小排好顺序,这些行为并不能算是强迫症。因为做出这些行为的人其实只是有强迫型人格。但强迫型人格并不是病,只是人格的一种。
因为有强迫型人格的人也会有追求完美、苛求细节、固执刻板、控制欲强等表现,所以人们常常会把强迫型人格和强迫症混为一谈,但其实 强迫型人格的人日子过得要舒服得多。因为强迫症人格的人内心的逻辑是自洽的,自我是协调的,他的行为虽然有强迫行为的倾向,但这样能够给他安全感和掌控感。
而强迫症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只能在强迫思维的驱使下不断地去做一件事。强迫症让他们丧失自由,影响他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不堪。
因此,你的行为是否会让你感到痛苦,是我们判断自己是强迫型人格还是得了强迫症的重要依据。
总结一下,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种临床表现,强迫思维是脑海中不由自主出现的一些想法、画面和冲动,它们会让你感到焦虑和痛苦。强迫行为则是你为了缓解强迫思维带来的不适感,让自己感觉好一点,或者躲避灾难,而做出来的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强迫症表现有三种,第一种是反复清洗,第二种是反复检查,第三种是完美主义。有很多人会做出类似强迫症的行为,但并不是得了强迫症,而是具有强迫型人格。强迫症和强迫型人格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内心是否感到痛苦。
在建立了对强迫症的正确认知以后,我们来看强迫症是怎样形成的,哪些人更容易得强迫症。
我们知道疾病的成因往往是多重的,并且是有概率的,很少存在单一的因果关系。比如,吃饭时间不规律、总是暴饮暴食、总是吃油炸或者烧烤的食物、精神压力过大等原因都会增加患胃病的风险。同样,强迫症的成因也是错综复杂的,但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强迫症的成因大体分成两种,一种是生理成因,一种是心理成因。
一、生理成因
首先,决定一个人得强迫症概率的是基因。人口学研究显示,遗传基因相似度越高的家庭成员,患强迫症的概率越接近。比如,一项针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的基因相似度有87%,如果其中一个人患了强迫症,那么他的兄弟姐妹患病的概率也是87%。而异卵双胞胎的基因相似度是47%,如果其中一个人患了强迫症,他的兄弟姐妹患病的概率则只有47%。因此,如果你的家人中曾有人患上强迫症,那么你患病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
除了基因以外,一些脑部神经的损伤也可能会引发强迫症,比如,癫痫、脑肿瘤、脑外伤、脑内伤等。研究人员分别拍摄了强迫症患者的大脑和正常人的大脑,对比之后发现,强迫症患者大脑中某些区域的机能和正常人有所不同。但是当患者被治愈后,异常的脑部机能就会重新恢复正常。作者在临床治疗中也发现,每两个患舞蹈病的人中就有一个也同时患有强迫症。这里要解释一下,舞蹈病就是一种脑部神经系统损伤的疾病,患者会伴有极快的、不规则的、无目的和不自主的运动。由此可见,如果你的大脑神经受到损伤,患强迫症的概率也会加大。
还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某些强迫行为是动物本能行为的再现。他们观察了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发现一些动物,像猫咪,会不停舔毛进行自我清洁,清洗强迫症患者的行为和动物的梳洗行为相似。
还有一些动物,像松鼠,会囤积大量的食物预防饥饿,囤积强迫症患者的行为就和松鼠的行为类似。这些行为是动物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产生的先天行为模式,而强迫症患者则通过不断重复这些行为,满足自己的生存渴望。
以上是强迫症的三个生理成因。首先,基因决定一个人得强迫症的概率;其次,脑部神经损伤可能会引发强迫症;最后,某些强迫行为是动物本能行为的再现。
说完了生理成因,我们再来看心理成因。强迫症的心理成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人之所以会得强迫症是因为一些难以忘记的精神创伤。弗洛伊德曾经发表过一篇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记录,记录中的患者叫“鼠人”。鼠人总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在父亲身上,即使在父亲去世后,这种担心仍然一直困扰着他。强迫症最严重时,他曾经尝试用刀去割自己的喉咙。在为他治疗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发现,他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强迫思维是因为在五岁时曾被父亲当众责打过一顿。这件事给他的心灵造成了创伤,让他感到恐惧。
为了抵抗恐惧,他的脑海中产生了一种替代性想法,那就是他可以随时惩罚父亲,掌握父亲的生死。但是在意识层面上,这种想法又令他感到痛苦,好像自己真的做了什么伤害父亲的事情一样。所以他构建出一个信念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只要他能够控制自己的想法,就能保护父亲的安全。替代信念和信念系统不断纠缠加强,最终导致他患上了强迫症。
除此以外,“强迫症软件”被激活也会引发强迫症。有些人自我责任感和控制欲过强,又过于追求完美和害怕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导致他们形成一种错误的、武断的认知方式,当他们用这种认知方式来评估信息时,就会做出错误的应对。作者把这种错误的认知方式叫做“强迫症软件”。
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安装了“强迫症软件”,如果我们的生活一直很平静,这个软件就不会被激活。一旦发生意外事件激活软件,就会引发强迫症。比如,对于自我责任感过强的人来说,如果得到晋升当了领导或者有了孩子变成父母,他就会感到肩上的责任变重了,“强迫症软件”让他不断夸大责任感,导致出现完美主义强迫症。
再比如,对于害怕不确定性的人来说,如果亲人因病去世了,他可能就会觉得生活中有很多病毒,一不小心自己也会被传染,为了避免生病,他会开始进行反复清洗。还有一种特殊事件也会激活强迫症软件,就是怀孕,研究人员观察了59位患有强迫症的母亲,发现其中有39位都是在怀孕过程中出现了强迫症表现。另外,紧张情绪也是激活“强迫症软件”的重要因素。
好,以上我们介绍了强迫症的生理成因和心理成因。我们知道了,强迫症的生理成因有三种,分别是基因、脑部神经损伤以及动物本能行为的再现。强迫症的心理成因有两个,第一个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过的强烈的精神创伤;第二个是发生意外事件,激活“强迫症软件”。
了解了强迫症的成因以后,就可以对症下药,治愈强迫症。在最后一部分,我们就来说说怎样打败强迫症,重新找回轻松自由的人生。
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强迫症的成因错综复杂,有生理原因也有心理原因,因此想要治愈强迫症就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因为药物治疗需要在精神科医生诊断后指导用药,在这里就不多做介绍。我们主要来说一下怎样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
认知行为疗法由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两部分组成。
首先,在认知层面,采用理性情绪疗法改善强迫思维。理性情绪疗法就是用正确的信念代替引起强迫症的错误信念。比如,对于一个认为如果不反复检查电磁炉,可能就会引起火灾的强迫症患者,要用不检查电磁炉也不会着火这个信念来代替他脑海中的错误信念。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作者拉马涅尔医生会通过提问一步步去引导患者评估灾难出现的概率。
比如,对于前面提到的这位反复检查强迫症患者。
他先问患者“你在经营餐厅的9年间一共使用了多少次电磁炉?”患者回答“4320次”,他又问患者“每次使用后都检查电磁炉吗?有多少次忘记关掉?”患者回答“一次也没有。”
接着他又问“电磁炉持续加热引起火灾的概率是多少?”患者回答“1/20。”这时,拉马涅尔医生说:“也就是说,如果不检查电磁炉,它持续加热并引发火灾的概率是1/4320*1/20=1/86400。那么再来想象一下,什么情况下电磁炉持续加热会起火呢?”
患者回答:“如果电压超过负荷或者短路,断路器坏了的情况下会着火。”拉马涅瓦医生又问:“那断路器坏掉的概率有多大?”患者回答:“因为断路器是新的,所以可以假设坏掉的概率是1/100。”
因此,拉马涅瓦医生总结道:“可以说电磁炉一直开着,导致电压超过负荷,而断路器也发生故障导致起火,这件事发生的概率是1/8640000。你觉得概率为1/8640000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吗?”患者回答:“当然不大。”
通过这样渐进式的提问,拉马涅瓦医生让患者意识到自己其实夸大了发生火灾的可能性。用正确的观念替代了错误观念后,患者检查电磁炉的时间越来越少,最后完全摆脱了反复检查强迫症。
说完了认知层面,我们再来看行为层面。在行为层面,拉马涅瓦医生会采用暴露与反应阻断疗法来改善患者的强迫行为。暴露与反应阻断疗法就是把患者暴露在强迫症状刺激下,然后通过练习阻断强迫行为。
比如,如果一个人总是担心家里的煤气会爆炸,就让他在不检查煤气的情况下离开房子,然后让他描述自己停止强迫行为会带来哪些可怕的后果,最后用煤气并没有爆炸的事实缓解他的恐惧。通过反复练习,打破他脑海中的错误连接,进而停止强迫行为。
书中还提到拉马涅瓦医生的这么一个治疗案例。一位患者有怕脏的强迫症,她家住在六楼,而且没有电梯,但是她每次扔完垃圾都必须上楼去洗手,洗完后才能去上班。因为怕脏,她不能在外面上厕所,也无法忍受在公共游泳池游泳。强迫症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
在为她进行治疗时,拉马涅瓦医生先用手摸了自己的鞋底,然后让患者去摸他的手,被患者拒绝了,患者认为摸过鞋底的手很脏很恶心。拉马涅瓦医生就转而去摸了一张白纸,然后让患者也去摸这张纸,一开始患者非常抗拒,但在拉马涅瓦医生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下,她尝试用手指尖触摸了白纸,发现并没有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反复进行了几次这样的治疗之后,患者逐渐可以做到和拉马涅瓦医生握手,用手摸自己鞋底,甚至用手摸灰尘。最后,这位患者在拉马涅瓦医生的帮助下走出了强迫症,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由此可见,暴露与反应阻断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强迫行为。
你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改善强迫行为。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以治疗反复清洗强迫症为例来进行说明。
在治疗开始时,你可以先尝试从外面回到家以后不洗手,然后用指尖去触碰家里的一个小摆件,但是之后不能擦或洗这个摆件;习惯这个行为后,提高一下难度,尝试在不洗手的情况下,把整个摆件握在手里,之后还是不能擦或洗这个摆件;成功以后,再提高一下难度,尝试穿着在外面穿的衣服坐在家里的椅子上,然后不擦椅子;当你已经可以随意坐在家里的任何位置时,再提高一下难度,尝试邀请一位朋友来家里做客,之后不做任何清扫;慢慢累加到邀请几位朋友到家里做客,并允许他们使用你的卫生间,之后不做任何清扫。这样从易到难地一次次提高暴露程度,一点点减弱不适感,当你能够完成所有目标时,就证明你已经阻断了强迫行为,成功摆脱了强迫症。
好,通过上述学习,我们知道了治疗强迫症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我们主要介绍了怎样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在认知层面,可以采用理性情绪疗法来改善强迫思维。理性情绪疗法就是用正确的信念代替引起强迫症的错误信念。在行为层面,可以采用暴露与反应阻断疗法来改善强迫行为,通过逐步提高暴露程度,由易到难地进行反应阻断练习,让自己彻底摆脱强迫症。
下面,我们简单回顾全书内容。
得了强迫症真的好吗?强迫症患者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哪些人更容易得强迫症?怎样才能从强迫症中走出来?
《走出强迫症》这本书里就使用了大量临床案例,来介绍强迫症的常见症状,从生理和心理角度分析了强迫症的成因,并从医学和心理学角度给出了治疗方法。我们介绍了书中的三个重点,强迫症患者常见的行为表现;强迫症的成因;打败强迫症的方法。
我们知道了强迫症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脑海中不由自主出现的一些想法、画面和冲动,它们会让你感到焦虑和痛苦。强迫行为则是你为了缓解强迫思维带来的不适感,让自己感觉好一点,或者躲避灾难,而做出来的行为。
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表现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反复清洗,第二种是反复检查,第三种是完美主义。很多人也时常会做出类似于强迫症的行为,但并不是得了强迫症,而是具有强迫型人格,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你内心是否感到痛苦。
强迫症的成因很复杂,有生理成因,也有心理成因。生理成因包括基因、脑部神经损伤以及动物本能行为的再现。心理成因包括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过的强烈的精神创伤和发生意外事件,激活“强迫症软件”。
因此,想要治愈强迫症就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药物治疗需要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从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进行。
在认知层面,采用理性情绪疗法来改善强迫思维。理性情绪疗法就是用正确的信念代替引起强迫症的错误信念。在行为层面,采用暴露与反应阻断疗法来改善强迫行为,通过逐步提高暴露程度,由易到难地进行反应阻断练习,让自己彻底摆脱强迫症。
很多强迫症患者会对自己的病症羞于启齿,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让你明白,你只是生了病,不需要对那些不由自主的精神现象和行为负责。只要放下负担,积极治疗,强迫症就能够痊愈。希望你能早日走出强迫症的折磨,享受自由的生活。